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97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18-01
作者简介:李树忠(1960.11-),男,大学本科,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摘要]通过观察比较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将80例符合ICD-10的女性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周末评定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治疗6周后总有效率阿立哌唑组90%,利培酮组92%,两者相比疗效近似(P>0.05);两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一般为轻度或中度,患者耐受性较好。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在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疗效,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较小。
[关键词]阿立哌唑;利培酮;女性;疗效;安全性
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属喹啉酮衍生物,是第一个被称为“多巴胺系统稳定剂”的药物[1]。阿立哌唑系一种喹诺酮类衍生物,具有较强的多巴胺D2受体亲和力和中等程度的D3受体亲和力,药理特性表现为部分性突触前D2激动和突触后D2拮抗作用,并有轻度5-HT1A、2A/C受体结合而具有部分5-HT1A激动和5-HT2A拮抗作用,它是多巴胺系统稳定剂,当多巴胺能传导低下时,增加其神经传递,改善阴性、认知和抑郁症状;而当多巴胺能传导亢进时,降低其神经传递,改善了阳性症状;此药在临床应用时间不长,而利培酮在国内使用时间较长,现用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对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样本:为我院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的住院及门诊女性首发患者,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入组前1周内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或1月内未注射长效抗精神病药物。排除躯体和脑器质性疾病者、酒精和药物依赖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及有严重的攻击行为或自杀企图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阿立哌唑组各50例。阿立哌唑组:年龄17~46岁,平均(30.08±13.54)岁,病程(10.7±4.2)月。利培酮组:年龄18~46岁,平均(29.41±11.33)岁,病程(11.2±4.2)月。两组以上各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基线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给药方法:利培酮口腔崩解片(可同)初始剂量为1~2mg/d,一般7天内可加至2~4mg/d,以后1月内可调整剂量,最大可至6mg/d,平均终末治疗剂量(4.6±0.2)mg。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博思清)初始剂量为5mg/d,次日加为10mg/d,一般7天内加至20mg/d,以后1月内可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最大剂量30mg/d,平均终末治疗剂量(20.6±5)mg。疗程6周。观察期间不合用其它抗精神病药物或电休克治疗,但可根据病情需要,夜间使用苯二氮类药物改善睡眠,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时可合用安坦或心得安等药物对症处理。
1.3疗效评定:分别在治疗前及第2、4、6周评价临床疗效。疗效按临床4级判定:PANSS减分率≥75%为痊愈,≥50%且<75%为显著好转,≥25%且<50%为好转,<25%为无效。在治疗前及第2、4、6周评定不良反应,同时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脑电图和体重的监测。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数据用x±s表示,进行t及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阿立哌唑组痊愈3例,显著进步19例,进步4例,无效4例,显效率73.3%,有效率86.7%。奋乃静组痊愈2例,显著进步19例,进步4例,无效5例,显效率70%,有效率83.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
两组治疗各时点PANSS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说明两组均有疗效。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其认知因子阴性症状等因子分均阿立哌唑组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阿立哌唑组静坐不能5例,视物模糊、失眠各2例,头痛4例,恶心1例。奋乃静组锥体外系反应10例,焦虑、心动过速各4例,口干、视力模糊各2例,月经失调5例,泌乳2例。两组均未发现肝肾功能异常。奋乃静组不良反应较多。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者均能改善阳性、阴性症状,治疗2周后,即开始起效,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令人满意。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是因为门诊患者自行加量过快导致,给予苯海索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两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一般为轻度或中度,患者耐受性较好,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高催乳素血症一直是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困扰,而阿立哌唑特有的对体重、内分泌影响较小,对临床用药提供了很好的选择,更适合于女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可提高服药依从性,但考虑个体敏感性不同,所以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症状消失情况来调整剂量,以求达到一个个体的有效剂量,来很好控制症状并避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总之两者治疗有效,不良反应轻微,与国外的kana等[4]研究一致,可供临床广泛使用。但由于此研究样本量小,观察时间短,未在对体重、内分泌影响的不良反应方面看到明显差异,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及观察时间来验证。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18-01
