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话语空间中的Talk Show解析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谈话节目”(Talk Show)英文原指美国广播电视中一种以谈话为主的节目形式,是将人际间的谈话交流引人屏幕,并将这种交流直接作为节目内容和形式的节目形态。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Talk Show已经成为美国电视业中的一朵奇葩,它作为一种与日常生活高度接近的节目形态,以其最接近原生态的节目样式和崭新的公共话语空间,不断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收视率神话,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风尚和大众的行为方式。
  虽然中西方具体语境(context)有所不同,但从本质上讲,谈话节目这种节目类型都是通过建立一种全国或地域性的谈话系统来实现它作为“公共领域”的功能,它为大众提供了一种类似于古代议事厅那样的公共话语空间。与古代不同的是,当代电子媒介的平民化造成了这种公共空间的私人化,而电视谈话节目就是此种公共领域私人化的典型代表。电视媒介为大众交流提供了技术条件,可以说为大众构建了一个可供自由交流的公共大厦、谈话场所,具有社会公共空间的性质,提供了可以发展谈话节目的大众话语空间,在培养观众的话语习惯,给予社会一种良性推动上具有其他节目形态所不及的作用。
  
  公共话语空间的互动话语
  
  “公共空间”最早由德国最伟大、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之一汉娜·阿伦特提出,她将公共领域比喻成许多人围坐在一张桌子前,每个人都彼此联系又相互分离,公共领域就是这张桌子,其功能就是将这些人作为独立的个体联系起来。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将它发展为“公共领域”的概念。“公共领域”指在政治权利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表达以及沟通意见,达成共识的社会生活领域。它是介于“公共权威领域”(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自由表达意见以形成民意与共识的公共空间。“公共领域的目的,是让民众有能力对公共领域本身和国家的诸项实践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本质上是一个对话性的概念,它是以在一个共享的空间中聚集在一起、作为平等的参与者面对面地交谈的相互对话的个体观念为基础的。其本质就是为人们提供自由、公共的话语交流的互动平台,即公共话语空间。而我们所熟知的Talk Show就是这一理论的最合适例证。
  从某种程度上讲,当代社会中公共领域私人化的趋势和电子媒介平民化的特质使得谈话节目的产生有了客观的必然性;与此同时,公众不满足于他们在现代社会中所拥有的越来越小的公共空间而强烈渴望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愿望又为它提供了主观上的某种必然性。
  
  中美电视谈话节目发展境遇比较
  
  相对于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美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历史要长得多。谈话节目在中国刚刚起步的时候,美国的谈话节目就已进入了黄金时期。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进程的日趋加快,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必定会受到美国电视文化的渗透和影响。
  话题特征比较。“话题”是适合特定电视栏日制作和播出的、能够传达节目制作者的理念,且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内容或题材。出色的谈话节目往往从话题的征集、确定到题材的深度、广度、可操作性的挖掘都经过了精心的策划和准备。针对受众和节目自身的特点,恰当的话题是谈话节目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一环。
  “天赋人权”、“言论自由”等观念在西方思想史上由来已久,美国社会追求自由、崇尚冒险、信奉个人主义,因此,美国谈话节目敢言天下能言之事,多选择新奇、刺激、有冲突的话题。这种选择目的,是电视媒体为迎合观众,提升收视率,实现其商业利润而形成的。因此,美国的谈话节目往往不以鲜明的价值判断和教育引导为前提。事实上,美国电视谈话节目不论其格调高低,讨论的话题大体上都是相当严肃的,或者至少也有一个严肃的背景。但与此同时,美国电视谈话节目又以最不严肃的方式来处理这些话题,用一种嬉笑怒骂、嘻嘻哈哈的方式把主题中的严肃与沉重消解。这种极具后现代意味的话语方式,对于生活紧张而单调又总是要面对太多严肃问题的普通大众,确实能起到抚慰和放松的作用。这或许是那么多的美国观众,特别是年轻一代观众对这类节目情有独钟的原因。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天人合一”,注重社会伦理道德,主张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社会利益,这决定了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流并不把个体的人作为主要关注点,而是更多地强调宣传教化作用。当然这与中国受众对媒介的依赖有关,他们还没有走向完全、自觉的独立判断,与传播者还没有达到一种默契,因此中国电视谈话节目注重教育性、指导性和政治性,在观点上带有明显的舆论导向性,选题的范围大受限制,一般为社会生活事件中的“软话题”,主要包括新闻性、社会性热点问题和教育类、主旋律话题,节目也算热闹好看,但是缺乏对个体层次的探讨和关怀。
