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居住区用地不断增加,而居住区绿地在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美化局部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居住区的好坏。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居住区园林景观的重点在于公共绿地的环境设计。公共绿地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居住区绿化的成功与否,如唐山新建小区的绿地率按规定要求最少要达到30%,随着现代人们对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环境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房产的销售量,房地产开发商对绿化也投入了不少的精力和财力,一般小区的绿化率都超过30%,甚至达到50%,而这个绿地率中公共绿地所占的比例一般都较高。公共绿地的位置都位于小区的中心部分,所以其环境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小区的形象。
1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
1.1符合居民身心要求的设计
怎样才能让人们从几十平方米的斗室中走出来,而使居住者的身心受到洁静,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这是每个设计者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社会的进步从而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渴望有优美安静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要创造一个这样的居住小区,作为园林景观的设计者必须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心理。居住环境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居住行而建造起来的一种客观的外界环境,它改变和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心理。不良的居住环境,会导致居民不良的居住行为:而良好的居住环境则使人们心理处于平衡状态,精神积极向上。
我国古代建造出了很多闻名于世的园林,如苏州的诸园林等,这些庭园,原为私人游憩,怡情休养之所,常连于宅旁屋后,故当时设计,不崇庄严伟大,但求精巧,计划不重对称,免呆滞之 ,而须曲折,有引人人胜之概,常以建筑为主体,以花木为培衬,给人感情之舒适,陶醉之感觉。虽然那时建造的园林是为少数人服务的,但不论立于任何观点之上来看,其心理手法之宗旨是以人的生活需要而出发,符合人的审美情感。在当今还受现代人的取悦观赏而久居不衰,其巧妙之处就在于以自然为背景,取之自然,还之自然,形成一幅整体美的画卷而意味无究,古代园林的造园技巧对我们今天的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是很好的启迪。
1.2遵循人与自然和谐构建的生态设计
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正确导向,最大限度地考虑居民的生活与休闲的要求,结合小品、园路、小型绿地广场、健身场地等各种方式来促进居民和自然的亲和性,而不单单为绿化而绿化,要为居民创造一个自然的空间接纳他们的生活和情趣。比如,园路的设计走向要充分考虑到居民的出入方便,大乔木的位置要考虑到是否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采光、通风及安全问题。绿地广场的规模大小和形式要符合该小区居民休闲的要求,休闲场合的形式要考虑全面,既要满足大部分人又要考虑老年人及儿童的需求。
2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要素
2.1地形要素
2.1.1原地形的重要性
原有的地球生态系统是亿万年演化而成的,在自身系统内可以完成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转换,所以住宅区原生态表土的保持相当重要,而以往在对居住小区的开发和建设中常常忽视这一点,随意弃土、回填土、整土。这样会无意中破坏大地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原生态环境。因此尽可能保留居住小区本土是生态复原的基础。在规划时既要注意借景(山、水、树),同时也要保护土壤、防止原生态水土流失;做好地形地貌。
形成多样性的地形地貌小环境。起伏的地形是自然界的表象,形成起伏的地形,有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有了地形环境的多样性才可能有植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因为人类向往的聚居环境包含了海滨、河流谷地、森林、岛屿,而森林大部分生长于地形起伏的山岭中,对于绿地面积有限的居住小区来说模拟自然的地形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增加绿地面积,形成区域小环境、小气候,有利于地表径流,有利于排水,而且因地下水位过高引起的植物种植难度系数可相对降低,有利于栽植高大怕湿性景观植物,如雪松等各种各样的植物种类,丰富景观层次,使各类植物在层次上有变化、有景深,有阴面和阳面,有抑扬顿挫之感,进而有利于提高住宅景观品位,可做到生态、视觉景观和大众行为的三位一体。
