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之三境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核心的形式,也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我以为一个老师上课有三个不同的境界,谓之“课之三境”。哪三境?
  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语文离不了“底气”
  本来,老师进入课堂,应带着几分底气,如农人下田干活儿,什么季节做什么事,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心中有数,一点儿也不惊慌,也不该马虎了事,下种、施肥、锄草什么的,井然有序地做来,到头来自然就会收获。但有些课堂,我还真能看出慌乱来,那是教者已经乱了分寸了。回想起自己年轻时刚上公开课时,也常这样。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实习老师,拐弯抹角地找到我,让我指导他上一节课,我给他推荐了老课文《赵州桥》,并且告诉他,这课很好上,没有什么特别难的地方,只要把课文读好,也就差不多了。我请他试着读读课文。听了他的朗读,我不忍心批评他,就让他听我读一读课文,结果他听了我的朗读,改主意了,说不想上语文课了,要上数学课。我当时想,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大概发现自己的朗读实在是太糟了,要把课文读好,得下好大的劲儿。没有这样的底气,走进课堂,一定招架不住,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情况也就在所难免。于永正老师说过,这法儿那法儿,书读不好,就没法儿。读好书,是语文老师的底气。没有了底气,做什么都不灵。
  小学课文看起来很短,但内容并不能说很浅。对十来岁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有限,阅读能力较低,所以,每篇课文都是一片风景。试想,如果老师自己对课文内容都很陌生,这样一定很难上得好。其次,即使是一篇普通的课文,但从教与学的角度来看,也有许多值得思考和要解决的问题,以《嫦娥奔月》一课为例,课文是一篇民间文学作品,通俗易懂,这些问题老师教课之前,就应有数、明白、透彻:
  1.嫦娥是怎样的一个人?她身上有哪些地方值得赞美?
  2.作者是如何讲述这个动人的民间故事的?
  3.嫦娥奔月故事传达了老百姓什么样的情感和愿望?
  一个教师如果课前注意了这些具体的教学问题,理清了教材中的诸多“荒秽”,教学就都在掌握之中了。这便是课堂教学的底气了,即明白了语文该教些什么,怎么教,这是最起码的。当然,一个语文老师的底气远不止读书和掌握教学法,还有许多其他的也很重要的“底气”,如写好字,如管理课堂等。
  通常老师课前都要备课,由于教师每天要处理大量的作业和其他各种琐碎繁杂的事务,所以,老师们很难静下心来,真正地去备一节课。即使是新课文,往往也只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看看教参,了解个大概,很难真正地从教和学的角度去思考教学,这样低效也就在所难免,“带月荷锄归”,也成常事。
  作为老师,如何改变这样的课堂教学现状,别无他法,唯有多读书,不仅要读教学参考书等工具书,更要读些教学之外的书,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分析能力,赏读教材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其次,要潜心备课,并落在具体的细节中,读课文,字字精透。怎么读课文?单纯的读熟不行,也不是艺术家表演式的朗诵,语文老师读课文,自有特定的方式和过程。叶老在《语文教学二十韵》里说得清楚:“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这些韵语,大意就是要求老师读书,要潜心领会“本文”(课文),要沿着作者的思路,入情入境,更要读出读者的情境来;文章一头站着作者,一头站着读者(学生和教师),教学就是一座桥梁。课文读得通透明白,教学环节的设计,还会非常难吗? “荒秽”尽除,课堂定会气象更新;教路既清,课堂则能精彩纷呈。课堂教学思路清晰,不蔓不枝,当然挺好,但还不够,我们还应有更高的追求。
  二、孤光一点萤,江船火独明——教学期待着“闪亮”
  教学需要深情和深刻,尤其是语文课堂,更应该努力做到如此。因为,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承载并隐藏着民族的全部情感和文明密码。聆听母语,那种感觉,就像把一个人放在陌生的荒岛上,一声熟悉的乡音传来,那么乡音特有的熟悉感、亲近感、认同感则油然而生。
  一个有追求的老师上课,就如一个登山者,在无路的地方,独辟蹊径,走出思维的狭径,发现特别的思想与见解。如若是照本宣科,把一些现在的结论、想法、知识,从教参搬进课堂,从黑板传到学生的头脑里,这样的课肯定不是好课——好课需要点燃头脑,激发智慧。
