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盲诗人唐汝询

来源 :小读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314949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末清初,有个名叫唐汝询的著名诗人,两只眼睛都看不见。
  唐汝询生下来时也是个健全的人。他的家庭充满了书卷味,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3岁时他就开始跟着哥哥读书识字了。
  不幸的是,他5岁的时候,突然得了天花,虽然经过医生的抢救保住了性命,但两只明亮的眼睛却再也不明亮了,再也看不见书上的字和画了,再也看不到世上的一切了。
  失明的小唐汝询痛苦极了,简直失去了再活下去的勇气。但过了一段时间,他逐渐安定了下来。他想,世间无难事,就怕没志气。只要勤学苦练,就一定还能学到东西,成为有用的人。所以,他天天摸到书房里去,像以前一样去听哥哥们读书吟诗,把听到的诗文默默地记在心里。
  一个看不见东西的小孩子,要记住很多诗歌文章该有多么的难啊!刚开始他只会拼命地去死记硬背,但很快他想出了一些可以帮助记忆的办法。他想起了古时候人们用结绳记事的方法,于是灵光一闪,自己也可以用不同的绳结来帮助记录诗歌文章。
  从此,他就用几根粗细不一的绳子,在上面打起许多不一样的结,用这样的方式书写他心里的文字。有时,他用刀子在木板或竹竿上刻下许多代表不同文字的刀痕,“书”就这样被他制成了。当哥哥们出去玩时,他就摸着绳子和刀痕,津津有味地读起他那些“天书”来。虽然唐汝询双目失明,但因为勤于学习,肯吃苦,所以,他读的书不比哥哥们少,成績也不比他们差。
  后来,他不但读书,还学起作诗来了。作诗的时候要是有人愿意帮忙,他就会把作成的诗念出来,让人家写在纸上;要是没人帮忙,他就依然用结绳和刻刀痕的方法记下来,等有机会再请人帮忙写到纸上去。
  正是由于唐汝询如此地刻苦攻读,他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就:一生中写下了上千首好诗,出了好几本诗集,如《编蓬集》《姑蔑集》等。而且,他还给一些难懂的唐诗作做了很多注解,并整理成《唐诗解》一书。如此好学而成就惊人的盲人,实在是值得世人永久学习和推崇的榜样啊!
  (摘自《励精图治故事》,有删改)
其他文献
犹太女孩安娜,和爸爸、妈妈、哥哥麦克斯住在德国,因为阿道夫·希特勒这个长着一撮小胡子的男人对犹太人的迫害,他们一家不得不匆忙离开家,到了瑞士的一个村子里。  安娜越来越喜欢到村立学校去上课。除了芙莱妮莉,她和另外一些女生也交上了朋友,其中特别要好的有她的同桌罗艾丝莉,后者与别的女生相比较为活泼。课程简单得厉害,她不费吹灰之力便冒了尖。格洛普先生在传统教学科目上虽然并不十分出色,但用假嗓子唱歌却是一
期刊
冬天就要来了,小松鼠忙着存粮,候鸟结队往南飞,留鸟换上浓密的羽毛,河马家也在为过冬做准备。  秋天的景色那么欢快,到处洒满金色的阳光,蓝天上飘浮着轻盈的云丝,窗前的舒伯特樱花树掉了不少叶子,光秃秃的枝丫指向天空,好像要写出字来。  吃完中饭,爸爸爬上梯子给窗框涂油漆。他说给木头穿一层新衣服,增加防水性,能更好地应付冬天的雪花。  “下雪还早着呢。”我说。  爸爸把刷子在漆盘里反复浸,涂抹在窗框上。
期刊
苦难中的觉醒  1898年10月24日,彭德怀出生于湘潭乌石彭家围子的一个贫农家庭。那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民不聊生。8岁那年,他母亲病逝,父亲也久病在身,他只得中断学习,挑起家里的重担。上山砍柴卖柴,帮打短工……他每天起早贪黑,在繁重的劳动中度过了苦难的童年时光。  乌石峰上有座古祠,祠内祭祀着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叫易参政。他是元末明初农民起义军的参政,曾在乌石一带劫富济贫
