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5-0127-01
随着近年来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的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活跃身心,促进身体的健康发育,健全自身的人格,提高自身的意志力。作为一线的小学体育教师,笔者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同样践行“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在提高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健康的培养,促进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提高健康意识、实现近视的防控、维护身心的健康。
一、转换教学模式,渗透健康意识
传统体育课堂的教学场地是室外,教师在体育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是体育运动的动作技能,整个的过程当中学生专注于具体体育锻炼当中,也就对体育健康的相关内容关注较少,从而降低了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健康意识。因此,在“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下开展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学生进行健康意识的渗透。
例如,教师可以转换教学的场地,将原本完全在室外进行教学的体育课程转移到教室之中,采用室内与室外结合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在室内,教师向学生讲述进行体育运动的优势,以及正确操作体育动作对心理、生理等方面带来的益处,使学生在头脑中提高对体育锻炼的健康意识。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在室外进行体育运动的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实际的身体运动中,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身体机能优化,促进学生在良好的健康意识下进行身体素质的提高,落实“健康第一”的小学体育教学理念。可见,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将室内与室外的体育教学相融合,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中健康元素的认识,从而在进行体育实践运动中,能够从健康的角度出发,促进健康意识的形成。
二、添加球类运动,进行近视防控
眼睛是学生身体上宝贵的器官之一,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带上了眼镜。作为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体育学习,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积极采用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缓解眼睛的疲劳,实现近视的防控。
例如,教师可以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增加羽毛球运动来防控学生的近视。传统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学的内容主要是田径,单一化的田径运动教学内容不但不能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也不能有效地实现学生视力的防控。在课堂中,教师向学生教授羽毛球的运动技巧,并组织学生进行羽毛球运动,不但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参与小学体育课程的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在观察羽毛球走向的过程中,防止近视的产生,帮助学生实现近视防控的效果。显而易见,在进行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增添球类运动类丰富课堂,帮助学生实现近视的防控,从而有效地践行“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
三、合理场地安排,有效内容设计
教学场地是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主要场所,教学内容也是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基础。在“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下开展体育教学,教师应当对场地进行合理的安排,保障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安全,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育。同时,教师也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使学生在劳逸结合的体育锻炼中,提高身体的素质。
例如,在场地的选择中,教师应当根据当前学生的年龄阶段进行选择,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当将场地选择在操场的平地或者校园的平地当中,在保障学生身体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体育教学,而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将教学的场所设置在篮球场、足球场等场地,并对场地当中的体育设施进行检验,保障学生的安全。除此之外,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教师应当以当前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承受能力为依据,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学生在练习体育动作的过程得到应有的休息,同时,在正式的体育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还应当设计课前热身的活动,促进学生活动筋骨,在安全性有保障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身体机能。可见,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场地的合理安排,以及内容的有效设计,能够促进“健康第一”教学理念的实现。
四、开展兴趣社团活动,提高参与兴趣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与他人相差异的存在,因此,每个学生所擅长的体育运动以及感兴趣的运动类型都是存在差异的。在进行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兴趣社团的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自己感興趣的体育运动,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
例如,在进行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构建“羽毛球”“乒乓球”“长跑”“短跑”“篮球”“足球”等体育运动的社团,促进学生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当中,从而主动地进行相关体育运动的训练,使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实现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兴趣社团的构建,还能够帮助学生主动了解该项体育运动的运动意义,促进学生提高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使学生自主了解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健康价值,引导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践行“健康第一”的体育运动理念。显然,在进行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体育运动兴趣社团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五、开展课课练教学,增强体魄
课课练是早些年在体育教学中开展课堂活动的一种形式,但随着“减负”等理念的出现,课课练曾一度退出体育课堂之中。随着近些年调查发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正在逐年下降,课课练又重新走上体育课堂中,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例如,教师可以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开展跳绳运动来促进课课练活动的进行。传统体育课堂当中往往使用田径类的运动作为课课练的活动内容,其形式单一,降低了学生参与课课练的兴趣,而跳绳则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课课练的兴趣。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在进行正式的体育教学之前,开展竞技类的跳绳比赛,促进学生在好胜心的前提下主动进行跳绳锻炼,从而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同时,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课课练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还能够使学生养成跳绳的习惯,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不难看出,在进行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开展课课练的形式来促进教学,引导学生在进行跳绳等课课练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身体机能,促进强健体魄的形成,从而实现“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
总而言之,为了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充分发挥小学体育教师教学中的价值和内涵,一线的小学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地进行教学的优化,转化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添加球类运动,并对体育锻炼的场地进行合理的选择,结合当前小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规律,开展体育运动的社团,进行课课练教学等,促进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实现身体的茁壮成长,心理的健康发育。
