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双超能力眼是什么体验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jie_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熟悉的人可以通过眼睛认出彼此,可见眼睛在五官中是非常重要而独特的存在。动漫中也常喜欢通过眼睛来展示超能力,《西游记》的火眼金睛,可以一眼看穿妖魔鬼怪;《火影忍者》的白眼,具有透视和远距离视物的能力;《刀语》的见稽古之眼更是逆天,世界上的所有东西,只要亲眼看过一遍,便可完全了然于心并且熟练使用。

  艺术作品中的超能力眼睛实在太多了,如果我们能获得其中一种能力会怎么样呢?我们就从看到别人不能看到的光开始吧。

我们看到的不是全部


  我们看到的光其实是物体辐射出来的电磁波,电磁波的波长范围在0.001纳米~3000米之间,而人眼能看到的电磁波波长范围只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把最长的电磁波波长放大成月球离地球的距离,那人类的可见光的波长只在5~10厘米之间,只是极小的一段。这段电磁波通过人眼转换信号,我们就看到了七彩的世界,可是其他的动物看到的光却跟我们不一样,它们的世界也跟我们看到的不同。
  蜜蜂和人类一样,对三种颜色的光线敏感,不过它们的三原色不是红色、绿色和蓝色,而是黄色、蓝色和紫外线,即能看到波长比可见光更短的电磁波。蜜蜂能看见紫外线的能力使得它们能够辨认花瓣上的图案从而找到花蜜。蜜蜂的复眼里有成千上万的晶状体,每一个晶状体都会产生一个“像素”,再加上它们能看到紫外线的能力,花瓣在它们眼里是闪闪发光的。不过即使如此,蜜蜂眼睛产生的像素还是不足以使它看清楚物体,它们眼中的世界是非常模糊的。
  响尾蛇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它的眼睛也与此相适应,它白天看不清色彩,到了晚上却能看清楚快速逃跑的老鼠,这是因为它们能辨别红外光,即能看到波长比可见光更长的电磁波。响尾蛇拥有特殊的感知工具,叫做“窝器”——一对小孔,分别位于其眼睛与鼻孔之间的口鼻部的两边。窝器可以感应物体的温度和辐射出来的红外光,再将感应到的红外光转化为神经信号,因为老鼠不同温度的部位辐射出的红外光波长不同,响尾蛇就能在黑暗中看到一只只五彩斑斓的老鼠。
  乌贼只具有两种感光器,一种使它眼中的世界呈现灰色,另外一种感光器感应的是偏振光。平时我们接收的自然光会从四面八方射来,而偏振光指的是其中一束束传播方向确定的光线,人类只有带上偏振光眼镜,过滤掉其他方向传播的光线才能看清,看3D电影时戴的专用眼镜就是看偏振光的,左眼和右眼接收的偏振光方向恰好垂直,这样左眼和右眼就会分别接收到不同的图像,使人产生强烈的立体感。乌贼不需要戴眼镜就能看清偏振光,它们在体表产生偏振光图案与其他乌贼交流,这些图案其他生物是看不到的,是它们独有的交流方式。
  狗能够分辨深浅不同的蓝、靛和紫色,识别色彩的能力比不上人类,但是它们对移动的物体具有特别的侦查能力;猫跟红绿色盲相似,分不清红色或绿色的东西,但是,猫在晚上可以比人类看得更清楚。

如果我们能看到全部


  如果以能看到电磁波的范围大小來作为眼睛视物能力强弱的一个指标的话,有的动物眼睛视物能力比人类强,有的则弱于人类,但其实动物和人类现在拥有的眼睛就是最好的,因为能看到的这一部分电磁波就是对生存最有用的,生物如果能看到全部的电磁波可不是一件好事,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同波长的电磁波,所携带的能量是不一样的。电磁波的波长越短,能量越高,就会对人有伤害,即使是紫外线,长时间照射也会对人产生伤害,更不要说X射线及能量更高的γ射线了,所以我们的眼睛受不了。相反,电磁波的波长越长,能量越低,无法刺激人眼中的视觉细胞,所以人眼看不到,只有特殊的仪器才能测到。
  如果我们想要看到更多的电磁波还要保证清晰度的话,需要一对非常大的眼睛,还需要一个大脑袋,因为只有大眼睛才能保证有足够多的像素去处理接收到的电磁波,大脑袋可以储存转换的光信号并做出分析,也许这就是人们想象未来人类拥有大眼睛大脑袋的原因。
  如果我们除了现在能看见的可见光,还能看见物体辐射的红外光、太阳射出来的紫外线、遍布整个世界的WiFi信号,那么,宇宙将不再是一片漆黑,它充满着各种高能射线。所有有温度的物体,都会发出红外光,温度越高,红外光越亮,我们可以一眼看出物体的温度。也许我们会这样交流:“小心烫,你看它‘颜色’那么深!”“今天冷死我了,冻得我都没色儿了。”而能看到紫外线,我们就不再需要验钞机验钞,还可以绕着会辐射紫外线的地方走。

