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公债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k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债是以政府为主体进行的一种借贷行为,不同于私人借债,公债是以国家信用作为担保的,并且带有极强的政策性导向,所以作为了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的政策性工具。进入新时代,我国公债规模不断攀升,到了2016年,中央财政债务余额达到了120066.75亿元。面对如此巨额的债务,各界争论不断,正确的认识公债问题,才能更好地利用公债来服务于当前的中国经济。本文从已有的西方公债理论出发,通过梳理西方主要的公债理论,力图揭示西方公债理论的发展规律以及公债对宏观经济中供给与需求的影响。
  关键词:公债;宏观调控;西方公债理论;供给与需求;
  一、西方公债理论的发展
  (一)古典学派的公债理论
  公债思想最早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他认为公债的发行好比铸币的制造,过多的滥发货币,会对资本造成侵袭,危害社会生产。只有在战争期间可以用来为臣民购买粮食,但是发行公债会降低国家声望,使得国家变弱。
  休谟认为发行公债带有纸币流通的弊病,必然引起粮食和劳动价格上升,资本的贬值,而支付公债利息要征收捐税,最终会增加劳动者负担;公债大部分掌握在实利者阶层,助长了无所作为的寄生生活,不利于社会生产;公债为外国所持有,会使得国家变成别国的附庸,所以休谟提出了“公债亡国论”,即“国家如果不能消灭公债,公债必然消灭国家”。
  斯密引申了休谟的见解,认为公债助长了当权者奢侈之风,助长了战争,偿债名义下的超额货币发行加重了国民负担,严重危害了整个经济的有效运行;公债是非生产性的,当国家费用由举债支付时,就是将该国一部分用于维持生产性劳动的资本抽出来转用于非生产性的国家财政支出,危害国民经济的供给端。斯密提出“当国家费用由举债开支时,该国既有资本的一部分必逐年受到破坏;从来用于维持生产性劳动的若干部分年生产物,必会被转用来维持非生产性劳动。举债会在较大程度上破坏旧的资本,也会在较小程度上妨碍新资本的获得和储蓄。”
  李嘉图认为公债的重要负担不在于利息的转移,而在于原有资本被公债本金抽走所产生的损害。李嘉图继承了斯密的公债思想,认为举债就是将生产资本用于了非生产性支出,导致了生产资本的流失,不利于社会生产的扩大。并且在国家举债筹措经费的情况下,人民只要缴纳很少的租税来支付公债利息,从而认为自己的境况和以前一样富足,就不知节俭。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根据法国发行公债的经验,认为政府的支出和个人的乃至家庭的消费,在本质上并无差别,公私消费均将造成价值的毁灭和财富的损失,因此限制政府经费和限制个人消费一样,都可增加工商业资本积累;公债所筹集的资金使国家将一部分民间资本从生产性投资转向非生产性消费方面,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并给后代造成赋税负担,所以公债债不但由于资本被消费而造成反生产的效果,而且给国家和社会都会造成很大负担。
  总的来说,诞生于工业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古典学派,由于当时经济状况是生产力相对提高,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供不应求,增进国民财富是社会的最大目标。所以古典学派的公债理论都是从供给角度出发,认为公债的发行首先就是增加了危害了社会资本的积累,加重了劳动者的负担,不利于生产的扩大和社会财富的积累,而且损害了国家的声誉,所以他们从供给的角度出发,对公债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二)新古典主义的公债理论
  巴博斯特是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巴博斯特批判了孟德斯鸠之公债给国民经济带来利益,增加通货膨胀可以增加国民财富的立场,认为公债会给国家带来危害,但是他也认为,经济经费可以由公债支付,特别是国企、公共事业的财源,发行公债支付是应当的,用税后支付则纯属不当。
  庇古认为国家财政的经济支出应当由公债来弥补,他把用于经济支出的公债分为了三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种是用于生产有利可图的生产企业的公债,既然是有利可图的公债,因此这后者能够公债的还本付息也就自然要用其生产成果来负担,国家不必为此担心。第二种是用于生产无利可图的生产企业的公债,这种企业虽然无利可图,但其往往是国民经济中必不可少的企业,而且这类企业私人当然不愿意投资,所以必须由政府投资。但是政府用公债投资的这种支出,应该有专项基金保证其还本付息,这种专项基金就是“用新税建立的偿债基金”。第三种是在经济不景气时用于兴建公共工程的公债,这种公债可以有效地扩大就业,防止失业率的提高。此外庇古认为,向外国人举债的借款,确实会引起借贷国家下一代的负担,但是国内工作的利息和偿债基金,只是从一批人转移到另一批人,对于整体,完全没有什么负担。
  可以看出新古典主义不再笼统的强调公债对国家的损害,而是开始具体从公债的来源和支出方向进行区分,在此基础上给出公债对于生产的影响。作为新古典主义的集大成者,庇古从经济建设的角度,认为公债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有效的保证了资本的充足,从而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生产的扩大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从供给端的资本要素出发肯定了公债的积极作用。
  (三)凯恩斯主義的公债理论
