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进行创设的,教学练习课是对本节或本单元所学内容的综合,因此,如何在练习课中巧设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练习,系统整理,思维拓展,我个人觉得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在现实教学中,感受颇深,现结合两次练习课谈点个人感受。
一、创设情境,动态调控
《100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片断
师:这段时间我们认识了很多数,这些数在我们生活里无处不在,你能把它们找出来,用10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吗?(学生课前已作了调查)
生:我们学校操场跑道有一圈是400米。
生:我们学校有752名学生,有47名教师。
生:我的身高是132厘米,一辆自行车价值是390元。
生:我这本《格林童话》书共有283页。
生:我已经存了698元零花钱了……
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将数字板书于黑板上)生活中有这么多数字存在,那你对这些数经过这段时间的探究都有了哪些认识呢?和你小组的伙伴交流,记住了,要注意听别人的介绍,别人说过的,你可以从别的方面介绍,组长作简要记录。
生:(分组活动后集体交流)我们知道各数的组成,如698里面有6个百9个十8个一,还可以说6个百9个十8个一合起来是698。
师:哪位同学还能再来说说其他数的组成(点2-3名后进生)。
生:390接近400,405也接近400,698接近700,701也接近700。
生:我们可以把这些数分类,(报数)如132、752、283等分成一组。47、42分成一组,理由是一组三位数,另一组是二位数。
生:还可以这样分,把400、900放在一组,698、132、283放在一组,390、780放在一组,也就是整百数和整百数放一起,几百几十和几百几十放在一起,几百几十几和几百几十几放在一起。
生:我还发现132、390、283这里面都有一个3,但它们不同,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整理,概括得多好啊!远比我之前的预设更富有灵性。我有被挤出局的感觉,可我喜欢这样,这不正是他们的将所学知识展现出来比拼美好画面吗?)
师:(有一只小手高高举起,脸上压抑不住的兴奋)林阳,你还有补充吗?
生:我想用学过的知识考大家,用我手上卡片7、8、5,你能摆出几个三位数。
(学生们再也按捺不住了,拿起卡片摆放起来,“我摆出了三个”,“我又摆出了一个三位数。”那种兴奋仿佛向别人宣告自己的一项新的发明创造。)
生:我不用摆卡片能全说出来,可以组成578、587、758、785、857、875。
(掌声,热烈的掌声响起,学生兴奋起来了!)
生:(解齐更激动了,高举小手)老师,我能用一题把大伙难住,弄懂了题,这单元的知识你就都掌握,给你们5颗珠子,你能在计数器上摆出几个三位数。
(多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啊!学生探究的热情更高了!)
反思:
我庆幸自己能成为“配角”,这样的动态调控下我更幸福,学生更快乐,在这样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会感到压抑,他们的各种潜能可以被充分激活,眼睛更加敏锐,手脚更加灵活,思维的触角也会自由伸展。如此充盈活力的课堂,哪个学生不喜欢?
二、情境预设,动态生成
《乘法口诀》练习片段
师:1—9的乘法口诀我们都学完了,你们能不能把这些分散的口诀,整理成一张口诀表呢?那样我们今后记忆起来会更方便,当然,你整理的表得有规律可循,那样别人记起来才更容易,书上给我们提供了一点规律,你能循着它的规律完成这张口诀表吗?
师:(生找规律,填写口诀表)在填写中,有人很快就完成了,而且似乎发现了什么?能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吗?组长作好简要记录。
生:(组内讨论,集体交流)我们发现排列上每一竖行和横行都有规律,竖行的第一字是相同的,而且每一竖行第二个字从上往下是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师:嗯,发现了这一点,记忆起来确实很方便。
生:第一横行也有规律,第三行就是3的乘法口诀,第九行是9的乘法口诀。
生:我还发现这张口诀表上共有45句口诀,我是这样算的,用一头一尾相加,1 9、2 8、3 7、4 6得40,再加5。
师:你真会观察,还很会巧算。
生:我还到了几句口诀很特别,它们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你们能找到吗?
