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决策的学术期刊出版服务能力提升策略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ia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9年以来,国家多个部委相继印发了多份有关期刊发展的指导意见,学术期刊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期刊转型升级与大数据日益重要的双重背景下,文章就优秀期刊的办刊实例及数据统计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了学术期刊如何利用文献大数据服务于办刊决策,如何提高期刊自身的学术引领、编辑策划与把关、出版服务等能力建设,从而科学合理地提升期刊战略规划能力,为我国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循证决策参考。
  【关  键  词】学术期刊;出版服务;循证决策;大数据分析
  【作者单位】肖宏,《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汤丽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9.001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学术期刊建设,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于2019年8月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特别强调 “抢抓新兴交叉学科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工程技术集成创新优势,争突破筑长板,引领发展方向,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实现在重大发展拐点的创新跨越”的具体发展目标。把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作为实现科技期刊创新跨越的重要任务。2021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特别强调了“加强优质内容出版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内容载体、方法手段、业态形式、体制机制,实现学术组织力、人才凝聚力、创新引领力、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推动学术期刊加快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努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代表国家学术水平的知名期刊”,再次把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快速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
  笔者曾撰文指出,对我国科技期刊冲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应有四大能力建设目标,即在战略规划能力、内容质量保障能力、出版传播能力、经营发展能力方面必须加强建设[1]。如何优化学术期刊出版运行机制,实施行之有效的学术期刊出版质量提升策略,已成为当前学术期刊出版工作的核心任务。但是,许多期刊在制定期刊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的时候,对如何办好期刊的决策往往受到数据、视野、条件的限制,难以做到“知己知彼”、科学合理。因此,要保证学术期刊高质量快速发展,就要在发展决策上提升战略管理水平,采取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法,明确期刊自身的发展方向,明确自身的发展问题,取长补短,求得科学发展。
  20世纪90年代,在医学领域最先出现了一股“基于证据” (evidence-based,亦作循证) 的思潮,并引发了循证医学 (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 的兴起。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基于证据”的思想方法逐渐扩展到护理、社会政策、心理学、教育、司法等社會科学领域[2]。循证决策的过程就是将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和信息提炼成可供决策者使用的证据,而后进行证据传播、筛选、运用、修正与扩展的过程,从而提高公共政策的连贯性与科学性。循证实践的过程就其本质而言,也是证据的动态运行过程[3]。学术期刊出版服务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复杂多面的过程,以往主要依赖于期刊主编与办刊人员的个人能力与经验,属于编辑个人隐性知识,具有个体性、偶然性与随意性等特征。大数据时代下,学术期刊在制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也应该引入“循证决策”方法,借助客观的大数据分析,以事实为依据,既充分了解自身服务的长短板,也了解自身在学科中的优劣势,由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
