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吞达村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吞巴乡,是藏文创始人吞弥 ·桑布扎的故乡,也是自治区少有的千年古村落之一。随着近几年西藏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有着“藏文鼻祖之乡、藏香之源”美誉的吞达村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如何把握机遇,合理谋划,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是地方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口援藏的重要下属单位之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在了解到吞达村的情况后,决定开展《拉萨市尼木县吞巴乡吞达村村庄规划》,帮扶地方建设。
吞达村共有177户、1026人,五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均耕地仅0.9亩,人地矛盾突出。其中第五村民小组——鲁热组15户121人居住在不通水、不通路、海拔超4000米的山顶,生活条件较为困难。村民种植的青稞等粮食作物仅能勉强满足口粮需要。村庄手工制作的藏香享誉区内外,但是由于缺少宣传和品牌推广,附加值不高。
中规院高度重视援助任务,成立了李晓江院长为总指导、院科技处总协调、城乡所和工程所十多人参加的项目工作小组。项目组克服了高原作业的困难,于2011年5月底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现场调研工作,对吞达村每个村民小组进行了现场勘察,采取座谈、走访多种形式听取村民意见。
按规划,吞达村发展定位为:“藏文鼻祖之乡,水磨藏香之源,幸福和谐之村”,以建设“藏族特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经济富裕的全国特色旅游名村、低碳科技的西藏新农村示范点”为目标,以“生态为本、文化为魂、民生为上、旅游强村”为发展思路,以资源为导向保护村庄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以“三点一线五景区”为重点,着力打造“村景一体化”的空间布局。并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将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历史保护与旅游开发、工艺传承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建设特色鲜明、幸福和谐、宜居乐业的西藏农区村庄。
规划根据吞达村的资源环境、产业基础、经济结构等现状条件,提出以农业为基础、藏香业和旅游业双轮驱动的村庄产业经济发展策略。工作组制作了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的有关材料,对村庄的旅游发展目标定位为:以神山、秀水、古树、林卡为生态基础,以藏香、藏文、名人、民俗为文化内涵,建设国家4A级旅游区,将吞达村发展成为拉日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尼木县旅游发展的龙头,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目前,申报正按照程序进行中。
规划针对问卷调查和访谈,决定在农房改造、交通改善、饮用水工程等影响村民日常生活条件的重点项目入手,提出针对性的规划方案和行动计划,结合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驻村工作组的日常工作,开展帮扶。
一年多来,规划组重在构建宜居乐业的村庄整体环境,加强了绿化和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建设,村庄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规划组引导村民通过“藏香生产合作社”、“吞达旅游合作社”、“村民生态环境自治委员会”等多种类型的村庄合作社或自治组织,振兴村庄经济。2011年,吞达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064万元,依靠藏香生产实现收入50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000多元,多户贫困户实现脱贫目标。
在县有关部门协助下,村庄的旅游开发已由拉萨尼洋河风光带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牵头进行,开发以保护历史文化为目的,以藏民族建筑风格为主线,给游客呈现原汁原味的古村风貌。
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口援藏的重要下属单位之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在了解到吞达村的情况后,决定开展《拉萨市尼木县吞巴乡吞达村村庄规划》,帮扶地方建设。
吞达村共有177户、1026人,五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均耕地仅0.9亩,人地矛盾突出。其中第五村民小组——鲁热组15户121人居住在不通水、不通路、海拔超4000米的山顶,生活条件较为困难。村民种植的青稞等粮食作物仅能勉强满足口粮需要。村庄手工制作的藏香享誉区内外,但是由于缺少宣传和品牌推广,附加值不高。
中规院高度重视援助任务,成立了李晓江院长为总指导、院科技处总协调、城乡所和工程所十多人参加的项目工作小组。项目组克服了高原作业的困难,于2011年5月底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现场调研工作,对吞达村每个村民小组进行了现场勘察,采取座谈、走访多种形式听取村民意见。
按规划,吞达村发展定位为:“藏文鼻祖之乡,水磨藏香之源,幸福和谐之村”,以建设“藏族特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经济富裕的全国特色旅游名村、低碳科技的西藏新农村示范点”为目标,以“生态为本、文化为魂、民生为上、旅游强村”为发展思路,以资源为导向保护村庄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以“三点一线五景区”为重点,着力打造“村景一体化”的空间布局。并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将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历史保护与旅游开发、工艺传承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建设特色鲜明、幸福和谐、宜居乐业的西藏农区村庄。
规划根据吞达村的资源环境、产业基础、经济结构等现状条件,提出以农业为基础、藏香业和旅游业双轮驱动的村庄产业经济发展策略。工作组制作了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的有关材料,对村庄的旅游发展目标定位为:以神山、秀水、古树、林卡为生态基础,以藏香、藏文、名人、民俗为文化内涵,建设国家4A级旅游区,将吞达村发展成为拉日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尼木县旅游发展的龙头,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目前,申报正按照程序进行中。
规划针对问卷调查和访谈,决定在农房改造、交通改善、饮用水工程等影响村民日常生活条件的重点项目入手,提出针对性的规划方案和行动计划,结合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驻村工作组的日常工作,开展帮扶。
一年多来,规划组重在构建宜居乐业的村庄整体环境,加强了绿化和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建设,村庄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规划组引导村民通过“藏香生产合作社”、“吞达旅游合作社”、“村民生态环境自治委员会”等多种类型的村庄合作社或自治组织,振兴村庄经济。2011年,吞达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064万元,依靠藏香生产实现收入50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000多元,多户贫困户实现脱贫目标。
在县有关部门协助下,村庄的旅游开发已由拉萨尼洋河风光带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牵头进行,开发以保护历史文化为目的,以藏民族建筑风格为主线,给游客呈现原汁原味的古村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