(学生开始从规律中出题考对方了,我窃喜!)
生:(一向机灵的罗坤得意地高举着小手迫不及待地说道)有几句更特别,它们的得数都是整十数。
师:(板书下学生的汇报,顺势改写乘法版式,2×5=10、4×5=20、6×5=30、8×5=40没等我板书完下面沸腾起来了,我疑惑状)写错了吗?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知道接下去可以怎么想了,10×5=50、12×5=60、14×5=70……还有很多呢(学生一说一条声)
师:是吗?你们发现什么了?
生:我会用数学上的话概括得更好,5和双数相乘,积就是整十数。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发现更多了,我想何不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呢!)
生:我还发现,单数和5相乘,也有特点,不信老师你写下来,让他们看看。
师:(疑惑状,听从地、规矩写下)1×5=5、3×5=15、5×5=25、7×5=35。
生:(学生又一次沸腾了)单数和5相乘积的个位数都有5。
师:我顺势写下60、82、103、97、75这里哪些数不是5和一个数相乘的积。
生(很顺得地判断出来了)
整个的教学中,学生俨然就是一个个探索者,他们从口诀表中找到了很多的规律,发现了很多的“宝藏”,如2和一个数相乘的特点,5和一个数相乘的特点。
反思:
预设的教学计划同课堂的真实情境之间经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离,而这种偏离正是学生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等“儿童文化”的外显,正是学生与文本教材碰撞出的自我解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智慧正在绽放,情感正在撞击,视野正在敞亮,这是比任何设定所谓知识的目标更为可贵的资源。这其中我们不能将课堂囿于严格的封闭状态,注重课堂中与学生的对话,使课堂成为教师、学生互动交往的场所,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使问题不断产生与整合,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和集中,方法不断选择与求新,从而使课堂高潮迭起,产生了一个又一个不曾预设的精彩。
几年的教学,特别在课改中,经历了无数的练习教学,使我深深感悟到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了解学生和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预设才能富有成效,同时也只有在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句容市袁巷中心小学 江苏】
一、创设情境,动态调控
《100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片断
师:这段时间我们认识了很多数,这些数在我们生活里无处不在,你能把它们找出来,用10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吗?(学生课前已作了调查)
生:我们学校操场跑道有一圈是400米。
生:我们学校有752名学生,有47名教师。
生:我的身高是132厘米,一辆自行车价值是390元。
生:我这本《格林童话》书共有283页。
生:我已经存了698元零花钱了……
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将数字板书于黑板上)生活中有这么多数字存在,那你对这些数经过这段时间的探究都有了哪些认识呢?和你小组的伙伴交流,记住了,要注意听别人的介绍,别人说过的,你可以从别的方面介绍,组长作简要记录。
生:(分组活动后集体交流)我们知道各数的组成,如698里面有6个百9个十8个一,还可以说6个百9个十8个一合起来是698。
师:哪位同学还能再来说说其他数的组成(点2-3名后进生)。
生:390接近400,405也接近400,698接近700,701也接近700。
生:我们可以把这些数分类,(报数)如132、752、283等分成一组。47、42分成一组,理由是一组三位数,另一组是二位数。
生:还可以这样分,把400、900放在一组,698、132、283放在一组,390、780放在一组,也就是整百数和整百数放一起,几百几十和几百几十放在一起,几百几十几和几百几十几放在一起。
生:我还发现132、390、283这里面都有一个3,但它们不同,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整理,概括得多好啊!远比我之前的预设更富有灵性。我有被挤出局的感觉,可我喜欢这样,这不正是他们的将所学知识展现出来比拼美好画面吗?)
师:(有一只小手高高举起,脸上压抑不住的兴奋)林阳,你还有补充吗?