  2021年,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收录的仍在连续出版的学术期刊有6600余种,其中,科技期刊4000余种,社科期刊2600余种。中国知网所属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面向学术期刊推出《基于大数据的期刊发展深度分析报告》,即是利用文献大数据(包括期刊文献、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引证数据以及中国知网平台下载、浏览数据)分析,为办刊提供循证决策的典型服务。该报告将期刊近几年的所有评价指标、办刊要素、学科进展等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与聚类,从出版特征、国内国际影响力现状、办刊布局、论文选题与质量、稿源分布、网络传播等角度为期刊发展提供决策服务。
  为此,针对当前我国学术期刊亟须提升的服务能力,本文进行了文献综述,并结合优秀期刊的办刊实例,介绍了笔者通过文献大数据支持学术期刊开展循证决策分析、优化办刊策略的实践经验,为我国期刊在学术引领能力、编辑策划与把关能力、出版服务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提供参考。
  一、学术引领能力
  在学术期刊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学术期刊不仅要扮演好学术成果传播平台的传统角色,还应主动出击,强化与提升自身在政治与学术领域的引领能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所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要具有一流的前沿问题把握能力和引领能力[1]。学术期刊的引领能力既包含政治导向上的引领性,也包括学科发展、研究选题、学术规范、学术伦理、学术评价等方面的引领性[4]。
  其中,学术期刊如何体现和提升学科发展与研究选题方面的引领性是重点与难点。在科技领域,学术期刊不仅要长期追踪重大科研问题,还要及时敏锐地发现交叉学科与前沿领域的发展,引导科研人员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服务,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例如,由于航空航天产业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各超级大国展开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中国航空学报》(英文版)于2020年创办Fast Track(快速通道)栏目,通过约稿,为优质原创稿件开辟绿色通道,以提升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卡脖子”技术的学术话语权[5]。《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与多刊共同策划“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能源电力关键技术”联合专栏,同时刊出“CO2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CCUS)专题[6],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解决方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国内多个科技期刊以敏锐的学术前瞻性和时效性,紧跟前沿热点,组织策划了多个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专题专刊,且与期刊自身的办刊特色密切相关,从不同角度推出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研究成果。如《贫困所致传染病》(英文版)迅速组织国内外知名专家,推出新冠肺炎疫情专辑4期[7],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及时组织了测绘专业相关的新冠疫情专栏“COVID-19”[8]及其他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防控、监测、应急管理等相关专题;《农业科学学报》(英文版)组织策划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与农村贫困的影响”[9]等专题。在社科领域,学术期刊要引导学者将建设“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三大体系作为重大任务,对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群众关注的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及时回应,提出解决方案,加强理论创新。