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放弃的精神财富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you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威海市鲸园小学始建于1902年,自法国天主教堂创办海星小学至今,鲸园与教育结缘已百年有余。历经沧桑的西式小古楼、记忆中“人”字形鲸鱼骨校门,浸润并传递着历代学子奋发向上的精神;百年老校涌现了一大批学子楷模,众多莘莘学子追求卓越,成就人生,启迪和激励着代代鲸园人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奋斗不息。校长丛滋芬说:传承鲸园人文特色,做善学乐研的鲸园人是全体师生的共同追求,也是本人在教育教学道路上永不放弃的精神财富。
  站在厚重的历史面前
  丛滋芬自担任校长以来,以“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的人文教育理念,传承百年鲸园的人文精神,确立“内有涵养,外有修养”的教师发展目标和“品正善学体健尚美”的学生培养目标。学校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民间剪纸、民族舞蹈、经典诵读、书法等特色课程为引领,遵循“优势项目——项目特色——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路线图,从打造优势项目到逐步实施全面带动,学校实现了“人文德育、人文课程、人文课堂、人文校园”的整体联动局面,为师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校教学在人文教育特色目标引领下,既有丰厚扎实的民族文化传承体系,又有符合时代发展的前瞻性项目的创新体制。人文发展成果,厚积薄发,由内而外自然彰显。人文特色创建体系,日趋完备。2013年,学校相继成为环翠区首批AAA级特色学校和威海市首批特色培育学校,正向着威海市特色学校的发展目标迈进。
  6月9日,鲸园小学“尚美童心 创意民俗”人文美术作品展拉开了序幕。这次美术作品展,以“创意”为主题,以“人文民俗作品”为主要表现形式,展现了学生在美术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中的丰硕成果。美术类课程的剪纸、布贴、儿童画、国画、结艺、服装设计、丝网花、陶艺等校本课程成果,以及面塑、黑白画、纸贴、书法等学生社团作品,全部参与展出。展品主题鲜明,创意新颖,人文气息浓郁。孩子们以近3000个饮料瓶盖组合而成的“尚美童心 创意民俗”主题大字,创意新颖,利用“梅兰竹菊”民俗元素自行拓制的剪纸图案服装,韵味十足;利用废旧服装、报纸、档案盒等制作的剪纸作品、布贴作品,琳琅满目,充分体现着学生们绿色环保的意识和艺术视野。丛滋芬说:“校园里每一项活动的开展,均鲜明地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特色。在我校,人文教育的思想引领着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在教学实践中,丛滋芬长期坚持读书学习,坚持不懈地用自己的笔表达自己的思想,使读书、思考、写作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习惯。她先后参加山东省基础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培训班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创新”高级研修班学习,不断开阔自己的办学眼界和管理视野。由她本人主持研究的《语文教学生活化与学生素质发展研究》《构建品德教育生活化课堂的实践研究》等近10项课题获国家及省市区级科研成果奖励。她撰写的《架构数字化平台,推动学校现代化进程》《自主德育,仁礼合一》《三纬模式,引领教师发展新突破》等20余篇教学论文,先后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现代中小学教育》《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等报刊发表。2007年,丛滋芬被环翠区委组织部授予第六届“环翠区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2011年,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个人”称号;2013年,被威海市委宣传部、威海妇联授予“威海巾帼十杰”称号。
  心理健康微课程开发研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面对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鲸园小学坚持以“治未病”的工作理念,防微杜渐。丛滋芬说:关注学生不良心理的最初状态及心理细微处的需求,给学生以最明确有效的指导,是小学生心理健康微课程开发研究的前提。在学校这一理念指导下,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最亟待解决的心理问题,课题组发挥成员全部为国家级心理咨询师的优势,结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采用微课程的方式,制作题为“快乐喜洋洋”心理健康教育微视频,对学生自我发展、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微问题、微需求进行预防和矫正。
