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特理解指标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bobo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奈特将理解划分为介绍知识、操作知识、批判和创造知识3个维度,每个维度又细分为6项具体指标。尝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奈特理解指标”,努力达成教学评一致性。以《光的折射》为例,先分析教学前的阶段学情,据此设计融入奈特理解指标的课前问卷并让学生完成,通过诊断练习了解实际教学情况,总结教学得失。
  关键词:奈特理解指标初中物理《光的折射》
  一、概念解读:何谓“奈特理解指标”
  奈特认为,“表现”是一个核心概念,必须要求学生去做些什么,特别是做些从未做过的,只有这样才能证明真知或理解的存在。学生的理解绝不仅仅表现在能背诵信息和使用常规技能上,必须要求学生通过应用而不是复述来证明他们已经理解了某些内容。
  具体来说,奈特将理解划分为介绍知识、操作知识、批判和创造知识3个维度,每个维度又细分为6项具体指标(具体内容见表1)。
  指标1-1.结合实例用自己的话表述知识2-1.对知识进行分析3-1.给出某一知识之所以成立的理由1-2.解释知识2-2.对知识进行综合3-2.发现知识的矛盾之处1-3.阐明知识的内在意义2-3.说明知识的蕴涵3-3.质疑某一知识1-4.构建一个模型2-4.举出例子、创造隐喻,进行对比3-4.揭示某一知识的假定1-5.以不同的方式介绍知识2-5.概括知识3-5.提出知识的反命题1-6.从不同的角度介绍知识2-6.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预测3-6.发展出新的知识我们可以依据这18项指标来判定学生是否理解了所学知识。奈特还反复强调,“理解意味着表现”。教师要从学生的活动中寻找其是否理解了所学知识的证据,而要实现这一点,一种较为便利的方式就是参照奈特理解指标来设计测试(包括学情分析、课前问卷、诊断练习等),通过学生在测试中的表现来确定学生是否理解了、理解的程度如何。
  二、教学尝试:以《光的折射》一课为例
  (一)阶段学情分析
  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校都会通过阶段性测试诊断他们的学习情况。通常,教师会将学生的原始分數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但由于每次测试的题目存在差异性,该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为解决不同测试成绩的解释与比较问题,我们引入了可以合理比较的“量尺分数”,这也是我国现行的基本学力测验的主要方式。
  我们通过采用合理的计算公式和数据模型,充分利用数据监测与统计工具,分析学生的阶段性测试情况:先将学生的原始分数折算成标准分,使每次测试的成绩具有可比性;再将此标准分利用公式转换为量尺分数,结合百分等级,得到班级和学生个人的近期学习情况。
  “光的折射”是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前三章,学生分别学习了“声现象”“物态变化”和“光现象”,学校初二年级五个班级的学生个人学习情况(以单个学生为例)和班级总体情况分别如图1、图2所示。
  (二)课前问卷
  课前问卷主要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前瞻,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差异性,并对照奈特理解指标的评价标准,根据双向细目表落实各项评价标准。
  “光的折射”的课前问卷及对照奈特理解指标的分析如下:
  1.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选填“同一”或“不同”)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在两侧,角等于角。
  分析:主要为维度1-1“结合实例用自己的话表述知识”,作为学前知识,与本节课中“光的折射规律”做对比学习,引申到维度2-2“对知识进行综合”。
  2.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请在图3中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分析:主要为维度2-1“对知识进行分析”,运用光的反射定律,分析光的传播情况。
  3.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正确地表示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情况()
  分析:了解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前概念。
  4.下列光现象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分析:主要为维度2-4“举出例子,进行对比”,透过现象看本质,区分自然界不同光现象对应的原理,并对比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几个不同概念,加深理解;选项C为光的折射,是对本节课教学的铺垫,并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对应维度3-6“发展出新的知识”。
  5.小明在商场买鞋,他在竖直的“试鞋镜”前试穿新鞋。如图4所示,他在镜中看不到自己穿着的新鞋的像。为了看到新鞋的像,他应该()
  A.使身体离镜子近一些
  B.使身体离镜子远一些
  C.把穿着新鞋的脚抬高
  D.弯腰或下蹲
  分析:主要为维度3-6“发展出新的知识”,运用光的反射定律,结合作图的方法,借助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可以通过实践来验证;还可以发现其他解决办法,如将镜子适当抬高等。
  经统计,我们得到了学生“光的折射”课前问卷的完成情况,进而预设教学应对。第1题为光的反射定律内容的识记,正确率仅为61.7%,说明学生对光的反射的基本原理尚未充分理解。第2题为作图题,考查的是学生将原理转化为具体应用的能力,正确率也仅有68.1%。教师在后续教学中应从复习光的反射定律入手,夯实基础后再逐步转化,不能操之过急。第3题特意设置了一道光的折射的题目,旨在了解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正确率为54.8%,说明班级学生掌握情况参差不齐。为了诊断课堂教学效果,这道题将在“诊断练习”中再次出现。第4题和第5题均为光的反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准确率均为85.1%,说明掌握情况尚可。
