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骨干高校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 :中州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a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方骨干高校是区别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一种高校类型。这类高校在办学历史、学科基础、行业特色、服务面向等方面有较为显著的发展优势,但在办学定位、学科建设、学术创新、人才储备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这类高校要坚持地方化特色化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构建优势学科集群,优化人才培养类型层次结构,突出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创新引才育才方式,探索多方共建机制,以走出发展困境。
  关键词:地方骨干高校;特征;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9)03-0076-06
  2015年以来,在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的推动下,各省(市、区)坚持分类指导原则,对省域高校类型作了相应的划分。省域高校主要有三类:一是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高校,主要是综合研究型大学或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二是地方骨干高校、地方高水平大学、应用研究型大学,名称不尽相同,本文统一表述为地方骨干高校,主要是地方重点建设的面向行业或区域的大学;三是应用技术型高校,主要是2000年以来新建本科高校、民办本科高校和独立学院。国内学者对“双一流”建设和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著述很多,较少有人研究地方骨干高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地方骨干高校如何科学定位、特色化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主要以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权的7所以“大学”冠名的河南地方高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除外,以下简称“7所大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地方骨干高校的发展优势、发展困境及出路。
  一、地方骨干高校的发展优势
  地方骨干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面向地方发展需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体系,是各省(市、区)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地方骨干高校的三个特征是:地方、特色、骨干或高水平。这些高校在办学历史、学科基础、行业特色、服务面向等方面有较为显著的发展优势。
  1.办学历史较长
  经过长期发展,地方骨干高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其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及大学治理能力、大学文化和社会声誉逐渐得到社会认可。从历史沿革来看,原“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是“双一流”建设的逻辑起点和基础,全国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只有3所不是原“985工程”高校,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只有25所不是原“211工程”高校。新建本科高校是地方普通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的现实基础。2000年以来,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和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升格组建了一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和民办高校。2011年《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提出,新一轮院校评估分为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合格评估的对象是2000年以来未参加过院校评估的新建本科高校。各地普遍将2000年作为时间节点,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比如,河南省2015年、2016年确定的2批10所示范性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都是2000年以后升格组建的本科院校。哪些高校需要转型,不是简单地以本科院校的设置时间来划定,而主要是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并结合高校的条件和意愿来确定。①也有部分2000年以前设置的本科高校提出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本科办学历史较长是地方骨干高校的发展基础。“7所大学”中,一部分是改革开放以前设立的本科院校,如河南农学院(现河南农业大学)、新乡师范学院(现河南师范大学)、河南中医学院(现河南中医药大学);另一部分是2000年前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原行业部门所属高校划转地方的本科高校,如由原煤炭工业部划转的焦作工学院(现河南理工大学)、由原机械工业部划转的洛阳工学院(现河南科技大学)、由水利部划转的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由原国内贸易部划转的郑州粮食学院(现河南工业大学)。“7所大学”的本科教育都历经60年以上。
  2.学科基础扎实
  学科是知识的划分,是大学的基本元素,是大学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的基本载体。学科建设水平决定高校发展水平。地方骨干高校作为省域重点建设大学,一般都有较好的学科建设基础,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体系,研究生培养在教育结构中占一定比重,学科整体实力在同类院校中较强。比如,“7所大学”都较早开展了硕士研究生教育,其中,河南农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和河南中医药大学的前身属于1981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均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的第四轮学科评估是第三方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估,高校参与度高,权威性强。从评估结果来看,“7所大学”显示出较好的学科积淀,均有一个或数个学科具有显著的优势,进入B类档次的学科共18个,其中17个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河南理工大学的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A-档次。