2.2水体要素
建设居住小区的水景有助于改善住宅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居民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说明:①水系利用原则,住宅区收集和排水系统基于生态观点的设计模式是:阻止和收集减缓地表径流蓄水缓释和灌溉利用;从生态的角度:水有较大的热容量,不仅增加空气湿度,而且可起到调节气温的功效;人的亲水性:水是生命的象征,人类聚居最向往的地方往往是海滨、河谷,用模拟自然结合现代园林的包装手法,可使水产生流动跌落;模拟自然的溪流,从跌落、流动、水位变化,完全是大自然的缩影。通过水位变化的水流是人工再现的自然水流,形式上是一种人造湿地,从人类原本行为心理上得到了回归自然的满足和欢愉;②视觉上美感原则,创造水、绿景观交响曲,例如水池、喷泉、溪流及可接近的水域边界可组成参与性的动态景观,成为居民流连的场所;③环境指示原则,在一些大型的居住小区可应用水体,如溪流或小河,并种植水生植物或养些观赏鱼类等,不仅可以满足人的亲水本能,更重要是环境污染的指示植物。因為水是生命之源,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水可以调节气温,可以使周围空气新鲜、清新,有助于人们的健康;有了水就可以造就出更多供人们观赏的景观,有了水的景观能给人以空灵开阔、神态清爽、心旷神怡的感觉。21世纪生态居住小区应通过建设喷泉、瀑布、艺术水帘、溪流、垂钓池、戏水池及生态人工湖居住小区公园,以美丽的湖光水色,实现都市人回归大自然的梦想。
2.3植物要素
植物配置应向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所以应正确选择树种特别是多用乡土树种,因为乡土树种是自然生态历史演变的结果。科学地配植各种植物有利于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生态美景。
2.3.1乔灌花草合理结合
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层次,既丰富植物品种,又能使三维绿量达到最大化,使放出的氧气和制造的有机物更多,有益于人类的健康;总体上体现植物配置的层次性、多样性、小区植物配植功能性。
2.3.2配植大乔木时,选择树种要有乡土性、针对性
种植树种应考虑植物生态群落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美观性。树种选择在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配植大乔木时,要有足够的株行距,为求得相对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结构打下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3.3植物配植应体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
观花树种:合欢、樱花、海棠、桂花、紫薇等;季相色叶植物:银杏、红叶李、五角枫、紫叶小檗等;管理粗放、观赏期长的宿根地被花卉:大花马齿苋、美人蕉、醉鱼草、鸢尾、萱草等;招蜂引蝶的芳香植物:例如蜡梅、桂花、丁香等;观果植物例如火棘、枸杞、桑树等鸟嗜植物,吸引鸟类和小动物,从而形成植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
其次要选择居民喜闻乐见的树种,这是一个传统的认识问题。比如居民比较喜欢桂花树,因为桂花之香有中秋之夜合家团圆的良好祝愿,符合大多数居民的愿望。而在小区中一般居民比较反对列植常绿的松柏类树种,也是出于潜意识,怕有类似墓地的感觉,所以在用松柏类树种进行小区绿化时,尽量不要采用列植,但可以采用孤植、丛植,或在地势较高处采用片植,因为松柏类的锥形树冠,对美化天际线并引导视线焦点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其他阔叶树种难以企及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应用。
在小区绿化的树种中,可以尽量多地选用花期较长的无毒的灌木,如春天开红花的垂丝海棠、西府海棠、紫荆、榆叶梅、樱花,开白花的溲疏,开黄花的迎春、棣棠等;夏天开花的紫薇;秋天的五角枫;冬天的红瑞木等都是居民喜闻乐见的树种。而同样花期较长的常绿树种夹竹桃,就由于居民怕它的花叶有毒,嫌它长势过快、树形散乱、不美观,所以在居住区绿化中不太受人欢迎,而在公路两边则因其管理粗放、长势迅速无病虫害而大受欢迎,所以树种的受欢迎程度是因地而异,并不是绝对的。
3.色块在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
植物配置要层次分明、注重色块,在设计乔灌木混交群落时,配置高、中、低、地被层,各个层次要分明,并注重色块的应用。近几年来由于色叶树种的开发应用,可以用矮小的灌木来组成各色的色块,常见的有组成红色块的红叶小檗,绿色块的瓜子黄杨、雀舌黄杨、杜鹃等,黄色块经常采用金叶女贞等进行色块布置,采用色块布置的好处大致有几点:
3.1色彩简洁、明快,又可按设计者要求任意做出各种图形图案,可以是抽象的如意纹,也可以是仿真的小动物或是其他的标志,等于把植物当作画笔可以直接描绘设计者的意图。
3.2绿化采用色块的模纹形状可以达到最快的成形效果,满足快速绿化美化的需求。
