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贫困大学生思想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

来源 :科教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ech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贫困大学生是大学校园中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背负着因经济窘困带来的种种心理压力。在做贫困大学生思想工作时应充分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尽量“润物无声”,既要帮助他们解决物质方面的困难,又要在精神层面激励他们,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人格。要以关爱为支撑点,以德育为中心点,以家庭为联系点,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工作,特别注重用贴近他们实际的典型事例,引导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思想工作 以人为本 引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9-0088-04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这一指示不仅强调了“以人为本”是思想工作必须贯彻的原则,还说明了贯彻这一原则的主要方式方法。那么,在贫困大学生思想工作中怎样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呢?根据胡锦涛同志的指示,结合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我们认为应该突出“理解人、帮助人、教育人、引导人”四个方面。
  
  一、理解人——注重理解并化解贫困生的“过分自尊”心理
  
  在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工作中,人们一般对他们中间存在的自卑心理比较关注,其实,他们中间有的人存在的“过分自尊”心理也值得关注。大连晚报曾有过报道,每年当记者打电话要采访贫困生,帮他们解决上大学费用时,总会遭到部分“拒绝”电话,而他们拒绝的原因大多是:怕贫困的状况见报后“丢人”。有一位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专业的学生,按经济条件应该属于特困生。可他从上大学起就极力掩饰自己家庭贫困的情况,他对寝室同学说,自己的父亲是某房地产企业老总,入学时穿一身的耐克名牌,别人谈及吃了什么好吃的,他就说自己都吃腻了。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做法为他争了不少面子,但时间长了,内心的空虚和无法摆脱的贫困身份让他有些受不了,他开始求助心理医生。
  贫困生这种“过分自尊”的心理及表现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要做好贫困生的思想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就必须注重理解并化解贫困生的这种“过分自尊”心理。
  (一)要尊重贫困生的人格。改变一些令他们尴尬的做法
  有的高校采取的一些所谓扶助贫困生的措施,如食堂的“贫困生窗口”、校内的“贫困生超市”、“贫困生宿舍”等,无形中令这些学生陷入尴尬的境地,他们在从事这些行为的时候,相当于戴上了写有“贫困生”字眼的帽子,有的贫困生会感到“有失人格”。实际上这些做法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对贫困生来说是一种隐性歧视。据对某高校食堂特设“贫困生窗口”情况的调查,他们的“贫困生窗口”饭菜价格比普通窗口便宜不少,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学校发现到“贫困生窗口”打饭的贫困生还不到贫困生总数的五分之一,经了解,原来部分贫困生是因为不愿意别人一眼就看出自己是贫困生,才不去窗口打饭的,要是实在嫌普通窗口价格难以承受,他们宁肯到校外买两个包子充饥。
  面对贫困生这一群体及这种担心“受歧视”的心理,我们应当给予充分尊重和理解。一是淡化“贫困”概念。如食堂可以开设优惠贫困生的窗口,但没有必要高挂“贫困生窗口”的招牌,避免贫困生“难堪”。而且这个窗口也可以有档次较高的饭菜,学生可以自选。在开设的主要为贫困生服务的超市里,挂个“低价超市”的牌子就可以了,不仅贫困生能进,经济条件好的学生也可以进来购物。二是扶贫做法减少“施舍”性质。比如,资助款主要的方式是先借给他们,立下借据,约定毕业工作后,有了条件及时还上;或者多给他们提供一些打工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收入,这样,可以避免给他们造成心理负担,消除那种为维护自尊而表现出来的不愿接受帮助的“过分自尊”行为。
  (二)要完善贫困生的性格。化解他们“过分自尊”的心理
  曾有一位经常慷慨帮助贫困生的企业老总向有关方面诉苦:“我们对这些贫困生的帮助是不求回报的,是发自内心的,有时还想定期请他来家里玩,改善改善伙食,可这孩子连封信也没有,手机换号了也没告诉我们,现在是一点音信也没有,真是太不懂事了!这样多少让我们有些心寒。”据调查,不少捐助者也有过和他一样的苦恼。其实,并非这些贫困生不懂得感恩,而是“过分自尊”的心理在作怪,总是怕别人瞧不起,久而久之形成了“死要面子”的性格缺陷。在这里,“理解人”就是要做到两点:一是不要把贫困生的这种“不懂事”看成道德问题,甚至谴责他们从而放弃扶助贫困生的善举,因为这种“不懂事”事出有因,他们是由于心理压力太大,他们从内心里都是感谢扶助者的,他们不是不愿意与扶助者多联系,相反,他们是担心与扶助者联系太多、接受的扶助太多,会使自己“越来越没面子”,应该说,这种想法与行为的确不是道德问题。二是要积极地有耐心地帮助这一部分贫困生克服心理障碍,完善心理品质和性格。性格本身是在特定的生活条件下待人接物、顺应环境的产物。现实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人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其性格特征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性格的可塑性。要鼓励贫困大学生多与人沟通,多参与校园和社会的活动,让自己有一个广阔的心胸;并为他们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能坦然面对周围的人和事,逐渐形成不卑不亢的良好性格。
  
