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合企业需求的高校实践教学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che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高等教育在实践中面临着巨大挑战,即由高等教育系统输出的人才,在以企业为主体的用人单位中,往往存在专业技能或综合素养方面的缺位和错位。能够为经济增长及社会均衡发展贡献核心价值的中高端人才短缺,一直是阻碍‘稳中求进’基调的重要因素。冲破“人才阻滞”的根本路径在于,以紧密契合企业用人系统为目的来推进高校教学系统建设。本文将企业的人才需求作为实践教学的基本前提,希望探索出一条可供借鉴的路径,推动企业需求更为明朗、通畅地在高校得到体现,进而指引高校展开相应人才培养工程。
  关键词 实践教学 企业人才需求 契合
  一、研究综述
  1、高校实践教学的研究进展
  关于实践教学,国内的专家学者倾向于以实践教学体系本身构建及完善为中心,遵循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传统范式,把各个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统筹考虑。多数该主题的研究,都能分层次、分类型、分学科专业地探索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主旨目标,对照目标探究对所培养的人赋予相应的能力要求。国外鲜见以“实践教学”作为专题来开展研究。这与西方教育系统固有的实践性、应用性特点相关,即教学的本身既包含了“实践”的内涵。与此同时,国外学术界与“实践教学”最为接近的研究方向是“创新创业教育”。学者们积极主张政府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给予重视,确保资源投入,带动全社会来广泛参与。
  鉴于国内外界定实践教学的定位、内涵等标准不尽相同,该理论尚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流派。但从实践上,这种教学模式已经积累了相当深厚的实践经验,并具备一定理论基础。
  2、企业人才需求的研究进展
  在国内,学者对于企业的人才需求给予了较大的兴趣和关注,且围绕某一项或一类特定行业或专业开展研究的情况居多,研究成果多以某专业或某产业人才需求分析的形式呈现。关于企业对于高校毕业人才通用素质能力需求的研究相对薄弱。在国外,企业需求已经成为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的要素。根据以员工胜任力模型为代表的人力资源理论认为,员工胜任力由外在和内在两部分组成。而对于员工长远成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内在动机、自我形象、自我角色认知等内在因素。这种内生素质,很大程度上是员工在校期间所塑造的。
  二、现状分析
  1、高校实践教学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与之相适应,高校毕业生待业人数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已经上升为包括政府、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内的社会群体普遍关注的问题。近些年,中央和地方都纷纷出台各种就业措施,在拓宽就业渠道、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加强法律保障等方面,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水平。对于高校而言,面对来自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的压力,加强实践教学工作,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是一项迫在眉睫而又必须长效开展的工作。通过设计和执行一套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教学体系。从目前的普遍经验来看,以业务实操为目的、以业务学习为主体、以理论学习为引导,成为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
  2、高校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代表了国家最先进的人才培养水平,创造着最发达的人力资本积累能力,因而天然承担了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源水平的历史责任。而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一方面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投入都在不断发展扩大,另一方面毕业生的就业水平长期以来都存在提升的瓶颈。这突出反映了高等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脱节。找到脱节原因,梳理和提升高校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契合度,有待进行深入分析。
  在实践教学的体系中,高校教师必须紧跟学科发展前沿,了解最新知识,并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课堂教学内容。这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也增加了教师群体的工作压力。目前,在我国高校的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比如,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培养模式不科学;实践教学条件不完善,教学师资队伍本身就存在与社会脱节的现象;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比较局限。造成这些问题的,既有理念层面的原因,也有制度层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一是经费投入不足。高校扩招和地方财政有限,影响了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配套,学校难以营造对标现实工作场景的教学环境。监管缺失加重了实践教学经费被随意消减和挪用的情况。二是教学设计不足。实践教学的内容彼此孤立,缺少环节之间的贯穿联动。教学课程的主题思路难以在有效落实于课程细节之中。而高校对于如何发挥学校办学特色,设计独特的教学内容,也考虑得不够周全。三是教学力度不足。受理念、资源及教学队伍素质的影响,实践教学的“实践性”并未得到充分发挥,达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从高等教育长期积累的弊端来看,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传统尚且存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四是师资力量不足。指导老师的素质是高质量实践教学的关键因素。目前担任实践教学指导老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也不尽相同。灌输式的课堂教学、应付性的教学互动、缺乏科研成果支撑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难以从教学中得到理念和技能上的提升。
  当然,归根结底,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问题在于,高校及其实践教学体系,还没有普遍深入地理解企业的需求。
  三、提升契合度的原理和路径
  从前述的分析不难看出,高校实践教学实际上是高等院校面向工作实际而推行的,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教学体系。以理论学习、业务学习和业务实操三者融合为基本教学内容。企业需求是企业经营发展对所引进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总体需求。主要指企业对应届毕业生所具备的,能够在人才职业化初期进行挖掘和整合的素质能力的需求。高校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关系在于:高校和企业是人才价值赋予与实践的两个环节,两者的连接程度,决定了人才队伍总体上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价值。契合性的提升,将有利于社会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两者之间的“契合性”,根本在于作为“上游”的高校与作为“下游”的企业,在人才培养与应用全流程中形成的,有利于最大化发挥人才价值的互联互通关系。往往是人才在学校与企业两个不同场景中平滑切换的决定性因素。契合性分析的基本假设是,分析对象之间存在直接意义上的逻辑关系。笔者认为高校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关系在于:高校和企业是人才价值赋予与实践的两个环节,两者的连接程度,决定了人才队伍总体上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价值。契合性的提升,将有利于社会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   传统的实践教学,仅仅将企业需求作为教学体系完善的考虑因素之一。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教学体系的完善只有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才能深入实践。高等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契合程度,决定了人力资源价值发挥的空间。破除阻滞的路径在于,彻底打通上游高等教育与下游企业实践两端的关联,以提升人才之于企业的契合度为根本路径,构建上下游动态匹配的机制。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大胆改革与创新传统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教学内容,动态调整教育教学的方法和重心,通过校企互动、产学互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