  丛滋芬说:班主任琐事繁多,很难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集中精力,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学生学习心理方面的问题,常被习惯不良、方法不当等表象所掩盖,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关注;教师心育水平参差不齐,对此,学生家长有意见。如何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学校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小学阶段是学生观念形成和性格养成的关键期,也是各种心理问题的潜伏期和初发期。在此阶段,对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性的关注和矫正,将对学生良好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此,学校将研究“小学心理健康微课程”定为校本课程,以约5分钟一集的心理健康教育视频为主要教学内容和途径。实施中,以较短的单位时间和较集中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实现一个较微观的教学目标。微课程视频的开发,着眼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微问题”,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微研究”。鼓励教师发现教育和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升到课程的高度,开发出可以高效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确定课程开发的目标,形成课程实施的策略。心育微课程设置基于三级课程管理的大框架内,其课程设置形式有一定的局限。微课程具有“微”的特点,更为灵活:可以化整为零,嵌入班会或心理健康教育课中;也可以独立的存在形式,设置在晨会、午间或其他正式课程之外时间内;还可以借助网络载体,供家长和学生随时随地观看。作为一门课程,必然要有恰当的评价作为保障。在微课程实施中,通过系统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确定统一、有操作性的评价标准。
  丛滋芬介绍,在课题研究和实施中,课题组关注小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依据学生调查问卷的反馈,针对学生实际需求,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课题组面向学生、家长和老师进行问卷调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普查的数据为参考,以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每期视频的制作主题。学校由此开发出“录制系列”“文字系列”“策略系列”“绘本系列”“启智系列”“家教系列”“特教系列”等多主题系列微课程视频。心理健康微课程视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高质量的学习载体。可以借助网络在电脑、笔记本、平板、手机等多种媒体进行播放,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非常方便于学生自行观看和家长参与指导。心理健康微课程关注的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细节,以小策略和小方法的形式加以呈现。它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关注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是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采用微课程视频形式,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困难和需求,给学生以明确的方法引领,效果立竿见影。   在鲸园小学,心育课程开发的每一项活动,都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心理需求的真切关注、对教育方法的真实研究上。操作便捷的智能训练学具和清晰简要的益智训练方法,提高了更多孩子的课堂学习效率,也推动全体教师关注学生智力因素的训练研究。通过心理健康微课程视频的建设与实施,不仅提高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素养,也使教师具备了自主构建微型课程的能力。在市班主任工作交流会上,北京教育学院的心理健康专家迟希新教授评价说:“鲸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微课程开发研究特点是彰显的,在对学生年龄特征的准确把握下,教学课程资源的创造开发因此有了活力。”鲸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微课程开发研究成就了教师成长。2013年5月,课题组教师于晓晴心理健康优质课获区一等奖;2014年3月,课题组教师苗艳婷论文《和谐交往让生命之花绚烂》获市二等奖;2014年12月,在威海市第二期名班主任人选专题培训会议上,课题负责人苗艳婷进行了《心育微课程,让孩子们快乐喜洋洋》的经验交流;2015年1月,《快乐喜洋洋》系列心育视频获山东省首届微课程评选一等奖;2月,在山东省心理健康优秀成果评比中,《“快乐喜洋洋”心理健康教育微视频》获省一等奖;6月,获威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知识性的微课程
  2011年,鲸园小学建立了自动录播教室。教室的录播功能为课程录制、教学研讨、在线互动教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微课程视频制作活动开始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录播教室。教师提前准备好教学内容,利用教室中的录播设备自动录制。利用录播教室可以对教学的细节、教师的指导、过程的演示、课件的辅助等,进行全方位的采集,使学生观看视频时,像在教室里听课一样亲切、熟悉。
  丛滋芬说:使用录播教室自动录播设备,录后视频文件自动生成,直接可用,避免了原来录课时需要多台摄像机、多人参与的诸多繁琐。随着微课程研究的深入,多种视频制作手段不断出现,但录播教室的优势依旧明显。尤其对数学、科学学科来说,算理的演析、科学实验的操作,教师教学的形式更为直观、明显,易于学生接受。
  例如:学校科学学科制作的《正确使用量筒》微课程中,教师除了要介绍量筒的作用和规格外,还需要对具体的用法和拓展制作进行演示。而演示的过程,必须实际手动操作。利用录播设备,对教师的演示过程进行了局部特写,画面清楚、步骤清晰,这是其他方式所达不到的效果。对远程教室的录播设备进行恰当的使用,也成为学校微课程视频制作的一个重要途径。
