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的深入有效实施,要求高中生物老师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应用新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生物课的热情,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策略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使教学方式也不断发生改变。信息技术背景下,“微课”“线上 线下”“直播课堂”等多种课堂模式应运而生,且逐渐被广泛应用,使生物课堂不但内容更丰富,还能在降低教师工作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
在讲课过程中合理运用现代化技术,利用PPT或穿插视频、动画或图片,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对生物科学更感兴趣。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常常有一些“细胞内部结构”“细胞分裂”“减数分裂”等在生物课堂上无法直接看到的却又是课程重点、难点的内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通过课本进行抽象的讲解,学生难理解不易接受,老师也容易疲惫,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借助网络寻找或自己制作相关的视频、动画,使抽象的内容更形象化。
在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生物模拟实验室更是“神通广大”。在高中教材中,拥有太多探索生命科学的实验,但这些实验受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无法进行,导致学生无法进行探究。这时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室,帮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实验,使学生更接近生命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巧用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素养
在核心素养提出后,高中生物课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的高中生物课堂上,很少有教师还像以前一样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由“灌输式”逐渐转换为“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分组学习的方式逐渐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都可以使用分组教学。通过分组形成一个个小集体,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取长补短,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对分组学习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合理分组。一个班级里学生的生物成绩、性格、沟通能力等存在差异,教师需要根据这些差异性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使每个学生的优势在组内都能得以体现,使每个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都能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比如,在讲解“光合作用”时,当运用分组教学时,小组内的学生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进行讨论,由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对学生内部无法解答的问题,教师再进行补充。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三、善用探究实验,提高探究能力
高中生物课程中包含了大量的探究性实验,这些实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生物实验是培养高中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是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当进行生物实验时,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分为每组5人的小组,根据课本中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应像对待小学生一样手把手地教学,而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去挖掘实验真理。通过学生的独立实验,在失败和成功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坚韧不拔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比如,在教学“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时,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一方面可以复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动手操作实验,并进行认真的分析與讨论,培养与提升探究生物知识的能力。实验前教师带领学生培养洋葱根尖,将所需质量浓度为0.01g/ml或 0.02g/ml的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质量浓度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显微镜等材料和仪器准备好。在实验过程中,依据实验步骤规范实验操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将培养好的洋葱根尖通过解离、漂洗、染色后进行制片;利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装片,先找到分生区细胞,再用高倍镜进行观察。首先找到分裂中期的细胞,再找到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观察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特点,最后观察分裂间期的细胞。然后绘制洋葱细胞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的简图;比较各时期图像特点,对整个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做出准确的判断。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学生规范实验操作,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学生团队间的协作商讨能力。
总之,有效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需建立起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需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需师生之间具有平等的地位,需采用新颖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劳凯凯.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7):152.
[2]吴春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9):279.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策略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使教学方式也不断发生改变。信息技术背景下,“微课”“线上 线下”“直播课堂”等多种课堂模式应运而生,且逐渐被广泛应用,使生物课堂不但内容更丰富,还能在降低教师工作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
在讲课过程中合理运用现代化技术,利用PPT或穿插视频、动画或图片,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对生物科学更感兴趣。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常常有一些“细胞内部结构”“细胞分裂”“减数分裂”等在生物课堂上无法直接看到的却又是课程重点、难点的内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通过课本进行抽象的讲解,学生难理解不易接受,老师也容易疲惫,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借助网络寻找或自己制作相关的视频、动画,使抽象的内容更形象化。
在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生物模拟实验室更是“神通广大”。在高中教材中,拥有太多探索生命科学的实验,但这些实验受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无法进行,导致学生无法进行探究。这时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室,帮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实验,使学生更接近生命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巧用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素养
在核心素养提出后,高中生物课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的高中生物课堂上,很少有教师还像以前一样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由“灌输式”逐渐转换为“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分组学习的方式逐渐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都可以使用分组教学。通过分组形成一个个小集体,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取长补短,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对分组学习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合理分组。一个班级里学生的生物成绩、性格、沟通能力等存在差异,教师需要根据这些差异性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使每个学生的优势在组内都能得以体现,使每个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都能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比如,在讲解“光合作用”时,当运用分组教学时,小组内的学生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进行讨论,由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对学生内部无法解答的问题,教师再进行补充。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三、善用探究实验,提高探究能力
高中生物课程中包含了大量的探究性实验,这些实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生物实验是培养高中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是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当进行生物实验时,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分为每组5人的小组,根据课本中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应像对待小学生一样手把手地教学,而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去挖掘实验真理。通过学生的独立实验,在失败和成功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坚韧不拔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比如,在教学“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时,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一方面可以复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动手操作实验,并进行认真的分析與讨论,培养与提升探究生物知识的能力。实验前教师带领学生培养洋葱根尖,将所需质量浓度为0.01g/ml或 0.02g/ml的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质量浓度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显微镜等材料和仪器准备好。在实验过程中,依据实验步骤规范实验操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将培养好的洋葱根尖通过解离、漂洗、染色后进行制片;利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装片,先找到分生区细胞,再用高倍镜进行观察。首先找到分裂中期的细胞,再找到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观察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特点,最后观察分裂间期的细胞。然后绘制洋葱细胞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的简图;比较各时期图像特点,对整个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做出准确的判断。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学生规范实验操作,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学生团队间的协作商讨能力。
总之,有效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需建立起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需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需师生之间具有平等的地位,需采用新颖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劳凯凯.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7):152.
[2]吴春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9):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