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部审计风险控制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zhi7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企业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如何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审计风险也成为企业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从内部审计风险的概念及其特征入手,分析了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并根据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相应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的方法。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控制
  
  
  近年来,社会对审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中既有国家审计署高质量的审计成果在社会上形成的“审计风暴”,也有美国安然、世通等公司财务丑闻曝露,安达信等世界著名的会计公司由于失去诚信,给社会审计机构带来严重的信任危机。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全社会法律法制意识不断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各部门、企业、事业、社会团体对内部审计越来越重视,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企业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内部审计的对象和内容也日益复杂,一些敏感事项涉及人事关系复杂,舞弊手段隐蔽,内审人员取证难度较大,从而面临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内部审计的内容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发展为经济责任审计、经营管理审计、绩效审计、投资审计等,这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作出正确结论的难度也就越大,审计风险也就不可避免的存在。
   1.内部审计风险的概念及特征
  1.1内部审计风险的概念
  我国《内部审计准则》指出:“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其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记录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的财务会计报表审计后,对存在的重大错报、漏报等问题未能及时发现,且发表了不正确或不恰当的审计意见或结论的可能性。也可以说是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或人员对具有重要影响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
  1.2内部审计风险的特征
  1.2.1不可避免性
  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审计人员如何努力,审计风险绝不会控制到零的程度。虽然审计风险不一定都会产生灾难性后果,或对审计人员构成实质性的损失,但导致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审计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是可以实现的。
  1.2.2广泛性
  审计风险存在于所有审计项目和整个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导致最后的审计结论与预期出现偏差,形成审计风险。
  1.2.3隐蔽性
  审计风险是一种可能的风险,在实际工作中,尽管审计人员可能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只要没有造成不良后果和损失,风险尚停留在潜在阶段,还不能称之为实在意义上的风险。因此,它存在一个显化的过程,只有当审计人员被追究失误责任并承担风险损失时,才表现为实在性。
  1.2.4可测可控性
  虽然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贯穿于所有审计项目和整个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一旦发生将给审计组织和人员造成有形和无形的名誉及经济损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审计人员在审计风险面前无能为力,它是可以被测试和控制的。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内控制度强弱的测试,运用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并采取相应的审计程序、方法,将风险降至低点。
   2.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2.1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
  2.1.1法律制度不健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但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却显得相对滞后,目前我国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之后相继出台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等,使得许多问题有据可依,但是其力度仍然不够,仍然有大量的问题需要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职业判断毕竟带有一定的主观性,难免会产生审计风险。
  2.1.2审计环境复杂
  现代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不斷扩张,日常处理的业务量不断增加,事务也日益复杂,使企业经营管理的外围环境更加复杂,审计对象范围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审计风险的发生率。
  2.1.3审计程序和方法滞后
  现代审计信息的数量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所采取的程序和方法是否科学、适用,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形成审计风险。一是抽样审计以“个别”推断“整体”,必然出现期望误差,使审计结论产生偏差;二是由于现代审计强调成本效益原则,审计人员可能会选择认为对审计结论影响较大、成本较小的审计程序,而这可能导致一些影响审计意见正确的程序被放弃,使审计结论出错,引起审计风险;三是目前内部审计采用的审计方法是制度基础审计,这种审计方法过分依赖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本身就蕴藏着较大风险。
  2.1.4审计难度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业务的日趋复杂,使得内审对象逐步扩展,为内部审计带来了更多的困难。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资料也越来越多,差错和虚假的会计资料掺杂其中,失察的可能性也随着增大。内部审计的业务也已不再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而是更多地向管理领域渗透,从财务责任扩展到经营责任、管理责任、风险管理,审计职能从经济监督转变为以监督为基础的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内审业务的拓展,使得审计人员承担的责任更多,责任加大导致风险的拓展。
  2.2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
  2.2.1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相对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在本企业领导者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以加强管理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为目的。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如外部审计,始终难以避免内部的利益控制。在机构设置上,有些单位把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在财务部门中,有些单位则把它与监督部门设置在一起,有的单位由总会计师既分管企业的财务管理,又分管审计工作,有的单位由财务人员兼任审计岗位,所以,这样的内部审计部门很难以独立的角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和评价的职责。
  2.2.2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尚不能满足工作要求
  内部审计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专业活动,要求内审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审计、法律、技术经济、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计算机信息化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目前的内审人员总体素质偏低,专业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利用信息技术的审计技能,内审部门不乏一些安置型的人员。面对当今内审对象的复杂和内容的拓展,内审人员势单力薄,这将直接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3.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方法
  3.1恪守独立性
  独立性可以使内部审计师进行客观、公正的专业判断,这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恰当开展必不可少。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内涵要表现为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两方面。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强调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必须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根据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机构形式,但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应当做到:一是机构的独立性;二是保证独立的领导体制,即内部审计机构必须是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和评价的力度,有利于内部审计部门独立地、有权威地开展工作,消除审计工作中的阻碍。
  3.2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内审人员要冲破传统审计思路和方法的束缚,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克服“内部审计不存在审计风险,即使产生审计风险也不负法律责任”的想法,充分认识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重要性及产生审计风险的危害。
  3.3改进审计工作方法
  改进内部审计方法:一是重视信息系统的应用,优化内部审计技术方法。目前,ERP系统在各类企业得到广泛应用,给企业各项经营及管理流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影响,内部控制的一些原则和措施,如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复核和监督等,在ERP系统都能得到体现和实施。内部审计应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要求,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来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二是推进风险基础审计模式,规避潜在风险。在审计方法上采用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其重点是全面识别和评估被审计主体的风险状况,在审计准备阶段就开始考虑审计风险,并将审计风险与整个审计过程密切联系起来,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为出发点,以保证审计质量为前提,综合各种审计证据,来提高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
  3.4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方案
  内部审计在审计前必须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方案。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进行了解,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经营管理、经济效益、财务以及以往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等情况进行分析,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通常经营规模大、经济关系复杂、内部控制不强、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经营管理问题较多、经营效益起伏大、审计次数少的单位产生审计风险的可能性大,要确定主审人选、投入审计人员力、审计时间安排、审计重点等方面要给以充分考虑,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3.5建立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核心。内部审计部门应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促使内审人员按照专业标准的要求执业。在审计的每一环节上,识别风险因素,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消除或减少内部审计风险。通过全面、综合地考核与评价,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3.6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其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项目质量的高低和审计风险的大小。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对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一是应加强对内审人员政治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与其工作相适应的高尚品质,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二是要引导审计人员通过工作实践,及时总结内审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审计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和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局面的能力;三是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使他们能熟练掌握审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提高内审人员的审计查证能力,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韩春丽,尹庆伟.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35-37.