  丛滋芬还介绍,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完成的微课程视频,最终是要借助网络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为此,学校利用环翠区家校数字平台,建立了“鲸园小学微课程网站”,将各学科制作的微课程视频分门别类地上传至网站中,供学生在线学习。微课程视频以短小精悍、针对性强、随时随地、反复播放等特点,受到了家长和学生普遍欢迎。
  “数学课堂上教师讲的知识,孩子没有完全接受。家长也不清楚教师讲题的思路和步骤。有了微课程,我们指导孩子学习更方便了。”一位热衷于微课程的家长如是说。教师也有同感:每次讲授新知,总是有部分孩子不能立刻消化,需要多次讲解,但是想为孩子找点课余时间,真的是很难啊!有了微课程,可以让孩子随时有老师陪伴。丛滋芬说: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进行微课程视频的学习,这已经成为鲸园孩子们的基本认识。打开微课程网站的页面,就可以选择自己喜好的课程开始学习,简便快捷。微课程视频在线学习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无限次地重复,即使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也无法达到的不厌其烦。这一点,正好关注了学情的差异,满足了不少接受能力不强的孩子的需求。
  据了解,在鲸园小学微课程建设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各种先进的软硬件设施优势得到了全方位的运用与体现。现在,各个学科都已经制定好了微课程视频制作的规划与要求,从原来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大学科重点研发已推广至全学科的开放与丰富。教师的制作热情和家长、孩子们的使用热情已经充分调动。
  足球与社团的故事
  丛滋芬说:学校地处城市中心,像其他市区老校一样,面临着学生激增而有无场地可开拓的尴尬局面,而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兴起恰好给学校提供了思路。五人制足球运动的游戏性和娱乐性较强,且这种“小场足球”可有效地解决足球运动场地少,参与人数多的难题,便于全员普及。于是学校迅即行动起来,将五人制足球作为龙头项目,与学校社团相结合,开启了校园足球发展的新征程。
  首先,为了照顾各个年级学生练球热情,学校对场地进行了重新划分:将操场中央场地划分三块,三至五年级每年级各一个场地,供喜欢足球的学生在课间或者中午练球;在操场的东面和西面又各开辟出一块场地,安置球门,供一、二年级的孩子练习射门,让他们逐渐把足球当成形影不离的小伙伴。由于安排合理,考虑周全,各年级的足球运动一直井然有序。学校在重新划分场地的同时,及时更换了球门的球网,并购置了大量足球,保证上课时人手一球。此外,还为从各年级中挑选的“足球骨干”配备了部分比赛服装,以及护袜、护腿板、护腕和运动鞋等装备,保证学生训练的规范和安全,免除家长的后顾之忧,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这部分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积极性。
  丛滋芬介绍:在小学阶段,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然而,学校的5名体育教师仅一人懂足球,这便使得普及足球运动从源头处就十分无力。因此,学校本着“要想让学生踢好球,教师必须先会踢球”的原则,采取了面向全体与分层培养相结合的师资培训办法。如果说“由点及面”的帮带活动是为了足球运动的普及,那么,“面中取点”的择优建团,则是为了让有足球天赋和喜爱足球运动的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学校一方面加快以课堂为中心的校园足球普及,另一方面则选拔运动技能和运动品质俱佳的足球苗子,分别成立了3支各20人的级部足球社团和一支40人的校级足球社团。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训练,学校还聘请了2位有足球专长的学生家长为校外辅导员,负责3支“绿茵小队”日常训练和活动。至于校级足球社团,则由学校足球教练亲自带队,进行重点培养。两级足球社团的建立是对热爱足球的学生们的一种激励,能够促使这些“足球小将”快速成长,同时,足球人才的重点培养也为“由点及面”的足球普及工作注入了更成熟、更优秀的力量。   足球与社团的联合开展,给了学生以更多的成长机会。学校在周末向学生及家长开放足球场,组织社团与社团的比赛,以及学生与家长的对抗赛,父子同场竞技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小手拉大手”的形式,为校园足球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细节养成好习惯
  丛滋芬说: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是夯实人生基础的关键。鲸园小学推行养成教育,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晨会等零散时间,推行知行合一,为学生开启了一段校内外文明习惯养成之旅。
  走在鲸园小学的校园里,迎面过来的孩子总会来一声“老师(阿姨、叔叔)好!”,文明气息充满了校园的每个角落。丛滋芬介绍:学校德育与文明习惯养成训练主题分五大板块:文明语言我来说;路队文明我最棒;卫生环保我能行;活动礼仪我知道;与人交往我在行。这是学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校内文明习惯养成现状确定的主题。这些板块涵盖了学生在校内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并且相互作用,交互影响。鲸园小学遵循着“提高道德认知、激发道德情感、实践道德行为、养成道德习惯”的习惯形成规律,坚持以知导行,以行化知的“知行合一”原则,以微课程为载体,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以校外实践活动为延伸,提升学生的道德行动能力。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互衔接,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文明习惯。每个年级确立了习惯培养目标。围绕目标,分析各个年级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最终确定年级及学校目标。
