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语文课堂有三种基本功能,即:积累功能、实践功能和思维功能。
积累功能是基本的基本,就是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积累的根据地。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首先就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制定有效的积累方案,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具体的一些积累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另一个方面,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制定相应的积累计划,设计相应的积累内容。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个积累的过程,让学生在积累过程中一步一步的增强学习的信心。从积累的角度来讲,要强调课本的作用,应该说课本是万花筒,字、词、句、篇等等,语文无所不有。有些教师往往很不注意课本的作用,事实上,教师在对待课本上,要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要将课本看成教学积累的基础,指导学生精读课本。我们很多学生一个学期下来,该背诵的课文不能背诵,该诵读的地方还读不通顺.课文上的字出现在试卷的错别字题目里居然不知道,这就是对课本的重视不够,这虽然和学生本人有很大的关系,但与教师的讲授也分不开。有些教师以为基础要学生自己去做,课堂上不在基础上下功夫。当然,更多的教师还是在乎基础的,但就是讲授不经典,不到位,没有发挥课本的引子作用,该补充的东西没有补充,一节课下来,效率不高。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听完课之后,觉得比较有趣,等到考试,觉得老师好像没有讲到,所以教师的讲授应当体现知识的基础性。
实践功能,就是在语文课堂里,要让学生大量的实践。虽然我们现在的语文课一言堂的情况已不多,但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到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的不多。事实上,只有通过课堂实践的引子作用,才能实现课外的更多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这就是说,课堂实践不但要体现课堂的实践功能,而且还要能够很好地开启课外实践活动。比如,朗读,教师在课堂上是不是设计了朗读活动,是不是清楚朗读对本节课的重要作用,方法上是不是要指导,学生在什么时间读,要读多少分钟,是单独读好,还是齐读好,是自由读好,还是比赛读好,等等,教师将这些都考虑好之后,在教学中实施起来才会不随意地去做,然后才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实践,也只有在课堂上学生知道怎样读,读出兴趣,甚至尝到朗读的甜头,学生才会做到在课堂上认真读,在课后继续读。其他的教学实践活动也是一样。作为一个教师,最怕的就是觉得实践活动浪费他的时间,如果真是这样,教学永远是你教师的事情,教学永远都成不了真正的教学。
思维功能,就是要在语文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所谓思维指的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如果说积累是学习的基础,实践是巩固的基础,那么思维应当是提高的基础。如果教学没有思维活动,那么学生的学习是没有价值的。尽管我们的语文和感性有很大的关系,但在教学中照样需要理性。有个著名论断:教就是为了不教。它告诉我们教给学生的不应当仅仅是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本身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它的实质就是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思维的过程。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不是向学生提出几个思维方面的问题,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思维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思维教学要有很好的元认知能力,要求教师的思维教学是直观的、是学生能感知的,是可操作的。然后教师将需讲述的材料、教学实施过程具体化。这里专门说思维教学方法,教师要制定好你的思维教学过程,教学中要体现哪些思维活动,要训练的是学生的什么思维能力,教师要怎样讲述,讲解要怎样才能直观、简洁而有深度,讲解的过程是不是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受益,要设计的教学活动是什么,是不是可行,等等。这里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有些教师的分析没有深度,觉得自己懂了,这里就意味着你老师懂了是不是学生就可以理解,所以一般说备课还要备学生,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理解和讲解。就拿阅读教学来说,平时阅读教学是考试阅读的基础,只是我们平时阅读教学的范围肯定不是只讲到考试那一点就结束。如果叫你给学生讲一下阅读题,只是把答案念一下,那样做的结果是,学生最多就知道这个题的做法。这就是说,你的讲授是没有思维的。老师的讲授除了解决本题之外,要让学生明白答题的思维过程,进而知道做阅读题的步骤。当然,语文的复杂性就在这个地方,你知道了方法,基础不行也是做不好的,基础好,也知道方法,你不常训练也不行,这就是要有一定量的实践活动。
如果语文课真能实现这三种基本功能,那么学生的基本功也就差不多了。