例如,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中国社会科学》组织了“中国共产党100年的理论与实践”专题[10],《近代史研究》设立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笔谈[11]、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研究等专题,为丰富党史研究与宣传提供了最新成果。   学术期刊要有效提升学术引领能力,就要对学科领域内的热点话题、难点话题,以及广受关注的话题有及时采集、分析的能力,要站在学科前沿和制高点,考虑期刊内容的报道方向。学术期刊既可以依托编委、审稿人队伍来鉴定论文话题的先进性、重要性,也可以通过文献大数据分析,及时了解国内外同行业学科最新热点成果。而根据期刊所报道的主题词、关键词的词频分析,高影响力论文的主题分析,重点基金项目方向分析等,能较为有效地掌握自刊和他刊在学科热点上的差异,找到有效的报道方向。
  1.关键词词频
  学术论文的关键词代表论文的研究主题及研究方向,将一种期刊的关键词聚类可以反映期刊整体的研究领域和方向。表1展现了三种水利工程类期刊发文量较多的前10个关键词的交叉统计结果。从表1中可见,这三种期刊虽然所属学科相同,但除“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等通用的研究方法外,三种期刊所关注和发表的论文主题与热点几乎没有重叠,在办刊定位和特色上区分显著。
  2.高影响力论文
  分析高被引论文可以帮助学术期刊了解哪些类型与主题的论文更受读者关注,哪些影响力更大。高被引论文分析主要有两个角度可以参考,分别为年度高被引论文与统计年高被引论文。年度高被引论文是指根据文章所属学科,统计期刊各年发表的各学科前10%的可被引文献。年度高被引论文数为期刊比较各年论文的整体学术影响力提供了参考数值。图1为某刊历年高被引论文数与同学科期刊的比较图。从横向对比来看,该刊的高被引论文数远超同学科期刊。从纵向对比来看,该刊2019年的高被引论文数37篇,较2018年的44篇略有下降。如果高被引论文数出现明显下降,期刊编辑部则可以对该年论文进行全面“复盘”,分析论文主题、稿源的变化,并适时做出相应调整。
  分析高被引论文的另一个角度是统计年高被引论文。统计年高被引论文是指期刊发表的历年文献在统计年被引用的总频次由高至低排序,排名前1%的文献。统计年高被引论文是分析经典长效论文与热点论文的 “利器”,经典长效论文往往具有良好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发表十余年后仍被广泛引用,成为统计年高被引论文。例如《历史研究》发表于2001年的《历史事实、历史记忆与历史心性》距今已有20年,但现在每年仍能产生约50次的被引频次,是产生深远影响的经典论著。
  与学术热点与社会热点更契合的热点论文,在发表后较短时间内就会产生大量引用。例如2017年北京举行了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带一路”受到空前关注,《西北民族研究》于当年发表了《“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等多篇“一带一路”相关论文,在发表当年就被引用了4次以上。各年热点论文的分析可为期刊今后的选题组稿提供借鉴。
  3.核心作者
  通过统计本刊发文作者/机构的发文量、基金论文数、被引频次、下载频次、H指数等数据,期刊编辑部可以掌握本刊的高被引作者、高发文作者、高下载作者,逐步构建起本刊需重点维护的核心作者群,从而在学术引领能力建设方面获得主动权。此外,对于那些发文较少、资历较浅,但被引频次、下载频次都比较高的青年作者,编辑部也可重点关注。以某刊为例,表2统计了该刊发文较多的12位作者,并统计其近5年在所有期刊发文特别是本刊发文的数据。从统计结果可见,北京地区的杨某等四位作者近5年较为活跃,在本刊发文10篇以上,占其发文总量的40%左右。从发文影响力角度分析,陕西的孔某某、李文某两位作者近5年发文的篇均被引分别为6.1和8.8,但在本刊所发论文的篇均被引则高达10.7和15.5,可见二位作者将其最好的稿件投到了本刊。像以上这些对贡献度高的作者即可纳入期刊的核心作者群,期刊编辑部可重点维护,积极主动向其邀约最优质的稿件。
  除了在本刊发文的作者/机构以外,基于学科活跃度与影响力统计的相关学科高水平作者及机构统计还可为学术期刊约稿提供目标与方向。
  二、編辑策划与把关能力
  学术期刊的编辑策划与把关能力也是学术期刊的内容质量保障能力,包括期刊的选题策划能力、组稿能力、审稿把关能力与编辑加工能力。这是对学术期刊办刊综合能力的考验,既要求期刊编辑能及时察觉与预测学术热点,又要求期刊编辑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找准所选领域和主题的专业学者与审稿人,从组稿和审稿角度双重保障稿源的高质量。
  以《航空学报》编辑策划出版的高超声速流动专刊为例,这是紧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启动的“空天飞行器的若干重大基础问题”研究课题而出版的专刊。该专刊共包含28篇主题论文,作者分布在15家科研单位,其中中国航空工业、航天科技集团等单位的10多名总设计师均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撰稿,极大地提升了专刊的学术质量。专刊出版后被同行学者广泛下载和引用,在行业内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成为我国高超声速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史料[12]。又如《国家科学评论》(英文版)在同行评审方面极为严格,发表的每篇学术论文都经编辑部初筛、编委会初筛和同行评审三重把关。审稿专家库由近万名一流科学家组成,每篇稿件送3—5位专家评审,至少包含1位海外权威专家参与评审,并向审稿人准确传达稿件录用标准“必须为突破性、奠基性的成果”,高标准的同行评审有效保证了审稿质量。