生:我想用学过的知识考大家,用我手上卡片7、8、5,你能摆出几个三位数。
(学生们再也按捺不住了,拿起卡片摆放起来,“我摆出了三个”,“我又摆出了一个三位数。”那种兴奋仿佛向别人宣告自己的一项新的发明创造。)
生:我不用摆卡片能全说出来,可以组成578、587、758、785、857、875。
(掌声,热烈的掌声响起,学生兴奋起来了!)
生:(解齐更激动了,高举小手)老师,我能用一题把大伙难住,弄懂了题,这单元的知识你就都掌握,给你们5颗珠子,你能在计数器上摆出几个三位数。
(多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啊!学生探究的热情更高了!)
反思:
我庆幸自己能成为“配角”,这样的动态调控下我更幸福,学生更快乐,在这样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会感到压抑,他们的各种潜能可以被充分激活,眼睛更加敏锐,手脚更加灵活,思维的触角也会自由伸展。如此充盈活力的课堂,哪个学生不喜欢?
二、情境预设,动态生成
《乘法口诀》练习片段
师:1—9的乘法口诀我们都学完了,你们能不能把这些分散的口诀,整理成一张口诀表呢?那样我们今后记忆起来会更方便,当然,你整理的表得有规律可循,那样别人记起来才更容易,书上给我们提供了一点规律,你能循着它的规律完成这张口诀表吗?
师:(生找规律,填写口诀表)在填写中,有人很快就完成了,而且似乎发现了什么?能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吗?组长作好简要记录。
生:(组内讨论,集体交流)我们发现排列上每一竖行和横行都有规律,竖行的第一字是相同的,而且每一竖行第二个字从上往下是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师:嗯,发现了这一点,记忆起来确实很方便。
生:第一横行也有规律,第三行就是3的乘法口诀,第九行是9的乘法口诀。
生:我还发现这张口诀表上共有45句口诀,我是这样算的,用一头一尾相加,1 9、2 8、3 7、4 6得40,再加5。
师:你真会观察,还很会巧算。
生:我还到了几句口诀很特别,它们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你们能找到吗?
(学生开始从规律中出题考对方了,我窃喜!)
生:(一向机灵的罗坤得意地高举着小手迫不及待地说道)有几句更特别,它们的得数都是整十数。
师:(板书下学生的汇报,顺势改写乘法版式,2×5=10、4×5=20、6×5=30、8×5=40没等我板书完下面沸腾起来了,我疑惑状)写错了吗?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知道接下去可以怎么想了,10×5=50、12×5=60、14×5=70……还有很多呢(学生一说一条声)
师:是吗?你们发现什么了?
生:我会用数学上的话概括得更好,5和双数相乘,积就是整十数。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发现更多了,我想何不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呢!)
生:我还发现,单数和5相乘,也有特点,不信老师你写下来,让他们看看。
师:(疑惑状,听从地、规矩写下)1×5=5、3×5=15、5×5=25、7×5=35。
生:(学生又一次沸腾了)单数和5相乘积的个位数都有5。
师:我顺势写下60、82、103、97、75这里哪些数不是5和一个数相乘的积。
生(很顺得地判断出来了)
整个的教学中,学生俨然就是一个个探索者,他们从口诀表中找到了很多的规律,发现了很多的“宝藏”,如2和一个数相乘的特点,5和一个数相乘的特点。
反思:
预设的教学计划同课堂的真实情境之间经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离,而这种偏离正是学生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等“儿童文化”的外显,正是学生与文本教材碰撞出的自我解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智慧正在绽放,情感正在撞击,视野正在敞亮,这是比任何设定所谓知识的目标更为可贵的资源。这其中我们不能将课堂囿于严格的封闭状态,注重课堂中与学生的对话,使课堂成为教师、学生互动交往的场所,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使问题不断产生与整合,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和集中,方法不断选择与求新,从而使课堂高潮迭起,产生了一个又一个不曾预设的精彩。
几年的教学,特别在课改中,经历了无数的练习教学,使我深深感悟到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了解学生和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预设才能富有成效,同时也只有在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句容市袁巷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