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夏季旱涝变化及气候物理因素的影响

来源 :气象与环境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_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1951—2008年NCAR/NCEP再分析资料及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60站降水资料,探讨了黄河流域夏季降水气候分布范围,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黄河流域夏季降水旱涝的年代际变化特点。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前,黄河流域夏季旱涝变化为9—11 a和2—3 a周期,20世纪90年代后周期变化不明显。对导致黄河流域夏季旱涝的气候物理因素分析表明,东亚高度场负距平异常直接造成中国黄河流域的夏季偏旱,而亚洲高度距平场东高西低的配置造成中国黄河流域偏涝;夏季南亚季风、东亚季风在中国黄河流域的辐合是流域降水偏多的关键。
其他文献
利用NCAR、NCEP和FSL/NOAA等共同研制的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9年6月3日河南地区发生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对该次过程进行诊断分析。
以洞庭湖区24个气象站1960--2011年降水量资料为基础数据,利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小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洞庭湖区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并采用正交分解函数EOF
目的:了解高原环境下慢性高原病(CAD)患者的预后与其相互转型的关系.方法:对地处海拔3658m医院40年间(1955-12~1995-12)收治的并符合筛选标准的18090例住院病历为样本,随访1年
利用营口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0年8月19日出现在阜新南部的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义县生成的强回波单体在东北上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加强,最终形成从义县到彰武哈尔套的强
包衣稻种的物理特性是基于包衣稻种的播种机参数设计和性能分析的基础数据.选择了西南地区广泛种植的3个杂交水稻品种(Ⅱ优838、Ⅱ优多系57和岗优22),对其包衣稻种的容积密度
目的:研究富氧室对高原部队青年血中肌红蛋白(Mb)和心肌酶的影响.方法:在海拔3700m将室内氧浓度提高到24%,检测10名青年未富氧静息状态、未富氧力竭运动后和富氧及力竭运动后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法(SSD)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在骨盆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骨盆骨折患者的MPR、SSD及MIP图像;所有病例均用Marc
患者女,15岁.7年前因颜面部皮肤紫红、全身肌无力而住院经化验及肌肉活检明确诊断为'幼年型皮肌炎'.近1年出现左侧肘关节伸直受限,背侧皮肤色素沉着及皮下肿物半年.
患者女,46岁,咽部异物感伴进食哽咽感三年,偶有声嘶,近1个月出现易怒、轻憋及心慌.查体发现舌根部一枣样大小肿物,表面光滑,色酱红.彩超诊断:①舌根部弱回声包块;②甲状腺未
以华北和黄淮地区为检验区域,利用2013年地面观测的总云量资料对FY-2E总云量的反演产品进行检验和评估。结果表明:2013年华北和黄淮区域FY-2E总云量反演产品的数值较地面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