  一堂课也像一部文学作品,应该有一定的内涵和思想。我们缺乏的不是训练,也不缺教学过程和方法,我们最缺的可能就是有思想的教学和训练。教学中,师生智慧对话、机智理答、诗意品味等,都如黑夜里的萤光,渔船上的灯火,照亮了儿童蒙昧的童年,滋养了孩子们的精神生活。一份练习,一句话,一个词语,一个眼神,一次点评,都可能让智慧与精神悄然生长。在教学苏教版三上练习4中的“读读背背”一组词语时,我布置作业:“现在请你们在这几个词语前面画个小圆圈,它们是‘忍辱负重’‘以屈求伸’‘卧薪尝胆’‘报仇雪恨’等,请你们联系《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把它们排出恰当的顺序来。”同学们兴味盎然。然后,我再请他们交流,并说说为什么这么排。几个词语浓缩地概括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训练时不仅认读、理解、背诵、默写,再让学生排列次序,训练了儿童的叙事思维。
  在教学《小虾》一文时,师生感悟着小虾的可爱,这时,我轻轻地问:“你们都觉得小虾很美,很可爱,可小虾为什么这么可爱呢?如果是一些堆在盘子里的小虾,也这么美吗?请说说你的想法。”孩子们沉思起来,他们很快有了自己的结论:这些小虾是活的,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所以才这么可爱。对于生命的一丝体验,成为这节课的一个小小亮点。
  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每一堂课都是教师和文本带领儿童,进行的一次次的精神旅行。穿行于语言、文化和情绪的溪流中,一个个智慧的词汇和句子,一幅幅生动的场景和画面,一次次精彩的问答和评说,都是他们成长的航程和一次次精神历险。但孩子们最终还是要自己掌握方向,积极探索,成为最勇敢、最具探索精神的语言和思维的航海者、开拓者。   现实的问题是,我们的公开课,特别是一定级别的公开课,已经不允许学生出错了,也不允许学生的回答出现一点偏差,这实在是一种虚妄之风,没有了真实的孩子和真实的思考,这样的课堂,还是教学吗?一些老师在公开课前精心准备,学生如何回答某个问题,都已经在课前作了安排。所以课堂上才会有这样的笑话——老师,这个问题应该由某某同学来回答,但他今天没有来!这样的课有什么意义呢?一堂好课,不排除有疑问与阻碍和不足,但虚假和表演秀不该大行其道。
  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课堂执着于“高度”
  据说,佛家高僧圆寂后,他们的身体火化后,会留下许多五彩的结晶,这些结晶体被后世弟子奉若神灵——这就是舍利子,象征着佛学修炼的最高境界与产物。我想,我们见到的那些精彩纷呈的名师课例,都是他们多年的“修炼”之果。
  我们通常说,高度决定眼界。站得高,看得远。观名师好课,我们常有高山仰止的感觉,为什么?因为,他们的课的确是披肝沥胆、呕心沥血精心设计和磨炼出来的。一举手一投足,足见教者之精气神,一笔一画,乃见设计时的周详与慎思。
  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曾经说过,一个语文老师,拿着一本书和一支粉笔,就应该可以上课堂。这不仅是底气,更是教学的勇气和大度。近年来,他执教的《送别组诗》充分体现了他的教学追求。课堂上,更多呈现的是师生的思维、语言和智慧在碰撞、对话,精气神十足。他抓住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汪伦为什么要在李白走的时候才来送别?孙老师这样引导学生,你就做汪伦,想象一下,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早不送,晚不送,非要到离开的时候,在岸边来送?这一问,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绪飞扬。学生纷纷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来,按孙老师所说,冯家的、徐家的、殷家的,各种各样不同的想法,把这场送别演绎得五彩缤纷。然后,师生总结了这场“踏歌相送”之后,以“古人还有什么送别的方式”,串起了另外的几首送别诗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等。课堂上,没有炫丽的多媒体,没有空乏的说教,更多的是教者以智者的身份,凭借教学内容,引领学生进行着一次次的“精神历险”。从朴实中见教学之真谛——语文课堂,让儿童从精神到语言尽情滋养、自由成长。
  王崧舟老师的课,一次次在诗意语文的主旋律之下升华。看他的课例,一次次都是在超越,对语文教学的诗意追求,成就了他的课堂和人生。诗意语文,是他跋涉数年领略到一片风景。他让自己站立在诗意语文的高岗之上,所以他的课,自有一番“高耸之气象”,“深刻之旨意”,完全是“一览众山小”的状态。王老师怎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大量的阅读,让他有了丰富的文化积累。所以,语文说到底,是文化和精神养育了的智慧之果。他执教的《一夜的工作》,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来认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以致于课堂泪雨纷飞。
