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内高校先后对部分本科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论文从课程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对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思路,以科学、合理地推广与发展双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双语教学 课程 环境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2-00-02
我国目前所谓双语教学中的“双语”一般是指汉语和英语,这是由于汉语的母语地位和英语的世界性通用语言地位决定的。开展和推进双语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专业水平,推广双语教学也是培养与世界接轨的国际化创新型复合人才的重要举措。随着国内高校先后开始试行对部分本科课程的双语教学到逐步推广,证明实施双语教学是可行的,但也存在一些需解决的问题。具体地,实施双语教学的效果受到学生、教师、课程及环境四个因素的影响,目前关于前两个问题的研究较多,本文结合作者自己多年的双语教学经验,从课程和环境两个方面来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 课程因素
双语教学中课程因素包括课程本身是否适合于采用双语教学等问题,可以描述为x=f (u1,u2),其中:
*u1:课程的适合性,跟学科、课程及国情有关;
*u2:教材因素,主要是教材的合理性,包括水平、难度、质量。
双语教学的适用课程有一定的限制。香港中文大学对本校的教学语言提出了三点原则性要求[2]:自然科学等普适性的科目,文化差异少,且国际惯用英语,采用英语教学有直接、准确的好处;涉及中国文化、社会、历史的科目,多用中文,以普通话授课;本地文化、社会政治的科目可以用粤语。这种限制有其合理性,国内高校双语教学课程教学,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1)课程所属学科属于国际上广泛研究的领域,双语教学甚至全英文教学可以促进交流,随时掌握国外发展动态;(2)课程所属学科国内发展相对落后,而通过引进原版教材、采用双语教学,可以使课程教育尽快缩小差距,提高人才培养水平;(3)急需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如金融、法律等专业。一些具有我国特色的、与我国特定的政治、文化等紧密相关的学科如中医学科等,其全球性交流相对有限,采用双语的难度大且意义不明显。
同一学科不同课程的不同特点也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按Cummins双语水平模式[1],学习内容越难懂,语境支持越少, 对认知要求就越高, 因而对第二语言水平的要求也越高。以计算机学科为例,该学科紧跟以美国为代表的英语国家的发展,符合上面提到的适合双语教学的条件,特别是诸如程序设计语言等本身就以英语形式表达,采用双语是合适的;然而诸如离散数学、编译原理等内容比较抽象的课程就不太适合双语教学,当然这也要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合适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关键的因素之一,教材是否合适跟学生对双语教学接受程度的密切相关。国内目前双语教学所用的教材大致有进口的国外原版教材、国外教材国内出版社影印版、用国外教材改编后胶印、自编讲义等形式。国内引进的原版教材通常是众多知名大学采用的经典教材,更新周期短,对国际学术前沿成果的吸收非常及时,针对性与实用性都比较强,多为该领域一流科学家的作品,原创性强、可读性好,结合实际应用的例子和相关知识的背景介绍,读起来引人入胜。相对地,国内教材通常特别“实在”,阅读起来比较枯燥。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计算机网络方面Andrew S的著作《Computer Networks》,该书被誉为计算机网络方面的“Bible”,数年内更新到第4版;另一本知名教材《Data and Computer Communication》已出到第7版。
当然使用原版教材也有缺点,国内外高校课程设置的差别有时也会使国内教师觉得用起来不顺手,教材可选择范围又明显受限,另外价格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比如《Computer Networks》这本教材,对于数据通信基础这部分介绍相当简单,而国内大部分非通信或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并没有专门的数据通信网课程,因此通常老师要补充较多的数据通信方面的基础知识;另外有些应用案例,比如电话网结构,中美两国也有较大的差别。要解决使用原版教材存在的缺点,一个重要途径是自编教材和讲义,这也符合教育部“大力提倡编写、引进和使用先进教材”的要求。不过自编教材和讲义一定要谨慎而行,以我国目前的绝大部分双语教学的教师情况,自编教材有相当的难度。书面表达不同于口语,语法要求严格得多,即便语法正确,由于文化的差异,自编教材往往表达生硬。应该坚决反对不具备实力的单位轻率地自行编写双语教材,也不主张将现有教材直接翻译成为中国式英语的所谓双语教材。
