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俄罗斯社会主义运动低迷的原因与前景分析

来源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15088151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俄罗斯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直接取决于俄罗斯共产主义性质的政党的发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出现了许多共产主义性质的政党,然而这些政党经过短暂的发展后逐渐走向了衰落,尤其是到21世纪以后,其发展更是一落千丈。导致其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依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俄罗斯社会主义运动的前景并不乐观。
  [关键词]俄罗斯 社会主义运动 原因 前景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09)05-0055-06
  
  苏联解体前后,俄罗斯在政治上实行多党制,一时间,俄罗斯政坛上左、中、右政党林立。就追求社会主义目标的共产主义政党而言,也先后出现了十多个。这些政党历经近20年的发展变化,有的已经不存在了,有的名存实亡,还有的尽管存在并且也符合俄罗斯《政党法》的要求、是合法的政党,但其影响和实力已经和其成立初期不可同日而语。造成当前俄罗斯共产主义运动低迷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其发展前景如何。本文拟对此作一分析。
  
  一、俄罗斯共产主义政党的现状
  
  自俄罗斯独立以来,在俄罗斯政坛上比较有影响的共产主义性质的政党,除了俄共以外,还有全联盟布尔什维克共产党、俄罗斯共产党一苏共、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一共产党人革命党、全俄罗斯未来共产党、共产党联盟一苏共、劳动俄罗斯共产党人党等。
  俄罗斯共产党。1990年6月,一部分对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及其改革不满的苏共党员(主要是苏共二十八大的代表)组建了俄罗斯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共产党。它属于苏联共产党的组成部分。1991年“8·19"事变后,苏共和俄共完全停止了活动,财产被没收。原俄共党员分裂为两派:一部分人成立了新的共产党组织;另一部分人坚持要恢复俄共的活动。1993年2月13~14日,俄罗斯共产党人召开了第二次非常代表大会,这也是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重建大会。
  近20年来,俄共的发展轨迹走了一个倒“V”字形的路线。总的来说,直到20世纪末,俄共的发展势头都很好。它恢复重建之初就参加了1993年的杜马选举并获得了12.35%的选票,成为俄罗斯国家杜马中的第三大党。1995年12月,俄共在第二届国家杜马选举中获得了22.3%的选票,在450个议席中占有157个,成为第一大党团。在1999年12月的第三届杜马选举中以24.29%的得票率和113个议席蝉联议会第一大党,被视为俄多党制下最成熟的政党。在1996~1999年进行的各地方机关的选举中,俄共在布良斯克州、沃罗涅日州、图拉州等地方都当选为行政首脑。1998年9月,俄共成员马斯柳科夫进入俄政府,担任第一副总理的要职。
  进入21世纪后,俄共开始走下坡路,首先表现为俄共在总统选举和国家杜马选举中连遭失败。在2003年12月举行第四届国家杜马选举中,俄共仅获得12.61%的选票和52个席位,失去了8573.万选民。在2007年12月举行的第五届国家杜马选举中,俄共只获得11.57%的选票和57个席位。而在2000年的总统选举中,久加诺夫的得票率明显落后于普京,他们的得票率分别为29.21%和52.94%。2004年初举行第四次总统大选,久加诺夫干脆放弃了竞选。在2008年3月举行的总统选举中,久加诺夫也仅得到了17.72%的选票,其对手梅德韦杰夫获得了70.28%的选票。
  其次,俄共内部不断分裂,党员人数大大减少,基层组织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俄共刚成立时有党员50万人,到2006年仅剩18.4万多人,到2008年11月,只有约16万人。0早在2002年,当俄共还是议会中第一大党时,俄罗斯就有人评论说:“一方面,俄共就人数来说仍是成员最多的党,就组织结构来说仍是最强大的组织;另一方面,在杜马中解决问题已经不再需要共产党人的参与了。”俄罗斯的一家媒体也有类似的评述:“至于在杜马中的实际影响力,共产党人早在2002年春天就丧失了。”