(作者单位:镇雄一中)
积累功能是基本的基本,就是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积累的根据地。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首先就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制定有效的积累方案,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具体的一些积累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另一个方面,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制定相应的积累计划,设计相应的积累内容。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个积累的过程,让学生在积累过程中一步一步的增强学习的信心。从积累的角度来讲,要强调课本的作用,应该说课本是万花筒,字、词、句、篇等等,语文无所不有。有些教师往往很不注意课本的作用,事实上,教师在对待课本上,要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要将课本看成教学积累的基础,指导学生精读课本。我们很多学生一个学期下来,该背诵的课文不能背诵,该诵读的地方还读不通顺.课文上的字出现在试卷的错别字题目里居然不知道,这就是对课本的重视不够,这虽然和学生本人有很大的关系,但与教师的讲授也分不开。有些教师以为基础要学生自己去做,课堂上不在基础上下功夫。当然,更多的教师还是在乎基础的,但就是讲授不经典,不到位,没有发挥课本的引子作用,该补充的东西没有补充,一节课下来,效率不高。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听完课之后,觉得比较有趣,等到考试,觉得老师好像没有讲到,所以教师的讲授应当体现知识的基础性。
实践功能,就是在语文课堂里,要让学生大量的实践。虽然我们现在的语文课一言堂的情况已不多,但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到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的不多。事实上,只有通过课堂实践的引子作用,才能实现课外的更多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这就是说,课堂实践不但要体现课堂的实践功能,而且还要能够很好地开启课外实践活动。比如,朗读,教师在课堂上是不是设计了朗读活动,是不是清楚朗读对本节课的重要作用,方法上是不是要指导,学生在什么时间读,要读多少分钟,是单独读好,还是齐读好,是自由读好,还是比赛读好,等等,教师将这些都考虑好之后,在教学中实施起来才会不随意地去做,然后才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实践,也只有在课堂上学生知道怎样读,读出兴趣,甚至尝到朗读的甜头,学生才会做到在课堂上认真读,在课后继续读。其他的教学实践活动也是一样。作为一个教师,最怕的就是觉得实践活动浪费他的时间,如果真是这样,教学永远是你教师的事情,教学永远都成不了真正的教学。
思维功能,就是要在语文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所谓思维指的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如果说积累是学习的基础,实践是巩固的基础,那么思维应当是提高的基础。如果教学没有思维活动,那么学生的学习是没有价值的。尽管我们的语文和感性有很大的关系,但在教学中照样需要理性。有个著名论断:教就是为了不教。它告诉我们教给学生的不应当仅仅是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本身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它的实质就是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思维的过程。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不是向学生提出几个思维方面的问题,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思维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思维教学要有很好的元认知能力,要求教师的思维教学是直观的、是学生能感知的,是可操作的。然后教师将需讲述的材料、教学实施过程具体化。这里专门说思维教学方法,教师要制定好你的思维教学过程,教学中要体现哪些思维活动,要训练的是学生的什么思维能力,教师要怎样讲述,讲解要怎样才能直观、简洁而有深度,讲解的过程是不是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受益,要设计的教学活动是什么,是不是可行,等等。这里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有些教师的分析没有深度,觉得自己懂了,这里就意味着你老师懂了是不是学生就可以理解,所以一般说备课还要备学生,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理解和讲解。就拿阅读教学来说,平时阅读教学是考试阅读的基础,只是我们平时阅读教学的范围肯定不是只讲到考试那一点就结束。如果叫你给学生讲一下阅读题,只是把答案念一下,那样做的结果是,学生最多就知道这个题的做法。这就是说,你的讲授是没有思维的。老师的讲授除了解决本题之外,要让学生明白答题的思维过程,进而知道做阅读题的步骤。当然,语文的复杂性就在这个地方,你知道了方法,基础不行也是做不好的,基础好,也知道方法,你不常训练也不行,这就是要有一定量的实践活动。
如果语文课真能实现这三种基本功能,那么学生的基本功也就差不多了。
(作者单位:镇雄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