自编教材最好的方案是由教育部、相关机构牵头,或有实力的高校自主联合,组织起国内相应学科的专家队伍,甚至邀请国外专家,在消化吸收国外教材优点的基础上结合国内高校的实际进行编写,对于普遍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更该如此。另一种方法是引进时和原出版社合作,根据我国的国情及教学大纲改写,即原版教材的本土化,清华大学出版社近几年就有这样成功的尝试。国外主要出版社如培生等,也致力于推动原版教材的本土化改编,使之能够更适合国内市场的需要,而且目前该公司合作出版的形式当中,改编版已经成为主流。
2 环境因素
双语教学中环境因素可以描述为x=f (w1,w2,w3),其中:
*w1:政策、制度性的东西,可以刺激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w2:教学体系,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否合理,课程先后顺序等;
*w3:周边学习氛围。
双语教学授课教师的工作量相对较大,讲义、讲课、作业、试卷基本都以英语方式进行,同时教师也担心教学效果及由此带来的影响,包括自己在学生中的地位和形象,所以学校应合理地看待双语教学课,包括工作量的计算以及对课程的评价,设计一套有效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生的英文水平与其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存在紧密的关系,英文较好的学生倾向于给予较高的评价;学校级别高的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总体上高于级别较低的学校,据统计普通高校和重点大学学生的评价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来评定教学效果,制订相应的教学标准,为双语课程的开展创建一个宽松的环境。
目前针对学生方面的政策性内容比较少,其实与教师类似,也涉及到考试方式、学分计算等问题。双语教学课程由于语言的问题,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对加重,其考试方式也应该有所调整,比如可以多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原则上以英文回答为主,必要时可以辅以中文,从而减少学生由于词汇、语法等问题带来的表达上的错误及因此带来的丢分。毕竟考试是检查学生对课程本身内容的理解,不是为了考核其英语水平。
合理的教学计划安排也是影响双语教学的一个因素,例如专业英语课程的安排。专业英语课程主要是学习如何运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目前国内高校通常一、二年级学习基础英语课程,到三年级才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而许多双语教学课程在至少二年级就已经开始,这就造成“先使用,后学习”的现象,形成课程先后顺序上的倒挂,使专业英语课程的意义大幅削弱。专业英语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在专业领域的英语能力,因此其内容通常为该专业比较基础的、介绍性的知识,完全可以作为专业入门课程尽早开设,与基础英语齐头并进,当然这需要适当调整课程体系。
学生对对自己的发展规划不同,对双语教学的态度也有不同,一部分计划毕业后去留学、读研的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比如北京许多高校学生出国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因此也愿意花较多的时间学习英语。不过相对于香港、新加坡等地,我国国内总体缺少英语环境,学校、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课上和课下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在课堂教师可以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在课外给学生布置英语作业及资料阅读,鼓励学生在课外以多种形式用英语与任课教师交流;学校内部可以开通校园英语广播节目。通过多方面综合努力,改善双语学习环境。
3 总结
当前对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监控仍存在不足,在双语教学的开设、过程管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等各个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改进。总体而言,重点大学双语教学展开的面可以更宽一些,一般院校相对较少一些。双语教学不必限于本科教育,从学生素质、学习科研的需求和将来发展方向而言,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应该成为双语教学的重要对象。
参考文献
[1] 韩建侠,俞理明.我国高校进行双语教学学生需具备的英语水平[J].现代外语,2007,30(1):65-69.
[2] 赵光辉,靳国庆,吴振利.高校双语教学:香港中文大学取经归来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6):25-26.
