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的困难生资助工作关系到教育公平和社会发展,富有成效地开展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对于实现精准资助目标和学生培育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尚存在着一些问题,须选准资助对象、拓宽资助渠道、强化资助保障体系,建立精准资助模式。
【Abstract】Supporting the financial difficult students related to educational equ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effectively carry out aid work for needy college student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achieve goals of precise funding and cultivate talent students. There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 in the aid work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we must choose the funding target, broaden the funding channels, strengthen the funding guarantee system, establish the precise mode of financing.
【关键词】精准资助;困难生;资助管理
【Keywords】precision funding; needy student; ai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7-0083-02
1 引言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达成 “精准扶贫”的共识,对于困难学生的在校学业问题,建立健全资助管理体系,为贫困学子的学习、成长和未来发展提供经济保障。本文提出高校困难生精准资助管理工作的实现路径,通过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消除心理自卑,使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成才,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 精准资助概念的内涵
2015袁贵仁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提出,提高国家资助政策的精准度,依托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平台,确保国家学生资助、奖补等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每一个需要帮扶的学生身上。精准资助是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一种资助方式,确保应该资助的一个也不能少,不符合资助条件的一个也不能有,从而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提供科学依据。一是资助对象识别精准,各高校应制订具体的认定细则和资助标准,并和精准扶贫联系起来,形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摸底、学生民主评议等基础上,切实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评定困难程度,细化资助对象,精准识别资助目标。 二是资助措施保障精准。将家庭经济状况评定等级为特别困难的学生作为重点资助对象,依照国家奖助学金等有关政策原则上按照最高档次或标准给予相应资助,确保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后,应针对学生的致困原因、评定等级和学业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确保助学金精准发放。三是资助实现动态管理。困难资助应严格遵守入库评定流程、时间节点和资助标准等要求,确保及时足额发放各类资助资金,对于家庭突发致贫的情况采取动态管理和临时困难资助相结合的形式,对于在家庭经济评定中入库的学生实现 “扶真贫、真扶贫”[1]。
3 我国高校学生传统资助工作存在的现实性问题
2015年,国家进一步提出“精准扶贫”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要求,着力推进资助工作科学化、精准化发展进程,充分发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成效,但是高校传统的资助管理工作模式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尚未达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精准资助的要求。
3.1 困难生的识别不够精准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为了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全覆盖,高等学校在资助工作过程中往往难以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进行细致入微的了解和深入区分。在评定过程中依赖于生源地政府部门对于学生家庭情况的核准,要求学生提供地方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情况证明等材料,容易出现资助范围覆盖面全但精细程度不够的情况,使得一些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困难的学生也可以入库评定成为困难生,而对家庭状况特别困难的学生来说,学校的资助力度又显得不足,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3.2 困难生的资助体系不健全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个体需求也存在差异。但是现在高校资助工作和困难生评定的流程缺少个性化和精细化管理,对于学生个体的需求差异考虑的不够周到也缺乏创新精神,往往在工作中忽略了各类困难学生群体的实际需要,在困难帮扶的过程中缺乏动态分析和管理,在学生最需要资助支持的時候,往往无法做到“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容易错过最佳时机,影响资助工作的成效。虽然目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资助政策带有一定的普适性和指导性,但不同区域不同高校的资助管理工作发展进程不尽相同,学生生源情况比较复杂,还需要高校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学生资助帮扶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精准上面有所突破。
3.3 困难生的心理贫困亟待解决
一直以来,高校的资助工作重点在于经济资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忽略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层面的资助和引导。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往往容易敏感、自卑,心理落差和压力较大,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单纯的依靠物质资助很难有实质性的改善。部分受助学生接受资助后缺少自立自强的意识,缺乏感恩之心,资助工作的育人诉求被弱化,无法实现受助学生的“精神脱贫”。同时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评定过程中处于公正公平的角度考虑一般会进行评定公示,也会引起学生的隐私公开化和学生标签化的问题,极易引起困难学生的自卑、逆反、失衡、焦虑等隐性心理问题。 4 高校困难生精准化资助的实现路径