  而基于文献引证和使用的大数据分析,将有效检阅论文专题出版、专稿出版的质量效益。无论是即年指标还是跨年指标,都有助于编辑把握专题出版的正确方向。
  1.学科布局
  同一学术期刊的稿件录用标准虽然一致,但是不同学科、不同栏目、不同研究主题的论文在刊出后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力。对发表后的论文进行多维度的数据统计学术期刊可以了解稿件差异,做好学科布局与选题策划。
  各学科领域发文量及影响力分析对综合类期刊尤为必要。大部分综合类期刊在学科布局上并不完全均衡,通常会有一定的学科倾向。以表3显示的某本大学学报为例,该刊的主要发文学科为“中国文学”,该类型发文占本刊总发文的20%以上,说明“中国文学”是该刊的重点学科。但是发文量较低的“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篇均被引和篇均下载频次却远超其他学科文章。这当然与不同学科论文的被引和下载特点有关,政治和经济学相关学科由于研究人数多,受众面大,所以被引和下载等数据普遍高于其他学科。这样的数据分析,当然不是鼓励所有期刊都追求发表容易产生高被引的学科论文,致使期刊失去办刊特色,而是提醒学术期刊注意在期刊比较时,不要忽视细微的学科差异而过分强调稿源质量差异,同时在优化期刊学科布局时,也可适当参考这一数据。   2.基金论文
  基金论文比可从一个侧面反映期刊论文的整体质量。同样以某个学科期刊为例,从图2可见,该学科北大核心和南大核心期刊的基金论文比为0.75,同学科期刊整体平均值为0.65,而蓝线所代表的某刊基金论文比为0.58,整体偏低。那么,编辑部在筛选稿源时可适当参考其基金资助情况。
  3.专题专栏
  学科分析帮助期刊编辑部从宏观上了解办刊定位与学科布局,在此基础上,编辑部还可借助专题与栏目分析数据,更详细地掌握不同专题、专栏所发论文的影响力差异。表4为某刊近5年发文较多的10个专题、专栏的影响力指标数据。该表可解读和分析的角度较多,例如,“水力学”与“工程水力学”两个栏目在研究领域上非常接近,但是“水力学”的篇均被引仅为4.2,而“工程水力学”的篇均被引高达12.2,后者篇均质量和影响力显著高于前者。再如,该刊“专家特约稿”栏目的篇均下载频次在各栏目中位居第一,篇均被引却不高,说明此类文章的关注度和社会影响力普遍较高,但是学术影响力未必最大。根据专题专栏的发文及影响力结果,编辑部可适当调整和优化栏目设置,策划更高质量的选题。
  三、出版服务能力
  在出版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学术期刊应根据办刊实际情况优化出版流程,减少投审稿时间与出版时滞,提高办刊效率。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中国中药杂志》等医药类期刊迅速开辟了审校绿色通道,加快审稿和报批流程,高效处理相关文章,及时向国内外广泛传播新冠肺炎治疗经验,积极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学术期刊应面向作者,关注作者成长,提供从收稿到出版后的多元服务。在审稿阶段,学术期刊为作者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指导意见,能帮助作者提升学术水平与写作水平。例如,《自动化学报》审稿人乔俊飞教授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审稿准则,面对每一份审核的稿件均秉持“尊重创新、悉心审阅”的态度,认真撰写审稿意见,提升录用稿件质量。对于未录用的稿件,他也能够给出具有指导性的学术建议或意见,帮助作者提升科研能力。《力学学报》(英文版)审稿人张吟教授审稿高效迅速,平均审稿时长不超过3天,评审报告平均长度均不少于500字,审稿意见公正、完整、翔实(以上素材来自《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优秀人才典型案例汇编》内部资料)。
  在稿件发表后,学术期刊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为作者宣传论文。例如《防务技术》(英文版)编辑部采用多种方式切实服务作者,通过组织开展学术沙龙活动为高水平文章做语言润色,通过微信公众号、TrendMD、科睿唯安邮件和科学网杂志推送,不定期对外展示优秀论文内容,传播高水平研究成果。优秀的学术期刊也非常注重对青年作者的培养,例如《高分子科学》(英文版)设立了“中国化学会高分子青年学者奖”,奖励在该刊发表优秀成果的青年科学家,推动期刊持续快速发展。《自动化学报》策划了高水平论文撰写投稿研修班,邀请国际一流SCI期刊主编/编委授课,实例讲授适合高水平刊物发表的课题研究、选题构思及论文撰写、刊文的评审与修改,受到广大研究人员的热烈欢迎[13]。
