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体会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q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思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培养发散思维,对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行初中政治教材切实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挖掘教材,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品质的支点,就能很好地发挥它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中的作用。
  
  一.借助教材论述的发散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品质
  
  教育理论认为,教学应当让学生感到“有趣、有味、有奇、有惑”,所谓“有惑”就是教学既有启迪又留有余地,使学生在学过以后,产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培根说过,“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必要的、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教学去发展学生能力。现行教材在对政治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时,并没有画地为牢,给出一个一成不变的“框框”,而是留有余地,有意识地“抛砖引玉”,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我国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中,教材有一段“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的论述,指出:“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人口的压力……又如,在我国工业化过程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教材以举例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两个方面的原因,这种分析显然不是全面系统的。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弊必然有利,正是教材论述的不完备,为学生对这个知识进一步认识和探究,进而为学生发散思维训练创造了大好的机遇。此时,教师应抓住时机顺势启发学生思考: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还有哪些?鼓励学生拓展思维领域,以教材分析为基础,结合本地区环境污染的种种表现,联系我国环境现状,从而发现“我国民众环保意识淡薄;我国环保技术水平不高,难以对污染物进行处理或有效利用;国家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够;人们对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有待提高等”也是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这样,学生既尊重教材,又不盲从于教材,其思维摆脱教材的束缚,大胆地从教材中“走出来”,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新的见解,将问题分析得更全面深刻,思维活动得以延伸扩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也得到有效的锻炼。
  
  二.借助教材“小栏目”,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品质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许多是开放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的,答案也不是标准化、唯一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有利于学生开展独立性、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的创新。现行初中政治教材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每一个框题中都设置了一定数量的“演一演”、“说一说”等小栏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物尽其用,让这些小栏目为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发展添砖加瓦。在学习“我国的人口问题”时,有一个小栏目:“说一说:人口过多,是如何影响人口素质提高的?”这个问题,教材没有直接进行分析,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以问题为中心,立足现实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口众多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同学们发现:在社会财富一定的条件下,人口众多,用于生活费的支出就多,因而,用于科技、教育的资金就少,整个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就缓慢;用于医疗卫生建设的资金就少,人们看病、就医困难,必然影响人们健康素质的提高;用于发展生产的资金就少,必然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等等,这样,必然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在对这个问题思索求解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并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原则,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有力地锻炼了学生发散性的思维品质,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借助学科“活动课”,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品质
  
  实践活动是思维发展的源泉,实践不仅为思维活动提出新课题,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和经验,实践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初中政治教材,在各年级都编排了适当的学科活动,精心设计、组织好这些活动,对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思维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中学生上网热的冷思考”的辩论活动中,学生自愿组合,形成正方、反方两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别收集对学生“上网”的看法。活动开始后,双方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每提出一个观点,对方就迫不及待地予以反驳,双方有理有据,你来我往,毫不示弱,面对挑战,冷静沉着地寻求对策,同组学生群策群力,从“上网”给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带来的利与弊展开争论,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让对方心悦诚服,从而争取胜利,在这种积极竞争的环境中,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进一步得到发展。同时,不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还使学生的反应速度、应变能力等智力品质得到了积极的锻炼和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也得以切实改善。
  