  又想起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考试》习作课来,于老师以精致的教学设计给课堂带来真切的体验,征服了学生,感染了现场听课的老师。有人比较过中美教育差距,指出美国教育是以整个世界作为教材来进行教学的,而我们恰恰相反,是把教材(课本)作为教育的整个世界。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是以儿童的视野与生活作为教材和训练内容的。于老师在这一点上做了可贵的探索和努力。
  以上所议,是笔者所述的课之三境,高下优劣不言而喻。有人计算过,我们的孩子一生中在课堂要度过超过1/5的时间,给孩子精彩的课堂生活,是我们每位教师最幸福的人生追求。亲爱的,你我的课堂是怎样的境界呢?
其他文献
苏府[2009]44号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市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制定的《苏州市2009年企业评议机关暨纳税人评
目的研究氧化亚氮/氧气吸入镇静技术(nitrous oxide/oxygen inhalation sedation,IHS)在牙周炎龈下刮治术中的无痛效果,为其临床广泛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中、重度牙周炎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上海市开展了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在幼儿园产权关系、人事制度、投入机制、领导体制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中,关于公办幼儿园体制改革现状与发展的研究,为推进办园体制改革的政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一、公办幼儿园体制改革的现状    转制幼儿园是指幼儿园在公办产权不变的前提下,引人民办幼儿园的运行机制,通过转变投入渠道(从政府为主投入转变为政府与社会共同投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浅显的生命科学知识,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人的爱和期望。  2.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懂得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在探寻生命孕育、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了解生命成长的不易。     教学难点    知道生命是美好的,生命的成长承载着许多人的爱和期望,懂得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学习资料(每对同桌一份)。
“我常跟一些企业家说,你企业家的成绩只是过去,你要不断地创新,所以企业家考虑的不是今天干什么,而是考虑明天干什么。”大家知道,创新的基本定义是指引入或者产生某种新事
2009年4月11日,哈萨克斯坦工贸部的代表以及哈萨克斯坦10个科技园的领导在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市举办的国家研讨会上讨论了关于技术园发展模式的问题。在此次研讨会上,大家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教育素养时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学
“我们认识的数”是一年级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后教材上所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安排这一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用100以内的数来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情,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身边的
文[1]从谓词逻辑公理系统(Q—PM系统)的角度解析了p(x)→q(x)的否定,其理论根据无须考证,几乎有关数理逻辑学的著作都采用联结词完备集{﹁,∨}来定义∧,→,.但这种机械套用大学
2006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生物纳米技术中心的一群科学家到犹他州的美国陆军达格维试验场去了一趟。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展示“纳米炸弹”的威力。事实上,这种炸弹不会“轰”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