  主持技巧比较。英语国家称主持人为“anchor”(锚),那么我们可以推测,最早把主持人叫做“anchor”的时候,其实就是强调主持人对节目所起到的平衡和稳定作用。因为策划、编导、嘉宾、观众都在流动,只有主持人才是一个成功节目的不动的定心,一个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人。
  谈话节目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节目,其风格与成败主要取决于主持人个人的风格与魅力。通过观察美国几档谈话节目,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都很强。在美国,为了突出和张扬主持人的个性,节目的形式、话题以及话题的切入角度都是根据主持人的特点来确定的。每个成功的谈话节目正是由于有着在主持人个人魅力基础上的节目个性,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美国谈话节目《奥普拉·温弗瑞秀》节目的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的主持风格就是“满怀兴趣和同情的倾听”,并让自己显得像是观众的一员;拉里·金更是经常打断嘉宾的话来保持节目的节奏,他敢于表现,生动、活泼,并且能够从容调侃。杰·雷诺和大卫·莱特曼的活泼、欢快、幽默风趣总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此外,平民化的相貌和主持风格可以增强谈话节目主持人的亲和力。电视谈话节目平民化的走向,对于“人”的关注,恰恰是对人际传播本质的追求,这也正是电视谈话节目意义的体现。
  比较之下,我国的主持人在知识结构、社会阅历、幽默感这三方面略逊一筹。原因很简单,我国谈话节目发展的时间短,没有产生出胜任谈话节目的专业化主持人。多年来,我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主要出现在大型文艺晚会和综艺节目上,所以挑选主持人多侧重于容貌仪表等外在素质。随着谈话节目的大量涌现,我国急需一批知识丰富、灵活机敏、风格独特、富有感染力的主持人,至于年龄、性别、相貌等方面应当不拘一格。
  感情交流比较。哈贝马斯曾经提出,任何一项有效的沟通行为需满足四项要求:言辞意义是可理解的,言辞内容是真实的,言辞行动是正当得体的,言辞者的意向是真诚的。谈话节目是国外常见不衰的样式,是比较常态的节目样式。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公共话语的空间却越来越窄。对此,许多人把原因归结为观众的审美疲劳,但却忽略了其真正的原因:谈话类节目最本真的特质一一真情流露,正在渐渐远去。就现代传媒的理念来看,电视的生命在于对人的关注:关注各种各样的人的命运,关注人的内心的不同感受以及他们的深层心理状态,关注与他们生活联系的社会大背景的变迁等。在大众文化的语境下,“生存还是死亡”,这不仅是一句台词,对于今天的电视谈话节目来说,还是一个严峻的课题,需要我们深思。
  谈话节目本质上是一种“公共空间”或“公共论坛”,从世界范围来看,它是一种符合当代电视节目发展趋向的节目样式。在卫星电视和网络技术大为发展,全球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人的心态上下调整的今天,电视谈话节目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中西方具体社会语境的不同,中国电视“脱口秀”需要从抢占空地的阶段进入对社会心理的切实满足阶段,其发展轨迹必然会呈现出自身独特的风貌,真正构建起一个大众的话语空间。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的高节奏,使得一切都在快捷上下工夫。由于是经济社会,人们总在计算投入和产出的比例,都想投入少,产出大,新闻记者也不例外。  如今有多家报社,大多以稿件的数量来给记者算分值,一篇稿件见报后大概能得多少分。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这使得精明的记者自觉不自觉地总是在算计如何能恰如其分地付出,不出冤枉力,就可以得到同样的分值。记者采访自然要有投入,比如交通费、通信费、误餐费等,还有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时间
期刊
在报纸将独家言论视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今天,社论写作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都市报自是不能例外。都市报的新闻报道贴近大众已是平常,可社论也有贴近大众的趋势,改变着我们对于社论的刻板印象,如《新京报》、《潇湘晨报》,《南方都市报》更具典型性。本文以《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的社论为对象,剖析其中的大众化特色,以作管中窥豹之用。    何谓社论的大众化特色    社论的大众化特色指的是言论要采取