  二、帮助人——注重经济与精神双管齐下
  
  在大学里,大学生在许多方面都是需要帮助的。在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本科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的著名演讲中,有一段很令人动情的话“我记得你们的自行车和热水瓶常常被偷,记得你们为抢占座位而付出的艰辛;记得你们在寒冷的冬天手脚冰凉,记得你们在炎热的夏天彻夜难眠;记得食堂常常让你们生气。”一般的大学生尚且如此,贫困的大学生就更甚。因此,从各方面以不同形式帮助贫困大学生,是在贫困大学生思想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原则的重要内容。
  (一)要及时解决贫困生经济和物资方面的实际困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完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助学贷款体制机制。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我们应当认真落实《纲要》精神,不能让考上大学的贫困生因交不起学费而弃学,也不能让贫困生在上学期间因经济困难而退学。首先是要保证贫困生不因交不起学费而上不了大学。《纲要》中提出“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主要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提的。现在有的大学的措施也很有力度,如大连理工大学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同时还发放生活补贴费并赠送“爱心大礼包”,这就保证了缺少费用的贫困大学生不仅不会被挡在大学门外,而且能安心在校学习。其次,要及时发现并多途径解决贫 困生在读期间的困难。《大连日报》2010年9月19日头版曾刊登一篇报道:《见证一个女大学生从绝望走向希望——11封信讲述的动人故事》,讲的是一位女孩,考上大学时,因家庭困难、父亲多病,凑不够学费,向报社求助,报社记者与有关方面沟通后,她办理了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手续,顺利迈进了大学校门。但是在大三前的暑假期间,这位女生的父亲因为不堪生活重负和疾病困扰,服毒自杀了。她的家境更加困难,再次面临新学期交不起学费退学的境地。她非常绝望,希望有人借钱给她交学费,甚至愿意以后“用一生来报答”,她在给报社记者的信中写道:“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绝望过,一夜之间失去了亲爱的父亲,一夜之间前途渺茫,……”记者及时了解有关情况后。及时与女孩就读的大学及社会有关方面进行了联系,使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学校校长亲自找女孩谈话,并资助她2000元,系主任和辅导员们为她捐款1000多元,同时创造条件让她获得学校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还帮她联系勤工俭学的岗位。而且,市慈善总会、乡民政部门共为她资助4000多元助学善款。更令人感动的是,一位不愿意透漏姓名的市民得知她的情况后捐出了5000元,这样她的学费和生活费都解决了,她那颗绝望都心也被温暖了。她又给记者和学校写信表示:“我一定努力学习,好好做人,将来会将这份爱传递给和我一样需要帮助的人。”这个女大学生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困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发现他们的新情况、新困难,要注意帮困的连续性,要通过多种途径实施帮困行动,这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二)要重视对贫困生进行精神上的激励和帮助