  四.借助教材阅读材料,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品质
  
  爱因斯坦指出,“当我们头脑里已有的概念同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发生冲突时,我们就感到惊奇,而我们认识的发展就是对这种惊奇的不断摆脱”。激发好奇心对创造性思维十分重要。初中政治教材配有大量的阅读材料,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有效的淡化了政治理论的枯燥和单调,运用这些典型的材料,不仅能够扩大学生视野,进行品德教育,教师恰当置疑,还能够让它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初三政治“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中,有一段建国初期毛泽东对当时中国现状的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架拖拉机都不能造。”教师就此置疑:“请你运用政治理论知识,简要说明你对毛泽东的这段讲话有何感想?”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多角度的谈了对毛泽东这段话的体会,有的同学站在经济发展的角度,得出下列结论:旧中国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因此,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起点低、基础差;建国初期,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新中国经济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有的同学,则站在对外交流的角度,指出:新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断吸收国外一切优秀科技文化成果,尽快实现民族复兴;还有的学生则站在社会责任的角度,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面对现实,当代中国青年应当主动担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繁荣、人民富裕、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任务;等等。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启发借鉴,有效拓展思维空间,为实现思维活动的多元化,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作者联通:641421四川省简阳市五指乡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其他文献
许多中学生对深奥难懂的文言文望而生畏,学习兴趣不高。而许多中学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却又走进了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中只向学生讲解翻译,学生只管记忆翻译和名篇。这种老化的没有互动、没有激情、满堂灌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既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不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要让学生学好文言文,就要求我们教师能从文言文教学的误区中走出来,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笔者
期刊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形象思维处于优势,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习知识大多是从兴趣出发。因而,在教学中给孩子搭一个舞台,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成为教学的主角,激发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分锻炼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己。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片广阔的舞台。    一.读读画画,我是小画家    画画,最能展现学生的生活世界,也能表达他们的思想。尤其是一
期刊
幼儿的天性本应是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童稚无瑕,表现出来就应是活蹦乱跳,爱说爱笑。可有些孩子,年纪小小却沉默寡言,显示出忧郁,深沉老道的样子,整天板着脸,即不爱说不爱笑也不合群不爱玩,这种孩子身体各方面都发育正常,智商也高,就是性格偏内向,与自己的年龄特征格格不入,这些孩子当然不是那么讨人喜欢。  这几年在我所接触的班级中,每个班都有两三个这样的孩子。那么,如何使这些性格内向的孩子活泼起来,促使他们
期刊
我们团堡镇属于大山区,全镇56个自然村,总人口近7万人,近十年来,在校的初中小学学生一般保持在5800人左右(不含学前班)。2005年前,全镇有初中三所,完小10所,村小38所。2007年镇开始整合教育资源,对学校实行合理的调整布局,现有初中一所,中心完小7所,教学点22个。全镇各小学均按照上级要求----四年级以上的学生统一实行了寄宿制。住校的中小学生达到4237人,其中留守儿童2765人,独生
期刊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因此,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我特别注意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对后进生的成因及其对应的教育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偶得几点浅显认识与各位同仁切磋。    一.爱心是教育的关键    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时,我始终坚持建立班级学习互助小组,把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其实建立小组的目的是“沟通
期刊
伴随着一段悦耳的旋律,同学们秩序井然地走进了教室。他们端坐着等待老师来上课。此时,窗边飞来一人影,那男孩气喘吁吁地对着窗边的小玮说:“快,借我本语文书。”小玮没有丝毫的犹豫,把自己的语文书递给了他。窗外的男孩随即离去。借书过程不超过5秒钟。  放学后,小玮想做语文作业,突然想到借出的语文书,那同学并没有归还。这下,小玮着急了,忙把借书事件告诉了妈妈,妈妈问她把书借给谁了,她竟答不上来,妈妈见状,少
期刊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合理、巧妙地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常态下数学课堂教学更能凸显其有效性呢?    一.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必须制定明确、恰当、合理的教学目标。有了合理的目标,教师的教学才不是肓目的,学生的学习才是有目的的。它就像大海里航行的灯塔;象永远指着北方的北极星,让人不会迷
期刊
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紧邻北川,在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创,但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就是按照疏散演习时的安排冲到操场上的,前后仅用了1分36秒,师生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2008年5月24日新华网)  很显然,此次桑枣中学创造的奇迹得归功于该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的紧急疏散演习。而这类紧急演习从2005年就开始了,每学期一次,从不间断。尤其令
期刊
课文的教学有两个目的:第一,利用课文的语言材料,学习其中的语言点,达到能运用的目的。第二,在学生掌握语言点的基础上,逐步跳出语言点的圈子,从而使用语言进行信息交流,培养阅读能力。    一.课文整体教学的理解    课文是教学语言知识和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材料。因此,课文应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开始时就分段教学,容易产生见树不见林的毛病,不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期刊
有这样一个现象一直让教师们感到困惑,即我们并不缺乏对新课程教材的认同与实践,但为什么进步缓慢?我的答案是:教师只有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才能创造更有质量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下面,就来谈谈我的真切感受。    一.教学前的反思——边预设边反思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从一个教学活动方案初步形成到真正付诸于实践,我们常常会一次次地否定、修改教学设计,尤其是在公开活动的时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