  (三)诊断练习
  诊断练习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理解程度而设计的分层测试题,学生完成后评价反馈。通过学生在测试中的表现,确定学生是否理解并掌握了知识以及掌握程度,作为下阶段教学实施的依据。诊断练习是试题测试,又有别于阶段性测试,主要表现为:(1)题量少,答题时间控制在5—10分钟,操作灵活;教师阅卷快,反馈及时。(2)更注重任课教师及学生自己了解实时学习状况,根据诊断反馈发现短板。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及时补漏;于教师而言,则可根据反馈及时调整下阶段的教学节奏。若是个别学生问题则个别解决;若是普遍问题,则可以课堂上集中解决。   “光的折射”的诊断练习同样设置了5道题,学生在课堂上用6分钟完成,具体内容如下:
  1.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正确地表示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情况()
  2.斜插在水中的筷子,从水面上方观察,筷子的水下部分向(选填“水面”或“水底”)弯折,这是由于光从进入发生光的造成的。
  3.(1)钓鱼时,看到水中的鱼比鱼的實际位置要(选填“高”或“低”)一些,这是因为水中鱼射出的光线在水面发生了光的的缘故。
  (2)如果站在岸上的人想用一束强光照亮水中的鱼,则应瞄准()
  A.看到的鱼
  B.看到的鱼的下方
  C.看到的鱼的前方
  D.看到的鱼的上方
  4.下列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5.小明仔细观察了图5后,总结出以下几条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B.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C.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D.光从玻璃射人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结合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来看,本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和任务。特别是第1题,为之前“课前问卷”中出现过的题目,学生的正确率从54.8%提高到了89.4%,客观证明了本堂课的教学效果。
  三、实际效果及提升方向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奈特理解指标,让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有了相对稳定的判定标准,让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有了较为精准的把控,也为之后的教学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教师选题的能力水平还不够,选题目标指向尚不够明晰,与奈特理解指标的契合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与奈特理解指标中的多维目标贴合度越高,越能反映出学生对于现阶段知识掌握的真实水平)。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阅读相关资料和书籍,寻求教育教学专家特别是高校学者的合作与帮助,获得更多的理论和数据支撑,以进一步深化奈特理解指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Oliver Knight,David Benson.Creating Outstanding Classroom: A wholeschool approach[M]. London: Routledge, 2014.
其他文献
数学阅读对于数学学习具有重要价值。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有:通过认识阅读价值、精选阅读内容、控制阅读难度、设置阅读目标、注重阅读评价等,让学生愿
跨界教学就是跨越班级之界、学科之界、学校之界开展教学。跨班级之界教学,即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学生需要,打破传统行政班级界限,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的教育。跨学科之界教学,
借助语篇衔接中最常见的语义连接和词汇衔接,分析高考英语完形填空这一语篇题型,有利于厘清句与句间的各种语义联系和逻辑关系,以及具体语境中所传递的交际意义,凸显语篇教学
数学教学必须回归到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上,尤其是数学解题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解题思维活动的展示与引导,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为思维而教”。通过《圆和圆的位置关
“解惑前置”理念指导下的高中思政教学,追求师生和谐相处、平等对话,主张师生、生生之间就困惑展开多向的信息沟通和多元的意义重构。“解惑前置”理念下的思政教学,需要处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繁杂,借助结构图建构知识关系,能够有效提升复习教学的效率。复习教学中,以结构图建构关系的方法包括:系统整合,建构总分关系结构图;化繁为简,建构指
帮助学生在理解法治知识的基础上,增强法治认同,进而提升法治思维,是初中阶段法治教育的主要诉求。在对话中提升法治意识素养,可以与文本对话,在阅读中建构法治知识;与生活对
创设生活化情境,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地理教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要遵循真实性、开放性、完整性、典型性等原
高中物理实验内容较多,但教学时间紧迫,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体验,应注重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虚拟实验能够提供仿真实验情境,加深学生对
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教学中,可以借助电子双板自由书写,可视化批注教材内容,使教材成为自主学习的有效材料;运用电子双板关联资源,多样化呈现教材内容,使教材图文以多种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