[3] 王海燕.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物教师职后“双语”培训的优秀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09,(6):133-134.
【关键词】双语教学 课程 环境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2-00-02
我国目前所谓双语教学中的“双语”一般是指汉语和英语,这是由于汉语的母语地位和英语的世界性通用语言地位决定的。开展和推进双语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专业水平,推广双语教学也是培养与世界接轨的国际化创新型复合人才的重要举措。随着国内高校先后开始试行对部分本科课程的双语教学到逐步推广,证明实施双语教学是可行的,但也存在一些需解决的问题。具体地,实施双语教学的效果受到学生、教师、课程及环境四个因素的影响,目前关于前两个问题的研究较多,本文结合作者自己多年的双语教学经验,从课程和环境两个方面来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 课程因素
双语教学中课程因素包括课程本身是否适合于采用双语教学等问题,可以描述为x=f (u1,u2),其中:
*u1:课程的适合性,跟学科、课程及国情有关;
*u2:教材因素,主要是教材的合理性,包括水平、难度、质量。
双语教学的适用课程有一定的限制。香港中文大学对本校的教学语言提出了三点原则性要求[2]:自然科学等普适性的科目,文化差异少,且国际惯用英语,采用英语教学有直接、准确的好处;涉及中国文化、社会、历史的科目,多用中文,以普通话授课;本地文化、社会政治的科目可以用粤语。这种限制有其合理性,国内高校双语教学课程教学,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1)课程所属学科属于国际上广泛研究的领域,双语教学甚至全英文教学可以促进交流,随时掌握国外发展动态;(2)课程所属学科国内发展相对落后,而通过引进原版教材、采用双语教学,可以使课程教育尽快缩小差距,提高人才培养水平;(3)急需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如金融、法律等专业。一些具有我国特色的、与我国特定的政治、文化等紧密相关的学科如中医学科等,其全球性交流相对有限,采用双语的难度大且意义不明显。
同一学科不同课程的不同特点也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按Cummins双语水平模式[1],学习内容越难懂,语境支持越少, 对认知要求就越高, 因而对第二语言水平的要求也越高。以计算机学科为例,该学科紧跟以美国为代表的英语国家的发展,符合上面提到的适合双语教学的条件,特别是诸如程序设计语言等本身就以英语形式表达,采用双语是合适的;然而诸如离散数学、编译原理等内容比较抽象的课程就不太适合双语教学,当然这也要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合适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关键的因素之一,教材是否合适跟学生对双语教学接受程度的密切相关。国内目前双语教学所用的教材大致有进口的国外原版教材、国外教材国内出版社影印版、用国外教材改编后胶印、自编讲义等形式。国内引进的原版教材通常是众多知名大学采用的经典教材,更新周期短,对国际学术前沿成果的吸收非常及时,针对性与实用性都比较强,多为该领域一流科学家的作品,原创性强、可读性好,结合实际应用的例子和相关知识的背景介绍,读起来引人入胜。相对地,国内教材通常特别“实在”,阅读起来比较枯燥。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计算机网络方面Andrew S的著作《Computer Networks》,该书被誉为计算机网络方面的“Bible”,数年内更新到第4版;另一本知名教材《Data and Computer Communication》已出到第7版。
当然使用原版教材也有缺点,国内外高校课程设置的差别有时也会使国内教师觉得用起来不顺手,教材可选择范围又明显受限,另外价格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比如《Computer Networks》这本教材,对于数据通信基础这部分介绍相当简单,而国内大部分非通信或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并没有专门的数据通信网课程,因此通常老师要补充较多的数据通信方面的基础知识;另外有些应用案例,比如电话网结构,中美两国也有较大的差别。要解决使用原版教材存在的缺点,一个重要途径是自编教材和讲义,这也符合教育部“大力提倡编写、引进和使用先进教材”的要求。不过自编教材和讲义一定要谨慎而行,以我国目前的绝大部分双语教学的教师情况,自编教材有相当的难度。书面表达不同于口语,语法要求严格得多,即便语法正确,由于文化的差异,自编教材往往表达生硬。应该坚决反对不具备实力的单位轻率地自行编写双语教材,也不主张将现有教材直接翻译成为中国式英语的所谓双语教材。
自编教材最好的方案是由教育部、相关机构牵头,或有实力的高校自主联合,组织起国内相应学科的专家队伍,甚至邀请国外专家,在消化吸收国外教材优点的基础上结合国内高校的实际进行编写,对于普遍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更该如此。另一种方法是引进时和原出版社合作,根据我国的国情及教学大纲改写,即原版教材的本土化,清华大学出版社近几年就有这样成功的尝试。国外主要出版社如培生等,也致力于推动原版教材的本土化改编,使之能够更适合国内市场的需要,而且目前该公司合作出版的形式当中,改编版已经成为主流。
