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祯笔下关于名节的两则故事

来源 :炎黄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wil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自号渔洋山人的王士祯所著的笔记《池北偶谈》,记有相映成趣的两则小故事,说的是两种人的名节观。名节,向来是中国人极重视的道德操守和价值理念,不少人甚至把它看得重于生命。但究竟怎样理解和对待名节,即使在封建礼教盛行的旧时代,也因人而异。王士祯提供的故事颇堪玩味。
其他文献
汉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独特的民族。可是说来令人惊讶,古今中外的学者们对这个泱泱大族的研究却少得可怜。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学者们对中国的许多少数
我第一次见到吴大猷老是1992年5月17日,他在李政道教授和夫人陪同下,从台北经香港来北京。这是他时隔46年后第一次重返祖国大陆。我当时负责大猷老来大陆访问的接待工作。当时
那是1955年4月16日凌晨,在印尼首都雅加达飞机场,漆黑的天空,微风轻拂,远方传来飞机呼啸的声响,一架银色的飞机降落在跑道上。人群里一片鼓掌和欢呼,舒缓了原有的忐忑不安,以周恩来
享有世界声誉的、为祖国科学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台湾物理学家吴大猷先生,今年3月初溘然逝世。台湾学者沈君山教授在追念吴老的文章中,高度评价了吴大猷先生的学识与人品,追述了
1929年春,受党中央的委派,从苏联刚回国的刘安恭,来到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工作,直至同年10月在战斗中牺牲。在仅半年的时间里,他曾担任过临时红四军军委书记、政治部主任、前
法律是由立法者制定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和承载了立法者的意志和理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立法者是法律的唯一的和起决定性作用的主宰.实际上,法律的内容甚至形式要受到更多外
周作人和胡适不能相提并论。两人虽同是“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名人,但两人的地位、作用、声望悬殊,经历差别更大,主要是,在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周作人叛国附敌,为虎作怅,而胡适则无
入世后,WTO所包含的一揽子实体规则和争端解决规则在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投资关系和争议中得以适用,这就给我国国际私法带来重大影响和挑战。这种影响和挑战是全面的,既有宏微观方
从严打的角度考虑如何完善刑事立法,应有两个直接目的:一是刑事立法如何为严打服务,即刑事政策如何指导立法.刑事法治原则必然要求严打遵从国家的法律,而不能超越法律,那么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