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值此《中华汪氏通宗世谱》首届编修研讨会在汉阳召开之际,需要提出探讨的具体话题很多,同样也会有很多宗亲关注和发言。在此,我仅就部分外迁宗支的祖脉考证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亁隆版《汪氏通宗世谱》,以下简称“老通谱”; 现在实施的新修《中华汪氏通宗世谱》,以下简称“新通谱”。 老通谱是泛徽州、大区域性的,新通谱是全国、甚至是大中华性的。老通谱是收录有七百余宗支大统修的史籍巨献,它无疑是汪氏宗谱史志的大型资料库,其中绝大多数是经过通盘比较、排查和核考,基本不存在相互矛盾冲突的大问题,是我们新修通谱较权威的母本。
但是,万物皆为相对论,老通谱并不是绝对权威的、不可能十全十美的。极少数如:傍系遗漏、世系脱代、世序错位、缺字错字、遗留问题、潜在矛盾等现象事实存在,这需要我们大家以客观务实、科学辨证的思想去对待和处理。在编修新通谱时,要将遗漏宗支的衔接点加以补充和说明;要将错位、缺字或错字加以纠正;要解决遗留问题、消除潜在矛盾。
我经多年对汪氏谱系的广泛涉猎和深入研究,得出一个初步结论:即老通谱虽然是集七百余宗支大统修的巨型谱牒,所覆盖区域主要集中于古六州范围,部分幅射于皖南、皖中、浙西、赣东、苏南等地,很少涉及皖浙赣苏其他地区,极少涉及湘鄂两省,此外如陕、甘、滇、黔、川、渝、闽、粤、豫、鲁等大量区域几乎无涉。
据粗略估计:乾隆之前分迁的大宗支系应在两千余支以上,即在老通谱之外的支系约是老通谱之内支系的两倍之多。也就是说:老通谱的覆盖面大概只有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的外迁宗支的谱系需要收编进来,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宗支谱系存在不良状况,他们的祖脉世系都需要进行严谨、认真的考证。
老通谱之内的七百余宗支祖脉世系,绝大多数业经核考、清晰可靠,但也有极少数有脱代或错接之嫌,尚存疑问。老通谱之外的广大外迁宗支中,更有相当一部分宗支的祖脉世系问题严重,无头断脉谱有之、误抄错代谱有之、脱世掉代谱有之、胡攀乱接谱有之、多系拼合谱有之、妄编臆造谱亦有之。虽然近年来各地曾有“通谱、统谱、会谱、同谱” 等诸多努力,但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谱脉考证问题必须引起编委会及各宗支的足够重视。
我做的第一份多支综合考证谱,是极其复杂的《惟瞻公世系及支下诸派祖脉考证》,因早期资料贫乏,初稿用了八年,扩编复审用了两年,总共花了十年时间。通过这项考证,使我增长了很多知识、积累了很多经验。这项考证的资料共四份,分别是“对比表、论叙文、考证谱、佐证资料”,我在论叙文中曾说:如上图将十六种不同老谱的同支世系列于一表,给人的印像是:杂乱无章,难断真伪。这一例证充分证明:对某些主要世系进行考证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并有不小的阻碍性。考证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还原史实、去伪存真、统一史料、消除分歧。通过考征结果看,应肯定寿一、寿二、寿四、政、隆一、庙荣、庙龙、秋一等诸公皆为71世,否定他们69世、70世、72世、73世、74世之混乱、错误的记载。七寿兄弟等诸公祖脉自所以多处有错并互为矛盾,因这些宗支本身皆未参于乾隆年间的七百多支大统修,未经大范围通谱、比较和考证,而是小范围抄录、讹传和乱接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采纳考证建议,其难点就是诸多宗支必须摒弃“唯己谱为是”的狭隘心态,以“客观务实、通盘严谨、去伪存真、完善大同”的观念来认识和接受考证结果。
