略谈幼专音乐教学中加强音乐观念认知的教育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zi8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新时代、新艺术、新感受
  新的音乐课程理念认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幼专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这里并非为了文字修辞的需要妄谈空泛的“新”,由于崭新的社会生活已由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突飞猛进的发展摆在了我们面前;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成为教育的主要任务。相对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壮大,主流的文化教育显得迟滞;我国目前由经济生活主导社会文化的发展,带有拜金主义色彩的肤浅的流行文化已形成潮流并已渗透到各类社会生活体中。这使得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以及所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难以契合,幼专音乐教育观念认知的教育必须加强。新时代的到来不应该也不可能仅仅是时间表的变化;社会的进步、发展必然构成新的社会生活内容,包括为此发生的艺术和艺术形式。因此,促进幼专音乐课教学,首先要树立新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史观念。
  二、发扬、传承、研究我国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并使之与近现代音乐文化结合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展现,而音乐课堂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经,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有着积极的作用。
  由于目前幼儿师范类学校的音乐教材偏重于近代西方古典音乐和我国三、四十年代的音乐艺术,而且几十年一贯制,使得我们培养的学生千人一面、百技一法,创作方式呆板,表达形式单一。在时代进步的大背景下,显得沉闷、缺乏活力。幼专音乐教育在教材上的没有新意,教法就会保守。幼专学生在步入社会成为幼儿园老师的时候,在幼儿音乐教育上的理念就会因为幼专学习期间所接受的较局限的音乐教育而显得教条呆板,缺乏时代感,在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更是因此失去授课过程的互动和欢乐。
  虽然许多学校注意到时代感对于教材的需求,在课程以外增加了许多欣赏课,讨论课。这种做法在大学本科以上的院校能够起到教学的补充作用,而在中等或高等师范中所起到的作用就非常有限。
  那么对于幼儿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来说,首先,必须使学生认清音乐发展的历史,音乐的世界历史是世界各个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以及民族之间的交流史。世界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世界的文化,由此构成了我国现当代音乐的三大部分:1.世界公认的,由欧洲文化发展成的“西方古典音乐”。2.由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民歌、戏曲,构成的“民族古典音乐”。3.由现代电声器材音乐特点构成的、融汇中西音乐艺术,贴近现代社会生活的现代音乐文化。
  这三大部分理应成为现代幼儿师范音乐教学的主体内容。
  其次,幼儿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音乐课程学习过程中需认清音乐艺术的自身特点及其美学价值观念。要通过语言文字来描写音乐艺术这种独立的美是非常困难的。音乐在自然界中没有范本,我们只好用枯燥的术语或诗意的虚构加以表述,可是,音乐只能作为音乐来领会,只能通过音乐本身来理解,从它本身来欣赏。然而音乐所包含的美学属性,在音乐诞生起就已经具备了,如:庄严、崇高、肃穆、优美、柔和、纤弱、高尚、激烈、动荡、和谐、不和谐等等。我们在欣赏音乐时都会有明晰的感受和体验。这些美学属性既有民族特有的风格,也有世界文化共性的东西。只要谈论音乐,其美的属性就包含其中。
  三、现代音乐艺术的发展框架
  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使得近代文化事业处在与历史传统断层的相对空白中,中国近现代百年战乱使得音乐文化的继承研究、教育发展失去了与历史文化传统的密切联系,许多原本来自于民间音乐的被再创造时,或损毁消失,或支离破碎散落在民间。新中国建国六十余年来,我国的文化事业处于收集、研究、整理、创作和引进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30年来,文化事业有了巨大发展,但是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成就相比,民族、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和充实急需加强,因此搞好音乐教育工作更加显得责任重大。
  事实上,世界文化由于经济发展的交流,已有不同程度的交融特征,而发展民族文化已经成为推进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从二十世纪初叶起,欧洲各个乐派,开始向风靡一时的德国浪漫主义挑战,通过各种途径创造本民族的音乐,其结果恰恰相反,这个创造活动产生了一个各国通用的国际乐派。因此,学习和继承本土民族文化的精华,更加具有其伟大的现实意义。
  四、有关幼儿师范院校音乐教学内容的概况和拓展
  国外的一些音乐院校的教学内容十分重视民族音乐的教学,“精心吸收被认为是一个民族音乐中的有代表性的因素”,奠定了欧洲二十世纪音乐发展的基础。而笔者发现目前的幼儿师范院校及大部分中(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材及教程乃至音乐设备的设置仍然围绕着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框架展开,在音乐专业课上,键盘乐(钢琴、风琴、手风琴)和声乐的课程设置,几十年不变,大专音乐课程教学大纲中虽然有民族唱法和民族器乐欣赏,但在教学实践中大都停留在欣赏的层面上。这样的音乐教育教学现状是一池静水。幼儿师范院校的毕业生的知识面窄,理论和技能也不够扎实,毕业生无论是继续深造或是社会求职都缺少必要的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和能力。
  笔者认为教材的拓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首先,在幼儿师范院校音乐教师队伍中树立艺术科学的思想,建立教师专业课讲习制度,即由外校乃至国外相关院校及专业的教授来我校讲学。高、中级职称的音乐教师轮流讲学,并针对每一次讲学做一次或几次学术讨论,在教师队伍中增加学术气氛,并发展为课题研究。每次讲学,学校都进行全程录制,印发论文编制书册。每年做一次讲习汇编,并将所研究的课题编制为成果上报,同时做好教育档案存底,特别是音像资料的存底。这一方法在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同样适宜开展。