  全联盟布尔什维克共产党。该党于1991年11月成立,1993年秋曾因参与保卫白宫而遭禁止。1994年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宣布重建。1996年,该党分裂为两大派,分别以安德烈耶娃和拉宾为首。他们分别组建了独立的政党。安德烈耶娃建立的政党仍然称为全联盟布尔什维克共产党,以传统正统派自居,自称捍卫“布尔什维主义原则”,是国际共产主义和工人运动的一部分,要继承革命传统并与苏共机会主义领导人的反人民政策彻底决裂。以拉宾为首的一部分党员分裂出来后,仍然沿用斯大林时期的党名“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依旧简称联共(布)。尽管这两个党人数很少,但目前仍在活动。
  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一俄罗斯共产党人党。该党又称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一共产党人革命党,2001年由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和俄罗斯共产党人党合并而成。秋利金和克留契科夫担任新党的共同主席。2002年8月重新登记注册,时有党员53463人,在48个地区拥有分支机构。2007年5月,俄罗斯最高法院裁定,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一共产党人党人数不够五万,而且在俄国半数以上地区没有基层组织,不符合《政党法》的要求,因此,从2007年7月31日起取消该党。不过,目前该党党员仍在秘密活动。
  俄罗斯共产党一苏共。该党成立于1995年4月,领导人是阿列克谢·普里加林,成员以知识分子居多,主要来自早期普里加林领导的苏共马克思主义纲领派。该党人数很少,也没有在俄罗斯司法部登记,活动也比较少。到2008年,这个党实际上已经停止了活动。
  全俄罗斯未来共产党。该党成立于2004年9月,2004年12月在俄罗斯司法部获准注册,当时有党员5.1万人。但是,由于未能按照《政党法》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向俄联邦司法部提供45个地区分支机构的资料,2005年7月全俄罗斯未来共产党又被取消登记资格。2006年7月,吉洪诺夫在全俄罗斯未来共产党中央全会上以健康为由辞职,原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A.A.库瓦耶夫继任中央政府局主席。此后不久,该党停止了活动。
  劳动俄罗斯共产党人党。该党成立于2002年9月,它的基础是安皮洛夫领导的“劳动俄罗斯”运动。2008年该党停止了活动,但是“劳动俄罗斯运动”仍活跃在俄罗斯的政治舞台上。
  “俄罗斯共产党人”。2009年5月23日,这个以茹科夫为首的新共产主义组织成立。该组织指责俄共领导人推行与现政府妥协的政策,背离马克思主义原则,盛行对久加诺夫的个人崇拜。俄共领导人认为,该组织是克里姆林宫和“公正俄罗斯”党在幕后策划的结果。公正俄罗斯党则坚决否认这种说法。
  除上述共产主义政党之外,2008年10月俄罗斯还出现了一个左翼阵线,它是由红色青年先锋队、劳动俄罗斯、俄共一苏共、全联盟布尔什维克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组织联盟、青年共产党人联 盟、共产主义革命青年联盟、伊斯兰委员会等左翼政党和团体的143名代表在莫斯科宣布成立的。它自称是一个自由的社会政治组织,也是有志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积极分子的团体。
  另外,还有共产党联盟一苏共。它是由阿塞拜疆、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爱沙尼亚、第聂伯河沿岸地区以及南奥塞梯等国家和地区的共产党组织于1993年3月组建的,自称是苏联共产党唯一的合法继承者,其首要任务是要恢复和巩固各共和国的共产党,恢复苏联和苏联共产党。该组织的最高机构是中央理事会,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奥·谢·舍宁当选为理事会主席。共产党联盟一苏共成立之初有14个成员党,1995年7月发展到了22个,党员人数达到130万人。2001年该联盟发生分裂,舍宁被解除理事会主席职务,久加诺夫当选为新的理事会主席。联盟分裂为以久加诺夫为首的共产党联盟一苏共和以舍宁为首的共产党联盟一苏共。2004年2月,舍宁的共产党联盟一苏共改名为苏联共产党,同时规定“不得同时参加另外一个政党”。这就意味着舍宁的苏联共产党已经变成一个独立的政党,而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联盟党。2008年5月,苏联共产党中央在莫斯科举行非常全会,一致同意接纳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俄罗斯共产党人党,增选该党第一书记B.A.秋利金为苏共中央委员和书记处书记,成立苏共中央俄罗斯局,选举秋利金为该局主席。
  
  二、俄罗斯共产主义政党衰落的原因
  