多年来,我在完成《惟瞻公世系及支下诸派祖脉考证》之后,先后完成祖脉考证的有:《临清广洋公祖脉世系考证》、《罗田四支祖脉世系考证》、《荥阳汪沟族祖脉世系考证》、《中高公及武公世系考证》、《黄市泽川公世系考证》、《红安十支祖脉世系考证》、《六安手文堂祖脉世系考证》、《元瑞公两段世系考证》、《潜山龙关汪氏祖脉世系考证》、《霞春汪氏祖脉世系考证》。
还有处在初步过程中的《黎集支系祖脉考证之理性思维与线索搜析》、《木子店彻公支谱世系解读与探析》。虽然这些考证有少数支族尚未全族接受,但绝大多数是欣然笑纳的。接下来还有多个支系在待考过程中,如《皖中和公祖脉世系考证》、《皖江廷美公世系考证》、《广丰俊二公祖脉世系考证》、《立信公世系考证》等等。
因由战争兵乱、旱涝灾荒、瘟疫劫难、水火急患等自然灾难,还有奴役统治、强制迁徙、焚书毁史、反儒革新等政治灾难,此等诸多历史原因,致使外迁宗支多数祖谱失传。在后来的创修宗谱时,或因年代久远、资费不济、史料奇缺、信息闭塞等原因,又致难寻真脉、误编初谱。再往后的历次续修时,或因视野所限、资信贫乏、考据不足、尊祖情结等原因,再致不敢突围、将错就错等等。还有文革运动致使绝多老谱被毁,很多曾经的名门望族至今仍为无谱之宗、失序之族,这种现象在徽州祖地尤为普遍、尤显突出。
如今,我们幸逢国泰民安、生活美满,和平盛世、文化发展,网络发达、信息共享,盛世修史、志谱同繁的大好时代。在宗亲网这个汪氏文化的大平台上,我们汇集了前人所不能及的超量宗谱以及国史、方志和其他史料。所以,我们现在有机会、有资信、有能力、有信心,对诸多宗谱祖脉的历史遗留问题,在条件成熟时逐个进行清理和考证。
综上所述,扩大编修中华汪氏通宗世谱,认真考证部分宗支的祖脉世系,这是我们这代人的职责,也是我们这批人的荣幸!
亁隆版《汪氏通宗世谱》,以下简称“老通谱”; 现在实施的新修《中华汪氏通宗世谱》,以下简称“新通谱”。 老通谱是泛徽州、大区域性的,新通谱是全国、甚至是大中华性的。老通谱是收录有七百余宗支大统修的史籍巨献,它无疑是汪氏宗谱史志的大型资料库,其中绝大多数是经过通盘比较、排查和核考,基本不存在相互矛盾冲突的大问题,是我们新修通谱较权威的母本。
但是,万物皆为相对论,老通谱并不是绝对权威的、不可能十全十美的。极少数如:傍系遗漏、世系脱代、世序错位、缺字错字、遗留问题、潜在矛盾等现象事实存在,这需要我们大家以客观务实、科学辨证的思想去对待和处理。在编修新通谱时,要将遗漏宗支的衔接点加以补充和说明;要将错位、缺字或错字加以纠正;要解决遗留问题、消除潜在矛盾。
我经多年对汪氏谱系的广泛涉猎和深入研究,得出一个初步结论:即老通谱虽然是集七百余宗支大统修的巨型谱牒,所覆盖区域主要集中于古六州范围,部分幅射于皖南、皖中、浙西、赣东、苏南等地,很少涉及皖浙赣苏其他地区,极少涉及湘鄂两省,此外如陕、甘、滇、黔、川、渝、闽、粤、豫、鲁等大量区域几乎无涉。
据粗略估计:乾隆之前分迁的大宗支系应在两千余支以上,即在老通谱之外的支系约是老通谱之内支系的两倍之多。也就是说:老通谱的覆盖面大概只有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的外迁宗支的谱系需要收编进来,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宗支谱系存在不良状况,他们的祖脉世系都需要进行严谨、认真的考证。
