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钢活塞杆表面缺陷分析

来源 :中国冶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20040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5钢制作的活塞杆在精磨加工后发现表面存在凹坑缺陷,在使用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化验、金相分析、电镜能谱扫描分析等一系列分析检测方法后,发现是由于原材料表面存在的结疤等缺陷所致:原材料表面的结疤缺陷在经过剥皮处理后,结疤脱落,因而在活塞杆上残留下凹坑缺陷.可以通过改善连铸坯表面质量,并加强对铸坯表面的检查与修磨;轧制过程加强对加热炉悬臂辊、轧辊、导卫、输送辊道等的检查与维护,等措施来减少圆钢表面缺陷的产生.
其他文献
传导发射(电压法)测试是检测DUT对电源系统的干扰影响.标准中有对线束的长度进行简单描述,长度为20~40 cm,没有具体定义尺寸,只给出了一个长度范围.本文主要对电压法测试进行详细介绍,比较分析了几个不同尺寸的线束对测试的影响.
西双版纳某项目2栋塔楼为超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针对塔楼特性对方案进行合理调整优化后,采用YJK和MIDAS软件对其进行多遇地震计算对比分析和弹性时程分析作为补充计算,采用PERFORM-3D和SAUSAGE软件对结构进行罕遇地震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通过量化的计算方法,找出薄弱构件并对其进行加强,对结构关键构件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对于高烈度地区200m内超B级的高层建筑,建议柱、剪力墙、框架梁结构受力体系的框架-核心筒结构优先考虑采用型钢构件作为加强层,一方
为提高棉本色纱线密度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在分析了影响棉本色纱线密度测试结果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指出卷绕张力是影响棉本色纱线密度测试结果的关键因素,在选择测试参数时,不仅要依据线密度,还要参照实际捻度大小;选择卷绕张力时必须确定摇纱速度,并控制两者以确定合理的摇纱张力,保证线密度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推荐一种在标准大气条件下不用烘箱烘干直接测试棉本色纱线密度的方法.
为了提高梯形撕破强力结果的准确性,探讨了制样和测试时易出差错的切口长度与夹持角度对织物梯形撕破测试结果的不利影响,针对上述两种影响因子设计了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其显著性.该试验结果表明,当试样的切口长度不同时,经纬向撕破强力的F检验值分别为1.02、1.49;当试样的夹持角度不同时,经纬向撕破强力的F检验值分别为14.68、14.58.该试验表明,织物梯形撕破强力与切口长度无显著相关性,与夹持角度有显著的相关性,即当夹持角度变小时,撕破强力会提升,夹持角度变大时,撕破强力会下降.
为评定织物透气量仪透气率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参考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分析织物透气量仪在校准时透气率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该试验结果表明,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主要是测量重复性、测量标准器(标准孔板)的测量不确定度和透气率显示分辨力.该试验表明,透气率的测量结果:R=313 mm/s,测量不确定度U=1.8 mm/s,k=2.
为了探讨经过洗涤后的机织物对织物透湿性能试验结果的影响,选取4种有代表性的机织物,用吸湿法作对比试验.该试验结果表明,以天然纤维为主要成分的无涂覆机织物(1#~9#)水洗后与水洗前透湿率的平均百分率为-12.4%,水洗后的透湿率比水洗前的透湿率小;以合成纤维为主要成分的无涂覆机织物(10#~13#)水洗后与水洗前透湿率的平均百分率为3.4%,水洗后的透湿率比水洗前的透湿率大;覆膜机织物与涂层机织物(14#~17#)水洗前后的透湿率平均百分率为39.8%,水洗后的透湿率比水洗前的透湿率大.该试验表明,水洗对
12020年全球钒工业概述rn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国际经济、贸易与投资显著衰退,加之二季度各国普遍实行的经济保护政策,造成制造业大幅停摆、生产需求锐减、国际贸易和人员流动不畅,产业链和供应链协同、重组速度加快.
44SMn28钢凸轮轴配件在生产制造过程发现有严重的裂纹缺陷存在,使用宏观检查、化学成分检测、金相分析、电镜扫描分析等理化检测方法,对零件裂纹类型与来源进行了全面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原材料内部的一些大尺寸硫化物在拉拔、切削等外力作用下成为了开裂源头,并在随后的加工中继续扩展,而配件表面局部的加工硬化现象也会加剧裂纹的产生,因此可以通过改善冶炼过程硫化物形貌及材料软化退火来解决这一问题.
0 前言rn近年来,随着全球钢铁工业的持续发展,铁矿粉资源消耗日益加剧,且呈劣化趋势.国内钢铁企业使用的进口铁矿石主要来自澳洲,其中某低铝矿粉是国内钢厂的主要原料之一,据预测该低铝矿粉将于近期大幅减少甚至枯竭,故钢铁企业须选用其他铁矿粉替代该低铝矿粉以保证企业效益.
SWRH77A钢盘条在拉拔成Φ1.55 mm和Φ2.58 mm的钢丝时出现了断裂,通过使用宏观形貌检查、高倍形貌检查与金相组织分析、电镜能谱扫描分析等理化检测方法,发现:原材料盘条表面存在的细小裂纹成为了断裂源,其在拉拔过程中继续扩大,最终导致了材料的拉拔断裂,因此为解决此问题,需要提高原材料盘条的表面质量,具体可以通过炼钢过程提高连铸坯的表面质量;在轧制过程加强对工装件的检查控制,物流运输过程防止盘条出现擦碰伤等来解决,并最终防止因母材的表面缺陷带来的拉拔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