  其次,拓展学校的对外联络,与外省、国家级相关教学机构建立密切联系,开展院校之间的教学互动,包括互派教师讲课,互派学生交流学习,与国外的相关学校建立友好联系。这样做既可以提高我校的声誉并发展教学,又能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再次,扩展教学内容,在目前的教学状况不变动的前提下增加民族声乐的系统教学生源选拔或下设专门班级,建立民族音乐的系统教学课程。学生每人必须掌握两至三种民族乐器,高年级开办合奏课(班),戏曲课(班)。增加些声乐,合成器以及电脑MIDI的演奏、制作学习,以及简单的MTV音乐电视的制作学习以及对录音、演出的相关设备使用学习。幼儿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不仅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合理的课堂结构安排,更需要不断更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和提高教学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一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以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最后,在幼专音乐教育过程中增加音乐史以及音乐美学的教学课程,让学生能较完整地了解音乐的发展及其社会功能,本校的教师队伍和水平已能够简编中国音乐史和世界音乐史讲义。
  冼星海先生在其所著的《我学习音乐的经过》一书中说:“西洋(欧洲)民歌之被注意,被予以研究,正当欧洲弱小民族被侵略的时候,被侵害的音乐家为唤醒民众对民族之热爱,故研究其民族音乐,创作其永世辉煌的作品。今天中国也是处在民族危亡的时候,我们研究民歌的音乐,应当也有这样的意义,另一方面,研究中国音乐而发扬之,以丰富世界的音乐,这也是我们期望完成的任务之一。”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的宏愿在今天必定应该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其他文献
近段时间,我发现有些孩子上厕所的次数明显增多,而且一去就是好长时间,经常要老师亲自去“请”。今天,我悄悄地走近厕所门口,就听见几个孩子叽叽喳喳的声音。有的说爸爸给她买了一件公主裙;有的说课堂上没回答出老师的问题是因为妈妈这几天没买鱼给她吃,她都变笨了;还有的说昨天夜里她做梦梦到自己在电视上跳舞呢。他们把各自想说的话无顾忌说了出来。这时,施天天和李思曼拉起家常:“昨晚爸爸妈妈打架,妈妈哭了,我帮妈妈
期刊
幼儿期是建立良好身体素质和健康行为方式的关键时期,开展幼儿健康教育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能为幼儿一生的健康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近几年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指导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能更好地开展幼儿健康教育,提高幼儿健康教育的质量,针对以下几个问题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  过去,人们总是认为吃得好,睡得好,没有疾病就是健康。但近些年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幼儿园区角活动中,精心选择具有教育价值的本土化资源,让幼儿在操作中亲身感受本土资源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这样既能开阔幼儿的视野,又能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  可以说,本土资源不失为幼儿园区角活动的重要选择。那么,在幼儿园区
期刊
【案例背景】  我们大一班的新集体大半由转校生组成,刚升入大班他们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同伴,陌生的生活模式等等,也就难免有所拘谨。而游戏中的孩子是孩子的真我,在上月《我们的区域》综合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在自主观察教师环境布置后,自主为他们自己的游戏区取名,制定游戏规则。活动中,经过孩子讨论交流、民主投票确定了我班四大区域游戏:悦读图书馆(云儿提供)、创意美术馆(朵朵提供)、银河超市(大伙儿什
期刊
案例背景: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俗话又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都充分说明了品德教育在幼儿期的重要性。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幼儿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3至6岁是儿童心理发展及一个人基本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对儿童的教育是否得当,会影响到幼儿今后的发展。在当今多数是独生子女条件优越的社会,他们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全家的宠儿和期望。家长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亏
期刊
分离焦虑,是每个新入园的幼儿在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和亲人,面对陌生的集体生活和教师同伴时,必然产生的一种紧张的焦虑情绪。有些幼儿一两天就能适应新环境,而有些幼儿则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若教师处理干预不当,则会延长幼儿的焦虑期。如何应对适应困难的儿童,让其爱上幼儿园呢?  背景:  A幼儿园为了缓解老师的工作压力,更好的处理幼儿的分离焦虑,实行九月、十月分期入园的策略。十月份开始,我以一名配班教师的角色
期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权威报告《学会生存》中明确指出: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并把它作为教育的根本宗旨。在当今人际关系复杂、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一切靠自己,让孩子从小学会一定的社会交往技能,在一定场合能积极主动的表现自己、勇敢展示自己的优点,这对其将来在社会中的自我生存非常重要。幼儿时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此时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教育幼儿勇敢、主
期刊
卢梭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也是划时代的教育思想家。他的著作《爱弥尔》以动人的文学风格、优美的文字语言批判了当时的封建教育制度,提出了遵从自然的儿童教育观。卢梭说:“在人生的次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把孩子看做孩子”是卢梭对待儿童的教育原则:孩子是自然天成的璞玉,只有未经雕琢才能散发出迷人的光辉,让孩子们脱出樊笼,返归自然,在自然中感悟真理,才是最好的
期刊
《教育走向生本》是一部哲理性强而又生动活泼的学术专著。细细读完,除了欣喜和敬佩,更多的还是震撼。作者将“走向生本”这一抽象化的概念结合一些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故事形象地加以阐述,让我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又仿佛给了我一把解开生本教育的金钥匙。全书将“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新理念贯穿其中,深入讲述了生本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俯下身去看问题,理解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独立
期刊
“老师,你要喊我家***去小便呀!”“老师,你要帮我家***脱衣服呀!”“老师,她今天在家没有大便,你要帮忙提醒一下他呀!”常常有家长这样吩咐我们。班上孩子十之八九都上过托儿所,我们很多家长习惯把我们幼儿园与托儿所比较,当出现生活问题的时候,在抱怨孩子之余,你不难感觉出对老师的不满情绪:怎么又尿裤子了?是不是要小便不敢和老师说呀?怎么不想在幼儿园吃饭呢?我们在托儿所挺好的呀……  小班刚入园的孩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