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急诊治疗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急诊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措施的异同随机分为观察组(整体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36例,观察临床效果,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结果:整体护理干预患者在症状改善治疗率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急诊患者症状及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心力衰竭 整体护理 预后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0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78-01
我院近年来对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急诊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就此措施的实施与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急诊患者為观察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整体护理干预组)36例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52至68岁,平均60岁,包括弥漫性肺气肿28例,局限性8例,入院肺功能检查所有患者FEV1评定为Ⅱ级,心功能Ⅲ级,合并高血压14例,糖尿病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组)36例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54至68岁,平均61岁,包括弥漫性肺气肿26例,局限性10例,入院肺功能检查所有患者FEV1 评定为Ⅱ级,心功能Ⅲ级,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6例;所有病例均为急性发作期,排除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气胸等,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两组从年龄、性别、疾病状态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概述。COPD引起肺心病进而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机制为缺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导致肺血管收缩、痉挛,右心扩张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由于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主要为采取相应措施防治,卧床休息,积极抗炎,防治肺部感染,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注重基础护理(具体略)。
1.3.2 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模式,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
1.3.2.1 整体护理方案。患者入院后搜集患者资料、分析资料,进行入院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完成护理病史及补充护理计划,针对性、全面性、完整性进行各项护理。
1.3.2.2 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疾病防治知识教育,每周一次健康教育讲座,使患者了解发病机理和危险因素,主动配合治疗护理。祛除加重肺功能损害的诱因如控制肺部感染、痰液潴留、电解质紊乱等[1]。
1.3.2.3 早期急救护理 对心衰患者进行抢救,将患者安置在重病监护病房,改善缺氧状况,进行监护,做好护理记录。观察心衰程度,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进一步评估患者心衰症状。积极改善呼吸功能,迅速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使用呼吸机行鼻(面)罩辅助通气时注意配合护理,注意模式、呼吸频率调节,监测动脉血气、心率(HR)、呼吸频率和下肢凹陷性水肿的变化[2]。
1.3.2.4 药物观察护理。注射吗啡改善肺水肿、静注呋塞米减少血容量和降低心脏前负荷以及使用氨茶碱时注意药物观察,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端坐位,两腿下垂或放低,减轻肺水肿。
1.3.2.5 其它护理措施。病情稳定后在每晚入睡前对患者进行松弛训练,患者躺或坐位,微微闭眼,令呼吸平缓,通过调整姿势、呼吸、意念而达到松、静、自然的放松状态[4,5]。
1.4 疗效判定。治疗后4周,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对各项体征和指标、疾病掌握程度、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检测评定,评价标准为,显效:心肺功能改善达二级,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恢复到发病前情况。好转:心肺功能改善达一级,仍对生活工作有所影响。无效:各项指标无改善或有恶化。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整体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急诊预后影响分析
P<0.05。
由表1看出,在整体护理后,患者的心率、心脏指数、肺功能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
3 讨论
整体护理概念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这种新兴的护理工作模式使护理人员需要把注意力放到病人所处的环境、心理状态等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因素上.本组结果表明在进行整体护理后,临床治愈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护理,实践中我们对患者从入院后、治疗中、出院前为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形成系统性、连贯性,我们发现整体护理中需进行心理干预,减少悲观失望而导致的心肌耗氧量增加,在用药过程中,加强护理观察,利尿剂是缓解心力衰竭症状的最主要药物,因此护理时应注意监测电解质、血气分析以便更好的掌握用量,此外,老年患者肺心病病情重、变化大,且机体抵抗力弱,更需要整体性的护理措施,为抢救、积极治疗赢得时间[3]。
综上,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急诊患者症状及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知陶,植荣昌.并发心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0(04):238—240
[2] 白素丽.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9(06):138—140
[3] 王玉梅.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22(18):236—23
[4] 康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9)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1)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心力衰竭 整体护理 预后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0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78-01
我院近年来对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急诊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就此措施的实施与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急诊患者為观察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整体护理干预组)36例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52至68岁,平均60岁,包括弥漫性肺气肿28例,局限性8例,入院肺功能检查所有患者FEV1评定为Ⅱ级,心功能Ⅲ级,合并高血压14例,糖尿病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组)36例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54至68岁,平均61岁,包括弥漫性肺气肿26例,局限性10例,入院肺功能检查所有患者FEV1 评定为Ⅱ级,心功能Ⅲ级,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6例;所有病例均为急性发作期,排除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气胸等,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两组从年龄、性别、疾病状态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概述。COPD引起肺心病进而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机制为缺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导致肺血管收缩、痉挛,右心扩张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由于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主要为采取相应措施防治,卧床休息,积极抗炎,防治肺部感染,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注重基础护理(具体略)。
1.3.2 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模式,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
1.3.2.1 整体护理方案。患者入院后搜集患者资料、分析资料,进行入院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完成护理病史及补充护理计划,针对性、全面性、完整性进行各项护理。
1.3.2.2 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疾病防治知识教育,每周一次健康教育讲座,使患者了解发病机理和危险因素,主动配合治疗护理。祛除加重肺功能损害的诱因如控制肺部感染、痰液潴留、电解质紊乱等[1]。
1.3.2.3 早期急救护理 对心衰患者进行抢救,将患者安置在重病监护病房,改善缺氧状况,进行监护,做好护理记录。观察心衰程度,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进一步评估患者心衰症状。积极改善呼吸功能,迅速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使用呼吸机行鼻(面)罩辅助通气时注意配合护理,注意模式、呼吸频率调节,监测动脉血气、心率(HR)、呼吸频率和下肢凹陷性水肿的变化[2]。
1.3.2.4 药物观察护理。注射吗啡改善肺水肿、静注呋塞米减少血容量和降低心脏前负荷以及使用氨茶碱时注意药物观察,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端坐位,两腿下垂或放低,减轻肺水肿。
1.3.2.5 其它护理措施。病情稳定后在每晚入睡前对患者进行松弛训练,患者躺或坐位,微微闭眼,令呼吸平缓,通过调整姿势、呼吸、意念而达到松、静、自然的放松状态[4,5]。
1.4 疗效判定。治疗后4周,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对各项体征和指标、疾病掌握程度、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检测评定,评价标准为,显效:心肺功能改善达二级,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恢复到发病前情况。好转:心肺功能改善达一级,仍对生活工作有所影响。无效:各项指标无改善或有恶化。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整体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急诊预后影响分析
P<0.05。
由表1看出,在整体护理后,患者的心率、心脏指数、肺功能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
3 讨论
整体护理概念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这种新兴的护理工作模式使护理人员需要把注意力放到病人所处的环境、心理状态等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因素上.本组结果表明在进行整体护理后,临床治愈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护理,实践中我们对患者从入院后、治疗中、出院前为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形成系统性、连贯性,我们发现整体护理中需进行心理干预,减少悲观失望而导致的心肌耗氧量增加,在用药过程中,加强护理观察,利尿剂是缓解心力衰竭症状的最主要药物,因此护理时应注意监测电解质、血气分析以便更好的掌握用量,此外,老年患者肺心病病情重、变化大,且机体抵抗力弱,更需要整体性的护理措施,为抢救、积极治疗赢得时间[3]。
综上,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急诊患者症状及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知陶,植荣昌.并发心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0(04):238—240
[2] 白素丽.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9(06):138—140
[3] 王玉梅.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22(18):236—23
[4] 康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9)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