  [2]罗斌元.经济学视角下的审计质量研究[J].财会月刊.2009,1:70-72.
  [3]郝北平.内部审计风险探析[J].现代商业.2008,27.
  [4]趙菁.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途径[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5]霍跃娟.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8,5:26-28.
  [6]刘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分析与规避对策[J].商业会计.2008,20-22.
  [7]段琳.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抓手[J].中国石油企业.2007,7:45-46.
  [8]赵菁.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途径[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8,5:33-36.
  [9]范太艳,王彬彬.浅议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职能[J].网络财富.2008,6.
  [10]董树生.浅谈企业内部审计及其策略[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6:25-26.
  [11]中国注册会计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2]吴玉琴.内部审计风险与防范[J].中国内部审计.2006,6:54.
  [13]路远志,门素梅.内部审计风险刍议[J],商场现代化.2007,10:19-21.
其他文献
【摘 要】介绍了施工项目经济核算的定义及包括的内容,阐述了工程项目成本计划的编制,从材料、人工、机械、施工等方面探讨了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措施,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经济核算    在社会经济浪潮中,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只有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下面就如何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谈一些体会与看法。   1.做好
【摘 要】把企业理念融入企业管理是企业“钢性”管理向文化管理迈进、实现人与企业和谐的必由之路,是建设优秀企业的最高追求。要最终达到与员工和谐共进,求更快更好发展,需要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持久努力,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并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更好地推动和谐企业建设,推动社会的科学、进步、和谐与文明。提升企业和谐文化环境的建设,其主要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生存文化的状态,内涵
本文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对策.
【摘 要】在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环境中,竞争情报是市场竞争的内在需求,竞争情报的开展越来越不容人们忽视,竞争情报目前在西方国家已成为一个新兴行业,是继资金、技术、人才之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是2l世纪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工具之一。本文阐述了竞争情报在中小企业中开展的现状,中小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作用,中小企业竞争情报需求的特点,提出了发展中小企业竞争情报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竞争
【摘 要】在现实的项目采购操作中,要实现这两个“最”字的目标是十分不容易的。但是,我们却能够通过对项目采购管理中部分环节的控制,来有效的降低采购成本,从而使项目资金达到最优的配置,用有限的资金获取尽可能多的资源,这是我们在项目采购管理中所能够实现的成本目标。本文从成本控制的角度来逐一论述在项目采购管理中降低采购成本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项目采购管理;采购成本;成本目标     1.编制采购计
我国自1998年实行监理制度以来,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工程建设质量明显提高,工程建设市场逐步规范,监理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监理工作已渗透到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控制工程质量。促进监理制度的逐步完善,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工程的使用功能。   1.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设计时一个工程的基础,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建设规模、建设质量和投资的关键时期
【摘 要】企业文化是文化和经济相结合的产物,也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管理的客观要求,是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科学管理思想,是管理科学思想的一次革命。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是最持久的因素,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企业文化;油田企业;重要性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的重要
【摘 要】本文介绍了代建制模式的概念,论述了公路建设项目实施代建制管理的意义,阐述了公路建设项目代建制的组织形式和基本程序。  【关键词】公路;代建制;管理模式     1.代建制模式的概念  代建制是指政府对其所投资建设的项目,按照招标等规定的程序,委托社会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作为代建单位,由代建单位负责实施项目的组织、建设,建成后交付给项目使用单位的项目管理模式。由政府选择有资质的项目管理公
【摘 要】项目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做好各专业的协调工作,从而有效地加强项目管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才能达到项目建设的预期目的。本文对协调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施工项目;协调管理     0.引言  施工项目的协调工作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但是,由于工程项目的实施是分阶段实行的,项目各阶段所存在的问题都有所不同。
【摘 要】乡镇企业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催生的新的经济组织形式,乡镇企业有其独特的发展道路和顽强的生命力,是我国的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乡镇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乡镇企业的持续发展战略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关键词】乡镇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乡镇企业是中国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近年来乡镇企业各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