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不仅要具备教学上所必需的专业性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于教师能够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尤其是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成功=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作用于学习的条件,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毅力、性格等方面的心理因素,研究表明,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好坏,只有20%决定于智力因素,80%则决定于非智力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激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让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以提高教学质量。
1 明确学习动机
动机是非智力因素的首要因素,是激发学生个体产生行动的内在心理动力。对中学生来说,学习动机是直接促使其努力学习的内在力量。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综合文科,包含史地政等学科知识,同时也是思想性十分丰富的学科。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和学习动机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如讲述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积极参与和协力合作的科学精神及严谨扎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2 点燃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探索、勇于攀登、向着更高认知目标前进的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经常全面、细致地观察学生兴趣的倾向性,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兴奋点,多设计几个动情点,灵活运用小故事、歌曲、游戏、角色表演、多媒体电化教学等方式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成长的烦恼”这一课时,笔者选取周笔畅的《青春舞曲》作为切入点,导入新课,欢快的节奏、充满活力的舞姿一下子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话题:青春是什么?怎样让我们的青春更光彩?能不能让青春常在?而其后的活动:成长不烦恼的设计,又将话题引向学生身边。通过活動,既让学生认识到了青春期身体变化、心理变化的典型特征,又自然地让他们认识到一些基本的心理调节的方法。这样的设计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感染和启发,主体能动性得到发展。
3 催化学习情感
情感是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情感教育既贯穿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始终,也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情感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教师要善于用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去催化学生心魄,让学生有强烈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
如在讲“家,温馨的港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循环展示若干体现家庭生活温馨场面的插图,背景音乐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教师同时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导入。置身于眼前的场景,听着这首饱含深情的歌曲,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自己温馨的家,家是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家里有关心我们的父母,有我们牵挂的家人……接着请学生展示介绍自己已准备好的照片并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家的感受。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在分享与交流中体会到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激发学生对家人的美好情感,同时也为下面知识的切入做好铺垫。
在教学中,教师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语言素养,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浅出、绘声绘色、风趣幽默地讲解,再配合恰当的手势,那就会创造一种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假如教师的语言平淡,动作呆板,照本宣科,学生就很容易疲倦甚至心烦意乱,结果一定是事倍功半。
4 磨砺学习意志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意志、勇敢和目的性的培养问题,是具有头等意义的问题之一。”思想品德课内容枯燥乏味,理论比较抽象,重知识,轻实践,趣味性少,学生初学时会感到很难懂、难学,普遍会存有畏难情绪,无精打采,消极应付。作为教师要在教学中经常用科学家现身科学事业,依靠坚强意志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故事教育学生,用他们在逆境中坚持学习、刻苦钻研的事迹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志,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5 树立学习信心
有人说:“自信是使人走向成功的第一要素。”一个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发进取的勇气,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学生的学习活动时时刻刻发生着变化,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点滴长处与进步,不失时机地激励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让学生在自尊、自信中健康成长。教师只有用信任和鼓励的态度来肯定学生的表现,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学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以充分发展,才能充分体验学习中成功的喜悦,在学习中增强自信心,从而不断达到人格的健全与完善。
教师可以多创设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强化其学习信心。在行动上及时鼓励,如主题活动中学生积极地表现,教师要及时鼓励;方法上,教师应采用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形式,如启发、自学指导等,将知识系统化,引导学生讨论,学习成功感将增强他们的信心,强化学习意志;练习的设计上,要依据阶梯性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给学生以成功的希望,同时又经历一点小挫折,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6 养成学习习惯
习惯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目前学生仍有许多重要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如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习惯、认真做笔记习惯、独立思考习惯,等等。所以,应当帮助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其学业进步,并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制度具体明确可行的计划开始,计划越具体细致,要求越明确,效果就越好。同时,教育学生可以用暗示法来提醒自己,也可以用写日记的方法来管束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假以时日,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实践证明,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有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确保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才能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为成功的人生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丰润镇中学)
