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α-孕甾-18-羧酸-γ-内酯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来源 :化学试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d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3α-羟基-5α-孕甾-20-酮为原料,经羰基还原、甲基卤化、分子内环合、羟基保护、氧化加成、水解6步反应得到3α,20,20-三羟基-5α-孕甾-18-羧酸-γ-内酯衍生物。目标化合物及中间体经1HNMR、13CNMR、IR以及HR-MS表征。通过细胞增殖抑制实验(MTT法)测定3个代表性化合物对人肺癌细胞(A549)、人卵巢癌细胞(SKOV3)、人胃癌细胞(MKN45)和高转移性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的体外抑制活性。3α,20,20-三羟基-
其他文献
通过改进传统热干燥法,将冷冻干燥技术成功应用于溶胶-凝胶法中,制备新型水系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0.44MnO2,并对两种方法制备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通过冷冻干燥法和传统热干燥法制备出的正极材料Na0.44MnO2都有相同的晶体结构,样品衍射峰形尖锐,材料结晶度高。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与热干燥样品相比,冷冻干燥法合成的样品呈棒状结构,大小更均匀,团聚程度很低。透射电镜结果表明
硫酰氟(SO2F2)气体是全封闭组合电器(GIS)中SF6气体分解产物的重要特征组分之一,基于SO2F2气体成分的检测可实现高压电器设备潜伏性故障类型的识别,因此快速准确实现GIS气室中SO2F2组分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温、压可调多次反射长光程池,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技术建立SO2F2/SF
雷公藤红素是传统中药雷公藤中的活性成分.雷公藤红素具有减肥、保护神经、抗癌、抗病毒、抗炎、抑菌等多种活性,被誉为最有可能被开发成为现代药物的5种传统天然药用化合物之一.本文对雷公藤红素的全球专利申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包括申请量、地域分布、雷公藤红素的天然提取、结构衍生化、制药用途、作用机理、药物递送、联合用药等各个技术分支的专利技术,梳理了雷公藤红素的技术发展路线,为相关科研机构和药企充分利用雷公藤红素提供一定的产业化基础.
将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经合成气转化为混合醇,作为合成气化学重要的研究领域,该技术的突破对于提高煤化工产品品味、实现煤炭清洁利用、降低醇类化学品石油依赖度具有重要意义,受到了国内外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制约合成气制混合醇发展的瓶颈在于高效能催化剂的开发,合成气制混合醇催化剂包括贵金属催化剂、改性甲醇合成催化剂、改性费托合成催化剂和钼基催化剂,对以上催化剂逐一进行介绍,详细阐述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各类催化剂性能做出简要评价,为合成气制混合醇早日实现工业应用提供借鉴。
信息时代,读者对化学化工知识内容的全面性、有效性要求越来越高,对真正能为其提供信息价值的内容越来越关注。与此同时,读者获得化学化工知识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不再局限于纸质书籍,通过资源丰富的互联网,只需检索关键词,就会有海量的知识内容可供学习。大数据时代环境下,化学化工编辑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挑战:读者需求个性化、编辑数据立体化以及编辑知识的多元化。要想紧跟时代步伐,新时期化学化工编辑工作要进一步转变编撰视角,从需求侧出发,寻求适应发展的编辑理念、编辑方法以及编辑途径。
为了建立区分艾叶挥发油产地的数学模型,通过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定量研究桉油精、樟脑、龙脑、β-石竹烯、氧化石竹烯等5种代表性成分。水蒸气提取艾叶挥发油中桉油精的含量最高达27.89 mg/g。超临界CO2萃取-分子蒸馏(SFE-MD)得到的艾叶挥发油桉油精含量不高,有较大损失。水蒸气提取挥发油成分多集中在低沸点馏分,高沸点馏分缺失明显。用PCA和OPLS-DA法建模并识别挥发油样品,模型可有效区分汤阴
建立了浊点萃取法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测定4种苯酚类化合物(对苯二酚、间苯二酚、邻苯二酚和苯酚)的分析方法。以磷酸三丁酯为配合剂,Tergitol 15-S-7为萃取剂,4种目标化合物与磷酸三丁酯通过氢键作用力形成了易于被Tergitol 15-S-7萃取的疏水性配合物,解决了苯酚类化合物萃取率低的问题。实验优化了配合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无机盐的种类和用量、溶液pH,以及水浴温度和平衡时间。最优条件下,在0.25~350μg/L浓度范围内,4种目标化合物的浓度与峰面积均呈良好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系数≥0.9
采用落叶松鞣质作为吸附剂,考察了反应温度、pH值等因素对落叶松鞣质吸附甲醛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未调节pH值的情况下,落叶松鞣质与甲醛的最佳反应温度为35℃,此时对甲醛的吸附效果最好,对应的甲醛去除率为39.3%;保持最佳反应温度不变,pH 12时,落叶松鞣质吸附甲醛的效果最好,甲醛去除率为98.2%。pH值对落叶松鞣质吸附甲醛的影响最大。但在弱碱环境中,落叶松鞣质吸附甲醛的性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红外光谱、微分热重以及气质联用色谱对落叶松鞣质与甲醛反应前后的试验分析表明,落叶松鞣质与甲醛发生了加成
本研究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对雨量筒风场效应进行定量评估,分析传统雨量筒在不同风速和雨滴粒径下的雨滴收集效率和误差来源.结果表明,通常有风、小雨的情况下,传统雨量筒的收集效率随风速增大而降低,随雨滴粒径的增大而增大,这可以为自动气象站降水量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提高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以苯乙酮和苄醇为原料,碱性条件下以铁催化剂一锅法得到1,3,5-三芳基-1,5-戊二酮,进而对底物进行拓展,得到7种目标化合物,同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叔丁醇钾为碱、二甲苯为溶剂,铁催化剂用量为10 mol%,得到较高产率的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NMR和13CNMR确证。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简单、产率较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