3.3色块绿化的养护相对比较简单,只需一次成形后经常间断性地进行修剪,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绿化效果,而且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不变,只要合理选择色叶树种就可以让色块一年四季基本不变,不至于一到秋、冬季就有萧条的感觉。
3.4色块的设计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特别在欧式建筑的小区中,和环境比较和谐,也容易使人感觉环境整洁有序,现代气息较浓郁。
色块设计的手法是通过利用大量的植物种植在一起,体现出一种群体的美,使之成为视线的焦点。合理地运用色块,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也是现代人们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表现形式。
4.景观道路、雕塑、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在居住区中的设计
适度的户外空间对每个人来说是必需的,人与自然对话、与人对话交流中需要户外空间,如果说居具有私密性,那聚就有公众性、开放性、参与性,没有人参与、感知的绿地是苍白的 、缺少品位的,所以说景观道路、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合理分布于绿地中是聚集活动的需要,由自然园路相连的“植物园天地”、“亲子乐园”、“探险者之路”、“鸟类乐园”、戏水池、茶室平台等,在居住小区中是相当重要的,人们生活、聚居方式的形成是人类的向往:8小时室内、8小时工作、8小时户外娱乐活动,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小区的户外活动空间的容量是在住宅规划中确立的。
根据该居住小区的居民容量,居民知识文化层次,合理区分聚集需要的硬质景观、生态需要的软质景观,以及生理需要的视觉景观,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坚持居住空间形态规划格局、建筑风格、环境品质、文化特色和立地环境、植物配置多样性、色块在绿化中的应用、水体(水生植物)合理应用等方面综合考虑,做到住宅和环境的和諧、功能的完善,使住宅建筑、人文景观、户外空间、绿化系统等交融在一起,即赋予绿地空间多样性与功能的兼容性,形成良性住宅区绿色景观生态系统,并进而和大地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相连。让住宅区存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中,让人们生活于近自然的环境中。
参考文献:
1. 《居住区规划设计》编者:《居住区详细规划》课题研究组编;
2. 《中国园林》2002年第8期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居住区园林景观的重点在于公共绿地的环境设计。公共绿地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居住区绿化的成功与否,如唐山新建小区的绿地率按规定要求最少要达到30%,随着现代人们对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环境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房产的销售量,房地产开发商对绿化也投入了不少的精力和财力,一般小区的绿化率都超过30%,甚至达到50%,而这个绿地率中公共绿地所占的比例一般都较高。公共绿地的位置都位于小区的中心部分,所以其环境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小区的形象。
1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
1.1符合居民身心要求的设计
怎样才能让人们从几十平方米的斗室中走出来,而使居住者的身心受到洁静,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这是每个设计者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社会的进步从而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渴望有优美安静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要创造一个这样的居住小区,作为园林景观的设计者必须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心理。居住环境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居住行而建造起来的一种客观的外界环境,它改变和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心理。不良的居住环境,会导致居民不良的居住行为:而良好的居住环境则使人们心理处于平衡状态,精神积极向上。
我国古代建造出了很多闻名于世的园林,如苏州的诸园林等,这些庭园,原为私人游憩,怡情休养之所,常连于宅旁屋后,故当时设计,不崇庄严伟大,但求精巧,计划不重对称,免呆滞之 ,而须曲折,有引人人胜之概,常以建筑为主体,以花木为培衬,给人感情之舒适,陶醉之感觉。虽然那时建造的园林是为少数人服务的,但不论立于任何观点之上来看,其心理手法之宗旨是以人的生活需要而出发,符合人的审美情感。在当今还受现代人的取悦观赏而久居不衰,其巧妙之处就在于以自然为背景,取之自然,还之自然,形成一幅整体美的画卷而意味无究,古代园林的造园技巧对我们今天的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是很好的启迪。