随着近年来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的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活跃身心,促进身体的健康发育,健全自身的人格,提高自身的意志力。作为一线的小学体育教师,笔者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同样践行“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在提高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健康的培养,促进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提高健康意识、实现近视的防控、维护身心的健康。
一、转换教学模式,渗透健康意识
传统体育课堂的教学场地是室外,教师在体育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是体育运动的动作技能,整个的过程当中学生专注于具体体育锻炼当中,也就对体育健康的相关内容关注较少,从而降低了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健康意识。因此,在“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下开展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学生进行健康意识的渗透。
例如,教师可以转换教学的场地,将原本完全在室外进行教学的体育课程转移到教室之中,采用室内与室外结合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在室内,教师向学生讲述进行体育运动的优势,以及正确操作体育动作对心理、生理等方面带来的益处,使学生在头脑中提高对体育锻炼的健康意识。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在室外进行体育运动的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实际的身体运动中,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身体机能优化,促进学生在良好的健康意识下进行身体素质的提高,落实“健康第一”的小学体育教学理念。可见,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将室内与室外的体育教学相融合,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中健康元素的认识,从而在进行体育实践运动中,能够从健康的角度出发,促进健康意识的形成。
二、添加球类运动,进行近视防控
眼睛是学生身体上宝贵的器官之一,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带上了眼镜。作为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体育学习,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积极采用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缓解眼睛的疲劳,实现近视的防控。
例如,教师可以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增加羽毛球运动来防控学生的近视。传统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学的内容主要是田径,单一化的田径运动教学内容不但不能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也不能有效地实现学生视力的防控。在课堂中,教师向学生教授羽毛球的运动技巧,并组织学生进行羽毛球运动,不但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参与小学体育课程的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在观察羽毛球走向的过程中,防止近视的产生,帮助学生实现近视防控的效果。显而易见,在进行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增添球类运动类丰富课堂,帮助学生实现近视的防控,从而有效地践行“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
三、合理场地安排,有效内容设计
教学场地是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主要场所,教学内容也是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基础。在“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下开展体育教学,教师应当对场地进行合理的安排,保障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安全,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育。同时,教师也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使学生在劳逸结合的体育锻炼中,提高身体的素质。
例如,在场地的选择中,教师应当根据当前学生的年龄阶段进行选择,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当将场地选择在操场的平地或者校园的平地当中,在保障学生身体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体育教学,而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将教学的场所设置在篮球场、足球场等场地,并对场地当中的体育设施进行检验,保障学生的安全。除此之外,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教师应当以当前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承受能力为依据,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学生在练习体育动作的过程得到应有的休息,同时,在正式的体育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还应当设计课前热身的活动,促进学生活动筋骨,在安全性有保障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身体机能。可见,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场地的合理安排,以及内容的有效设计,能够促进“健康第一”教学理念的实现。
四、开展兴趣社团活动,提高参与兴趣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与他人相差异的存在,因此,每个学生所擅长的体育运动以及感兴趣的运动类型都是存在差异的。在进行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兴趣社团的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自己感興趣的体育运动,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
例如,在进行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构建“羽毛球”“乒乓球”“长跑”“短跑”“篮球”“足球”等体育运动的社团,促进学生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当中,从而主动地进行相关体育运动的训练,使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实现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兴趣社团的构建,还能够帮助学生主动了解该项体育运动的运动意义,促进学生提高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使学生自主了解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健康价值,引导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践行“健康第一”的体育运动理念。显然,在进行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体育运动兴趣社团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五、开展课课练教学,增强体魄
课课练是早些年在体育教学中开展课堂活动的一种形式,但随着“减负”等理念的出现,课课练曾一度退出体育课堂之中。随着近些年调查发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正在逐年下降,课课练又重新走上体育课堂中,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例如,教师可以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开展跳绳运动来促进课课练活动的进行。传统体育课堂当中往往使用田径类的运动作为课课练的活动内容,其形式单一,降低了学生参与课课练的兴趣,而跳绳则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课课练的兴趣。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在进行正式的体育教学之前,开展竞技类的跳绳比赛,促进学生在好胜心的前提下主动进行跳绳锻炼,从而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同时,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课课练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还能够使学生养成跳绳的习惯,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不难看出,在进行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开展课课练的形式来促进教学,引导学生在进行跳绳等课课练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身体机能,促进强健体魄的形成,从而实现“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
总而言之,为了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充分发挥小学体育教师教学中的价值和内涵,一线的小学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地进行教学的优化,转化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添加球类运动,并对体育锻炼的场地进行合理的选择,结合当前小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规律,开展体育运动的社团,进行课课练教学等,促进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实现身体的茁壮成长,心理的健康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