作者简介:李树忠(1960.11-),男,大学本科,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摘要]通过观察比较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将80例符合ICD-10的女性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周末评定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治疗6周后总有效率阿立哌唑组90%,利培酮组92%,两者相比疗效近似(P>0.05);两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一般为轻度或中度,患者耐受性较好。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在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疗效,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较小。
[关键词]阿立哌唑;利培酮;女性;疗效;安全性
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属喹啉酮衍生物,是第一个被称为“多巴胺系统稳定剂”的药物[1]。阿立哌唑系一种喹诺酮类衍生物,具有较强的多巴胺D2受体亲和力和中等程度的D3受体亲和力,药理特性表现为部分性突触前D2激动和突触后D2拮抗作用,并有轻度5-HT1A、2A/C受体结合而具有部分5-HT1A激动和5-HT2A拮抗作用,它是多巴胺系统稳定剂,当多巴胺能传导低下时,增加其神经传递,改善阴性、认知和抑郁症状;而当多巴胺能传导亢进时,降低其神经传递,改善了阳性症状;此药在临床应用时间不长,而利培酮在国内使用时间较长,现用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对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样本:为我院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的住院及门诊女性首发患者,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入组前1周内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或1月内未注射长效抗精神病药物。排除躯体和脑器质性疾病者、酒精和药物依赖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及有严重的攻击行为或自杀企图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阿立哌唑组各50例。阿立哌唑组:年龄17~46岁,平均(30.08±13.54)岁,病程(10.7±4.2)月。利培酮组:年龄18~46岁,平均(29.41±11.33)岁,病程(11.2±4.2)月。两组以上各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基线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给药方法:利培酮口腔崩解片(可同)初始剂量为1~2mg/d,一般7天内可加至2~4mg/d,以后1月内可调整剂量,最大可至6mg/d,平均终末治疗剂量(4.6±0.2)mg。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博思清)初始剂量为5mg/d,次日加为10mg/d,一般7天内加至20mg/d,以后1月内可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最大剂量30mg/d,平均终末治疗剂量(20.6±5)mg。疗程6周。观察期间不合用其它抗精神病药物或电休克治疗,但可根据病情需要,夜间使用苯二氮类药物改善睡眠,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时可合用安坦或心得安等药物对症处理。
1.3疗效评定:分别在治疗前及第2、4、6周评价临床疗效。疗效按临床4级判定:PANSS减分率≥75%为痊愈,≥50%且<75%为显著好转,≥25%且<50%为好转,<25%为无效。在治疗前及第2、4、6周评定不良反应,同时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脑电图和体重的监测。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数据用x±s表示,进行t及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阿立哌唑组痊愈3例,显著进步19例,进步4例,无效4例,显效率73.3%,有效率86.7%。奋乃静组痊愈2例,显著进步19例,进步4例,无效5例,显效率70%,有效率83.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
两组治疗各时点PANSS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说明两组均有疗效。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其认知因子阴性症状等因子分均阿立哌唑组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阿立哌唑组静坐不能5例,视物模糊、失眠各2例,头痛4例,恶心1例。奋乃静组锥体外系反应10例,焦虑、心动过速各4例,口干、视力模糊各2例,月经失调5例,泌乳2例。两组均未发现肝肾功能异常。奋乃静组不良反应较多。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者均能改善阳性、阴性症状,治疗2周后,即开始起效,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令人满意。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是因为门诊患者自行加量过快导致,给予苯海索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两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一般为轻度或中度,患者耐受性较好,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高催乳素血症一直是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困扰,而阿立哌唑特有的对体重、内分泌影响较小,对临床用药提供了很好的选择,更适合于女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可提高服药依从性,但考虑个体敏感性不同,所以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症状消失情况来调整剂量,以求达到一个个体的有效剂量,来很好控制症状并避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总之两者治疗有效,不良反应轻微,与国外的kana等[4]研究一致,可供临床广泛使用。但由于此研究样本量小,观察时间短,未在对体重、内分泌影响的不良反应方面看到明显差异,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及观察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