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奇招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1234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别闹,安静些,出了地铁妈妈给你买冰淇淋”“再哭就不给你买巧克力了”……随着大人严肃的话语声,孩子的吵闹渐渐消停,偶尔会有孩子小声的讨价还价,但基本上已经消音。我见过无数家长用来制止小孩尖叫、哭闹、逃窜的招数。这招“物质奖励”很多时候有奇效,一剂“奖励”下去,见效快、疗效好。
  孩子得到奖励安静下来,家长不用接受他人的“注目礼”,车厢也清净了,可谓是皆大欢喜。
  如果只是一时的应急,这没什么。一旦家长被这样快速强效的“治疗效果”迷惑,长期使用物质奖励,就大大不妙了。

01


  物质奖励的本质是“操纵”
  心理学家Edward Deci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的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之后,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孩子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许多,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不出意料的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仍然兴高采烈地拿走了5美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孩子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这就是著名的“德西效应”。
  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钱可以衡量,如果奖励不符合心理预期,孩子们为钱而玩的心理自然会土崩瓦解。就像用物质刺激孩子学习,短期内确实有效果,比如孩子处于急切渴望一部手机却一直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一旦孩子没有了物质目标,物质的激励作用自然就没了。长此以往,孩子既不会爱上学习,也不利于孩子正确理解金钱的作用。
  而且,孩子会变得功利和斤斤计较。《变形记》中,16岁男孩张迪的父母就犯了这样的错误。为了让孩子去上学,按天计费,开出了天价:在学校待三天,给五千块钱。张迪还讨价还价:一天五千,给钱就去。结果,听到爸爸说不能预付款,他咬牙切齿地咒骂父母是该死的玩意。
  孩子的话让人愕然,在他心里上学已然演变成了一种交易,冷冰冰的。这便是滥用物质奖励的“后遗症”,孩子会认为一切事物都可以和金钱方面的奖惩挂钩,学习、考试名次可以,那体贴、帮助父母是不是也要用物质来维持呢?那时,父母们又将情何以堪。

02


  “物质奖励”是家长在投机取巧
  用“物质奖励”来教育孩子'是家长在投机取巧。例如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A,家长们却选择了简单粗暴不花时间精力的B。孩子或绩不好,如果用方法A就需要你去观察孩子学习习惯、分析试卷、总结学习方法、监督孩子学习,如果没达到效果又会回到第一个步骤,在这样一个闭环中循环往复。有多累,可想而知。
  如果用方法B就简单多了’只需要一个承诺,考到前十名、前三名、第一名,会分别有什么样的奖励,至于怎么做就看孩子了。这样算不算投机取巧?



  家长的态度决定孩子的高度,教育不需要你寻找捷径。

  家长的态度决定孩子的高度,教育不需要你寻找捷径。所以,给孩子物质奖励刺激学习,不如引导孩子确定梦想,增加对学习的兴趣,从根源上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就算要奖励孩子,可以选择一些对学习有帮助的东西,如书本、学习器具,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则最好不要。
  一个妈妈和孩子的对话让人印象深刻。
  ——妈妈,如果这次期末考我能考到全班第三名,你能给我买个画板吗?
  ——如果你真的想要,我现在就可以买给你,不用等到期末考试后。至于期末考,对得起自己就行了。
  ——妈妈你真好。
  ——孩子,我希望你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是跟别人交换东西的筹码。
  这位母亲教科书式的回答,值得我们学习。首先告诉孩子画板与期末考成绩无关,考试成绩只要对得起自己就行;然后再纠正孩予心中“学习是筹码”这样错误的认识。妈妈的引导语态平和、循循善诱,孩子自然而然就接受了。
  陈美龄,不仅自己是斯坦福大学的博士,还将自己的3个儿子也送进了斯坦福。她提出“父母不要做的10件事”中,第二件就是不要用物质奖励孩子。她举了一个例子让人印象深刻,一个妈妈说孩子不喜欢洗澡,想奖励孩子玩具。陈美龄建议道:“是女孩子就说,你洗干净可以给妈妈化妆;是男孩子就说,你做好可以给爸爸化妆,孩子一定喜欢。”奖励孩子一件有趣的事情,一定比物质奖励要好。

