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体育教学一贯注重体育技能的传授,往往忽略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新课标要求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在初中阶段,首先是要求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能够树立自尊和自信。因此,如何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信已成为体育教师提高自己授课能力的突出问题。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缺乏自尊和自信的原因
一是有些学生在少年时期因运动技能或体育成绩长期落后,产生心理障碍,对体育活动形成排斥心理。过去,我国中小学以运动技能传授、追求运动成绩为主的体育教学模式,使个别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在落后的体育成绩和越来越生疏的运动技能面前丧失自信,对体育活动项目由少量参与到纯粹观看再到逐渐远离,兴趣消失殆尽。
二是课程设置的弊端。传统的体育教学尽管也是从学生身体发展的规律出发来设置课程的,但是由于评价体系侧重于某些特定体育项目的成绩,教师和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这样的教学现状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凸显,学生很难在体育活动中有成功感的体验,因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就无从谈起。
三是家庭和自身身体条件。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人在家庭中得到百般呵护,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甚至性格孤僻,缺乏体育合作精神和独立坚忍的心理品质,这也是导致其缺乏自信的原因。
二、培养学生自信的方法
新课标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运动中找到快乐,体会成功,并强化成功的快乐体验,逐渐树立自信。
1.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只研究教师的教法,不重视学生学法的研究和探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注重学生学法的研究,不断修正授课方法。
(1)提倡“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懂动作示意图并根据动作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鼓励学生在模仿中学习,从而提高自学、自练的能力。
(2)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学生自学、自练的基础上,可以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相互纠正。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学生会不断地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 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只提要求,不教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学习,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体验引导他们选择正确的、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
2.分层次教学,让学生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出发,逐渐全面发展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分层次,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各个层次的学生可以互动交流,既可以分享成功乐趣又可以促进运动能力的提升。如我在授课过程中就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他们分为A、B、C三组:A组为运动能力强且有坚定自信的学生;B组为身体素质较强而自信不足的学生;C组为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差且自信不足的学生。在实践中,C组的学生经过教师指导和自己的努力,技术水平提高幅度大的可以越级列A组,A组优秀学生可作为小老师到C组辅导。这样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训练培养,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努力的目标,提高学习兴趣,增强竞争意识,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信。
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如选择参加能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体育活动、选择参加有助于获得运动愉快感的体育活动、选择参加有利于人际交往的体育活动等,在运动中改善心理状态,并逐渐向全面发展过渡。
3.鼓励的有效运用
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下,让学生通过动作示意图、播放光碟、课件等辅助手段了解动作的要领和运动的要求,并组织学生进行模仿自学。在模仿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模仿动作进行鼓励,无论模仿动作正确与否都要肯定学生敢于模仿的勇气。同时要对正确完成模仿动作的学生进行表扬,对模仿动作有偏差的学生进行期待性鼓励。如:“你做的与我们要求的动作不太一致,请你对比一下,哪个动作更合适呢?相信通过对比,你能找到正确的、合适的方法。你能行!”
对于缺乏运动自信而又羞于请教老师的学生,教师要营造互帮互助的小组学习氛围,通过学生在小组内的相互学习,让同学之间的相互鼓励成为激励学生的动力。对于组内转化较好的小组进行集体表扬,对帮扶的成功例子要进行评析,在评析中逐步培养学生运动的信心。
4.完善评价体系
要想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体育活动的成就感,树立运动的自信,还需要改变“一灌制”的教师评价体系,引入学生的自我评定和相互评定,使体育课的成绩评定更加人性化、合理化。教师要充分运用学生“成长袋”的跟踪作用,将学生不同时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的发展、学习态度、行为的变化等方面的信息进行记录,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觉锻炼。
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快乐,体验成功,逐步树立自尊和自信,继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 编 流 水)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缺乏自尊和自信的原因
一是有些学生在少年时期因运动技能或体育成绩长期落后,产生心理障碍,对体育活动形成排斥心理。过去,我国中小学以运动技能传授、追求运动成绩为主的体育教学模式,使个别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在落后的体育成绩和越来越生疏的运动技能面前丧失自信,对体育活动项目由少量参与到纯粹观看再到逐渐远离,兴趣消失殆尽。
二是课程设置的弊端。传统的体育教学尽管也是从学生身体发展的规律出发来设置课程的,但是由于评价体系侧重于某些特定体育项目的成绩,教师和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这样的教学现状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凸显,学生很难在体育活动中有成功感的体验,因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就无从谈起。
三是家庭和自身身体条件。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人在家庭中得到百般呵护,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甚至性格孤僻,缺乏体育合作精神和独立坚忍的心理品质,这也是导致其缺乏自信的原因。
二、培养学生自信的方法
新课标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运动中找到快乐,体会成功,并强化成功的快乐体验,逐渐树立自信。
1.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只研究教师的教法,不重视学生学法的研究和探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注重学生学法的研究,不断修正授课方法。
(1)提倡“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懂动作示意图并根据动作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鼓励学生在模仿中学习,从而提高自学、自练的能力。
(2)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学生自学、自练的基础上,可以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相互纠正。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学生会不断地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 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只提要求,不教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学习,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体验引导他们选择正确的、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
2.分层次教学,让学生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出发,逐渐全面发展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分层次,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各个层次的学生可以互动交流,既可以分享成功乐趣又可以促进运动能力的提升。如我在授课过程中就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他们分为A、B、C三组:A组为运动能力强且有坚定自信的学生;B组为身体素质较强而自信不足的学生;C组为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差且自信不足的学生。在实践中,C组的学生经过教师指导和自己的努力,技术水平提高幅度大的可以越级列A组,A组优秀学生可作为小老师到C组辅导。这样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训练培养,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努力的目标,提高学习兴趣,增强竞争意识,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信。
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如选择参加能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体育活动、选择参加有助于获得运动愉快感的体育活动、选择参加有利于人际交往的体育活动等,在运动中改善心理状态,并逐渐向全面发展过渡。
3.鼓励的有效运用
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下,让学生通过动作示意图、播放光碟、课件等辅助手段了解动作的要领和运动的要求,并组织学生进行模仿自学。在模仿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模仿动作进行鼓励,无论模仿动作正确与否都要肯定学生敢于模仿的勇气。同时要对正确完成模仿动作的学生进行表扬,对模仿动作有偏差的学生进行期待性鼓励。如:“你做的与我们要求的动作不太一致,请你对比一下,哪个动作更合适呢?相信通过对比,你能找到正确的、合适的方法。你能行!”
对于缺乏运动自信而又羞于请教老师的学生,教师要营造互帮互助的小组学习氛围,通过学生在小组内的相互学习,让同学之间的相互鼓励成为激励学生的动力。对于组内转化较好的小组进行集体表扬,对帮扶的成功例子要进行评析,在评析中逐步培养学生运动的信心。
4.完善评价体系
要想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体育活动的成就感,树立运动的自信,还需要改变“一灌制”的教师评价体系,引入学生的自我评定和相互评定,使体育课的成绩评定更加人性化、合理化。教师要充分运用学生“成长袋”的跟踪作用,将学生不同时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的发展、学习态度、行为的变化等方面的信息进行记录,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觉锻炼。
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快乐,体验成功,逐步树立自尊和自信,继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 编 流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