  人的生活总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物资生活与精神生活。对贫困生的帮助也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物资帮助和精神帮助。从长远的意义上说,对贫困生的精神帮助是更有意义的帮助,物质的帮助总只能使用一段时间,精神的帮助可以终生受用。而且,从对贫困大学生开展思想工作的角度看,精神上思想上的帮助是不可或缺的。《半岛晨报》曾报道一件离奇的事情:《大学毕业就失踪,3年没音信》,说的是北方某大学2007年毕业的一位学生,毕业后至今杳无音信。学校、家人均不知其去向。这位大学生来自南方的一个小山村,家境贫寒,他一上大学,就在外面兼职打工,每个假期也是忙着揽活干活,因此成绩不怎么好。他与同学老师的关系都处的很好,大家都给过他一些物质上的帮助,但他精神上总是有些“抑郁”,心事重重,觉得前途渺茫。在毕业前发生的一件事,对他“打击”很大。辅导员打电话告诉他父亲,说他外出、上网多,耽误了写毕业论文。他父亲和叔父都很生气,上大学几年,花了家里十多万元,快毕业了,怎能这样呢?!为此专门从老家赶到学校,严厉地批评了他。可能此事伤了他的自尊心,毕业前夕,他打电话向家里要500元钱,当时他父亲有些生气,骂了几句,就摔了电话。但父亲第二天还是给他寄了1000元。之后,他就与家里和学校断了联系,衣服和电脑都不要了,换了QQ号和手机号,就像“人间蒸发”一样,他的母亲因思念儿子而患上重病。这件事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给人们提供的教训和引发的思考就是:对经济贫困的大学生,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除了尽可能地提供经济帮助外,更重要的是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提供精神上的帮助。需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要选择好精神帮助的内容。从内容而言,要多选择激励性的内容。一般的学生都需要激励,贫困生就更需要激励。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是很有道理的。如前面提到的李培根校长的演讲中,就有很多激胁性很强的话,如“请记住,别太多地抱怨,成功永远不属于整天抱怨的人”“请记住,‘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这是华中科技大学的精神风貌,也许是你们未来成功的真谛”“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坚强而勇敢地到社会中去闯荡。”试想一下,一个对前途感到困惑的贫困大学生,听了这样的演讲,能不受到鼓舞和振奋吗?起码他不会继续萎靡不振的。二是要把握好精神帮助的重点时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都是说时机的重要性。做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工作,也要善于抓住时机。时机抓得好,事半功倍;时过境迁,事半功倍。把握时机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比如在学校开学时、放假前、假期中、毕业前;在学生受到批评或表扬时、获得或失去奖学金时、谈恋爱或失恋时等等。前面讲的大学生毕业后失踪的悲剧中,主要就是有关方面没有把握好对学生进行精神帮助的时机,相反,在大学毕业前夕的重要时机,学校有关方面和家长都没有掌握学生的实际精神状态,没有意识到这个时候的敏感,没有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措施,以致产生严重不良后果。
  