03


  精神奖励才是激励孩子的首要方式
  越来越多的家长发现,家务中物质奖励多用几次,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孩子变得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向你索取奖励,且胃口越来越难以满足。所以,与其到时候和孩子在奖品上磨嘴皮子,不如一开始就明确教育过程中,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的主次地位。
  1.精神奖励为主
  美国心理学家Edward Deci说过,想要刺激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就是让孩子觉得“我能做到”。贴在名字下的小红花、学校颁发的奖状、课堂上的口头表扬……都是精神奖励。教育专家尹建莉,就给女儿圆圆弄了一个本子,专门记录做的好事。比如:“收好玩具”、“扔垃圾”、“学会认钟表”等等。
  这样的“记功簿”也是精神奖励,带给孩子一种荣誉感,孩子会极其珍惜这种荣誉感。
  我想几乎没有人可以忽视被赞许肯定之后,那种油然而生的自信和昂扬吧!为了得到更多的肯定,孩子的内心会不断生成“内在驱动力”,不断暗示自己“我要优秀”,逐渐朝着“优秀”“更好的孩子”方向发展。
  2.物质奖励为辅
  物质激励并不是就不能用了'只要把握好“度”,物质奖励一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首先必須明确告诉孩子学习、家务是作为学生和家庭成员有责任做好的本职工作,不要试图用此来换取好处。然后在孩子做得好时,可以给个物质奖励,并明确地告诉孩子奖励的原因。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这不是“等价交换”,类似的物质奖励由我们大人来决定。
  除此之外,大人们一定要言出必行,不能假装提出条件来威胁孩子,“被欺骗”多了,孩子对整个世界都会产生不信任感。
  虽然做父母不需要考试,但是不及格的代价可能会让你抱憾终身。激励孩子,真的没有那么难。只要我们愿意停下脚步,理解孩子的思维,用心去聆听孩子的渴望。真真切切地明白孩子想要的是什么,不用物质去敷衍,孩子真的会有你意想不到的变化。
  ——摘自微信公众号“家人亲子汇”
其他文献
昨天,我参加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发现有个朋友带着两个孩子来,一个八岁,一个四岁。他们像大人一样与人打招呼,自己拿着餐盘到自助区选食物,当妈妈忙于应酬无暇顾及他们时,他们独自玩耍,全程无吵闹。这让我感到惊奇,这么小的孩子社交能力這么强,怎么教的?  朋友看出了我的困惑,主动向我解释:“其实也没有怎么教,只是我每次参加活动都带着孩子。”这种重要的场合带着孩子,不怕他们吵闹、乱跑,影响别人吗?朋友继续解释
期刊
四川风味现炸酥肉  酥肉在沉寂了多年之后,因为火锅店的努力,大有复兴之势。川味酥肉有一股非常奇妙的香味,这种香气来自于其特殊的调味方式——大量使用花椒和姜葱裹炸,让酥肉吃起来香而不膩。做法  步骤1  将五花肉切成厚片,再把花椒放在研钵中舂碎,或者用刀切碎。  步骤2  将姜葱加少许水打成姜葱泥,不喜欢糊状口感的厨友可以将泥过滤取葱姜汁。  步骤3  将五花肉片放入碗中,加入适量葱姜泥、盐、白胡椒
期刊
孩子好动、坐不住、上课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等估计是很多家长面对孩子时的“心头大惠”。很多家长也想在家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可是苦于没有科学的方式方法,本期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一些关于孩子注意力训练方面的书籍,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儿童注意力训练手册》  《儿童注意力训练父母手册》  这两本是关于注意力训练非常权威经典的好书,德国人劳特写的。  本书以行为治疗为依据,整合各家理论与近二十年的实践经验,