  丛滋芬认为,为了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习得礼仪知识,逐步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学校集中班主任力量自编教材,自制视频。上学期,鲸园小学以“校内外文明习惯培养”为主题,开发“文明伴我行”微课程。德育处集合全校班主任工作经验,编写贴近学生语言与生活的课外教材。教材按照“认知——行为——反思”模式,分为“情境回放”“知识链接”“道德模范”“日行一善”“我的收获”五个栏目。学生遇到客人该如何做?不到3分钟的视频一播放,学生一目了然。微视频以夸张的漫画反映的真实例子,使学生在对比反思中,学到了文明礼仪。为配合教材教学,学校根据每课教材内容制作相应的视频短片,尽管很短,但处处体现教师的设计构思。内容上,以一件小事或情境切入话题,逐步深入学生日常相关的行为习惯中,融合了行为剖析,原因分析,寻找对策,解决问题的方法。形式上,只出现图片、音乐与文字,没有任何话外音进行说教,每页文字简练,不超过百字。丛滋芬解释说:这样的设计目的是希望借用这种无声的手段,让学生在静静观看的同时,触动心灵,引起共鸣,进而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学校将这些微视频上传到“微课程网站”实现资源共享。丛滋芬说:我们希望微课程资源丰富到一定程度时,遇到某类问题,就可以找到相应的微课程视频来帮助解决,从而达到自由、随机、精巧、实用的效果。强化习惯养成的内在认知,还需要辅以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校内外文明习惯的养成情况的监督与评价,学校采用了“文明使者在行动”“教师检查岗”“志愿者服务岗”“学区监督岗”等模式,集合学生、教师、社区志愿者、家长力量,形成了监管合力。制定礼仪行动进社区评价表,对学生在家、社区活动时的行为进行星级评价。树立榜样,发挥文明学生模范带动作用,在学生中营造讲文明懂礼仪的浓郁氛围。鲸园小学将学生的校外文明表现纳入学校原有的“礼仪之星”评价体系中,根据学生日常表现,评选出班级“校外礼仪之星”、校级“礼仪之星”。今年4月,鲸园小学开展“礼仪行动进社区”活动,学生尽自己能力为社区做实事,学校随后开展阶段性总结表彰会,表现突出的孩子获得了校长签字的喜报。
  家长智慧大讲堂
  鲸园小学“家长智慧大讲堂”已经进行了两年有余,现已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前期准备、操作实施和后续完善等。新学期伊始,在招募家长委员会成员时,发放《家长委员信息表》,建立档案。家长上课的内容与课本有很大不同,不是枯燥的知识,而是有趣的生活。他们多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
  丛滋芬说:家长晨会是鲸园小学“家长智慧大讲堂”的内容之一,除了“家长晨会”,大讲堂还包括“拓展班会”和“智慧讲坛”等内容。这也是班级家长委员会的重要内容,是鲸园小学德育课程群的一部分。家长晨会主要是应对班级中的突发情况而采取的措施。如某次家长晨会,就是为了让更多家长与孩子了解突发传染病的预防知识,避免更多疾病的发生而采取的应急举动。会后,授课家长还会将讲课的内容,发布到班级网站的“家长学校”栏目,以达到最佳授课效果。
  “拓展班会”是指班主任根据班会配档表,有计划地安排具有相应技能或知识背景的家长走进课堂,以特邀嘉宾或课堂助理的身份,与教师一起组织的班会课。比如:四(4)班前不久进行的交通安全班会课,邀请了刘芳志同学的父亲——一位交通民警,为孩子们带来了警队的防暴工具,并现场演示使用方法,告诉孩子遇到坏人后如何脱险逃生;同时,对某些行人麻痹大意而出现交通意外也进行现身说法。在“拓展班会”中,家长的作用是对班会的内容进行有益的补充或强调。在家长共同合力下,出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智慧讲坛”则是利用家长具有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正好是学生需要了解或非常感兴趣的,而教师对此又没有研究或研究不深,无法提供更好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智慧讲坛”应运而生。比如:五(3)张芃芃同学的外公徐德晋老先生曾是威海市书法协会会长,对中国书法有特别研究。当“墨飘香”校本课程讲到“中国书法史”一部分时,家长委员会就出面邀请了徐德晋老先生来“智慧讲坛”为孩子们亲自授课。家长参加活动后,普遍感到此类活动既是教育孩子、又是提高自己的过程。他们能够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去多方面地看待同一件事情。所以,角色互换后,开阔视野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参与的家长。也正是因为如此,有更多的家长主动要求参加到活动中来。
  丛滋芬说:鲸园小学推行“家长智慧大讲堂”,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学校、家长、学生更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使家校共育更具有实效性。
其他文献
近日,从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局了解到,西藏自治区将调整高校毕业生公开考录考试时间和考试科目。从2014年开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公开考录时间提前,调整为每年4月份组织实施;基层公务员公开考录时间调整为每年7月份组织实施。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设置从西藏自治区高校毕业生中公开考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科目,从2014年开始,我区高校毕业生中公开考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考试