  从上述情况来看,俄罗斯共产党在以上这些政党中力量最强、影响最广。其他共产主义政党的规模都不大,这些政党成立以后人数一般只有几千人,即使达到上万人,维持时间也不长。除了俄共以外,它们都达不到《俄罗斯政党法》规定的政党成立标准,无法在司法部登记注册,按照法律来说即使仍在活动也属非法,因此在俄罗斯政坛上的影响极其有限。俄共重建以后其党员人数也不断下滑,在杜马选举中的得票率越来越低,党内还不断出现严重的意见分歧甚至组织分裂。总体来说,俄罗斯社会主义运动呈现越来越低迷的趋势。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队伍建设不力,党员数量逐年减少,党员队伍严重老化。包括俄共在内的所有共产主义政党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一方面原有党员不断退党;另一方面新人党的人数又不多,尤其是年轻人普遍对这些政党不感兴趣。以俄罗斯共产党为例,其刚成立时有党员50万,2006年只有18万多,其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占48%,30~60岁的占43%,30岁以下的只占7%,党员平均年龄为58岁。尽管俄共中央制定了各地区党组织发展党员的硬性指标,即每年发展的党员人数要达到其党员数的10%,但是,据久加诺夫2008年11月在俄共十三大政治报告中说,很多地区的党组织不仅没有完成指标,相反人数还减少了。到十三大召开时,俄共党员只有16万人左右,30岁以下的年轻党员只占全部党员总数的5%~7%。有人估计,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用不了十年,俄共也就不存在了。除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一俄罗斯共产党人党拥有党员稍多一些外,其他的共产主义性质的政党人数更少,发展前景更为暗淡。
  第二,战略策略僵化保守,与俄罗斯政治经济发展严重脱节。这些共产主义性质的政党几乎都没有及时地根据时代和形势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策略。比如,俄共成为体制内政党后,以对抗现政权为己任,扮演不妥协的反对派角色,以反对政府提出的各项改革措施为其议会工作的重心,无视普京出任总统后受到俄各阶层普遍欢迎的事实。2000年12月召开的俄共七大规定,俄共要做普京当局的不妥协的、建设性的反对派。2002年1月召开的俄共第八次非例行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仍然规定俄共将同新一轮自由化改革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在2004年召开的俄共十大上,久加诺夫在政治报告中虽然坦承党中央工作有失误,但也并未在党的自身变革和与当局斗争的策略方面作出实质性的改变。除搞议会斗争外,俄共还要搞群众性抗议活动,称普京当局正在把俄罗斯引向成为西方强国附庸的道路,将使俄罗斯社会局势不断激化。这种判断显然不符合俄罗斯的现实。再如,安德烈耶娃的党采取的政治立场更为极端,对俄罗斯乃至世界发生的变化熟视无睹,一味地反对议会选举,其思想观点还停留在苏联时代。该党2005年4月召开的第四次代表大会仍然认为苏联的解体纯粹是戈尔巴乔夫的背叛、西方帝国主义的干涉和民主派打着“改革”的旗号实行反革命的结果。安德烈耶娃在其报告中只字未提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形势,更没有根据新的国际国内情况对党的战略、策略、今后的工作等作出部署。
  第三,党派林立,观点相左,难以形成合力。表面上看来,俄罗斯共产主义性质的政党的目标都是建立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大都自称为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实际上,它们意见分歧很大。比如,俄共在其几经修改的党纲中,称自己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和唯物辩证法,但并没有把马克思的经济分析方法作为观察、认识问题的工具,而是采用了现在流行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和消费社会理论。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一俄罗斯共产党人党则认为党的指导思想是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并完全按照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设想来阐释未来社会主义,认为共产主义要经过一个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即社会主义时期。在这一时期,生产资料要实行社会所有制,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它认为俄共提出的建立市场、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制度和多元化的政治制度、争取人民政权等主张是机会主义、改良主义,称舍宁的“苏共”是一群“保守主义的斯大林派”。全联盟布尔什维克共产党仍然坚持计划经济、国有化那一套主张,与俄罗斯现实完全脱节。