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历史画像者的柳青

来源 :延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baishi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要认识柳青的赤子之心,感谢吴堡这块皇天厚土,为我们培养出柳青这样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对于柳青这个人,我认为他具有伟大的人格精神,具有典范的为人与为文合二为一的高度统一。他在皇甫村下乡的14年里和皇甫村人民打成一片,当然对作家而言,打成一片不一定非得去劳动,像柳青这样的体力和身板,劳动也创造不了什么价值,他打成一片就是要了解皇甫村,了解人民,和人民一起体验生活写出了他的《创业史》。柳青是皇甫人民忘不掉的人,他也给他们留下了皇甫人民真实的一些生活乃至50年代农民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柳青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大师。《创业史》写的是农民进入新时代后,从心理上反映农民从私有制到公有制转变的认识和基础,他就是去研究这块的。那么现在好多人就把这历史的斑驳强加在柳青身上,这是不公平的。《创业史》这部他毕尽精力而写的鸿篇巨作,就是写了那一代农民的心理世界、精神世界的变化,也写出了那一代农民的困惑。他的追求以及梁生宝这样一代新农民的成长过程,梁生宝这个人是有原型的,而且柳青反映的这个生活现实是真实存在的。
  《创业史》的文学影响非常大,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都接受了《创业史》丰富的营养滋养。路遥和陈忠实等常把《创业史》的心理描写当做自己创作的榜样和标尺。因为柳青,所以才有陕西的《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这样的有广泛影响和文学价值的文学巨作。
  现在很多的文学评论家包括文学家,他都以柳青那个时代的历史斑驳来否认柳青,否认《创业史》。他们忽视了50年代人们的现实生活,漠视了那个时代的农民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否认了当时人的激情和精神面貌,一味地认为《创业史》在歌颂功德,不具备现实性、人民性。柳青不可能在当时的情况下穿越时代,他当时就想为农民们寻找一条富裕的道路,这种精神是真诚的而不是有些评论家说的那样。当时参加会议的时候听到一些作家的评价,我没有做任何发言,退会后写了这个顺口溜:
  新庐初搭饰盛装,众客得聚话鲜光。
  学苑景清闲气在,终南睫下秋风凉。
  柳翁未惹后生怨,无奈切齿遭中伤。
  可怜吾身迂见愚,聒噪声里觅稻粮。
  柳青不朽,柳青精神永存!我希望这块养育出柳青的伟大厚土更加富强、美好!
其他文献
从历史上一路走过来,一直走到今天,吴堡县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吴堡石头城,已有790年历史,它是游牧文化和黄土文化碰撞的结果,厚重的历史文化造就、培养出吴堡一大批杰出的优秀的历史人物。  吴堡属于陕北,吴堡人身上体现的那种精神,实际也灌注了延安革命文化精神的精魂。在毛泽东东渡黄河的地方,我们感慨颇深,东渡历史的壮举,东渡的历史意义,东渡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给我们在座的所有作家上了一堂延安精神的课,
陕西省作协举办纪念柳青诞辰100周年这个活动,我很感慨,一定要参与这次活动。这几年由于工作角色的变化,我对小说基本属于回避状态,但为什么提到《创业史》,提到柳青,我愿意来,是因为它一下子调动起我80年代初读《创业史》的记忆,一下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在业内讨论的一个问题,我们的文学现状、未来。  中国的小说史并不长,成熟在宋以后,在明朝大爆发,在这么短的时间,中国的作家用不到1000年的时间,让小说在世
2008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下简称新劳动合同法),使规范和完善合同工的管理迫在眉睫.
学生公寓是学生重要生活园区,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或称学生的“家”.近年来,在学生公寓的管理方面,逐渐暴露出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2002
走进吴堡,设身处地地感受了黄河晋陕大峡谷,这种多元的、神奇的,带有鲜明的地质地理骨骼的大自然。它表面上看起来有些褴褛,但里边的那种神奇、那种力量、那种与时间贯通一气的创造性,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先后看了千年石城、黄河二碛、毛泽东东渡黄河纪念地、张家山镇柳青故居。在那样偏远寂静的一个乡镇里先后出了几个已经标炳历史的人物:比如柳青;比如慕生忠,一个共和国建国初期率领部队用铁锤、铁锹开凿了共和国第一条青
商业贿赂是社会经济往来中的一种不正当交易,随着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扩招与扩建,商业贿赂这种不良现象和行为也因此而侵蚀到大学校园中来,使国家的利益和学校的声誉受到严重
2008年1月至2月,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千方百计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
怀着朝圣的心情,我第二次来到吴堡,我是奔着柳青来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柳青具有悲剧色彩,但他也是个英雄,我把他的整个一生编了一个年谱。他的人生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6年出生到1938年,柳青是思想“左倾”激进的一个文学爱好者。  第二阶段1938年到1952年,柳青创作了《种谷记》《铜墙铁壁》。他的创作有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有非常强的纪事性,都是以小说的形式来写的,记事性色彩特别强
陕西在中国的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说到诗歌的时候,会想到一个地方——长安。想到长安的时候,会想到唐诗与中国诗歌的关系。在谈到中国20世纪小说,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是永远绕不开的几个人物,他们不仅是陕西小说史上的扛鼎人物,对整个中国现代的小说史也有重要的作用。不管从某种经典意义来说,还是从现实意义来说,这几个作家都不会过时。他们几个人,不管从当时来说,还是现在来说,还是从遥远的未来的来说
采风的两天,参观了有千年以上历史的石城、柳青文学馆、黄河二碛、毛主席东渡纪念地、碛口古镇、柳青故居、柳青曾经上学的私塾,品尝了爆红于《舌尖上的中国》的空心挂面……应该说两天的采风行程满满,收获很多,感受颇丰。  先说说柳青。就我本人而言,读过柳青几乎所有的作品,如作品集《地雷》、如另两部长篇《种谷记》《铜墙铁壁》,就连当时发表在《榆林报》上建议如何发展陕北的调研报告也有记忆。但印象最深的是长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