  3.行业特色明显
  行业特色高校原指那些源于行业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划入省(区、市)特别是以教育部为主进行管理的原行业部门所属高等学校。②经过近20年的发展,行业特色高校的内涵和外延有所扩展,地方创办和管理的依托行业建立并发展壮大起来的高校也称为行业特色高校。地方骨干高校的优势特色学科大多依托行业建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主要为行业发展服务,对行业的依存度较高。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7所大学”的18个B类以上学科中,与行业高度相关的学科达到15个。比如,河南理工大学的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等学科依托长期服务煤炭行业而发展起来,河南农业大学的农业工程、作物、兽医、风景园林等学科均源自农业,河南科技大学的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源自机械行业,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水利工程学科源自水利行业,河南工业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源自粮食行业。   地方骨干高校的行业特色也反映在本科教学改革中。从近四届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来看,河南农业大学的4项二等奖全部来自农业教育领域;河南师范大学的7项二等奖中有6项来自师范教育领域;河南工业大学的“粮油食品类专业工程能力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河南中医药大学的“医学实验教学平台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研究”“中医学类专业临床能力的实训课程体系改革”,也都是基于行业人才培养优势而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
  4.服务地方突出
  地方高校的经费投入、资源配置、政策保障均源于地方,这决定了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责。近些年来,地方高校面向地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和转型发展需求,发挥高校学科和人才优势,已成为区域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基于河南是全国农业大省、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农业大学致力于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育种研究,河南工业大学致力于粮食储藏与安全研究;基于河南煤炭资源丰富,河南理工大学致力于煤层气综合开发和安全工程研究;基于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水利资源丰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致力于水利水电工程、水文水资源、地质工程等研究;针对洛阳装备制造业产业集中,轴承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集聚的现实,河南科技大学致力于特种轴承及材料科学研究;基于河南是教育人口大省,但基础教育师资缺乏,河南师范大学致力于师范教育和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研究;针对河南人口多、中草药资源丰富的现实,河南中医药大学开展对重大疑难疾病、中醫方药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以上研究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7所大学”的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虽然就业去向日益多元化,但多数毕业生首选工作地还是河南省内,这为本省人才储备和人才建设提供了保障。
  5.政府重点支持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是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7所大学”全部入选其中,占入选学校总数的70%。省部共建高校作为省级政府与教育部或其他部(委、局)共建的高水平大学,显示出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河南省政府先后与教育部、原农业部、水利部、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原国家粮食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7所大学”不仅得到了省级政府在经费投入、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债务化解等方面的大力保障,也得到了行业主管部门在横向课题、研发平台、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具有良好的办学环境。
  二、地方骨干高校的发展困境
  “双一流”建设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地方骨干高校提供了加快发展的契机。但目前地方骨干高校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存在不少问题。
  1.办学定位方面,目标与实力错位
  办学定位是大学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的目标定位、类型定位、层次定位、学科定位、服务面向定位。③办学定位涉及高校办学过程中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研究方向、社会服务面向等大学核心职能,在办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提出,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我国高等院校总体上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双一流”建设高校定位于研究型高校,相关政策框架体系基本形成。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高校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任务、配套政策和推进机制。各省(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和学校改革意愿,推动建设了一批示范性应用技术型试点高校。但一些办学历史较长、学科基础较好、优势特色明显的地方骨干高校转型意愿不强。从在校研究生规模层次、基础研究水平、高层次人才数量等核心指标来看,这类高校并不具备向研究型高校发展的条件。