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园实际问题解决的幼小衔接现状与分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296292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教育幼儿的方面,幼儿园不止是有帮助孩子更好成长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衔接工作,让孩子们更好的进入和适应小学生活,这对于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来说是很重要的。孩子们还不具备完善的心理和生理发育,这样的情况下学习环境的更换会很容易造成孩子的不适应,这样的情况是很不利于孩子们的后续学习和生活的。对此,幼儿园应当重视幼小衔接工作。
  关键词 幼小衔接;衔接现状;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3-0021-01
  鉴于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需要每一位幼儿教育者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帮助孩子们实现学业的顺利过渡。就当前我们的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完成方式和质量来说都存在相应的不足,本文针对这些不足展开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对幼小衔接工作的进步提供一些帮助。
  一、幼小衔接的含义
  幼小銜接是一个过渡的阶段,它是指幼儿即将结束幼儿园的学习阶段进入小学的过渡段,对于这个阶段的幼儿教育来说,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幼儿进入小学进行心理和生理上的适应,这样会更加符合幼儿生长发育的客观要求。幼儿适应小学生活会对他们的后续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在这个阶段的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积极的结合社会、家长和幼儿园三方,从整体上来为幼儿的成长保驾护航。
  二、当前我园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与幼儿园之间的衔接缺失
  在幼小衔接教育上,往往存在着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教育准备不对等的现象,幼儿园往往会有很充分的准备,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方式和模式上都积极的接近小学,但是小学方面却往往不重视衔接教育,相关的准备欠缺,这样的做法难以推动衔接教育的有效开展,无法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生活。一旦幼儿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就会出现压力和焦虑感,这样对于他们的成长是很不好的。
  (二)幼小衔接的师资力量匮乏
  我们的幼儿园在进行幼小衔接教育的时候,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当前的幼儿园中有很多新招的大学生来担任幼儿教师,她们往往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在进行幼小衔接教育的时候无法良好地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育和她们的适应能力的培养问题。结果造成幼小衔接教育的质量低下。
  (三)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落后
  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家长会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对幼儿进行幼小衔接教育的时候一定不可以忽视家长在其中的作用。家长们对于自己的孩子成长是很关心的,但是有的时候他们往往无法以正确的方式来对孩子进行教育,过分重视技能培养、轻视综合能力的养成,对于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问题家长往往认识不够,这样的教育方法是很不适合帮助学生们提前适应小学环境的。因此,想要更好地开展幼小衔接教育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让家长认识到孩子的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三、解决幼小衔接教育中问题的策略
  (一)要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
  对儿童进行幼小衔接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提前对环境进行适应,对于自身的生活学习习惯进行更改从而能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相对较为独立的教学机构,在他们之间的教学内容,方式和模式上都存在着一些差距。儿童想要更好的实现幼儿和小学之间过渡的话就需要积极地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进行转变,从而更好的适应小学环境。对于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来说,也应当积极地转变观念,二者之间主动的进行配合,更好地帮助幼儿在幼儿园阶段适应小学的环境,在小学阶段进行良好的过渡,帮助孩子们更好的成长。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都对衔接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帮助幼儿及时的适应小学生活,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二)重视幼儿的自制与独立能力的培养
  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说独立自主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只有学会了独立自主孩子们才能够在后边的发展中获得先机。独立自主是他们的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也是让他们能够尽快的适应小学生活的关键内容。在大班的后期教学中,幼儿教师应当积极的发挥出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尽量自主的完成各项活动,培养他们照顾自己、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完成任务的自豪感,帮助他们的个人能力的增长。同时,老师需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样的话可以让幼儿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得到增长。
  四、结束语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更快的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需要我们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是对孩子们开展教育的主要责任方,应当是能够积极地承担起衔接工作,帮助幼儿们提前适应小学学习环境,通过文中的探讨我们可以知道,幼儿园在当前的衔接工作还存在着教育理念落后、教学资源缺乏和过渡小学化等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当积极的加以解决,通过树立正确的理念和加强与幼儿家长的合作来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娟,崔蕾,李洋.幼小衔接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实践研究——基于西安5所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现状调查[J].中国校外教育,2017(23):47-48.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学生需要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学习整个高中的课程,并且要面对残酷的高考。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高考时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成绩,同时学生的数学知识丰富,将来即使不能升入大学进行深造,但是也能在工作中运用数学知识学习一门技术。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把生活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要从学校文化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入手,教师要努力提高个人魅力,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力和战力,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激发出更大的创造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主体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H09,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3-0013-01  近年来,在新兴的主题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主体教育的思想逐渐普
摘 要 随着新课标改革进程持续加快,小学语文教师也开始认识到教学创新的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还存在不少问题,老师应当由教学理念和模式两个方面分析,对于教育的对象进行合理定位,选择与学生年龄特征相契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对语文学科进行更好的学习,从而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创新教学进行思考,以期为从事该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摘 要 情感因素是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师生之间交流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情感。我们只有将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充满着生气和活力,才能吸引学生的参与意识,也才能将知识学习与师生的创造性活动联系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而达到圆满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心理不成熟,所以初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利用政治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摘 要 微课是目前新兴的一种以小视频为主的主流化教学方式,主要是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过程。微课的使用,能有效弥补学生对知识点的不足,为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点提供有利的途径。本文主要探讨微课在数学教学与知识点中的使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微课;重难点;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3-0014-
摘 要 “统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于2017年秋季在全国中小学全面使用。“统编版”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初中历史教学要积极探索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切实落实立德树人这项根本任务。  关键词 初中历史;立德树人;德育;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3-0018-01  2017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α,SDF-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在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学以其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强大的教学交互功能、可无限扩展的知识信息链接和方便自由的学习特性,走进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室。多媒体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3-0015-01  
摘 要 在社会经济与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影响,我国的古代文化发展遭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与挑战。我国古文化是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长河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我们必须重视古文化在新时期的继承与传扬。为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出自身在古文化传承中的功用,本文就围绕着其具体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中国古文化;策略  中圖分类号: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 小学阶段,高年级学生面临小升初的压力,对于数学的学习具有很大的重视。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普及,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亟待创新。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国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老师的思想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改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老师不断进行教学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创新的教学方式也更多的运用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本文主要针对小学高年段数学创新教学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分析我国小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