全俄罗斯未来共产党在其活动时期也自认为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其战略目标是使国家重返社会主义发展之路,重建社会主义社会和作为人类未来的共产主义,主张劳动人民专政、基本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发展社会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它还指责俄共提出的建立更新的社会主义、在基本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不提无产阶级专政等主张充其量只是人民资本主义,而非科学社会主义。另外,每一个政党中往往又有很多派别,组织上的不断分裂造成了政党力量的削弱。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些政党不可能在一个共同目标下联合起来。
  第四,观点陈旧、保守。从其纲领来看,俄罗斯的共产主义政党的主张仍然囿于传统的苏联模式之中。它们坚持的是苏联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有的甚至展现着革命年代的政党形象。它们都主张无产阶级专政和恢复苏联,赞成夺取政权的革命手段等。舍宁领导的党直接就叫苏联共产党,其目标就是要恢复苏共,完全按照苏共的政治路线、纲领及其章程办事。俄共重建后,意识形 态上的保守性并没有完全消除。一方面,面对以社会民主为核心的主流意识,被迫放弃了部分马列主义信条,并提出了利用合法手段夺取政权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沉湎于对旧体制的怀念和对恢复苏联的热望。俄共对苏共和苏联历史的反思被一些概念性和表面性的词句所代替,而对俄罗斯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的展望也没有超出传统社会主义的范畴。如在对斯大林的重新评价上,俄共更多的是强调功绩,对斯大林的错误甚至罪行却轻描淡写。在许多选民心目中,这些共产主义性质的政党也成了守旧、倒退与恢复旧制度的同义词。
  第五,官僚主义严重,领导体制僵化。尽管成立时间不长、规模不大,但俄罗斯的共产主义类型的政党的官僚主义已经很严重,领导人的选拔任用仍然沿用苏联时期的任命制,而且无任期限制。以俄共为例,它的工作作风上在很多方面都继承了苏共的做法,存在形式主义、讲究等级等现象,民众对俄共的久加诺夫等领导人拿议会发的高薪、坐豪华车等做派不满。俄共部分选民认为俄共领导层思想僵化,缺乏创新能力。党内很多人包括部分高层领导人认为,久加诺夫占据俄共领袖位置达十多年之久,应对俄共的衰落负主要责任。不少俄共党员也认为,俄共要想摆脱目前的困境,走出低谷,必须更换党的领导人。“全俄民意研究中心”的民调结果表明,有20%的民众、26%的俄共党员认为是久加诺夫的无能导致了俄共的分裂。
  第六,面临《政党法》的严重考验。为了规范政党制度,俄罗斯国家杜马于2001年6月21日通过了《俄罗斯联邦政党法》,2004年12月又对此作了补充修改。2001年的《政党法》规定,政党要进行合法登记,条件是每个政党的党员应不少于10000人,在半数以上联邦主体内建立分部,每个分部党员应不少于100人,在政党的其他地区分部中,每个分部党员不少于50名。到2004年修改为,每个政党的党员应不少于50000人,在半数以上联邦主体内建立分部,每个分部党员应不少于500人,在政党的其他地区分部中,每个分部党员不少于250名。这表明,俄罗斯的许多共产主义性质的政党如果不联合起来,是很难达到这个要求的,不仅无法获得注册登记,更谈不上上台执政了。从每个政党的纲领主张及其战略策略来看,它们也无法统一。事实上,目前除了俄共外,还没有一个共产主义性质的政党符合合法登记的条件。因此,尽管现在有的政党还在活动,但却是非法的。
  第七,社会阶级结构不断分化,共产主义政党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不断分化瓦解。俄罗斯的共产主义政党都宣称代表社会贫困阶层的利益,依靠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农民。但是,苏联解体、俄罗斯转轨以后,整个社会的阶级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转轨初期,俄罗斯贫困阶层迅速扩大,除了原来属于低下收入阶层的工人、农民和退休者这些“旧贫困者”外,还出现了一批主要由教师、医生、学者等构成的“新贫困者”。他们在苏联时期生活比较殷实,但对转型缺乏适应能力,因而思想保守,消极地对待社会改革。他们认为导致他们贫困的原因不是他们自身,而是恶劣的外部环境和政府的现行政策,因而通常把票投给那些保证“回到过去美好时光”的人。进入21世纪以后,普京及其政府为了保持社会稳定,不断地提高居民的工资收入,本着“提高社会福利”和“共享社会资源”的政治理念,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通过对俄罗斯社会的综合治理,俄罗斯社会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就使得曾占社会人口35%左右的贫困阶层出现分化,社会贫困人口的数量相对减少,客观上造成了共产主义政党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萎缩。