  三、教育人——注重从三个“点”上多下功夫
  
  2010年5月,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会上强调:“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要“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讲得非常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笔者认为,大学生中的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如果教育得法,将是党和国家更为宝贵的人才资源。“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的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也是人们所熟知的。我们应当相信,在贫困大学生中将涌现大批的出色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键在于我们怎样教育好他们。从一些大学的成功实践来看,可以从以下三个“点”着力。
  (一)以关爱为“支撑点”,环境育人
  贫困大学生是一个特别的弱势群体,需要特别的关爱。要对他们实施教育,首先要对他们有特别的关爱,没有对他们的关爱,实施的教育是没有着落的。所以说关爱是支撑点。而且,要将对大学生的关爱形成一种氛围、一种环境,才能使大学生真正受到教育,才能巩固对他们的教育成果,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是环境的产物。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学校风气、社会风气是重要环境,而经常与他们接触的教师、辅导员是影响更大的更直接的“环境”。因此,要实现环境育人,首先要让老师和辅导员们真正关爱贫困大学生。很多高校的老师在这方面都做得不错,如大连海事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贾风姿,被誉为“用爱来传播科学理论种子”的园丁,一些贫困生称她“不是妈妈却胜似妈妈”,在她的教育影响下,有的由自闭女孩变成阳光女孩,有的考上了研究生,有的当上了团干部。其次,要在学校形成关爱贫困生的良好风气。如大连艺术学院,专门派出院领导带队的工作小组,前往大连市在贵州扶贫帮困结对子的六盘水市,免费招收贫困的少数民族学生,共免除了10多万元的学费。就读期间,学院董事长还将这些学生请到自己家里吃饭。现在全校所有中层以上领导都有结对帮助的贫困学生,很多教师、辅导员主动为贫困生的实习、就业操心出力,在这 样的氛围中,全校的贫困生都能安心学习、积极向上。再者,要在全社会形成扶助贫困大学生的环境。尤其是政府部门,在这方面应该起到带头作用。有时候一件并不大的事情却能起到较大的教育作用。比如辽宁省在2010年公务员招考中规定:贫困考生可减免考务费。事情很小,却如一块石子投进池塘,激起阵阵美丽的涟漪,引得一些在校的、毕业的贫困生喝彩。某重点大学的一位贫困生说:看到这条消息,比上一堂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作用还大,我一定克服困难,刻苦学习,争取将来当一名优秀的公务员,用汗水和心血回报社会和国家。
  (二)以德育为“中心点”,目标育人
  在对60名贫困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了解到,有40%的人对当前大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满意,主要问题是没有注重帮助学生树立起真正有价值的人生目标和道德追求。一位贫困生在问卷上写下了一段马克思恩格斯的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快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是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位学生说,这样的话大气、深刻,是能指引我们奋斗的金玉良言,可惜在学校很少能听到这样的话,而泛泛而谈、不痛不痒的多,谈怎样找个好工作找个好对象这一类俗气的话太多。看来,对贫困大学生如何实施好“教育人”是很值得反省和研究的。新近通过的《纲要》明确要求:“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的。就对贫困生的教育而言,最重要的也是要“立德树人”,用正确的“三观”武装他们的头脑,帮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这样,才是抓住了教育的根本,才可能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踏平坎坷奔大道,对社会做出较大贡献,一辈子立于不败之地。这是真正的对贫困生教育的“以人为本”。
  (三)以家庭为“联系点”,合力育人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结合,这是教育的普遍规律。但是,对贫困生的教育尤其应强调以家庭为“联系点”,因为所谓的贫困生,主要原因正是家庭的贫困。对贫困生的教育,家庭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大连晚报曾刊登一篇报道《大学生当街下跪请求父原谅》,说的是这样一件事:当矿工的父亲每天拼命赚钱,母亲有病也不去就诊,可在大城市读大学的儿子竟把5000元学费拱手“送”到网吧还欠下外债。为了还债,儿子又骗父亲说自己病了,让父亲赶快带钱来救急。当父亲带上家中仅有的一点钱赶到学校时,却发现儿子并没有什么病。经了解,他才知道:儿子这学期基本没上课,成天呆在网吧。开学时,他没将家里省吃俭用凑齐的5000元学费交学校,而是对老师说,家里困难,一时间拿不出这么多学费,想办助学贷款,学校也就同意他缓交了。谁也没想到,他把这笔学费“交”到了网吧,而且还借了外债。父亲听到这些情况后,悲气交加、欲哭无泪,责令儿子跪在路旁。训斥道:“你不配站着和我说话,我和你妈辛辛苦苦供你上大学,你怎么对得起我们?!”在父亲的教育下,这个学生意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哭着说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后来,辅导员和学校又抓紧对他进行教育和监督,使他变成了一个很懂事、爱学习的好学生。这件事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是:对贫困生的教育如果不紧紧抓住家庭这个“联系点”,就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具体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随时联系贫困生的家长,掌握贫困生的真实情况。比如这个学生当时从家里带来了学费,却编造理由不交。如果学校及时与家长联系一下,就不会让“网迷心窍”的学生有机可乘、犯下大错。二是要重视家长这股教育力量,确实形成合力。由于贫困生的家长都是在含辛茹苦地培育孩子,一般都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他们在孩子面前是有威信的,他们对孩子说的话是有影响力的。学校实施对贫困生的教育,必须借这股“东风”,实现合力育人。
  