比如,“7所大学”的在校研究生数量较少,研究生数量与本科生数量之比在0.05∶1至0.13∶1之间,在校博士生数量更少,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有在校博士生159—259人,其他4所大学有在校博士生27—60人。④“7所大学”向应用技术型高校发展的束缚较多,没有动力。应用技术型高校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本科层次,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更适合2000年以后新建本科高校和民办院校。地方骨干高校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应用研究开发等方面的优势与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办学特点并不相符,需要在办学目标、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学科建设、服务面向等方面找准自身位置。政府也要在相关政策上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推动地方骨干高校科学定位。
  2.学科建设方面,规模与特色冲突
  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地方骨干高校的学科专业覆盖面不断拓宽,专业数量增加,呈现综合性发展趋势。这一方面表明地方骨干高校顺应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体现出地方骨干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有追求“大而全”的不良倾向。比如,“7所大学”中的6所都有60个以上本科专业(涵盖8个以上学科门类),有全日制本科生2.4万—3.7万人;河南中医药大学作为医学类院校也有24个本科专业(涵盖5个学科门类),有全日制本科生1.6万人。然而,“7所大学”中优势特色专业的专业点以及在校生数量占本科生的比例都呈减小趋势。河南中医药大学有医学类专业13个,河南师范大学有师范类专业22个,河南农业大学有农学类专业17个,分别占其全部专业点数量的52%、27.5%、27%;⑤其他4所高校的水利、粮食、机械、矿业等优势特色专业点数量占其全部专业点数量的比例更低。在一定程度上,学科专业覆盖面拓宽和招生规模扩大弱化了地方骨干高校的优势特色。
  3.学术创新方面,交叉融合受阻   整体而言,地方骨干高校的优势特色学科数量不多、分布单一,集中在与行业密切相关的几个学科,而基础理论学科相对薄弱,相邻学科缺少支撑,学科间交叉融合不够,缺少基础性、前沿性研究方向,学科发展潜力不足。比如,“7所大学”中单个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10个、B类以上学科1—5个,优势特色学科的覆盖面偏窄,特别是理工结合、理农结合、工管结合不够,未能产生学科集群效应,不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对学科交叉融合的要求,导致原创性成果不足,承担国家或行业重大战略科技攻关任务的能力不够强。
  4.协同机制方面,产业与教育脱节
  地方骨干高校对行业主管部门已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行业部门、学会、协会及相关大型企业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发展、科技创新能力的指导和支持有所弱化,政策、项目和经费支持逐渐减少。由于毕业生需求来源多元化,行业企业主动参与人才培养的意愿降低,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够健全,高校与行业之间的沟通联系比较松散。现行高校学科考核评价体系重学术轻应用,重纵向轻横向,往往侧重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纵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项目,对来自行业企业的横向课题、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地方骨干高校解决行业企业中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的能力偏弱,服务行业的意识和主动性降低。
  5.人才储备方面,结构与质量不优
  人才是第一资源,高层次人才是制约中西部地方高校发展的瓶颈。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学校综合竞争实力、学科发展平台、教师薪酬待遇等因素影响,地方骨干高校的学科领军人才比较缺乏且集中在优势特色学科。“7所大学”中,“两院”院士仅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仅2人。青年后备人才是支撑高校长期发展的战略性资源。“7所大学”都没有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仅2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在32.82%至52.16%之间,教师结构有待优化。⑥另外,专业教师来源单一,大多数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有行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偏低,这也是制约地方骨干高校突出行业优势特色的重要因素。
  三、地方骨干高校创新发展的路径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了一系列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也对高校人才培养类型与结构、学科建设方向、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挑战。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有更多新的期待,高校多样化发展、特色化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地方骨干高校有别于“双一流”高校、应用技术型高校,应该科学定位,发挥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凝练办学特色,聚焦发展重点,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1.坚持地方化特色化应用型的办学定位
  地方骨干高校应坚持地方化的办学定位,强化问题意识和服务意识,将自身发展与地方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地方区域发展战略、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社会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通过服务地方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特色化发展是指,根据地方特色、资源禀赋、高等教育发展情况等因素,果断放弃不具备条件的学科或领域,将资源集中于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并使其发展速度居于领先地位,以局部优势获得在部分学科和领域的话语权。⑦特色化发展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条路径,是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一种战略选择。特色不等于高水平,特色学科不等于一流学科。处理好特色与一流之间的关系,就要在特色基础上彰显比较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⑧特色化对有行业办学优势的高校而言,就是行业学科特色。对地方高校而言,应主要面向区域优势行业或主导产业。服务行业就是服务地方,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地方骨干高校應坚持特色化发展道路,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在办学层次和类型、学科布局、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等方面体现办学特色。