  第八,外力因素的挤压。俄罗斯当局掌握着绝大部分的政治资源、权力资源并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控制媒体,拉拢选民,控制社会舆论,挤压共产主义政党的生存空间。2002年4月,俄共在杜马中失去了七个专门委员会主席职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外力因素的挤压还表现在俄罗斯政局上。经过普京八年的治理,国家稳定,经济连续九年增长,人均GDP已经超过一万美元,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大国地位,老百姓逐渐又找回了强国的感觉。这使得具有强烈皇权主义传统的俄罗斯人几近狂热地追捧普京及其支持的党派和总统梅德韦杰夫。普京在俄罗斯的支持率始终保持在70%以上,其当选总理后的2008年5月~12月支持率更达到了80%以上,梅德韦杰夫同期的支持率也达到了70%以上。这大大挤压了左翼政党尤其是共产主义政党的生存空间,老百姓宁可相信眼前能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相信那遥不可及的在苏联时期也曾许诺过的共产主义的未来。
  
  三、俄罗斯共产主义政党的特征及其发展前景
  
  俄罗斯的社会主义运动如何发展,完全取决于俄罗斯共产主义政党如何发展。从俄罗斯转轨以后共产主义政党的发展过程、纲领主张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来看,俄罗斯共产主义政党的命运又完全取决于俄罗斯共产主义政党自身的生存策略和俄罗斯的社会发展状况。
  第一,俄罗斯共产主义政党的主张除延续了苏联时期社会主义的某些特点外,也有一些新的时代内容。共产主义政党在其纲领中仍然继承了苏联共产党的一些实质性的主张。它们几乎全都宣称自己是苏联共产党的合法继承者,坚持民主集中制,主张国有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实行计划经济。但是,这些党又是在俄罗斯转轨以后成立并开展活动的,必须符合俄罗斯现行的宪法和法律,成为体制内的政党。因此,它们的纲领主张又不可避免地带有转轨以后的一些鲜明内容。比如,一些党主张实行多党制,按照民主选举的有关规定去进行各级权力机关的竞选,在经济中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等等。
  第二,俄罗斯的共产主义政党必须在现有的体制内活动,离开这一体制,生存与发展都会十分困难。历经近20年的发展,俄罗斯政治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定型。民众已经适应了多党竞争、市场经济、三权分立和民主选举。因此,共产主义政党如果想要合法地开展活动,必须遵守现行的宪法、《政党法》和其他相关法律。也就是说,取得政权的道路不能是传统的暴力革命、武装斗争,只能是和平的方法以及与其他政党展开竞争的方法。即使执政后,也不能改变政体,只能在现行宪法规定的范围内执政。这一点,在摩尔多瓦等国都得到了验证。
  第三,观察俄罗斯转轨以来近20年的历史可以发现,俄罗斯国内政局越混乱、经济危机越严重,共产主义政党发展就会较快,影响也更广泛。比如,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俄共的发展就有卷土重来之势,在议会中是第一大党。如前所述,联合议会中的其他左派政党,俄共可以轻易得到多数票的支持,除需2/3绝对多数才能通过的宪法级重要法律外,左派几乎可以让杜马通过任何法案。但是,普京执政后,随着俄罗斯国内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逐渐减少,俄罗斯共产主义政党的发展不断萎缩,党员人数不断减少,选民支持率屡创新 低。俄共党员人数到2008年底已降至16万人,在杜马选举中的得票率也逐渐降低,从第一届的12.35%降到第五届的11.57%。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在2009年2月作的调查问卷中,在回答“如果下个礼拜天举行杜马选举,你打算投下列哪个政党的票”时,回答支持俄共的人只有6%。其他共产主义政党在2004年《政党法》修改后,都失去了合法登记的资格。有的党停止了活动,有的尽管还存在,但其活动只能是秘密的,对俄罗斯政坛难有影响。