1.2遵循人与自然和谐构建的生态设计
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正确导向,最大限度地考虑居民的生活与休闲的要求,结合小品、园路、小型绿地广场、健身场地等各种方式来促进居民和自然的亲和性,而不单单为绿化而绿化,要为居民创造一个自然的空间接纳他们的生活和情趣。比如,园路的设计走向要充分考虑到居民的出入方便,大乔木的位置要考虑到是否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采光、通风及安全问题。绿地广场的规模大小和形式要符合该小区居民休闲的要求,休闲场合的形式要考虑全面,既要满足大部分人又要考虑老年人及儿童的需求。
2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要素
2.1地形要素
2.1.1原地形的重要性
原有的地球生态系统是亿万年演化而成的,在自身系统内可以完成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转换,所以住宅区原生态表土的保持相当重要,而以往在对居住小区的开发和建设中常常忽视这一点,随意弃土、回填土、整土。这样会无意中破坏大地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原生态环境。因此尽可能保留居住小区本土是生态复原的基础。在规划时既要注意借景(山、水、树),同时也要保护土壤、防止原生态水土流失;做好地形地貌。
形成多样性的地形地貌小环境。起伏的地形是自然界的表象,形成起伏的地形,有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有了地形环境的多样性才可能有植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因为人类向往的聚居环境包含了海滨、河流谷地、森林、岛屿,而森林大部分生长于地形起伏的山岭中,对于绿地面积有限的居住小区来说模拟自然的地形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增加绿地面积,形成区域小环境、小气候,有利于地表径流,有利于排水,而且因地下水位过高引起的植物种植难度系数可相对降低,有利于栽植高大怕湿性景观植物,如雪松等各种各样的植物种类,丰富景观层次,使各类植物在层次上有变化、有景深,有阴面和阳面,有抑扬顿挫之感,进而有利于提高住宅景观品位,可做到生态、视觉景观和大众行为的三位一体。
2.2水体要素
建设居住小区的水景有助于改善住宅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居民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说明:①水系利用原则,住宅区收集和排水系统基于生态观点的设计模式是:阻止和收集减缓地表径流蓄水缓释和灌溉利用;从生态的角度:水有较大的热容量,不仅增加空气湿度,而且可起到调节气温的功效;人的亲水性:水是生命的象征,人类聚居最向往的地方往往是海滨、河谷,用模拟自然结合现代园林的包装手法,可使水产生流动跌落;模拟自然的溪流,从跌落、流动、水位变化,完全是大自然的缩影。通过水位变化的水流是人工再现的自然水流,形式上是一种人造湿地,从人类原本行为心理上得到了回归自然的满足和欢愉;②视觉上美感原则,创造水、绿景观交响曲,例如水池、喷泉、溪流及可接近的水域边界可组成参与性的动态景观,成为居民流连的场所;③环境指示原则,在一些大型的居住小区可应用水体,如溪流或小河,并种植水生植物或养些观赏鱼类等,不仅可以满足人的亲水本能,更重要是环境污染的指示植物。因為水是生命之源,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水可以调节气温,可以使周围空气新鲜、清新,有助于人们的健康;有了水就可以造就出更多供人们观赏的景观,有了水的景观能给人以空灵开阔、神态清爽、心旷神怡的感觉。21世纪生态居住小区应通过建设喷泉、瀑布、艺术水帘、溪流、垂钓池、戏水池及生态人工湖居住小区公园,以美丽的湖光水色,实现都市人回归大自然的梦想。
2.3植物要素
植物配置应向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所以应正确选择树种特别是多用乡土树种,因为乡土树种是自然生态历史演变的结果。科学地配植各种植物有利于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生态美景。
2.3.1乔灌花草合理结合
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层次,既丰富植物品种,又能使三维绿量达到最大化,使放出的氧气和制造的有机物更多,有益于人类的健康;总体上体现植物配置的层次性、多样性、小区植物配植功能性。
2.3.2配植大乔木时,选择树种要有乡土性、针对性
种植树种应考虑植物生态群落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美观性。树种选择在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配植大乔木时,要有足够的株行距,为求得相对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结构打下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3.3植物配植应体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
