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伏前列素对地塞米松诱导的人眼小梁细胞骨架及β黏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1972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曲伏前列素对地塞米松诱导的人眼小梁细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及β黏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照实验研究.人眼小梁细胞体外培养、传代.实验分为4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组为地塞米松(1 ×10-6mol/L)处理组,第3组为地塞米松(1×10-6mol/L)+曲伏前列素(1×10-6mol/L)处理组,第4组为曲伏前列素处理组.培养的人眼小梁细胞于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并拍照,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骨架结构及β黏蛋白变化,用免疫印迹法半定量检测β黏蛋白的表达水平.组间β黏蛋白表达水平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 培养的人眼小梁细胞经地塞米松诱导后微丝重组杂乱,形成交叉连接肌动蛋白网结构,β黏蛋白染色明显加强.地塞米松联合曲伏前列素处理组可部分逆转地塞米松诱导的微丝重组和交叉连接肌动蛋白网结构的形成,使β黏蛋白染色明显减弱.空白组、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联合曲伏前列素组及曲伏前列素组β黏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84±0.03、1.65±0.05、1.21±0.05及0.65±0.04,组间β黏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3.07,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除空白组与曲伏前列素组β黏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84,P>0.05)外,空白组与地塞米松组(q=15.32)、空白组与地塞米松联合曲伏前列素组(q=11.40)、地塞米松组与地塞米松联合曲伏前列素组(q=9.38)、地塞米松组与曲伏前列素组(q=16.55)、地塞米松联合曲伏前列素组与曲伏前列素组(q=14.31)比较,β黏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伏前列素可以部分逆转由地塞米松诱导的人眼小梁细胞骨架及β黏蛋白的改变,这可能是曲伏前列素通过调节小梁网房水流出途径并降低眼压的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眼缺血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CDI)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17例(20只眼)确诊为眼缺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病史、视力、眼前节裂隙灯显微镜、直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颈动脉CDI、脑血管造影及核磁共振检查资料.结果 17例(20只眼)眼缺血综合征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双眼罹患者3例,其中右眼13只,左眼7只;患
第13届全国白内障与人工晶状体学术会议将于2011年6月2至5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学组主办,浙江省医学会和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承办。
目的 探讨脉络膜黑色素瘤中侵袭与转移相关因子缝隙连接蛋白43(Cx43)、上皮型钙黏附分子(E-cadheri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实验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7例脉络膜黑色素瘤组织及15例色素痣组织中Cx43、E-cadherin、PI3K及CTGF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做对照分析,采用x2检验比较各因子表达阳性率的差异.结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是一种属于卟啉症的疾病,是由于先天性卟啉代谢异常导致卟啉及卟啉前体生成增多和排泄异常,积聚在皮肤等组织内,引起光敏性皮疹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疾病.此病也会导致眼部的病变。
期刊
针对我国现有眼病相关Meta分析类论著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探讨Meta分析过程中准确选题和立题,全面收集文献,系统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正确理解异质性检验结果,合理设置结局指标和效应指标,开展敏感性分析,客观分析结果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等方面的必要性,并建议报告格式遵循MOOSE规范和QUOROM声明。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是起源于NK细胞和(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淋巴瘤,主要侵犯鼻腔和鼻窦,是最常见的致面中线进行性破坏的恶性淋巴增生性疾病。毛霉病是由根霉属、毛霉属引起的少见且致命的机会性真菌感染,是另一种可导致面中部毁形的侵袭性疾病。本文报道1例继发毛霉菌感染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其导致的面部毁形和眼部受累程度之重临床少见。
期刊
目的 探讨不剥除后弹力层的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角膜失代偿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非对照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住院的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角膜失代偿7例患者,进行不剥除后弹力层的角膜内皮移植术.术后随访3~12个月,应用裂隙灯显微镜、前节相干光断层成像术、超声活体显微镜和激光共焦角膜显微镜观察植片透明度及植片贴附和植片移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证实干眼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中炎症反应在干眼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人工泪液无法根本解决干眼的炎症反应问题。2010年国内重要的学术机构相继开展了有关干眼相关炎症反应及非甾体抗炎药物在干眼治疗中应用的基础研究,并期待临床大样本循证医学证据。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慢性易于复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关.除常见的皮肤与关节损害之外,也可合并眼部病变,包括有结膜、角膜、葡萄膜与晶状体等的异常.200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诊治了1例银屑病同时合并角膜、结膜溃疡的患者。
期刊
目的 研究有晶状体眼后房型植入性Collamer屈光晶状体矫治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临床试验研究。2008年7月至2010年2月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植入性Collamer屈光晶状体手术( ICL)48例(91只眼)。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周,1、3、6及12个月随访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对比敏感度、波阵面像差、前房深度、ICL与透明晶状体的间隙以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手术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