成功=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作用于学习的条件,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毅力、性格等方面的心理因素,研究表明,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好坏,只有20%决定于智力因素,80%则决定于非智力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激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让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以提高教学质量。
1 明确学习动机
动机是非智力因素的首要因素,是激发学生个体产生行动的内在心理动力。对中学生来说,学习动机是直接促使其努力学习的内在力量。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综合文科,包含史地政等学科知识,同时也是思想性十分丰富的学科。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和学习动机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如讲述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积极参与和协力合作的科学精神及严谨扎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2 点燃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探索、勇于攀登、向着更高认知目标前进的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经常全面、细致地观察学生兴趣的倾向性,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兴奋点,多设计几个动情点,灵活运用小故事、歌曲、游戏、角色表演、多媒体电化教学等方式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成长的烦恼”这一课时,笔者选取周笔畅的《青春舞曲》作为切入点,导入新课,欢快的节奏、充满活力的舞姿一下子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话题:青春是什么?怎样让我们的青春更光彩?能不能让青春常在?而其后的活动:成长不烦恼的设计,又将话题引向学生身边。通过活動,既让学生认识到了青春期身体变化、心理变化的典型特征,又自然地让他们认识到一些基本的心理调节的方法。这样的设计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感染和启发,主体能动性得到发展。
3 催化学习情感
情感是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情感教育既贯穿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始终,也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情感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教师要善于用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去催化学生心魄,让学生有强烈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
如在讲“家,温馨的港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循环展示若干体现家庭生活温馨场面的插图,背景音乐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教师同时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导入。置身于眼前的场景,听着这首饱含深情的歌曲,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自己温馨的家,家是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家里有关心我们的父母,有我们牵挂的家人……接着请学生展示介绍自己已准备好的照片并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家的感受。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在分享与交流中体会到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激发学生对家人的美好情感,同时也为下面知识的切入做好铺垫。
在教学中,教师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语言素养,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浅出、绘声绘色、风趣幽默地讲解,再配合恰当的手势,那就会创造一种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假如教师的语言平淡,动作呆板,照本宣科,学生就很容易疲倦甚至心烦意乱,结果一定是事倍功半。
4 磨砺学习意志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意志、勇敢和目的性的培养问题,是具有头等意义的问题之一。”思想品德课内容枯燥乏味,理论比较抽象,重知识,轻实践,趣味性少,学生初学时会感到很难懂、难学,普遍会存有畏难情绪,无精打采,消极应付。作为教师要在教学中经常用科学家现身科学事业,依靠坚强意志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故事教育学生,用他们在逆境中坚持学习、刻苦钻研的事迹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志,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5 树立学习信心
有人说:“自信是使人走向成功的第一要素。”一个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发进取的勇气,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学生的学习活动时时刻刻发生着变化,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点滴长处与进步,不失时机地激励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让学生在自尊、自信中健康成长。教师只有用信任和鼓励的态度来肯定学生的表现,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学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以充分发展,才能充分体验学习中成功的喜悦,在学习中增强自信心,从而不断达到人格的健全与完善。
教师可以多创设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强化其学习信心。在行动上及时鼓励,如主题活动中学生积极地表现,教师要及时鼓励;方法上,教师应采用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形式,如启发、自学指导等,将知识系统化,引导学生讨论,学习成功感将增强他们的信心,强化学习意志;练习的设计上,要依据阶梯性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给学生以成功的希望,同时又经历一点小挫折,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6 养成学习习惯
习惯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目前学生仍有许多重要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如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习惯、认真做笔记习惯、独立思考习惯,等等。所以,应当帮助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其学业进步,并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制度具体明确可行的计划开始,计划越具体细致,要求越明确,效果就越好。同时,教育学生可以用暗示法来提醒自己,也可以用写日记的方法来管束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假以时日,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实践证明,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有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确保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才能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为成功的人生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丰润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