  面向读者,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知识推送已渐成趋势。《工程力学》通过开展读者的“数字画像”等分析,进行个性化精准知识推送。《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以“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微信号为核心,联合“中国科学杂志社”微信号、视频号、哔哩哔哩(B站)等,形成矩阵式推广模式。通过将期刊论文制作为1—3分钟短视频,尝试采取AI技术朗读全文的方式制作音频文件,便于科研人员在乘坐交通工具或做其他事情的同时通过“听文献”的方式,获取新知识。这些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不仅吸引了学科领域内的专业读者,还吸引了非专业读者群体。
  “平台化”也是未来期刊的发展方向之一。除期刊出版外,学术期刊可进一步通过研究、咨询、培训、举办论坛等方式进行业务拓展和品牌塑造。例如《光:科学与应用》策划创办Light未来之星品牌,并以此举办面向全球光学领域顶尖青年科学家的竞赛,旨在在全球范围内展示宣传推荐光学相关领域的顶尖青年科学家,推动青年科学家的快速成长[14]。《自动化学报》创办了自动化前沿热点论坛、自动化前沿热点线上讲堂,主办讲习班、学术研讨会,邀请杰出学者做报告,受到广大作者读者的热烈响应,有效提升了该刊的影响力与品牌形象[13]。
  从大数据分析角度来看,对出版时滞、网络传播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将有助于期刊及时掌握期刊出版服务能力的实际状况。
  1.出版时滞
  出版速度过慢会严重影响作者的投稿积极性,制约期刊发展。出版时滞是分析期刊出版效率的重要指标,期刊借助出版时滞可及时了解本刊及同学科同类期刊的出版规律,并进行针对性改进。表5为某刊及其同学科期刊近5年的出版时滞统计数据,从统计结果可见,该刊2017年的出版时滞低于同学科期刊,出版效率较高。但2018年和2019年的出版时滞大幅上升,远超过同学科期刊。在刊期及年发文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出版时滞出现剧烈变化反映了该刊出版环节及过程可能出现较大变化。基于这一变化,编辑部需对期刊做全面“体检”,详细分析原因,制定目标之后逐步调整。
  2.网络传播
  在学术影响力以外,网络传播所代表的社会影响力已成为另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期刊评价维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等机构联合研制的《世界期刊影響力指数(WJCI)报告》[15]在对世界期刊进行评价排序时所采用的综合评价指标——“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orld Journal Clout Index,简称 WJCI),即采取基于引证数据的“世界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和基于网络使用数据的“网络影响力指数(WI)”进行构建。因此,除了关注被引频次,学术期刊还应熟悉网络传播现状,包括下载量、即年下载率、网络读者分布情况等指标数据情况。
  以某地质学期刊为例,图3和图4分别为某地质学期刊2015—2019年的总下载量与WEB即年下载率趋势图。该刊2015—2017年的总下载量始终高于同学科北大核心与南大核心期刊,但是2018年和2019年,在同学科期刊总下载量呈现上升态势的情况下,该刊的下载量反而有所下滑,直接导致近2年的总下载量低于同学科核心期刊平均值。结合WEB即年下载率趋势图可见,该刊的WEB即年下载率始终较低,2019年的即年下载率更是显著低于同学科期刊平均值,这一结果应该与该刊所发论文的时效性不足或缺乏热点论文相关。一般而言,WEB即年下载率的变化随后几年就会在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中得到验证。根据这组数据,编辑部应对本刊网络传播力下载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做出相应调整和改进,否则可能会影响本刊未来几年的学术影响力表现。   读者的机构与地区分布也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中国知网的《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提供了知网所收录期刊的读者地域分布与读者所属机构等详细数据。下载本刊较多的机构往往与本刊定位符合度较高,这些学者既是期刊的读者,也是期刊的作者。以某民族学期刊为例,该刊独特而专业的办刊特色从其国内国际下载读者机构名单中可窥全貌,如表6所见,浏览和下载该刊论文较多的多所大学均以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见长。因此,编辑部可重点研究这些机构的课题组和学者的研究方向,主动与他们共同策划选题、栏目、约稿,将他们发展成编委,既可扩大影响力,也能拓展稿源。
  总而言之,从做好学科布局、策劃专题,再到组织优秀稿源、制定宣传策略,数据分析与决策可以伴随学术期刊的出版服务全过程。充分读懂数据,巧妙利用数据应成为学术期刊出版服务能力提升的必要方法与策略。
  |参考文献|
  [1] 肖宏. 冲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必须练就四大能力[J]. 科技与出版,2019(10):29-34.
