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中心按诊疗项目选择性预约效果分析

来源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huaxue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内镜中心按诊疗项目选择性预约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10—12月按指定医生预约方式(对照组)与2017年1—3月按诊疗项目选择性预约方式(改进组)的胃肠镜检查患者的数据,记录两种预约方式患者的预约时间、候诊时间、工作量、二次候诊人数、患者及医生满意度,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非参数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改进组的预约等候时间[(15.4±2.0)天vs.(24.4±2.2)天]、候诊时间[(40.0±12.6)min vs.(54.8±15.3)min]均明显缩短(P<0.05),改进组二次候诊人数明显减少(24.5±7.1 vs.37.8±9.0,P<0.05)。

结论

按诊疗项目选择性预约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缩短了患者的预约和候诊时间,获得良好的就诊秩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实现了内镜预约就诊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对我国"克罗恩病"相关互联网医学科普信息质量进行评估,并初步分析其可读性。方法使用我国常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检索并筛选克罗恩病相关中文医学科普信息。两位专科医师使用DISCERN体系对纳入信息的质量进行评估,并对两人各部分评分进行一致性分析。利用已出版或正式发表的各阶段语文材料,通过建立中文可读性分级模型,分析纳入科普信息的可读性难易程度。结果共有13个网页信息被纳入最终研究,其均来自于商业性机
期刊
期刊
在原预约流程的基础上,引入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进行预约流程的优化改造,实现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物联网智慧儿童医院全预约流程管理,并由此缩短了患者就医等候时间,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简述了德州市院前急救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过程及其成效,认为标准化建设为院前急救提供了科学的服务管理评价体系,促进了院前急救服务的高效实施,是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途径。建议建立标准化的院前急救服务管理有效运行机制和监督评价机制,利用"标准化"手段提升基层院前急救服务水平,广泛推广"标准化"管理工具,并在省级层面推动院前急救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以某医院应用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率(RBRVS)为实例,介绍了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将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易程度、成本控制等考核指标进行量化,形成自己的RBRVS点数及权重,并结合病例组合指数、考虑专项考核、融入医疗质量及科研教学考核因素等,综合进行绩效考核,实现了绩效分配的合理与优化。
目的针对当前患者满意度测评中普遍存在的条目筛选及权重设计未充分考虑患者期望诉求和能否理性判断等问题,基于有限理性理论进一步完善患者满意度综合评价方案。方法研制满意度测评量表,于2017年7—9月,对847名患者进行现场调查,采用内部一致性检验、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评价量表信效度。基于患者对满意5维度重要性及回答把握程度的评分,计算组合权重PWi;基于专家咨询对5个维度的重要性与可操作性评分,计算组
在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政策和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的政策框架,提出将"核定收入、核定支出、差额补助、绩效考核"的补偿政策,转变为"专项补助与付费购买相结合、资金补偿与服务绩效相挂钩"的新机制,并从转变政府职能、落实专项补助、实施分类购买、防范财务风险、完善配套政策等方面阐述了相关政策。在具体操作方面,建议重点处理好"补供方"和"补需方"、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等六对
目的利用方程模型研究患者在医疗健康网站中信任转移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方法以群体趋同效应和医患交互行为等理论为基础,构建信任转移模型。采用在线抓取数据的方法,从"好大夫在线"网站中抓取2017年5月1日至2017年11月30日的在线咨询记录。共获取225条医生记录,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患者的线上信任对其在线下就诊时的医生信任有正向影响,回归系数为0.94,在0.01的水平下显著。患者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