  不同于古典学派追求国民财富最大化,凯恩斯的目标是解决经济危机,而解决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解决有效需求不足,而公债对于解决有效需求而言就是一个良策,政府可以通过举债来弥补财政赤字,保证政府用于增加社会消费和投资的资金需求,所以凯恩斯主义认为公债对于一国的经济是有益的,它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有利于刺激经济复苏,有利于扩大就业并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凯恩斯说:“举债支出虽然浪费,但结果倒可以使社会致富。”
  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造成了投资需求不足;使一部分国民收入从社会再生产中“漏出”造成了呆滞资源,从而使得储蓄大于投资,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国家通过举债的形式把这部分呆滞资源动员到国家手中,再用扩大财政支出的形式用以增加社会消费和投资。这样,就恰好实现了储蓄与投资平衡、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平衡,这自然会促进经济无危机的稳定增长,会使得社会致富。凯恩斯还指出,即使政府预算收支失衡,只要经济尚未达到充分就业,政府仍然可以发行公债,以举办公共工程,这样做的直接好处就是可以直接扩大就业量,以政府投资拉动私人投资的热潮,从而充分利用闲置的劳动力和资本,促进经济繁荣。   我們可以明显看到凯恩斯的目标是充分就业,这与当时美国的大危机背景是分不开的,面对资本主义危机下生产的相对过剩,凯恩斯注重需求端的问题,认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才是解决危机的根源,才是实现充分就业的正确途径。而公债作为极大促进消费和投资的宏观政策,得到了凯恩斯主义的认可,当然也确实发挥了解决经济危机的作用。
  凯恩斯之后的以萨缪尔森为代表新古典综合派继承和发展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萨缪尔森在凯恩斯公债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补,在公债的发行上,他强调内债不算是负担,而外债才可以算是真正的负担。在公债的使用上,萨缪尔森进一步细化,强调政府募集的公债如果用于投资,那么这种公债不会造成负担,相反如果不是用于投资,那么才有可能造成负担。此外,萨缪尔森通过研究政府债务扩大对民间资本的挤出效应和替代效应,得出了挤出效应不明显,替代效应不确定,所以得出了公债是有利的,政府不仅在衰退时可以推行赤字财政,在经济上升时也可以推行赤字财政的政策。
  (四)新政治经济学派的公债理论
  面对美国经济陷入“滞涨“的泥淖,凯恩斯主义又失效的大经济环境,不同经济流派开始探索新的经济思想,并且开始思索凯恩斯主义的问题。以布坎南为代表的新政治经济学派开始从全新的角度看待公债。
  布坎南指出,在存在公债的情况下,为了给债务利息支付提供资金,纳税人要被强制征税。公债使得纳税人对于公共服务的实际支出延迟到了未来,但是公债的实际成本必定由那些为债务还本付息支付税收的个人和集团承担。
  布坎南认为,只要政府预算出现赤字,这笔赤字便构成政府债务,应当将这种债务区别为实际债务与“虚假债务”,实际债务指实际的政府的借款,它只有在经济中的个人或集团审慎地以现期购买力来交换提供未来收益的政府义务时才会发生,而后者是中央银行及其支持下的商业银行的“借款”,它们只是货币创造,布坎南将其斥为“隐蔽的货币创造”、“被伪装成公债发行的通货创造”、“扩大货币供给的制度性面纱”。布坎南指出,通过货币创造而产生的债务实际上与税收具有相同的性质。尤其是货币创造会导致通货膨胀时,货币贬值对纳税人所造成的财富损失就相当于政府征收的税收。
  可以看出,布坎南认识到了公债是政治家们耗费政府资源、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但是公债的后果是巨大的,尤其是货币创造,是在导致通货膨胀的同时,强制性的对纳税人征税。
  二、公债理论发展的启示
  (一)公债理论具有时效性
  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古典学派,整个社会处于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的阶段,当时主流思想就是增进国民财富,增加全社会资本积累,以在世界中取得突出地位。对应的本国的经济重心就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由于当时的公债是统治阶级满足自身需要的手段,是对社会资本的侵蚀,而且有损国家声望,所以遭受到了严格的抵制,只有在战争等特殊的条件下,才被允许使用,预算平衡才是政府财政追求的目标。
  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已经达到很高水平,机器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在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经济矛盾下,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生产的相对过剩,人们开始意识到,生产端的问题不再那么重要,需求端的问题成了宏观管理的重点,而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公债以其扩大消费、带动投资的扩大内需功效重新登上了历史舞台,并被赋予了挽救经济危机的光环。
