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和谐教育思想语境中的素质教育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人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来看,都离不开人的和谐发展。和谐发展像一条红线贯穿在人的各个方面的发展之中。没有和谐发展,就不会有人的本性的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个性的充分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和谐教育思想与其全面发展思想、个性自由发展思想是完全一致的,而且把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新的高度。马克思主义和谐教育思想对我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它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素质教育中渗透和谐教育思想的指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着重抓好6个方面的和谐关系。
  关键词 和谐教育;素质教育;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24-0019-03
  Quality Education in Context of Marxism Harmonious Education Thought//Zhang Jialin
  Abstract Considering with the human nature, huma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full and free development of human personality, we couldn’t separated these from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just like a red line through in all aspects of human development. There is no huma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full and free development of human personality without harmonious development. Marxism harmonious education thought is match with it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deas of freedom thought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nd push them to a new stage and new heights. Marxism harmonious education thought means the great theoretical value and act as a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Chinese quality education. It is the pointer of current and future Chinese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quality education, we should concentrate on the six areas of harmonious relations.
  Key words harmonious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Marxism
  Author’s address Beijing Youth Politics College, Beijing, China 10010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协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构建和谐教育,使得社会通过人的素质提高变得更加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构建和谐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构建和谐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和谐教育思想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和谐教育思想与其全面发展思想、个性自由发展思想是完全一致的,而且把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新的高度。马克思主义和谐教育思想对我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 马克思主义和谐教育思想
  马克思主义和谐教育思想是与其关于人的学说密切联系的,应当说,后者是前者的理论基础。因此,必须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有深刻的理解,才可能真正把握其和谐教育思想的实质。那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的内涵何在呢?
  1.1 关于人的本质
  简单地说,人的本质(本性)是自然本质(本性)与社会本质(本性)的统一。但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这两种本性的统一体不是量的相加,而是质的改变。1)人的自然本性同动物的自然本性已大异其趣。比如饥饿时,人同动物都要吃东西,但其吃的方式却完全不同:动物是野蛮式的,如狼吞虎咽、拼命争夺;人则带有文明、文化的色彩。2)在人的身上,单纯的自然本质已不复存在,它已受到其社会本性的“洗礼”与加工改造。如性本能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但二者在对待这种本能的态度与方式上却有本质的不同。3)在人的本质中,社会本质是占主导、支配地位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本性,而人的社会特质。”[1]270他又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从这点出发,在一定的意义上应当考虑人的本质的阶级特点。综合上述人的本质统一体的3个方面,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本质乃是以自然本质为基础、社会本质为主导的两种本质的有机结合。
  1.2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从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出发,针对当时资本主义人的片面发展的社会现实,并结合未来共产主义人的发展的社会理想,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首先是体力与脑力的协调发展。就是说,一个人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体脑界限完全消失,成为真正的全面发展的人。在严密的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使本来统一于人自身的体力与脑力一直处于分离与对立的局面,造成片面发展的人。马克思曾说,劳动力是“体力与智力的总和”[3]。恩格斯也曾认为,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包括他们的肉体活动和精神活动”[1]607。可见,马克思主义把人看做身体与精神的统一体,把身体与精神的协调发展看做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是人的才能与品质的多方面发展。在阶级对立与社会分工严密的社会条件下,一个完整的人被分解为许多部分,其中一些才能与品质获得发展,而另一些才能与品质则受到抑制与摧残,即得不到发展。针对此种情况,马克思主义主张,必须“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4],并预言:“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地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才能”[1]223,“每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5]。列宁也强调社会主义要通过发展和完善教育体系,逐步造就“全面发展的、受到全面训练的人,即胜任一切工作的人”[6]。
  最后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个人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活动的现实的人,他不可能脱离社会和人群而生活。正因为如此,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必须保持协调一致,个人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全面发展。但是,在阶级对立即社会关系对抗的社会条件下,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可能保持一致,常常要以牺牲个人的发展为代价才能取得社会的发展。只有消灭了这种对立或对抗即进入理想的共产主义之后,个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获得真正的实现。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7],“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8]。可见,要推动社会发展,必须重视个人发展;也只有重视社会发展,才能促进个人发展。
  1.3 关于个性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对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充分而自由发展的关系问题,我国教育界基本上存在3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个性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似乎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种认为二者完全是一回事,即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个性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反之亦然;再一种则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不完全一致,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笔者持第三种看法。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个性的全面发展,离开了个性,就无所谓人的全面发展。但是,马克思主义对这两种发展的要求有质和量、深度和广度的不同:“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全面”,显然指量和广度而言;而个性的充分而自由发展的“充分”与“自由”,则是就质和深度说的。而且,还可以这样说,在那时,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的充分而自由发展在全面、充分、自由三方面的要求上可以统一起来,从而使二者完全趋于一致。
  由上所述,无论从人的两种本质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还是个性的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来看,都离不开人的和谐发展。和谐发展像一条红线贯穿在人的各个方面的发展之中,没有和谐发展,就不会有两种本性的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个性的充分而自由的发展。笔者以为,马克思主义和谐教育思想与其全面发展思想、个性充分自由发展思想是完全一致的,而且把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新的高度。
  2 马克思主义和谐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