  可惜这一切只是美好的想象,事实是如果我们能看到所有的这些电磁波,我们只会被“亮瞎了”!即使我们只能看到红外光与紫外光,也相当于可以看到1毫米到120米之间的电磁波。即我们原来只接受5~10厘米之间的光,现在扩大了几千倍。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所有的物体都会反射光,你的世界将变成一片亮闪闪明晃晃的光斑。当空气有了色彩的时候,它的颜色也会与其他的物体混杂在一起,你如何去区分哪里是只有空气可以通行的道路,哪里又是一堵无法通过的墙壁呢?
  晚上可能会有一些好处,有温度的物体会发出红外光,晚上可以跟白天一样亮,我们就可以像响尾蛇一样看清物体。不过不知道你愿不愿意自己看到的是红绿黄组成的五彩斑斓的人,又或者愿不愿意自己在别人眼中也是一个五彩的看不清眉眼的马赛克一样的人?
  其实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眼睛就是最适合的,毕竟这是千万年来我们适应自然的结果,不过人类总是希望自己能获得更多,科学家们就在研究如何让人眼看到红外光。

获得一双慧眼能实现


  如果我们有一双可以看见红外线的慧眼多好啊!现在,科学家已经开始向这个方向努力了。
  我们已经知道,能在黑暗中视物是视杆细胞的功劳,视杆细胞中的感光色素就是维生素A,于是美国的科学家想到了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他们不吃维生素A,只吃维生素A2,因为他们认为维生素A2比起维生素A更能提高视细胞能够吸收的波长,将可见光的范围扩展到红外光的部分。参加实验的人将一定剂量的维生素A2与营养粉混合在一起,全天就喝這种粉冲泡的水,以确保他们没有摄入任何维生素A,这样坚持了25天,最后结果显示他们的眼睛真的对波长950纳米的红外光有反应。
  这个实验虽然确实取得了成果,但是也有极大的风险,因为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造成夜盲症,而且这种影响可能是不可逆的,中国的科学家找到了一种更安全的方法。
  对人类的眼睛来说,红外光的能量比较弱,无法激发眼内的感受器产生信号,为了使人类的眼睛能感受到红外光,科学家需要找到一种材料来提高红外光的能量,稀土纳米颗粒是他们现在找到的最适宜的材料。
  科学家们使用了铒和镱这两种稀土元素制备成纳米颗粒,在这个组合中,镱原子负责吸收红外光,红外光的能量会使镱原子内部的电子和光子不断碰撞,产生一种源源不绝的波浪般高低起伏的能量波,这种能量传递给附近的铒原子,铒原子具有强大的牵引力,可以汇集更多的能量,然后以高能量的绿色的可见光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释放出的光子被眼内的感受器捕捉到就可以使人看到绿光。
  为了证实这个理论,他们在小鼠身上进行了实验,小鼠和人类的眼睛相似,它们只能感应波长在400纳米至700纳米之间的光,看不到红外光。可是当科学家们将纳米颗粒注射进小鼠的眼部,再用红外光照射改造眼时,却发现小鼠们对红外光产生了缩瞳反应!科学家们还用红外光来指引小鼠们在水池中找浮板,有改造眼的小鼠对红外光有反应,能顺利找到隐藏的浮板,没有接受纳米颗粒注射的小鼠却只是在水池中漫无目的地乱扑腾。
  这个实验在小鼠身上取得了成功,但是要实施在人类身上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因为它的安全性和高效性还需要时间来检验,不过用稀土纳米材料做成可视红外光的眼镜也许会是很好的选择。
  红外光可以穿透人体到达可见光无法深入的地方并产生治疗效应,还可以被用来研究光是如何与我们体内的器官发生相互作用的,如果医生拥有一双能看清红外光的慧眼,对病人不失为一个好消息。
其他文献
珍珠,水中的宝石  古时候,人们没有掌握更多的科学的知识,无法去解释许多东西的产生原理,于是人们会想象一些美丽传奇的神话故事来作为解释,关于珍珠也有这样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在中国的南海里生活着美丽的鲛女,这些鲛女原来是月神嫦娥的侍仆,因为做错事被罚到海里,每逢月圆之夜,她们常常站在峭石上,遥望月亮,伤心落泪,落下的泪水便化成了珍珠。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千古名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就
期刊
传统冰箱遇瓶颈  冰箱现在是每家每户最常见的家用电器之一,而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电冰箱还是象征生活富裕的“四大件”之一,可见冰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但就像汽车一样,冰箱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它们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略。  传统冰箱的工作原理叫做蒸汽压缩,冰箱管道里的制冷剂液体吸收储存的食物产生的热量,变成气体,气体进入冰箱内的压缩机放热降温成为液体,然后再次进入管道中给食物降温,