期刊
“各就各位——”  我虚弱地踩在助跑器上,望着面前绵延开来望不到终点的弯道,努力忽视膝盖上蔓延而来的阵阵疼痛。  “这是本次市运会的最后一场比赛了。记住啊,附中跟我们的较量就看你们这一场了。”这是教练送几个女孩到检录处时说的话。附中跟我们九中是每年市运会的夺冠种子队伍。不过九中已经“蝉联”几次亚军了。  昨天的200米预赛,我冲刺后膝下一软,狠狠地摔在了红色塑胶跑道上。中午在旅馆休息时,教练带着消
期刊
【释义】  先以礼相待,如不能解决问题,再用武力解决。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攻打徐州,徐州太守陶谦派人请求刘备出兵解围。刘备率领关羽、张飞和赵子龙,冲入曹军,杀出一条血路,进入徐州城内。陶谦将刘备请入府衙,取出徐州太守官印让给刘备,说:“目前国事纷乱,朝纲不振,你是汉室宗亲,正该力扶社稷,我已年老昏庸,情愿将徐州相让……”  二人推来推去,没
期刊
“马”字最大的特点是画出了马的鬃毛,这样人们就不会把“马”字和其他动物字搞混了。一开始,人们在马字的上部画了完整的马头,后来觉得太费时间,太烦琐了,就干脆只画一只眼睛来代替。  “马”字后来做了偏旁,凡是和马有关的动词、相关的动物都是马字旁,比如驾马车的“驾”、马奔驰的“驰”等。劣马叫驽,年轻有力的马叫驹;好马叫骏马;马妈妈和驴爸爸生的孩子叫骡子;驴是像马但比马小的家畜。它们都是马字旁。  三国时
期刊
【原文】  悯 农  [唐] 李 绅  春种一粒粟①,  秋收万颗子。  四海②无闲田③,  农夫犹④饿死。  【注释】  ①粟:谷子。 ②四海:天下。③闲田:闲置着没有被耕种的土地。 ④犹:还。  【精彩导读】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全诗表现了当时的农民一年四季与风霜雨露、旱涝寒暑为伴,通过辛勤劳动创造出一片丰收的景象,但仍然无法填饱肚子,揭露了当时社会农民备受剥削的残酷现实
期刊
黄豆的爸爸是一名常年在深山老林及高原荒漠里执行导弹发射试验任务的火箭军军官,随时随地的一句“有任务”,让他缺席了黄豆成长过程中的无数瞬间。异地转学、家庭矛盾、秘密往事……一系列问题影响着这对父子的关系。在经历了不理解、怨恨、分离、重聚之后,黄豆终于了解了爸爸的责任和坚守。  导弹的尾焰从夜空划过,爸爸曾说过那不是流星,而是火箭军为所有孩子放飞的“星星”,叫爸爸星。从此,黄豆成了追星星的孩子,一个小
期刊
有一回,包公坐着轿子出去办事,轿子从大街走过,包公听见一个孩子的哭声。包公从轿子里往外看,只见一个小孩子站在一块青石板上,身旁放着一只竹篮子,正用两手捂着脸,呜呜直哭。包公急忙吩咐轿夫停下,把孩子叫到跟前,问道:“孩子,你为什么哭得这样伤心啊?”  孩子回答道:“我是卖油炸糕的,今天早晨,在大街上赚了二百文钱,放在了篮子里。刚才有人在这里变戏法,我就站在这块青石板上,看了一会儿热闹。结果往篮子里一
期刊
我小时候,爸爸经常去外地出差:有时在国内,有时去国外。每当爸爸回来,总会给我带各种新奇的小玩意。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爸爸从日本给我带回来的剪刀。  这把剪刀可不一般,它是一把笔形剪刀。它的笔身是圆柱形的,从“笔帽”中抽出剪刀,剪刀就会自动弹开,用手握住剪刀的柄,就可以轻松地剪东西了。  剪刀的样式十分合我的心意。它的笔帽上有粉色的花纹,别有一派日本民間的风味,让人一看便知:这是日本产的。那淡淡的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