  马克思主义和谐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谐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个性教育是一致的。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和谐教育实质上也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和谐教育思想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渗透和谐教育的指针。
  2.1 和谐教育思想以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为前提
  历史上任何一位倡导和谐教育的思想家、教育家,都是爱人、爱学生的典范。因此,在我国的素质教育中渗透和谐教育思想,就必须认真把握教育人本论和学生主体论,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2.2 和谐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真正的全面发展必然是和谐的,没有和谐的发展,就只能是平均发展或片面发展;同样,和谐发展也必然是全面的,对人没有全面的多方面发展的要求,还有什么和谐可言呢?因此,和谐教育必须与全面发展教育始终随伴、同步进行。
  2.3 和谐教育与个性发展在本质上也是一致的
  如前所述,有人认为,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是一回事。据此,和谐教育也必须与个性教育始终相伴随、共同实施。在个性教育中,应当处理好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共同要求与个别对待的关系。没有和谐教育思想的指导,就会把个性等同于差别性,甚至于只强调个别专长和因材施教而忽视集体教育,从而导致学生个性的畸形发展。
  2.4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个性教育实质上也是一致的
  目前的共识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笔者看来,这一根本目的就把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讲清楚了,即以“全面”补充素质教育,用“素质”补充全面发展,从而形成素质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素质的易于把握、操作的教育格局。至于素质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关系可以理解为,素质包含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3个方面,个性也是由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与社会特点三方面统一的构成物。据此,适用于全面发展与个性教育的和谐教育思想,也必然适用于素质教育。可以说,在素质教育中,没有和谐教育思想的渗透,就不可能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笔者看来,在处理和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时,可以把和谐教育定位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
  3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抓好的和谐关系
  根据马克思主义和谐教育思想与和谐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经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要总是笼统地讲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发展,而应当着重抓好6个方面的和谐关系。
  3.1 德才兼备
  这是古今中外的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共同要求。如我国古代所要培养的“圣人”,便是德才兼备的理想人物。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一直是贯彻德才兼备这一要求的,有一个时期提出的红专统一问题也是这一要求的另一说法。但从历史发展来看,在德才关系上存在4种基本看法,即重德轻才、重才轻德、德才对立与德才兼备。众所周知,德与才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只有二者兼备,才能使一个人得到真正的良好发展。
  3.2 情知交融
  古今中外在处理情感与认识的关系上,存在这么几种观点:一是重知轻情;二是重情轻知;三是情知对立;四是情知交融。前两种观点有很大的片面性,但还有某些合理的东西可以吸取;第三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只有第四种观点才是唯一正确的。事实表明,只有知,没有情,会使人成为不懂任何人情世故的冷血动物;只有情,没有知,又会使人成为纵情任性的狂热之徒。因此,在教育中必须处理好情知关系,使认识指导情感,情感激励认识,二者彼此渗透,相互交融,方能使人获得和谐发展。
  3.3 手脑结合
  未来真正全面发展的人,一定是消灭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界限的人,但在现阶段还是做不到的,现阶段只能做到手脑结合。具体地说,在教育实践中应当创造条件,既要让学生动脑,又要让他们动手。早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曾大力倡导手脑结合,并在其教育实践中加以贯彻,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手脑结合是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要求,而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则是达到这一要求的基本途径。
  3.4 身心和谐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系统,但又是由两个子系统构成的,即生理(身体)系统和心理系统。很明显,只有当这两个系统处在和谐协调之中,一个人才可能得到真正良好的发展。王国维曾把培养“完全之人物”分为体育和心育两大部分,以合理地发展人们的“身体之能力”和“精神之能力”。他指出:“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疲)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这种主张和看法,对理解身心和谐乃至全面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3.5 天人合一
  借用这一古语,是为了说明个人发展必须与自然环境保持协调一致,不能为了个人发展而破坏自然环境。要让每一个人、每一个学生都懂得:谁破坏大自然,最终自己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一个人不积极保护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他自身的发展也必然会产生失调而陷入畸形。保持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一致,应当构成人的和谐发展的一项基本内容。这既是古代传统的积淀,更是时代的要求。
  3.6 个体发展与集体发展统一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全面发展当然要落实在个体上,即前面所说的个性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但是,马克思主义又认为,个人与社会、个体与集体是统一的,即个性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实现。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有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由此可见,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片面强调个体发展或集体发展即把个体与集体对立起来的观点与做法都是错误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92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614
  [6]列宁.列宁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1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94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5
其他文献
事业单位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以及差额化拨款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与企业的管理形式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事业单位强调的是社会服务功能,而不是经营盈利为最终目的。因此,事业单
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体育教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而多媒体的使用给体育教学带来活力、带来希望,使学生主动学、学得快、学得好,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网络构架随之完善。现阶段,计算机网络已成为医院日常运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之一,但是各种隐患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计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过去死亡率较高。近年来,对于颅脑外伤的治疗提出了一系列措施,而早期营养支持是治疗重型颅脑伤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为神经外科医师所重视。本组
微博是一种迷你型博客,是Web2.O的最新技术应用形式。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交流的方式。在介绍微博产生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对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存在目的不明确、缺少需求分析、缺乏科学内容和方法等诸多问题。本文在深入剖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加强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语文科目中的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读写结合中的"写",既是关于阅读文本的语言、写法的模仿、迁移和创造,也是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培
在新课标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决英语教学中的高耗时、低效率的现状,创设一种开放式的自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每位英语教师都想解决的问题。作为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以及我国人均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群众关注到我国目前医疗水平的现状。可喜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水平也不断提升。在这一背
3月9日、10日,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和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处同志连续两次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妇联实际研究贯彻落实意见。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