新时期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应以精准资助为基本目标,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为主要内容,推进高校资助工作的精准化。当前高校资助工作面临的问题,各个高校都在寻求妥善解决途径,需要在学习中实践、改革创新来寻求突破[2]。
4.1 精准识别困难生,细化困难认定流程
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是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只有对困难生精准识别,才能做到精准资助。一是建立科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结合学生民主评议、辅导员学院审核评估、家庭经济情况调查和在校生活的实际情况,定量、定性地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二是在制定认定标准的时候,应细化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内容制定标准、贴近困难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消费水平以及所在地域居民生活消费的平均水平,综合认定学生困难实际。三是建立动态的困难认定和管理机制,将集中困难认定和临时困难认定相结合,对于学生个体和家庭出现的突发状况做到早发现、早认定、早帮扶。
4.2 加强资助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高校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工作职能覆盖学生的奖勤助贷等工作,在精准资助的工作要求下应不断夯实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形成资助中心、学院联络辅导员、班级资助小组三级联动的资助管理模式,以不同形式的活动和方式关注学生资助工作,增强资助工作实效。一是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和社会资源,积极成立发展基金和爱心基金,吸纳社会捐助资源助学助困。定期组织困难生职业技能培训、户外素质拓展、企业实践实习、团体个人表彰等资助常规活动,将精准资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二是学生资助工作业务性较强,参与此项工作的高校教师需要定期进行培训,确保资助工作的时效性和科学性。三是完善高校资助管理系统平台,将学生资助的大部分业务,如困难等级认定、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奖助学金申请、勤工助学岗位申请、临时困难补助申请发放等统一纳入平台管理,通过学生自助申请、学院初步审核、学校最终审核的流程细化精准资助流程,通过全员参与形成资助育人合力。
4.3了解学生需求,心理资助和经济资助并行
了解学生需求是精准资助的前提,明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构建以精准化资助为核心、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以经济资助为根本、以个性资助为突破、以心理资助为补充的多元化精准资助体系。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能够交齐学费并有一定的生活资金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需求,但却属于低层次的需求,帮助困难学生摆脱自卑、压抑的心理状态,则是让困难学生获得尊重、实现自我发展的高层次需求。经济资助是心理资助的基本保障,一方面要积极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筹措各類资金,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另一方面从心理上给困难学生提供正能量,引导学生自立自强,实现困难学生心理资助和经济资助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唐任伍.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释[J].人民论坛,2015(10):28-30.
【2】吴丽仙.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研究[J].教育评论,2015(9):46-49.
【Abstract】Supporting the financial difficult students related to educational equ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effectively carry out aid work for needy college student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achieve goals of precise funding and cultivate talent students. There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 in the aid work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we must choose the funding target, broaden the funding channels, strengthen the funding guarantee system, establish the precise mode of financing.
【关键词】精准资助;困难生;资助管理
【Keywords】precision funding; needy student; ai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7-0083-02
1 引言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达成 “精准扶贫”的共识,对于困难学生的在校学业问题,建立健全资助管理体系,为贫困学子的学习、成长和未来发展提供经济保障。本文提出高校困难生精准资助管理工作的实现路径,通过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消除心理自卑,使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成才,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 精准资助概念的内涵
2015袁贵仁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提出,提高国家资助政策的精准度,依托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平台,确保国家学生资助、奖补等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每一个需要帮扶的学生身上。精准资助是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一种资助方式,确保应该资助的一个也不能少,不符合资助条件的一个也不能有,从而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提供科学依据。一是资助对象识别精准,各高校应制订具体的认定细则和资助标准,并和精准扶贫联系起来,形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摸底、学生民主评议等基础上,切实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评定困难程度,细化资助对象,精准识别资助目标。 二是资助措施保障精准。将家庭经济状况评定等级为特别困难的学生作为重点资助对象,依照国家奖助学金等有关政策原则上按照最高档次或标准给予相应资助,确保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后,应针对学生的致困原因、评定等级和学业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确保助学金精准发放。三是资助实现动态管理。困难资助应严格遵守入库评定流程、时间节点和资助标准等要求,确保及时足额发放各类资助资金,对于家庭突发致贫的情况采取动态管理和临时困难资助相结合的形式,对于在家庭经济评定中入库的学生实现 “扶真贫、真扶贫”[1]。