浙江省政府决定深化民办教育综合改革,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建立产权流转制度,并对民办学校教师、学生与公办学校教师、学生一视同仁。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指出,该省将从统筹公办和民办教育协调发展出发,留出民办教育发展空间,着力鼓励支持发展民办教育,促进公办、民办教育合理布局。综合考虑“单独二孩政策”影响、新型城市化带来城镇人口和进城务工
摘要:本文基于ERP系统视角下研究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教育信息化的改革新模式,借助微课群、慕课平台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将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融入到ERP各个模块中,理论结合实务,探索出一条适合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教育的全新道路。  关键字:应用型本科 会计学专业ERP系统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决策手段的管理平台。当今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
推荐理由:“性”教育永远都是敏感话题,在教育实践中,与此相关的内容依然处于“登不上大雅之堂”,这也使得方刚在安徽淮南举办的“青春期性教育夏令营”从名目众多的夏令营中脱颖而出。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方刚捅破了这层窗户纸。2013年他高调举办性教育夏令营,因此备受社会广泛关注。  家长担心的求教  这是一位妈妈主动带儿子来参加 “性教育夏令营”背后的用心:她上初中的儿子喜欢上了学校的“校
日前,重庆市教委对今秋开学收费提出五条禁令。其中,对广大家长和学生关注的补课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对于确需补课的高中毕业班级,应以答疑、辅导等形式进行,每学年补课不超过60天,每天不超过6课时,不得收取补课费。高中其余年级和初中、小学一律不得补课或变相补课收费。对于补课,根据相关文件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严禁学校在正常教育教学计划之外组织有偿补课活动。严禁与校外机构合作举办有偿补习班。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这是孔子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能够自我反思,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责备自己多,而埋怨人家少,就自然不会遭致怨恨。一个会反思的人,就可以随时发现自己各个阶段的长短得失。若是正确,以后可以继续;如果是错的,就立刻加以修正。那么,在平时教学中,该如何使学生“反躬自省”呢?  给予学生充分反思的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让学生反思的氛围,注重把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渗透到教学
他呕心沥血、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在基层,开辟击剑文化,提炼“三自”校训,让每一名学生寻找到优秀的自己,让每一个教师教出趣味,活而有致;他开拓创新,倡导“敢为人先”的精神和“让学”文化,积极打造“三特”“四园”“五化”校园;他潜心教育,探索学校新生态,引领学校走出一条独特的办学之路;他精心设计,整合资源,打造集团“一让三和”生本文化,描绘出“三维一体”生命教育的美丽……他就是江苏省海门实验初中教育管理集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东城第一小学成立5年来,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探索创新,基本实现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的总体目标。目前,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闻名省内外,课堂文化建设也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点燃成功人生”的办学理念  建校之初,东城一小就结合毗邻半坡遗址的地域优势和自身的特点,确立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火文化”,并以此确定了“点燃成功人生”的办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年第1期刊登郭峰的文章指出:教授治学是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是提升大学内涵、促进大学健康发展的根本举措。然而,教授治学在我国大学没有得到较好地落实,还处于运行的困境中。探寻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热切期待和迫切追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抓住宁波市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有利契机, 从2011年5月开始,组团成立了“城市园林、旅游会展、创意设计、商贸、宁波南部新城服务外包、鄞州会计、应用外语”等7个基于行业的产学研联盟,以及中高职教育联盟。4年来,产学研联盟以“产业链——行业——专业链”为主线,以对接行业的专业(群)建设为抓手,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建立紧密联系,着力破解校企合作中“一头热,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