  [2] 张正严,李侠. “基于证据”:科技政策制定的新趋势[J]. 科学管理研究, 2013 (1):9-12.
  [3] 郁俊莉,姚清晨. 从数据到证据:大数据时代政府循证决策机制构建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2020(4):81-87.
  [4] 罗重谱,莫远明. 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路径[J]. 出版广角,2021(6):53-56.
  [5] 王娇,蔡斐,李明敏,等.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争夺论文全球首发权:以《中国航空学报(英文版)》为例[J]. 编辑学报,2021 (3):331-334.
  [6] 张志博,李放放,白银鸽,等. 离子液体强化酶电催化CO2转化制甲醇研究进展[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1 (11):3657-3666.
  [7] ZU JIAN,LI MIAO-LEI,LI ZONG-FANG,edu. Transmission patterns of COVID-19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and 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control strategies: a data- and model-driven study[J]. 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2020 (4):21-34.
  [8] ]张新,林晖,王劲峰,等. 中国数字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科技策略建议[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0 (5):633-639.
  [9] HUANG JI-KUN. Impacts of COVID-19 on agriculture and rural poverty in China[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20(12):2849-2853.
  [10] 谢伏瞻. 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中引领时代前行: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而作[J]. 中国社会科学,2021(6):4-29+204.
  [11] 石仲泉. 建党初心与革命救国[J]. 近代史研究,2021(3):4-10.
  [12] 2015年第1期隆重推出:高超声速流动专刊[EB/OL]. (2015-02-03)[2021-09-02]. http://hkxb. buaa. edu. cn/CN/news/news470. shtml.
  [13] 立足学科,服务学者:自动化所主办期刊的发展之路[EB/OL]. (2021-02-26)[2021-09-02]. https://new. qq. com/rain/a/20210226A01H1P00.
  [14] 创办世界一流科技期刊:《Light》的梦想与追求[EB/OL]. (2020-08-03)[2021-09-02]. https://www. sohu. com/a/411299964_120053907.
  [15]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等.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0科技版)[R]. 2020.
其他文献
赵新乡,1958年生人,中共党员.多年以来,赵新乡坚持绿色消费,不仅自己主动参与环保,还积极宣传环保理念和环保知识,带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参与到绿色消费行动中来.赵新乡说:“爱护环境是每个人的事,不管是消费还是娱乐,大家都要不忘绿色环保.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rn赵阿姨告诉本刊,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毛泽东曾经说过: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
期刊
以荷包山桂花的花朵为材料,用常规理化方法测定其有机化合物的含量、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其矿质元素含量;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料液比、乙醇浓度、微波时间和微波功率对荷包山桂花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荷包山桂花的花中水分含量为90.8 g/100 g,蛋白质含量为15.0 g/100 g,脂肪含量为0.8 g/100 g,粗纤维含量为13.3 g/100 g,荷包山桂花中还含有多种矿质元素.