  俄罗斯的共产主义政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观念亟需转变。现在的俄罗斯人,特别是中青年人对恢复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和对遥不可及的光辉未来不再感兴趣。怀念苏联时期的那些人,主要是那些在苏联时期社会地位比较高、生活比较优裕,而今生活水平下降的老年人。无法放下苏共历史包袱的俄共及其他共产主义政党的许多主张已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俄共已意识到这一点,正在根据变化了的国情进行自我调整,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观念转变的必要性。2004年9月,久加诺夫说:“在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有什么福利和权利,现在在‘强盗式’的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失去了什么,这种对比是很有说服力的。”俄共虽然也承认“击溃苏联社会的危机很大程度上是党自身的危机引起的,苏共长期在理论上停滞不前”,但它仍然把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归罪于“社会主义的叛徒”,也就是简单归结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个人的原因,这说明俄共领导人的思维中仍旧没有摆脱原先固有的旧观念。
  第二,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俄罗斯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已经基本确立,任何政党要想得到正常发展,只能在既定的体制内开展活动,俄罗斯共产主义政党也不能例外。在确定自己的社会角色时,不能把自己定位为苏联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的维护者或恢复者,必须顺应俄国社会的总体发展方向,积极参与俄罗斯社会的转轨进程,充当政府建设性的反对派角色,而不应当把自己置于政府的对立面。
  第三,解决财政问题。现在俄罗斯共产主义政党包括俄共在内,财政上都极度困难,根本没有资金开展重大活动。比如,俄共为了节省经费,就连十三大开会的地点也只好选择在莫斯科市郊比较偏僻的音乐厅。久加诺夫在会上作政治报告时坦陈党的活动经费极其紧张,财政困难,落实所有目标需要大量的资金。
  2007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俄罗斯产生了很大冲击,石油价格下跌、证券市场大幅跳水、卢布贬值。俄共和其他左翼组织及时抓住这一时机,举行了一系列抗议示威活动,以期达到扩大影响的目的。但是,其影响只能是局部的、暂时的,不可能影响到全俄罗斯,也不可能长久发挥作用。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消退、俄罗斯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包括俄共在内的共产主义政党的日子将会更加难过。久加诺夫在俄共十三大政治报告中提出要为夺取政权而斗争,这个目标一时是难以达到的,对于俄共及其他共产主义政党来说,最紧迫的还是要解决生存问题。
  
  [责任编辑:吕楠]
其他文献
克罗地亚走出共产党统治的转型,结束了政治上分散的一党制的共产主义制度,脱离了多民族的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但是,塞尔维亚人控制了它1/3的领土。克罗地亚共产主义者联盟一民主改革党是最明显脱胎于以前执政的共产党的政党,后来由于1990年选举失败而更名为社会民主党,但是共产党的大量党员事实上还流向了新成立的政党。许多塞尔维亚人加入了塞尔维亚民主党。1991年到1995年,塞尔维亚民主党领导了反对克罗地亚
期刊
[内容提要]过去的30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全面改革、推动科学发展的30年。在30年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我们党一方面坚持切实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另一方面又适应实际国情与时代特征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奋力开拓,不断地提出新观点、创造新形式。因此,我们党不仅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且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了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
期刊
1968年3月,波兰学生为了捍卫基本公民权利(特别是言论自由)组织了一系列非暴力静坐和集会,他们没有想到这一行动会成为波兰共产主义制度开始瓦解的标志。“三月事件”、“布拉格之春”以及后来华约军队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干涉等已经清晰表明,共产主义在中东欧地区失去了号召力。在反犹运动和“三月事件”中,波兰统一工人党推脱责任的行为说明当局对共产主义制度合法化问题的认识已经发生了转变。他们不再将其合法性维系在乌
期刊
