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熟悉马丁·帕尔的人都知道,除了作为摄影师活跃于摄影界,他还是享有盛誉的摄影书籍收藏家。从上世纪60年代买的第一本画册算起,马丁的摄影书收藏史已经有半个世纪,他在英国布里斯托拥有一座私人图书馆,收藏了1.2万多册摄影图书。2007年之前,这些图书多来自于德国、俄罗斯、日本和美国等国家,却罕有中国的画册,马丁并不想忽视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只是无奈于时空的阻隔。
开启马丁与中国摄影书缘分的,是荷兰小伙鲁小本。
鲁小本是鲁小本&泰斯艺术组合中的一员。2007年,马丁·帕尔来中国时遇到了正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摄影的鲁小本,偏爱政治宣传画册的马丁在北京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去淘书,于是他约了鲁小本一起去潘家园旧货市场逛逛,鲁小本当翻译。那一次,他们淘了一些毛泽东时期的宣传册,这场宏大的旧书搜藏故事就此开始了。
此后马丁·帕尔几乎每年来一次中国,而其他时间里,具备语言和地理优势的鲁小本理所当然地成了马丁的“海外代购”。尽职尽责的鲁小本每周末都会准时出现在潘家园,用一口不甚流利的普通话和卖主们砍价。卖旧书的,特别是卖画册的人差不多都知道他,他们当面叫他“小本儿”,背后喊他“荷兰大高个儿”。除了跑潘家园,鲁小本几乎每天都到孔夫子旧书网上晃一圈,后来,他还专门去了拍卖行。
作为一个外国人,最初鲁小本对中国也是一知半解,不知道该买什么书,他的判断标准很简单——“好看”。通常“财主”马丁·帕尔都会爽快地来一句“买买买”,便收入囊中。“好看”的书价格参差,便宜的比如一套《足球基本技术丛书》只要三块钱一本。但也不乏一些“奢侈品”会让马丁和鲁小本举棋不定。在一次拍卖会上,鲁小本看中了一本《热气球下的中国》,它是由八国联军中法军的随军工程师集体拍摄的,装帧特别精美,但高达四万的书价和拍卖行不菲的佣金让鲁小本十分纠结,最后他还是决定等一下,“生活都是这样的,有时就要等一下。”果然,他幸运地等到了旧书网上更便宜的价格。
他们搜罗到的摄影书题材十分广泛。有马丁·帕尔偏爱的五六十年代的政治宣传册,有鲁小本欣赏的新时期摄影作品,还有他们都热衷的来自真实生活、政治和目的性都不浓重的各类画册,另外,也有国外摄影师视角下的中国影像。比如宣传“农业学大寨”的《红太阳照亮了大寨前进的道路》、徐勇拍摄的性工作者《这张脸》,实用小册子《中国舌苔图谱》、装帧华丽的《燕京胜迹》、加拿大摄影师眼中的《上海魅影》……不同于单纯的收藏家,鲁小本和马丁带着这些宝贝到世界各地巡展,而且打算在2015年6月份推出一本关于“中国摄影书”的摄影书。
一百年的历史,近百本画册,这个从法国阿尔勒摄影节开启的“中国摄影书”展览走过了纽约和伦敦,为人们提供了一面历史书之外的观察中国的镜子。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依然片面,表现为两个极端,“一大部分人只知道陈旧的中国,知道毛主席、文革等等,还有一部分人对中国的印象来自新闻,比如爆炸的经济,但这常常是脱离历史和现实语境的肤浅印象。”而在他们的展览中,人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最细微的生活状态:人们因为买了电冰箱而乐开了花,东北一家三口拎着冬捕时捕到的肥硕的鱼,人们在当街睡觉……北京的展览名为“中国摄影书籍”,从4月3日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持续到5月底。对于展览的意义,鲁小本很自信,“他是历史的反映,这个历史不只是中国的历史,还是摄影的历史,以前没有这样的展览,都是以别的想法看历史。”
展览的现代部分收录了很多中国年轻摄影师的作品。 “一个拍矿场的摄影师,照片乍看没什么特别,但你要知道他已经在那里待了十年以上,而不像一般的摄影师只为了照片上头条去拍两天就回来了。”