观花树种:合欢、樱花、海棠、桂花、紫薇等;季相色叶植物:银杏、红叶李、五角枫、紫叶小檗等;管理粗放、观赏期长的宿根地被花卉:大花马齿苋、美人蕉、醉鱼草、鸢尾、萱草等;招蜂引蝶的芳香植物:例如蜡梅、桂花、丁香等;观果植物例如火棘、枸杞、桑树等鸟嗜植物,吸引鸟类和小动物,从而形成植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
其次要选择居民喜闻乐见的树种,这是一个传统的认识问题。比如居民比较喜欢桂花树,因为桂花之香有中秋之夜合家团圆的良好祝愿,符合大多数居民的愿望。而在小区中一般居民比较反对列植常绿的松柏类树种,也是出于潜意识,怕有类似墓地的感觉,所以在用松柏类树种进行小区绿化时,尽量不要采用列植,但可以采用孤植、丛植,或在地势较高处采用片植,因为松柏类的锥形树冠,对美化天际线并引导视线焦点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其他阔叶树种难以企及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应用。
在小区绿化的树种中,可以尽量多地选用花期较长的无毒的灌木,如春天开红花的垂丝海棠、西府海棠、紫荆、榆叶梅、樱花,开白花的溲疏,开黄花的迎春、棣棠等;夏天开花的紫薇;秋天的五角枫;冬天的红瑞木等都是居民喜闻乐见的树种。而同样花期较长的常绿树种夹竹桃,就由于居民怕它的花叶有毒,嫌它长势过快、树形散乱、不美观,所以在居住区绿化中不太受人欢迎,而在公路两边则因其管理粗放、长势迅速无病虫害而大受欢迎,所以树种的受欢迎程度是因地而异,并不是绝对的。
3.色块在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
植物配置要层次分明、注重色块,在设计乔灌木混交群落时,配置高、中、低、地被层,各个层次要分明,并注重色块的应用。近几年来由于色叶树种的开发应用,可以用矮小的灌木来组成各色的色块,常见的有组成红色块的红叶小檗,绿色块的瓜子黄杨、雀舌黄杨、杜鹃等,黄色块经常采用金叶女贞等进行色块布置,采用色块布置的好处大致有几点:
3.1色彩简洁、明快,又可按设计者要求任意做出各种图形图案,可以是抽象的如意纹,也可以是仿真的小动物或是其他的标志,等于把植物当作画笔可以直接描绘设计者的意图。
3.2绿化采用色块的模纹形状可以达到最快的成形效果,满足快速绿化美化的需求。
3.3色块绿化的养护相对比较简单,只需一次成形后经常间断性地进行修剪,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绿化效果,而且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不变,只要合理选择色叶树种就可以让色块一年四季基本不变,不至于一到秋、冬季就有萧条的感觉。
3.4色块的设计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特别在欧式建筑的小区中,和环境比较和谐,也容易使人感觉环境整洁有序,现代气息较浓郁。
色块设计的手法是通过利用大量的植物种植在一起,体现出一种群体的美,使之成为视线的焦点。合理地运用色块,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也是现代人们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表现形式。
4.景观道路、雕塑、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在居住区中的设计
适度的户外空间对每个人来说是必需的,人与自然对话、与人对话交流中需要户外空间,如果说居具有私密性,那聚就有公众性、开放性、参与性,没有人参与、感知的绿地是苍白的 、缺少品位的,所以说景观道路、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合理分布于绿地中是聚集活动的需要,由自然园路相连的“植物园天地”、“亲子乐园”、“探险者之路”、“鸟类乐园”、戏水池、茶室平台等,在居住小区中是相当重要的,人们生活、聚居方式的形成是人类的向往:8小时室内、8小时工作、8小时户外娱乐活动,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小区的户外活动空间的容量是在住宅规划中确立的。
根据该居住小区的居民容量,居民知识文化层次,合理区分聚集需要的硬质景观、生态需要的软质景观,以及生理需要的视觉景观,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坚持居住空间形态规划格局、建筑风格、环境品质、文化特色和立地环境、植物配置多样性、色块在绿化中的应用、水体(水生植物)合理应用等方面综合考虑,做到住宅和环境的和諧、功能的完善,使住宅建筑、人文景观、户外空间、绿化系统等交融在一起,即赋予绿地空间多样性与功能的兼容性,形成良性住宅区绿色景观生态系统,并进而和大地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相连。让住宅区存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中,让人们生活于近自然的环境中。
参考文献:
1. 《居住区规划设计》编者:《居住区详细规划》课题研究组编;
2. 《中国园林》200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