期刊
7月份的爱尔兰布鲁纳不像往常一样潮湿,它正经历一场历史性的干旱。罕见的热浪和干燥虽然闷热难耐,但无法阻止研究人员对布鲁纳的探索。他们一如既往地控制着无人机飞跃布鲁纳,看看在这个区域是否会有新发现。  “看!那是什么?”正在观察无人机拍摄画面的研究人员震惊地对他的朋友说。只见画面中,布鲁纳的一个麦田里出现了一个直径超过150米的圆形轮廓,圆形轮廓的外围又由一个个小圆形组成。“它几乎是凭空出现的。”研
期刊
理论上,虫洞的两端是黑洞,因此想要造一个虫洞,那么需要先造黑洞。人类可以通过人造引力来制造一个微型黑洞,再通过黑洞制造虫洞。但是造黑洞并不容易,据估算,如果要造出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黑洞,需要将相当于地球大小的物质压缩至1厘米大小。一方面,显然地球上无法放置与地球大小一样的物质,另一方面,这将需要巨大的能量才能实现,人类的技术还远远做不到这一点。  即使人类造出了虫洞,还要考虑虫洞的稳定性。根据科学
期刊
癌症通常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造成细胞发生癌变引起的疾病,同时也是一种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因此许多人非常想知道自己是否患癌。但要想提前检测出是否患癌,往往需要借助基因测序等设备,不仅操作复杂,成本还高。根据一项新研究,使用比较容易获得的纳米金颗粒可以简单而快速地检测出是否患癌。  DNA甲基化是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影响基因表达的方式。研究人员从DNA甲基化入手
期刊
提到老鼠,你也许可以想到许多带“鼠”的成语:胆小如鼠、鼠窃狗盗、贼眉鼠眼等,怎么凈是些贬义词?其实,老鼠也是有着良好品质的。研究发现,老鼠会表现出社交特征,并有着多种形式的相互帮助和合作行为,一只老鼠也会帮助曾经帮助过它的老鼠,甚至会解救曾帮助过它的、被困在笼子里的机器鼠。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饲养了8只成年老鼠和两只机器鼠,但这两只机器鼠其实并不像真正的老鼠,而是像带轮子的电脑鼠标,它们没有老鼠
期刊
人类对能源总是充满了渴望,这一点从各种各样的超级英雄电影中就可以看出。从钢铁侠战衣的冷核聚变反应堆,到电影《黑豹》中的振金战衣,再到电影《海王》中的无限能源等,高智能社会总是与能源联系在一起。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文明的发展,我们对能源的需求也将飞速增长。为了向更高级的文明跃进,人类最终将不满足于地球上的能源而向太阳求助。  1959年,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就设想了一种围绕太阳的人造天体——戴森球
期刊
大地剧烈震动,大量的灰、沙和蒸汽等直冲云霄,巨大的蘑菇云像核爆一樣——这是菲律宾吕宋岛上皮纳图博火山喷发时的场景,它还向平流层注入了大约2000万吨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形成的硫酸盐颗粒反射了太阳光,使地球冷却了大约0.5℃。这一现象引发了研究人员的思考:我们是否能用类似的人工手段来缓解全球变暖现象?  经过多年研究之后,科学家们希望今年启动世界上第一个调“暗”太阳的项目。他们会选用对臭氧层影响较小
期刊
长期以来,火星这颗辽阔又荒凉的红色星球,总在夜空中散发出光芒,吸引着人类去征服它。假如有一天,人类真的能征服火星,并且成功在火星上繁衍生息的话,火星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它真的是人类的“乌托邦”吗?  其实不然,火星上不可能是一片祥和。当人口激增到一定数量,他们之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比如情侣之间的感情纠葛;除此之外,那时的火星得到了经济上的发展,他们也会发生许多金钱交易……当感情和金钱交易等出现
期刊
当我们登上高山远眺,极目雄伟的群山和峡谷,心中一定会产生“山河壮美”的感受,并惊叹于造化的神工。  如果追根溯源,这些地表的壮丽景观其实都是拜地球的板块构造运动所赐。它也是造成今日地震、火山爆发的主因。此外,生命所必需的元素,也是通过板块运动才从地球内部逸出的。因此板块运动的历史,牵涉到地球原始生命最早出现的历史。  板块运动如此重要,但这一过程始于何时,却没有人确切地知道。  这一过程显然不可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