  当美国惊喜于走出经济危机的同时,又陷入了通货膨胀的“泥淖”。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由于之前继续奉行凯恩斯主义的赤字财政政策,结果步入了因举债过度而导致的另一个深渊——滞涨。面对高赤字、高通胀、高失业率的社会形态,凯恩斯主义瞬间垮台,一时各种思想蜂拥而起,他们都开始反思凯恩斯主义的弊端,开始认识到大规模举债的危害。所以纷纷提出自己的思想,都站在了凯恩斯主义的对立面,探索公债的弊病。
  可以看出文化源于经济又指引着经济,理论源于实践,又推动着实践发展。理论最终的目标是正确的指导实践,当理论适应实践时,推动实践发展,相反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可以看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公债理论,它们都是适应时代需求的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但也逐渐为实际所淘汰。
  (二)公债的经济效应具有复杂性
  就公债本身而言,从其最初只是作为战争时期弥补财政赤字的工具,到如今作为一项常规的财政政策工具,表明公债本身在宏观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具体来说,就公债本身表现为:
  1.扩大财政收入,满足国家支出的需要。现代社会的国家职能不断扩大,税收的相对稳定性决定了国家不能随意随时地变更税法,当税收不能满足国家的财政需要时,公债可以提供一部分财政收入,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资金需求。
  2.公债的形式易于接受。国家对居民的借贷形式较之征纳形式更易于被居民所接受,虽然定期归还和支付报酬的背后以税收为后盾,但纳税人的最终负担毕竟是间接的,“不会立即感到负担”,又何况在公债生产性用途的情况下,债资的增值作用能够避免纳税人的新负担。
  3.公债利息可以抵补一部分税收支付。事实上,如果居民不愿承认和接受公债形式,国家仍会以提高税率,新开税种的办法开辟财源,在公债与税收的决策中,纳税人宁可选择前者。
  4.信誉高。以国家出面承担债信,担保在一定时期清偿归还,比之其他任何人都来得可靠,这也许是许多国家长期巨额负债,然而不乏认购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5.居民认购国债带有一种崇高的责任感,是爱国主义行动的具体表现,而纳税人则往往缺乏这种体会。
  所以公债有可能也有必要成为国家财政的经常性聚财手段,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公债的超发所带来的国家信用的丧失以及整个经济所面临的通货膨胀,而如果处理不当,那么公债就变成了毁灭国家的手段,典型的就是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
  公债作为一种宏观政策性的工具,最终还是要作用到供给和需求端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就其对宏观经济中的供给和需求端的影响而言,通过对西方公债理论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   1.古典學派是典型的从供给角度分析公债的作用得出的结果是,公债本身就是是对社会生产性资本的侵蚀,政府作为非生产性的部门,其将公债用于非生产性事业是对社会资本的浪费,而偿还公债的付息则是对社会生产中劳动者的剥削,是对社会供给的抑制。所以古典学派主要是从生产端,通过剖析公债对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抑制,否定了公债。
  2.新古典综合派通过对公债支出的分类,认为公债本身就是一项投资,而且投资是有高额回报的,即使投资于无利可图的企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之必须,是为了整个社会福利的提升。而对于经济不景气时的公债投资,本身也是可以拉动就业,对本国经济是有益的,而且内债根本不算是负担,只有外债是真正的负担。所以新古典综合派抓住了公债对于需求端投资的直接带动作用,公债扩大了投资,从而依靠需求端的刺激,带动了整个社会生产的扩大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3.凯恩斯主义者是从需求角度分析公债的作用,相较于庇古对公债拉动投资要素的肯定,凯恩斯认为整个经济的目标就是解决充分就业,解决有效需求不足,而公债无疑是最好的拉动内需的手段,公债直接使得滞留在账面上的储蓄变为实际的消费和投资,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社会状态,从而拉动生产,实现社会的充分就业。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公债的经济效应是复杂的,但是总的来说,公债对于社会总需求的影响是明显的,而对于总供给来说,则要视情况而定,例如如果企业是用滞留的资金购买公债则不会影响其扩大再生产,如果是用其本来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本来进行公债的投资,那么必然会产生整个社会供给的不足。还有就是公债的使用上,公债直接用于生产性的投资,对应的当然是明显的社会供给的扩大,并且会引起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如果投资于纯消费的领域,那么就只会扩大整个社会的需求,对供给则毫无用处。当前我国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明显要求公债的使用要服务于供给侧改革的大局,发挥其引导社会资本、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同时要以西方国家债务危机为戒,随时防范债务风险对本国经济的冲击。
  参考文献:
  [1]韩喜汶.公债、赤字与税收之间关系的纯理论分析[J],经济纵横,2014.