2 环境因素
双语教学中环境因素可以描述为x=f (w1,w2,w3),其中:
*w1:政策、制度性的东西,可以刺激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w2:教学体系,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否合理,课程先后顺序等;
*w3:周边学习氛围。
双语教学授课教师的工作量相对较大,讲义、讲课、作业、试卷基本都以英语方式进行,同时教师也担心教学效果及由此带来的影响,包括自己在学生中的地位和形象,所以学校应合理地看待双语教学课,包括工作量的计算以及对课程的评价,设计一套有效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生的英文水平与其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存在紧密的关系,英文较好的学生倾向于给予较高的评价;学校级别高的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总体上高于级别较低的学校,据统计普通高校和重点大学学生的评价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来评定教学效果,制订相应的教学标准,为双语课程的开展创建一个宽松的环境。
目前针对学生方面的政策性内容比较少,其实与教师类似,也涉及到考试方式、学分计算等问题。双语教学课程由于语言的问题,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对加重,其考试方式也应该有所调整,比如可以多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原则上以英文回答为主,必要时可以辅以中文,从而减少学生由于词汇、语法等问题带来的表达上的错误及因此带来的丢分。毕竟考试是检查学生对课程本身内容的理解,不是为了考核其英语水平。
合理的教学计划安排也是影响双语教学的一个因素,例如专业英语课程的安排。专业英语课程主要是学习如何运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目前国内高校通常一、二年级学习基础英语课程,到三年级才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而许多双语教学课程在至少二年级就已经开始,这就造成“先使用,后学习”的现象,形成课程先后顺序上的倒挂,使专业英语课程的意义大幅削弱。专业英语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在专业领域的英语能力,因此其内容通常为该专业比较基础的、介绍性的知识,完全可以作为专业入门课程尽早开设,与基础英语齐头并进,当然这需要适当调整课程体系。
学生对对自己的发展规划不同,对双语教学的态度也有不同,一部分计划毕业后去留学、读研的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比如北京许多高校学生出国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因此也愿意花较多的时间学习英语。不过相对于香港、新加坡等地,我国国内总体缺少英语环境,学校、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课上和课下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在课堂教师可以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在课外给学生布置英语作业及资料阅读,鼓励学生在课外以多种形式用英语与任课教师交流;学校内部可以开通校园英语广播节目。通过多方面综合努力,改善双语学习环境。
3 总结
当前对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监控仍存在不足,在双语教学的开设、过程管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等各个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改进。总体而言,重点大学双语教学展开的面可以更宽一些,一般院校相对较少一些。双语教学不必限于本科教育,从学生素质、学习科研的需求和将来发展方向而言,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应该成为双语教学的重要对象。
参考文献
[1] 韩建侠,俞理明.我国高校进行双语教学学生需具备的英语水平[J].现代外语,2007,30(1):65-69.
[2] 赵光辉,靳国庆,吴振利.高校双语教学:香港中文大学取经归来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6):25-26.
[3] 王海燕.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物教师职后“双语”培训的优秀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09,(6):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