[内容提要]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决定了全球化与各国多样化发展并行不悖。中国共产党人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空背景下,确立全球化合作观念,立足于本国国情,参与经济全球化,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球化与各国发展多样化有机结合的典范。充分显示出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必须走具有本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成功可能性。  [关键词]全球化 多样化 中国特色社
期刊
1999年8月15日,金大中总统提出将“生产性福利”作为韩国社会福利改革的新方向。所谓“福利”是指“社会福利”,意味着对那些不能工作的人提供最低生活标准;“生产性”意味着它的关注焦点是就业与那些通过政府支持可以自立的人,帮助他们提高创造性与个性。“生产性福利”的目的就是通过促进社会发展和公平分配财富来增加社会平等,也为每个公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提高他们自我帮助的能力,使其不会因为贫穷、社会排斥或其
期刊
自1989年以来,作为保加利亚共产党的继承党,保加利亚社会党对该国的政治和决策一直有着巨大的影响。与其他大多数东欧国家不同,保加利亚社会党赢得了1990年6月本国的第一次民主选举。继1991年以微弱的劣势失败后,该党在1994年再次获得了选举的胜利,直到1997年作为执政党完全失去声誉之后,保加利亚社会党才陷入了严重的合法性危机。然而,在2005年的大选中,它又一次成为最受欢迎的政党。尽管保加利亚
期刊
[内容提要]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重创,也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资本主义的全新视角。当前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金融垄断阶段,在形式上与过去的资本主义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是其内在的根本矛盾未变。在变与不变中认识资本主义,首先要在不变中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过渡性,在变化中充分估计资本主义对社会矛盾的调节、适应能力。  [关键词]金融危机 资本主义 变化 矛盾 前景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内容提要]方法论自觉是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近年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领域,初步形成了以检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现状为逻辑起点、以创新研究方法和拓展研究领域为核。内容的方法论自觉态势。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原则、规范、方式和手段进行总结、反思和创新,必定会推动相关研究走向繁荣。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方法论自觉 学术史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
[内容提要]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社会主义在改革时期必然会出现复杂的道德矛盾。而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改革时期的道德矛盾不可简单地运用批判与继承传统美德的方法,也不可仅寄希望于道德榜样的社会示范作用,而需要运用“解悖”的方法,开展多方面的宣传、教育和疏导,以普度“悖论意识”。提高人们正确分析、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改革时期道德矛盾的能力。  [关键词]改革时期 社会道德 矛盾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
期刊
[内容提要]有成熟的民主理论,才有成熟的民主政治。60年来,正是有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我们才初步掌握了当代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规律,成功地建立起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走上了一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路。  [关键词]执政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09)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