昆仑莽莽观宏宇,赤县绵绵话路长.敦品的文脉、励学的诉求、建业的使命、立志的担当,既是中国教育在各不同发展时期藏于仓廪的丰实且重厚的文化粮储,同时亦是迎接以育人育才为使命的暾厚温暖之教育朝阳的有形之砥柱中流、无形之愿念理想.在思修齐进、云霞同辉的新生活意识和大教育观念的构建进程中,终身教育的理念和体系伴随中西文明的互动和交融而萌生、成长、转承.回顾在跨数世纪的教育探寻道路上的终身教育之源起,展望终身教育更美好、更灿烂的明天,此实乃教育思本之必须、立基之先础.欣欣然,以获泉流之清盛;岿岿焉,以固广厦之重根.
期刊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博物馆学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梳理这一时期文献,清理出该时期博物馆学领域的主要研究版块:博物馆史、博物馆教育、博物馆类型、博物馆管理、博物馆效益、博物馆陈列展览、观众研究和博物馆学构建,其中博物馆学构建是这一时期的核心议题.20世纪80年代博物馆学研究在学术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既是对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七年(1949—1966)来博物馆学研究的扬弃,也为中国当代博物馆学研究奠基.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随机设置21块样地,测定样地内小白及生长指标,分析土壤理化性质;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阐述土壤理化性质与样地小白及生长的关系,得出不同种源小白及生长指标有显著差异:适宜野生小白及生长的土壤其容重的范围为0.68~1.26 g/cm3,土壤的饱和持水量为336.00~960.48 g/kg,非毛管孔隙度为5.58~21.67%、土壤自然含水量为21.47~49.31%,土壤排水能力为98.30~445.94 g/kg,土壤有机质为96.32~18.80 g/kg;土壤理化性质的多个指
电解水制氢是当前实现太阳能和风能等间歇式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的一种绿色能源储存和转化技术;生物质炭材料继承了生物质的天然三维空间结构特性,具有高机械稳定性的多孔自支撑构型,因而在构筑低成本、高比表面积和物化性质增强的催化剂方面展现出非常有潜力的应用前景;主要介绍了自支撑型生物质炭基电解水析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催化电解水析氧反应(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中的最新进展,并对该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作为博物馆世界的一场革命,新博物馆学不仅深刻改变了自维多利亚时代以来所形成的博物馆价值体系,而且成为书写当代博物馆的时代转型、发展趋势与未来走向的“标配”.从既有研究来看,新博物馆学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而这一具有多重意涵的概念在博物馆学界却隐含着某种共通性的默契与共识.时至今日,新博物馆学早已褪去了昔日的光环与锋芒,在这种情况下,重新梳理、阐释与反思新博物馆学显得尤为必要,这不仅有助于澄清某些基本认识与关键议题,而且也提供了思考博物馆未来发展的契机.
使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基于2017年绵阳市北部县区(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安州区)的泥石流灾害点的定位信息,结合高程、坡度、水系距离3个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数据,利用频率比数分析方法分析泥石流灾害与上述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泥石流灾害在绵阳市北部县区的分布主要发生在1000~1500 m的高峻山体上;在坡度20~30°的陡坡上泥石流灾害分布最多,当坡度过高时,泥石流灾害不再发育;离水系较近有利于泥石流灾害的发育,但是随着与水系距离的增加,水系不再是影响泥石流灾害发育的主导因子,而是其他因子主
通过ICP-MS法测定云南省保山市两个产地的紫皮石斛和铁皮石斛中铬(Cr)、铜(Cu)、砷(As)、镉(Cd)、铅(Pb)五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两个产地的石斛样品均能检出一定量的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排列顺序为Cu>Cr>Pb>Cd>As.
从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及其效率评价的客观现状出发,结合农业污染在投入、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三层面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关联作用方式,借助超效率SBM评价模型并合理选取的评价指标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同时设立对照指标体系针对农业污染所起的作用进行比对测算;研究发现,农业污染程度与生态农业纯技术水平紧密相关,若实现更严格的农业污染治理效果,则可等同于生态农业效率在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上获得等效提升,反过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优化也是实现更优农业污染治理效果的重要手段;生态农业规模效率评价体系中,忽略农业污染可能导致对生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