老通谱之内的七百余宗支祖脉世系,绝大多数业经核考、清晰可靠,但也有极少数有脱代或错接之嫌,尚存疑问。老通谱之外的广大外迁宗支中,更有相当一部分宗支的祖脉世系问题严重,无头断脉谱有之、误抄错代谱有之、脱世掉代谱有之、胡攀乱接谱有之、多系拼合谱有之、妄编臆造谱亦有之。虽然近年来各地曾有“通谱、统谱、会谱、同谱” 等诸多努力,但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谱脉考证问题必须引起编委会及各宗支的足够重视。
我做的第一份多支综合考证谱,是极其复杂的《惟瞻公世系及支下诸派祖脉考证》,因早期资料贫乏,初稿用了八年,扩编复审用了两年,总共花了十年时间。通过这项考证,使我增长了很多知识、积累了很多经验。这项考证的资料共四份,分别是“对比表、论叙文、考证谱、佐证资料”,我在论叙文中曾说:如上图将十六种不同老谱的同支世系列于一表,给人的印像是:杂乱无章,难断真伪。这一例证充分证明:对某些主要世系进行考证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并有不小的阻碍性。考证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还原史实、去伪存真、统一史料、消除分歧。通过考征结果看,应肯定寿一、寿二、寿四、政、隆一、庙荣、庙龙、秋一等诸公皆为71世,否定他们69世、70世、72世、73世、74世之混乱、错误的记载。七寿兄弟等诸公祖脉自所以多处有错并互为矛盾,因这些宗支本身皆未参于乾隆年间的七百多支大统修,未经大范围通谱、比较和考证,而是小范围抄录、讹传和乱接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采纳考证建议,其难点就是诸多宗支必须摒弃“唯己谱为是”的狭隘心态,以“客观务实、通盘严谨、去伪存真、完善大同”的观念来认识和接受考证结果。
多年来,我在完成《惟瞻公世系及支下诸派祖脉考证》之后,先后完成祖脉考证的有:《临清广洋公祖脉世系考证》、《罗田四支祖脉世系考证》、《荥阳汪沟族祖脉世系考证》、《中高公及武公世系考证》、《黄市泽川公世系考证》、《红安十支祖脉世系考证》、《六安手文堂祖脉世系考证》、《元瑞公两段世系考证》、《潜山龙关汪氏祖脉世系考证》、《霞春汪氏祖脉世系考证》。
还有处在初步过程中的《黎集支系祖脉考证之理性思维与线索搜析》、《木子店彻公支谱世系解读与探析》。虽然这些考证有少数支族尚未全族接受,但绝大多数是欣然笑纳的。接下来还有多个支系在待考过程中,如《皖中和公祖脉世系考证》、《皖江廷美公世系考证》、《广丰俊二公祖脉世系考证》、《立信公世系考证》等等。
因由战争兵乱、旱涝灾荒、瘟疫劫难、水火急患等自然灾难,还有奴役统治、强制迁徙、焚书毁史、反儒革新等政治灾难,此等诸多历史原因,致使外迁宗支多数祖谱失传。在后来的创修宗谱时,或因年代久远、资费不济、史料奇缺、信息闭塞等原因,又致难寻真脉、误编初谱。再往后的历次续修时,或因视野所限、资信贫乏、考据不足、尊祖情结等原因,再致不敢突围、将错就错等等。还有文革运动致使绝多老谱被毁,很多曾经的名门望族至今仍为无谱之宗、失序之族,这种现象在徽州祖地尤为普遍、尤显突出。
如今,我们幸逢国泰民安、生活美满,和平盛世、文化发展,网络发达、信息共享,盛世修史、志谱同繁的大好时代。在宗亲网这个汪氏文化的大平台上,我们汇集了前人所不能及的超量宗谱以及国史、方志和其他史料。所以,我们现在有机会、有资信、有能力、有信心,对诸多宗谱祖脉的历史遗留问题,在条件成熟时逐个进行清理和考证。
综上所述,扩大编修中华汪氏通宗世谱,认真考证部分宗支的祖脉世系,这是我们这代人的职责,也是我们这批人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