期刊
沈庆:廉洁行医 带头创佳绩  她带领科室业务收入连续多年以10%以上速度增长,药品比连年下降,实现科室发展与病人受益的双重目标。作为应急医学专家,曾在“非典”期间主动承担第一批发热门诊诊治工作,在汶川大地震中被国家卫生计生委授予“抗震救灾医药卫生先进个人”称号。近年来她多次深入边远区县、对口帮扶医院和周边社区开展义诊、健康宣教和技术帮扶工作;坚持廉洁行医,坚持使用平价药,模范遵守医院廉洁规定,抵制
期刊
人们常说:穷养儿,富养女。但像林徽因这样的女子却不仅仅是用金钱富养出来的。富,还有精神的丰富。面对是非,用家风养气节  林徽因的祖父是清末办新学的先驱,中西文化的熏陶让林家人都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站上了历史的风口。  五四运动前,林长民从梁启超那儿收到消息,巴黎和会谈判失败,有人把山东卖给了日本。林长民义愤填膺,执笔一挥,写了篇不足三百字的《外交警报敬告国民》:“……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
期刊
沒人帮忙带孩子,要不要牺牲自己,全职在家带孩子?  回答人:亲子沟通如何说  看到这个题目马上想起“孩子,拿起工作抱不了你,放下工作养不了你”这句话。当工作和看娃相互冲突的时候,每一位母亲的心里都是纠结的。但现实生活就是如此残酷,有很多妈妈不得不面临这样的问题,尤其是在放开二胎之后,有更多的妈妈加入了这一行列。  不得不说,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难处。当确实没有人帮忙看孩子时,夫妻两个就要做好协商。其
期刊
最近,屠呦呦这三个字刷屏了。因为她即将进入课本。初中历史教材《中国历史》,小学课本《道德与法治》都对她进行了介绍。  此外,2019年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已确定将屠呦呦2011年的获奖感言及同年发表的论文改编成课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她和整个团队的研究,不仅能解决青蒿素的抗药性,甚至还能用于治疗红斑狼疮,那个与艾滋齐名,号称“不死癌症”的病。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翻开她的人生履历
期刊
韩媒7月24日报道,6岁韩国YouTube博主李宝蓝在首尔江南区购买了价值人民币5000万元的房产,一份文件显示房产通过其父母创立的宝蓝家族公司购买。  李宝蓝在YouTube上有两个频道,拥有3000万粉丝。美国分析网站Social Blade称她的广告收益每个月高达31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30万元)。赚的多,在江南那样的富人区买房子也很正常,旁人看了顶多竖起大拇指赞小朋友厉害。但是,她的父
期刊
性侵、猥亵儿童是个沉痛的话题,让人感到压抑、气愤、不寒而栗!近年来,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法律都是在不断进步的。但不论法律多么严厉,性侵、猥亵事件总是屡禁不止,为什么呢?为什么猥亵案屡禁不止?  根据美国《杰西卡法案》,对性侵未满14周岁儿童的罪犯,最少判处25年有期徒刑,最高可至无期徒刑,终身不得假释。美国加利福尼亚、路易斯安纳等州,俄罗斯、波兰等欧洲国家,要求性侵儿童的罪犯必须接受化学阉割。在
期刊
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最近,一部国民电视剧《小欢喜》因剧情太过真实让网友们直呼扎心,其中黄磊饰演的方圆,与妻子童文洁(海清饰演)甜蜜相处,在妻子和儿子之间左右调停,都让我感到莫名的熟悉:这不就是黄磊本色出演嘛!  方圆和童文洁的爱情甜蜜而温馨,现实中黄磊和孙莉的爱情更是一本胸甜的言情小说,两人初见时一见钟情,从校服到婚纱,结婚十几年丝毫没有倦意。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