如今,不计其数的摄影师正在制作自己的摄影书,鲁小本很看好这种个人出版物的明天,“正是这些才华横溢的摄影师的努力,使中国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摄影文化。”
开启马丁与中国摄影书缘分的,是荷兰小伙鲁小本。
鲁小本是鲁小本&泰斯艺术组合中的一员。2007年,马丁·帕尔来中国时遇到了正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摄影的鲁小本,偏爱政治宣传画册的马丁在北京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去淘书,于是他约了鲁小本一起去潘家园旧货市场逛逛,鲁小本当翻译。那一次,他们淘了一些毛泽东时期的宣传册,这场宏大的旧书搜藏故事就此开始了。
此后马丁·帕尔几乎每年来一次中国,而其他时间里,具备语言和地理优势的鲁小本理所当然地成了马丁的“海外代购”。尽职尽责的鲁小本每周末都会准时出现在潘家园,用一口不甚流利的普通话和卖主们砍价。卖旧书的,特别是卖画册的人差不多都知道他,他们当面叫他“小本儿”,背后喊他“荷兰大高个儿”。除了跑潘家园,鲁小本几乎每天都到孔夫子旧书网上晃一圈,后来,他还专门去了拍卖行。
作为一个外国人,最初鲁小本对中国也是一知半解,不知道该买什么书,他的判断标准很简单——“好看”。通常“财主”马丁·帕尔都会爽快地来一句“买买买”,便收入囊中。“好看”的书价格参差,便宜的比如一套《足球基本技术丛书》只要三块钱一本。但也不乏一些“奢侈品”会让马丁和鲁小本举棋不定。在一次拍卖会上,鲁小本看中了一本《热气球下的中国》,它是由八国联军中法军的随军工程师集体拍摄的,装帧特别精美,但高达四万的书价和拍卖行不菲的佣金让鲁小本十分纠结,最后他还是决定等一下,“生活都是这样的,有时就要等一下。”果然,他幸运地等到了旧书网上更便宜的价格。
他们搜罗到的摄影书题材十分广泛。有马丁·帕尔偏爱的五六十年代的政治宣传册,有鲁小本欣赏的新时期摄影作品,还有他们都热衷的来自真实生活、政治和目的性都不浓重的各类画册,另外,也有国外摄影师视角下的中国影像。比如宣传“农业学大寨”的《红太阳照亮了大寨前进的道路》、徐勇拍摄的性工作者《这张脸》,实用小册子《中国舌苔图谱》、装帧华丽的《燕京胜迹》、加拿大摄影师眼中的《上海魅影》……不同于单纯的收藏家,鲁小本和马丁带着这些宝贝到世界各地巡展,而且打算在2015年6月份推出一本关于“中国摄影书”的摄影书。
一百年的历史,近百本画册,这个从法国阿尔勒摄影节开启的“中国摄影书”展览走过了纽约和伦敦,为人们提供了一面历史书之外的观察中国的镜子。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依然片面,表现为两个极端,“一大部分人只知道陈旧的中国,知道毛主席、文革等等,还有一部分人对中国的印象来自新闻,比如爆炸的经济,但这常常是脱离历史和现实语境的肤浅印象。”而在他们的展览中,人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最细微的生活状态:人们因为买了电冰箱而乐开了花,东北一家三口拎着冬捕时捕到的肥硕的鱼,人们在当街睡觉……北京的展览名为“中国摄影书籍”,从4月3日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持续到5月底。对于展览的意义,鲁小本很自信,“他是历史的反映,这个历史不只是中国的历史,还是摄影的历史,以前没有这样的展览,都是以别的想法看历史。”
展览的现代部分收录了很多中国年轻摄影师的作品。 “一个拍矿场的摄影师,照片乍看没什么特别,但你要知道他已经在那里待了十年以上,而不像一般的摄影师只为了照片上头条去拍两天就回来了。”
如今,不计其数的摄影师正在制作自己的摄影书,鲁小本很看好这种个人出版物的明天,“正是这些才华横溢的摄影师的努力,使中国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摄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