  [2]徐学婷 张豆.公债思想演变的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2012.
  [3]靳俐. 我国公债的政策效应:基于税收视角的分析[J],税务研究,2003.
  [4]丛树海.论公债的经济影响[J],财经研究,1987.
  [5]尹守香.公债替代税收的效应分析 [J],财税厂角,2004.
  作者简介:
  贾路路,1992年10月,男,汉,河北邯郸,硕士在读,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公共产品供给
其他文献
摘 要: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市场上新型施工技术的涌现,框架剪力墙结构就是其中之一。当前,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现代建筑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施工技术之一,其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建筑的整体质量,是建筑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的保证。因此,有必要要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进行研究和分析,切实提升其应用水平。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建筑施工;应用  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我国建筑施工技术也在不断
期刊
摘 要:对于制造企业来讲,质量管理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决定性要素,及时掌握和把控企业质量管理要素,并有效分析出与制造企业质量管理有關的竞争力,可以很好的看清楚企业的未来发展形势,以便企业更好的展开目前的工作和认清未来的方向。我国的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要素的影响因素很多,想要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首先就要确定企业质量管理要素并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制造企业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竞争力都是非常激烈的
期刊
水稻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李 辉  (鱼台县老砦镇人民政府 山东 济宁 272341)  摘 要: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非常广泛,水稻质量和产量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但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而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识别;防治  1导言  正确识别水稻常见病虫害是及时准确采取治理方式的重要保证,学习水稻常见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可
期刊
摘 要:配电网是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其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对供电能力与供电质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传统的供电所配电网在规划的过程中,都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而以"网格化"的配电网规划方式,以用电需要为导向,以区域控规作为基础,具有理想的效果。本论文以供电所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作为研究切入点,结合实践对其具体规划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供电所;配电网
期刊
摘 要:近20年来我国各年龄段肥胖率呈迅速增长的态势,减肥健身类APP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目前线上的减肥类APP有很多,但存在功能相似、不能与线下结合、只注重生理而未注重心理关怀等缺点。本项目希望做出一款基于"SoLoMo+O2O"商业模式的功能创新、实用性强、线上线下结合,并从心理根源帮助用户减肥的新型APP。  关键词:减肥,APP,SoLoMo+O2O  本项目的受众人群为肥胖人群、想要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可控励磁发电系统操作运行及检测维护,励磁控制器是同步发电机励磁的重要部件,随着科技的发展,先进的控制方法也不断涌现,目前,微机励磁控制器被广泛应用,如何使用及检测维护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的主要问题,在此谈一下我个人的一点体会,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磁发电系统 运行 檢测 维护  一、可控励磁自动调节系统的投入运行的操作步骤 ,  1.将控制方式切换开关置于“自动”位置,将励磁整
期刊
摘 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也是一项贯穿工程施工全过程的重要工作。建筑施工技术优化管理,对控制项目成本,优化人员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建筑施工的优化管理可以说是企业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不仅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技术管理,而且工程竣工后,必须总结以往经验,加强创新,才能使建筑工程管理技术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优化  引言  近年来,科
期刊
摘 要:文章从Cagan模型出发,分析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不仅是货币供给,实际货币需求利率弹性和货币增长率共同制约着通货膨胀率,并分析其具体作用机制。然后进行实在检验,最后给出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率 货币增长率 货币需求利率弹性  一、引言  货币供给对调控通货膨胀有很大的作用,货币的大量供给会引起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的担忧。货币主义者认为,这一过程存在滞后性。本文认为,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
期刊
摘 要:道路桥梁建设是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发展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既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建设与发展,又对人们的生活以及出行安全造成威胁。尽管我国当前的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质量在逐渐提升,然而依然存在着很多没法避免的病害,这时需要合理运用施工处理技术。本文将先分析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然后探究相应的施工处理技术。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施工处理技术  引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用电负荷的不断增加,加快智能电网发展也越来越迫切,建设智能电网,可以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电。而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门,智能变电站能否稳定运行不仅关系到智能电网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用户的用电安全、可靠。要想实现智能变电站的稳定运行,对变电站进行有效的监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就智能变电站系统的设计做了相关研究。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监测系统;设计  0.引言  变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