期刊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申办及成功举办,我国的体育事业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体育新闻传播事业的蓬勃发展。直接促进了大众传媒全方位进入体育新闻报道领域。本文以新华网体育新闻报道作为文本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概括出我国体育新闻用语的特征。  体育新闻作为新闻的一部分,在词语报道使用上必须遵循一般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即准确、简练、具体、快速和通俗易懂。同时,体育新闻报道对象的特殊性,即以体育运动为报道对象,其
期刊
摘要:新闻改革是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体制转型交织在一起的,是伴随着媒介技术和制度的变迁,由新闻观念变革拉动的。这其中,媒介受众观念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经历了由宣传组织到市场化的过程,也受到过商业化、的负面影响。但不管怎样,随着社会对媒介公共性的要求,受众观念并没有完  全成为由市场控制的“消费者受众观”而是更有可能建立起“公民型”受众观,这恰与中国社会向公民型社会转型相一致。  关键词:新闻
期刊
随着数字电视的推广和实力雄厚的专业频道的涌现,地方电视台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和谐发展已经成了地方台寻求生存空间、求得竞争优势的一个现实课题。笔者所在的黄冈电视台近年来大力实施精品工程,将黄冈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办成了有影响的精品频道,尤其是重点推出3—4档凸显黄冈地域文化特色、贴近时代特点、影响广泛、效益明显的电视品牌栏目,为创建地方台电视精品文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努力。    区域特色、本土文化:地
期刊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一个统领全局、面向未来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各级组织、部门和企业做好自身工作的思想指针和行动指南。它既是推动新闻媒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新世纪新阶段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对于企业媒体而言,新闻宣传工作能不能在新的形势下提高到
期刊
英语世界里关注中国新闻业的专著不少。仅从笔者有限的视野来看,就先后出现过《中国本土报业的兴起》、《现代中国报业的政府控制》、《中国大众传播》和《中国大众传媒》等若干专著;李金铨先生担纲主编的“中国传媒研究系列”丛书是英语世界里此类研究中的一大亮点,丛书中潘忠党、何舟等海外华人学者用来描述当代中国新闻实践的“临场发挥”、“政经拔河”等理论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大陆同仁所认同:赵月枝十年又磨一剑,继19
期刊
摘要:2005年,凤凰卫视知名栏目《鲁豫有约》现身内地观众面前,现已成为全国最受观众喜爱的谈话节目之一。从20C)8年《鲁豫有约》的上海投放来看,笔者发现总体收视率高于上海纪实频道的湖南卫视,在此栏目的打拼上却输给了纪实频道,分析发现其中存在专业频道不专业、品牌定位不协调、目标受众有差异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提高节目投放效果的若干建议。  如今,制播分离的节目形态备受推崇,相信本文对《鲁豫有约》投
期刊
摘要:我国著名报人、新闻教育家顾执中,1928年冬在上海创办了民治新闻专科学校。担任校长和教师。民冶新专历经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备受反动势力的排挤与打击,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办学,坚持进步的政治方向,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民治新专改组,走向工农新闻教育方向。顾执中长期积累的新闻教育思想留给后人宝贵的财富。他认为:新闻教育是社会所需,新闻工作者需要专门培养;
期刊
“资讯外借”是澳门华文传媒业独特性的尴尬表现    澳门报业是悠久历史与丰富奇特的现实生态的结合。在地缘优势、经济水平、居民素质等方面,这个素有东方“蒙地卡罗”美誉、曾经是中外经贸往来和中西文化交流重要窗口的国际自由港,都给人以资讯渠道发达、传媒竞争激烈的遐想。在中国新闻社会史上,澳门具有特殊地位,曾经是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源头,诞生了中国境内第一份近代形态报纸《蜜蜂华报》;澳门的华文报纸曾经与北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