3 我国高校学生传统资助工作存在的现实性问题
2015年,国家进一步提出“精准扶贫”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要求,着力推进资助工作科学化、精准化发展进程,充分发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成效,但是高校传统的资助管理工作模式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尚未达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精准资助的要求。
3.1 困难生的识别不够精准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为了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全覆盖,高等学校在资助工作过程中往往难以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进行细致入微的了解和深入区分。在评定过程中依赖于生源地政府部门对于学生家庭情况的核准,要求学生提供地方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情况证明等材料,容易出现资助范围覆盖面全但精细程度不够的情况,使得一些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困难的学生也可以入库评定成为困难生,而对家庭状况特别困难的学生来说,学校的资助力度又显得不足,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3.2 困难生的资助体系不健全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个体需求也存在差异。但是现在高校资助工作和困难生评定的流程缺少个性化和精细化管理,对于学生个体的需求差异考虑的不够周到也缺乏创新精神,往往在工作中忽略了各类困难学生群体的实际需要,在困难帮扶的过程中缺乏动态分析和管理,在学生最需要资助支持的時候,往往无法做到“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容易错过最佳时机,影响资助工作的成效。虽然目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资助政策带有一定的普适性和指导性,但不同区域不同高校的资助管理工作发展进程不尽相同,学生生源情况比较复杂,还需要高校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学生资助帮扶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精准上面有所突破。
3.3 困难生的心理贫困亟待解决
一直以来,高校的资助工作重点在于经济资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忽略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层面的资助和引导。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往往容易敏感、自卑,心理落差和压力较大,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单纯的依靠物质资助很难有实质性的改善。部分受助学生接受资助后缺少自立自强的意识,缺乏感恩之心,资助工作的育人诉求被弱化,无法实现受助学生的“精神脱贫”。同时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评定过程中处于公正公平的角度考虑一般会进行评定公示,也会引起学生的隐私公开化和学生标签化的问题,极易引起困难学生的自卑、逆反、失衡、焦虑等隐性心理问题。 4 高校困难生精准化资助的实现路径
新时期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应以精准资助为基本目标,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为主要内容,推进高校资助工作的精准化。当前高校资助工作面临的问题,各个高校都在寻求妥善解决途径,需要在学习中实践、改革创新来寻求突破[2]。
4.1 精准识别困难生,细化困难认定流程
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是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只有对困难生精准识别,才能做到精准资助。一是建立科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结合学生民主评议、辅导员学院审核评估、家庭经济情况调查和在校生活的实际情况,定量、定性地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二是在制定认定标准的时候,应细化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内容制定标准、贴近困难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消费水平以及所在地域居民生活消费的平均水平,综合认定学生困难实际。三是建立动态的困难认定和管理机制,将集中困难认定和临时困难认定相结合,对于学生个体和家庭出现的突发状况做到早发现、早认定、早帮扶。
4.2 加强资助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高校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工作职能覆盖学生的奖勤助贷等工作,在精准资助的工作要求下应不断夯实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形成资助中心、学院联络辅导员、班级资助小组三级联动的资助管理模式,以不同形式的活动和方式关注学生资助工作,增强资助工作实效。一是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和社会资源,积极成立发展基金和爱心基金,吸纳社会捐助资源助学助困。定期组织困难生职业技能培训、户外素质拓展、企业实践实习、团体个人表彰等资助常规活动,将精准资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二是学生资助工作业务性较强,参与此项工作的高校教师需要定期进行培训,确保资助工作的时效性和科学性。三是完善高校资助管理系统平台,将学生资助的大部分业务,如困难等级认定、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奖助学金申请、勤工助学岗位申请、临时困难补助申请发放等统一纳入平台管理,通过学生自助申请、学院初步审核、学校最终审核的流程细化精准资助流程,通过全员参与形成资助育人合力。
4.3了解学生需求,心理资助和经济资助并行
了解学生需求是精准资助的前提,明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构建以精准化资助为核心、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以经济资助为根本、以个性资助为突破、以心理资助为补充的多元化精准资助体系。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能够交齐学费并有一定的生活资金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需求,但却属于低层次的需求,帮助困难学生摆脱自卑、压抑的心理状态,则是让困难学生获得尊重、实现自我发展的高层次需求。经济资助是心理资助的基本保障,一方面要积极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筹措各類资金,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另一方面从心理上给困难学生提供正能量,引导学生自立自强,实现困难学生心理资助和经济资助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唐任伍.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释[J].人民论坛,2015(10):28-30.
【2】吴丽仙.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研究[J].教育评论,2015(9):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