  四、引导人——注重用贴近学生的先进典型引路
  
  引导人,有非常丰富的内容,但对贫困大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成人成才,即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目标所在。那么怎样引导人呢?教育学的普遍原理告诉我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是某种思想品德的具体体现,具有生动、鲜明的形象,使人们对于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易于理解,易于效法,能使人受到感染和激励,因而具有强烈、深刻的教育作用。所以,我们应当为贫困大学生找出好的榜样,为他们引路导航。
  (一)用贫困生成才的典型激励贫困生健康成长
  辽宁师范大学2009届毕业生贾楠,这个女孩不简单。她本是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刚入学时连学费都交不起。一次回家,看到父母老吃咸菜,她心疼得流泪。从此她决定自己打工减轻父母的负担。大学四年里,她做过十几份工作直到创业建立自己的公司。如今她已在大连买了房子和车,事业红红火火,成为大连市的大学生创业明星人物。贾楠的事迹在大连市宣扬后,在大连各高校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尤其是在贫困生中更是成了热议人物。大连艺术学院的一位贫困生说:“这个女孩的路走得正,我要向她学习!而且我相信她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这位贫困生的想法实际上代表了很多贫困生学习贾楠事迹后的思想。青年大学生都是比较仰慕先进的,何况这个“先进典型”还就是生活在他身边的人,使他们更感到可学可追,可以努力成为“先进典型”那样的人。
  (二)用贫困生特别佩服的先进典型为贫困生导向
  一个人活着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努力的方向到底应该是什么?这是所有大学生包括贫困生经常面临的问题,而贫困生可能会有更多的困惑。怎样解惑?要用人生方向很清楚,真正“活得很明白”的先进典型来导航开路。在2009年,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联合组织了“先进模范人物爱国奉献事迹报告团”。报告团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全国首场报告会后,第一站来到了大连,有八位先进模范走进大连高校,他们中间有大学教授、辅导员、大学生,还有法官、企业管理人员。大连海事大学的一位贫困生听了报告后在座谈会上说:“报告团成员的先进事迹早有耳闻,今天能亲眼目睹他们的风采特别激动,我对他们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做人就应该做他们这样的人。”他还说报告会让他体会最深的是,新时期的年轻人最需要磨砺奋发向上的奋斗意志。听这样的报告,解渴!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为什么这个报告团能有这样强烈的反响呢?思想工作心理学告诉我们:榜样示范作用与榜样在受教育者心目中的威信成正比。由于报告团成员是在全国范围选拔的模范,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人事迹使大学生们特别佩服,其示范作用也必然很强。可以说,这样的典型将成为贫困生的人生导师,将指引贫困生发愤图强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
  综上所述,在贫困大学生思想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教育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注重理解、帮助、教育、引导贫困生,使他们成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脱贫的人,心理和人格都健全的人,懂得感恩图报和自力更生的人。总之,要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有道德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其他文献
[摘要]:在足球技术的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动作的规范化,技术动作的练习应与战术意识的培养相结合,技术动作的练习应适当结合对抗性的手段,千方百计提高射门意识和能力等几个问题,才能掌握和提高足球技术水平。  [关键词]:足球技术 教学 注意 问题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9-0077-01    足球是青少年比较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是讲究技术
目的探讨抵抗素联合胰岛素抵抗指数在2型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的筛检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测定广州地区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73例对照的抵
期刊
从海洋样品中筛选产几丁质脱乙酰酶的细菌,对高产菌株进行鉴定,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条件.结果 表明,利用添加硝基乙酰苯胺的平板,根据黄色变色圈从海州湾海域海泥样品中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9-0080-01    射击运动以精确命中10环为目的,技术动作要求精益求精,因此,精力、体力消耗都很大。而射击运动员在过度疲劳的状态下训练(如:精神不振、厌恶训练、伤病劳损、注意力不能有效集中等症状)效果就甚微。相反,还会给队员的思想,技术、心里带来消极甚至是破坏性的影响。同时,射击又是一个技术动作复杂,精确的本体感
期刊
[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思想政治教育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政治观念即政治观点、理想信念、世界观和道德观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兴衰成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教育 加强 特征  中图分类
本文主要介绍了热虹吸重沸器的布置与安装.为了使管系具有足够的柔性,补偿热膨胀的影响,可以采取“底进侧出”和“底进顶出”的方式与塔连接.卧式热虹吸重沸器壳侧汽化,出口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9-0085-01    教科研工作是学校教育的生命,只有以现代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为指导,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学校教育才能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基于“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指导思想,“内涵发展,特色强校,规范创新,就业之上”的办学理念,“创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着力打造渝东南职
[摘要]:教材建设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高职教材建设的状况,应深化改革,突出特色,加强教材管理,抓好以校内自编讲义和推荐、出版教材工作为内容的教材建设,进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教材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9-0084-01    教材建设是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