  提升其核型的重要前提,是正视人才培养的“闭环”。这要求高校详细解读人才从接受高校培养,到接受企业选拔再到企业内部培养的整个闭环流程。说明人才从挖掘、教育到投入实践创造价值,必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没有教育培养,创造价值的能力先天不足;不能创造价值,前期消耗的教育培养成本则成为资源沉淀。创立一种基于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分析高校与企业关系的思路。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各组织之间网状布局的趋势,探索组织间互联互通的良好先决条件。并将分析在这种形势下,高校与企业之间在互动中实现契合的策略。
  当然,教学主体还需制定企业需求向实践教学体系传导的策略。长期以来,企业需求难以全面、深入地传导至高校。当前,已经有不少理论和实践性的团队,通过吸纳国内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加入项目团队,汇聚高校和企业两方面智力资源,从应用的角度探索阻碍企业用人需求传递的因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四、实践教学的内涵重塑
  我国高等教育在实践中面临着巨大挑战,即由高等教育系统输出的人才,在以企业为主体的用人单位中,往往存在专业技能或综合素养方面的缺位和错位。能够为经济增长及社会均衡发展贡献核心价值的中高端人才短缺,一直是阻碍“稳中求进”基调的重要因素。冲破“人才阻滞”的根本路径在于,以紧密契合企业用人系统为目的来推进高校教学系统建设。长期以来,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较多地将企业需求作为其考虑的变量之一。我们需要将企业的人才需求作为实践教学的主线,探索用“需求导向”牵动实践教学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基于此,“实践教学”的内涵在某种意义上还可理解为“围绕企业实际需求而构建的,以‘实践’为主要形式,涵盖技术技能、思维方式、应用智力、政治素质等主要培养要素的人才开发模式”。
  首先,实际教学的本质意义是达成高校与企业契合。在“闭环”中,高校是资源开发和追加的“加工池”;以企业为绝对主体的用人单位是资源效益化的平台;人是本质意义上的价值资源,属性不因产出线路的具体位段改变而改变。在这个闭环系统中,高校、用人单位和人成为一条产出线路的三个基本节点。任意节点的离散,将影响全线的最终产出。实践教学应尽量体现实际工作过程的导向性。高校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关系在于:高校和企业是人才价值赋予与实践的两个环节,两者的连接程度,决定了人才队伍总体上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价值。契合性的提升,将有利于社会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
  其次,实践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主要起引导和组织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的自我体验来实现学生自我意义的构建,才能达到实践教学的真正目的。
  最后,实践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该理念强调的是:实践并非是某种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成分或者工具,实践本身就是教学的本质。作为一种理念,实践教学可以外化为教学形式。实践教学内容与专业及岗位密切相关,源于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往往具有整体性、典型性及层次性,有助于学生逐步提高综合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的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评价既包括对过程的评价也包括对结果的评价。
  综上,实践教学的内涵,即实践教学是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借助能够有效展现实际工作过程导向性的流程安排以及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及专业岗位典型性的内容设计,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以掌握相应专业岗位技能并提高职业素养的教学理念。实践教学可以外化为各种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
其他文献
当姑娘们怎么都扣不上手链时,你的男朋友能帮忙吗?大多情况下,他们的经验值基本为零,强上的话,勇猛力道有可能会毁了链子!别急,有了它,你就能单手戴手链了! rnFairy Fastener
期刊
摘 要 目前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滞后,造成这一现象的核心因素就是人口与土地关系的不协调。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否健康顺利的推行关键就在于能否解决好农民与土地的问题。与本文以八届三中全会中关于土地改革的新政为背景,通过对我国土地现状对城镇化建设联系的分析,提出较为完善的改革思路与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 土地制度  一、城镇化进程化与农村土地制度的联系  农村土地制度
期刊
仿佛一眨眼,书香返人间。各行各业似乎都在自己的空间,配置书架,搁放图书,曰书屋,曰书吧,曰书院,场面更大的,老老实实地冠之书店。各行各业,卖家居的,做房地产的,开面店的…
期刊
随着人类工业化社会进程的加剧,随之而来的环境生态问题也浮出水面,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将生态意识的观念融入中学语文作文中,通过作文写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生态价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是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因素,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教育。但
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五水共治”决策部署以来,经过全省上下三年多艰苦卓绝的努力,“五水共治”亮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全省水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期刊
摘要:新课程对体育课程有了全新的基本理念,“健康第一”、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等。这些理念要求体育教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的挑战和突破,有助于改革我们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和实践。因此,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是体育课程改革获得成功的前提。本文拟从关注学生主体,以人为本的思路出发,阐述体育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如何树立新课程的新理念,转变教学思想,提高
[摘要]对少儿乒乓球运动员启蒙阶段如何树立目标、认真组队;加强教育、严格纪律;启蒙阶段的基本原则、基本手段以及在启蒙阶段训练和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指出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在通往成功之路的漫长生涯中,少儿时期的启蒙训练和教育是极其重要的。  [关键词]少儿运动员;启蒙训练;教育    作为一名乒乓球运动员,在通往成功之路的较长的训练生涯中,少儿的启蒙训练,是运动训练和教育的极佳时期。但是,少年
一、会计报表真实性的内涵  我国重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企业会计准则》提出了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包括真实性(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和明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