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服务项目中增加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3cbbf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童保健服务项目中增加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的可行性,探讨建立以儿童保健医生提供服务的多元社区(基层)服务形式,将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知识向家庭普及,以促进儿童身体发育和心理行为全面发展。方法: 以广西容县罗江中心卫生院为研究基地,将罗江镇的7个村委会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1~3岁儿童采取横向对照与纵向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本次研究初步探索出了增加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的服务方法及组织实施形式,初步整理出一套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的适宜方案。结论:通过对社区(基层)儿童保健医生进行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知识培训是可以增加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工作的,儿童保健服务项目中增加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儿童保健服务项目;矫正;行为偏离;可行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72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8-0123-03
  当前社区基本儿童保健服务项目内容仅限于身体生长发育方面的服务,没有心理行为方面的服务,但这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是不够的。有调查发现:儿童行为偏离率大概在15%左右[1],更有部分儿童总行为偏离率达53.9%[2]。其它研究还显示,幼儿前期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具备相当强的可塑性,此期不但是促进幼儿体格的重要时期,而且是心理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当前,矫正儿童行为偏离虽然已受到预防保健及心理学界的重视,但还未成为儿童保健服务工作。要確保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提高家长的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知识是关键[3]。笔者所在社区(基层)儿保医生通过学习和接受培训,在工作中开展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建立以儿保医生为指导者的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的服务形式,具体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将广西容县罗江中心卫生院所辖的7个村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其中4个村居住的1~3岁散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另3个村的儿童为对照组。
  1.2研究方法
  1.2.1学习与培训按照研究设想分工编写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方案,各人员熟练掌握儿童行为偏离的有关知识。对设想实施人员进行分批专项培训,对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部5名工作人员(参与组)进行调查问卷培训,一致性检验结果为97.87;对卫生院的4名儿保骨干医生(实验组)进行行为测查培训(感觉统合发展评定量表),一致性检验结果为96.48;两组均进行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知识理论与技术培训。
  1.2.2背境资料调查设想实施前,采用自行设计的农村儿童家庭及行为偏离情况调查问卷,对辖区内儿童的家庭环境、发育情况、儿童的心理行为情况以及家长对行为偏离的认识水平进行调查。
  1.2.3组织实施本次采取纵向监测与横向对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实验对象从1岁组开始,由实验组的儿保医生采用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方案按年龄段进行项目测查和定期严格指导;通过对家长进行培训、安排交流经验、现场咨询等措施提高家长的儿童行为偏离知识水平;定期组织幼儿集体活动,有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互相促进;采取各种健康教育手段向家长传授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知识;定期行为测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矫正。对照组采取常规服务方法。
  2结 果
  2.1研究实施前基本情况2012年7月调查1~3岁儿童334人,其中实验组191人,对照组143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父母职业、母亲文化程度、居住条件、儿童的生长发育、行为形成以及家长对儿童行为偏离的认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量及性别分布情况2014年8月调查1~3岁儿童263人,其中实验组133人,男68人(51.1%)、女65人(48.9%);对照组130人,男66人(50.8%)、女64人(49.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幼儿生长发育情况两组儿童的生长发育比较,实验组与对照中所占下等的儿童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家长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的方式有目的地对实验组中儿童进行运动、情绪及行为控制能力训练的105名(78.9%),无目的训练的28名(21.1%);对照组分别为80名(61.5%)和50名(38.5%)。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矫正方法两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家长获得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知识的主要途径书刊均为两组首位,医生服务指导占第二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服务指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身长、体重采用WHO标准评价,界值数为M2S,下等为—2S以下;中等为—2S~+2s之间,上等为+2S以上。
  2.6家长对开始矫正儿童行为偏离年龄的认识实验组中认为1~3岁开始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的家长有125名(94.0%),不认识的有8名(6.0%);对照组分别为110名(84.6%)和20名(15.4%)。实验组的认识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7儿童行为偏离发生率 注意力缺陷试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注意力缺陷实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其它不良行为习惯两组实验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8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的服务框架
  2.8.1组织管理①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要把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作为重要工作,专人负责规划管理。②公共卫生服务部儿保医生在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在贯彻儿童保健工作常规(即完成儿童体格检查、发育监测、喂养指导、免疫规划、疾病防治)的同时实施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工作。③经长期经验实践,公共卫生服务部应设专业人员负责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工作,有程序地抓好矫正质量和指标完成情况。儿保医生要全面地为儿童服务,不但要掌握儿童的体格、智力的情况,还要掌握心理、行为发展的情况。   2.8.2内容与方式
  2.8.2.11~3岁儿童开展矫正行为偏离的内容社区(基层)儿保医生对家长进行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指导,于小儿满1周岁后,由儿保医生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对家长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指导。对需要矫正儿童每次指导不少于25min,1岁组每3个月检查指导矫正1次,2岁组每4个月检查指导矫正1次,3岁组每半年检查指导矫正1次。为了保证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效果,要求先进行矫正儿童行为偏离后再作常规检查。为让家庭统一技术标准,每次应同时指导两位监护人(父或母及看护者)。医生先了解前一次的训练情况,根据问题给予及时纠正,然后进行本次具体指导,提出要求和目标,发放下一年龄段的资料。
  2.8.2.2定期培训家长培训内容:①培训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行为发展特点、训练方法;②播放不同年龄段矫正儿童行为偏离音像;③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的原则;④家长互相交流经验和体会;⑤咨询服务的渠道和方法。家长培训班分4个年龄段(1~1.5岁、1.5~2岁、2~3岁、3岁~以上),每次培训1个年龄段,每次家长培训指导后安排专家咨询。
  2.8.2.3鼓励儿童集体玩耍游戏①卫生院开设儿童活动中心;②在集体活动中发现行为偏离;③利用书刊、宣传专栏、玩具、橱窗普及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知识。
  2.8.2.4严格行为偏离测查儿童在满1岁、1岁3个月、1岁6个月、1岁9个月、2岁、2岁6个月、3岁、3岁6个月时,用《感觉统合发展评定量表》进行偏离筛查,以了解儿童的行为有否偏离及偏离程度,根据测查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服务指导。
  3讨论
  3.1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的组织形式早期发现和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的社区(基层)服务是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模式就是建立以儿童保健医生提供服务的多元社区(基层)服务形式,或者聘请专家指导,从而将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知识向家庭普及,由家长对儿童的行为作出正确引导和产生最佳的影响[4]。本次研究借助卫生院现有的人力资源,对已具备保健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儿保医生,进行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的培训和指导,即可提供矫正儿童行為偏离服务,而且推广不难。
  3.2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效果研究表明儿童行为偏离可增加成人期患精神疾病的危险性[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行为偏离的矫正后,实验组儿童在体格发育、心理行为方面有明显改善。发育迟缓儿童经过矫正后,发育水平逐渐灰复正常。本次研究可以证实,通过对熟练掌握儿保常规工作并具有与家长较好沟通技巧的儿保医生进行行为偏离矫正专业培训和指导,是可以提供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工作的。从而可达到儿童在体格发育、疾病防治、智力、心理、行为发展等更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3.3行为教育在矫正儿童行为偏离中的作用一直以来,大多数家长重视小孩的体格和智力发育,忽视德育、心理因素及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子女今后适应社会的能力认识不足。因此,要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首先要良好的家庭环境,要家庭实施行为教育。保健医生利用书刊、健康教育处方、音像、专栏、讲座及口头向家长宣传行为教知识,达到影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本次研究注意到将儿童营养保健、心理行为教育等知识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指导,更能促进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养成。
  3.4家长培训在矫正儿童行为偏离过程中至关重要家长行为和家庭对子女造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最为重要[5]。通过培训家长,可使父母系统掌握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知识,教导和影响子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家长之间的体会和经验交流,对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互相促进作用。
  3.5定期组织婴幼儿集体活动通过幼儿集体活动对儿童行为的观察对比,有利于早期发现儿童行为的异常。国内研究显示,幼儿期间活动空间宽阔,活动方式多样,温馨环境等感觉学习的满足可预防感觉统合失调。对于那些住房紧张,爬行、跑跳、玩耍等活动场地有限的儿童区域,要开设并完善儿童活动中心,增加体育器材设施和增加儿童游戏玩耍活动区, 定期组织婴幼儿集体活动。培养身体健康、活泼聪明、行为适应的新一代,是我们共同的愿望,是高质量人才获得的有效途径。
  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在儿童保健服务项目中增加矫正儿童行为偏离内容,并投入足够的资金。
  参考文献
  [1] 王雁,莫晓青.桂林市2~3岁儿童行为问题及干预对策[J].华夏医学,2007,20(4):770-771.
  [2]郝波,王临虹,张文坤.中国部分城市2岁儿童行为偏离的多因素多水平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2):73-75.
  [3]郝波,赵更力,张文坤,等.父母接受健康教育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05:284-287.
  [4]蔡鼎男,柯雪梅,许开祖,等.莆田市2岁儿童行为偏离危险因素的岭回归分析[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10:906-908,961.
  [5]黄东明,陈海燕,杨孜,等.以母亲为中心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对2~3岁儿童行为的影响[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06:484-486.
  (收稿日期:2015.01.28)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七氟醚、丙泊酚复合麻醉辅以喉罩用于小儿腹股沟疝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ASAⅠ-Ⅱ级,1~7岁的小儿腹股沟疝手术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七氟醚、丙泊酚复合麻醉辅以喉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财会专业的主要课程——《基础会计》是一门既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又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会计实务。我校选用了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职业教育教材编写
目的:观察整肠生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选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压力及老龄化的不断增加,高血压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及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中医对此病临床治疗多从清镇法入手,但临床上气虚型高血压并不少见
目的:评价MRI多序列成像联合应用在乳腺髓样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例乳腺髓样癌患者的磁共振多序列影像学资料。扫描序列包括轴面反转恢复脂肪抑制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应用替罗非班对心肌再灌注及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行PCI的AMI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常规行P
【摘要】目的:观察双J输尿管支架治疗上尿路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上尿路梗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大部分采取逆行留置双J输尿管支架管进行治疗,小部分需切开置管,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肾积水病情。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周、6周平均集合系统分离及肾积水病情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发生血尿12例,膀胱刺激症状10例,经治疗并发症得到缓解。结论:采用逆行
目的 探讨β-catenin及TCF/LEF家族蛋白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中的表达,分析β-catenin、TCF/LEF家族与肠神经系统发育(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及
目的 探讨肺黏液性微乳头型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手术切除的黏液性微乳头型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结果,并应用免疫组化、ARMS法和FISH
6月10日是今年端午小长假首日,也是铁路端午假期运输第二天,全国铁路发送旅客784.3万人,比2012年端午期间高峰日增加74万人,增长10.4%,创历年端午假期单日旅客发送量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