  应用型是相对于研究型而言的,包括应用研究、应用技术、应用技能三个具体类型。理论与应用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应用,既包括操作性的技术应用,也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开发应用。而知识和技能的开发应用属于学术范畴,只是在学术目的、方向、内容等方面与理论探究性的学术有所不同。⑨应用研究型高校以培养应用研究与开发型人才为重点,应用技术型高校以培养专门知识和技术应用型人才为重点,应用技能型高校主要培养专科层次的操作型专业技能人才。⑩地方骨干高校在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博士学位点数量、优势学科位次、研发投入、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数量等方面与研究型高校差距明显,向研究型高校发展的路子走不通,向应用研究型高校发展是现实选择,契合地方化、特色化发展战略。因此,“7所大学”在办学定位上分别提出:建设特色明显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国内先进、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设世界知名、全国著名、区域引领、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水利水电大学,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工业大学,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B11
  2.实施优势学科带动,构建学科发展集群
  科学技术和社会需求是影响学科发展的基本因素。应用学科群与产业发展关系密切,直接受社会需求影响。B12行业的知识创造、技术研发等活动需要多个相关学科支撑。通过对市场需求的积极回应,行业不断对大学相关学科提出新的功能性要求,推动大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B13大学要根据行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需求,遵循学科发展规律,逐渐形成包括核心学科、强相关学科、弱相关学科、边缘交叉学科、外围学科在内的体现办学特色的学科发展集群。地方骨干高校在特色化发展道路上,应保持行业优势和地方特色,面向行业技术需求,围绕一个或数个优势特色学科,整合优势资源,加大经费投入,在某个二级学科或领域率先发展,取得领先优势。在巩固已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适应行业科技进步,逐步扩展学科领域,处理好综合发展与特色发展的关系,避免过度追求“大而全”。在注重应用学科发展的同时,适应技术革新趋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理工结合、医工结合、工工交叉、工文渗透,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建设,奠定优势特色学科长远发展的根基。   3.围绕人才培养定位,优化人才类型与结构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核心任务。人才培养定位是高校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理想设计,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办学理念的具体呈现。B14。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体现在高校的类型和层次、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要求等方面。类型相同、层次不同的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不相同。比如,相同类型的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的高校,其人才培养定位有明显区别。层次相同但类型不同的高校,对培养人才的规格要求也不同。比如,综合研究型大学与多科型行业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方面都不相同。地方骨干高校作为应用研究型高校,研究生层次比例偏低,特别是博士生数量少。要巩固本科教育基础,稳定或缩减现有本科生规模,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生比例,停办专科教育,争取博士生招生计划,形成较为合理的人才培养类型和层次结构。要着眼于行业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宽广的专业知识面、较强的科技推广转换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要基于学校的优势学科集群,构建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的专业体系。要结合行业组织的人才需求预测、用人单位的职业能力评价,把人才市场供求比例、毕业生就业质量作为设置或调整学科专业、确定培养规模的重要依据。B15要增强复合型、应用型课程比重,将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开发研究能力培养紧密结合,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B16
  4.突出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服务行业进步和区域发展
  有学者考察实际案例后得出,行业特色高校与其母体行业之间存在天然的依存关系,在基础研究领域、通用研究领域、特色研究领域的综合依存度分别为9%、52%、84%。B17这种依存关系同样适用于地方高校。地方高校在研究力量、设施平台、条件基础等方面的相对劣势决定其必须朝特色研究、应用研究方向发展。地方骨干高校要强化行业依存度高的特色研究,加强依存度中等的通用研究,推动基础研究的特色化建设,提高学校整体科技创新能力。要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面向行业科技发展前沿、行业重大关键技术需求、地方社会民生急需等领域,健全学科链—产业链—创新链贯通机制,将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需求和行业发展难点问题作为课题的重要来源,开展产业技术研发、转化和应用推广,加强行业企业人员技术培训,建设能提供战略咨询服务的高端智库。
  5.创新引才育才方式,补齐发展短板
  学科领军人才对于支撑和引领学科发展,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骨干高校要创新引才育才方式,坚持引进外来人才与培养本土人才并重,将柔性引才引智作为重要方式,聚焦重点发展的优势特色学科,依托国家和省级重大人才项目,采取全职引进、兼职聘任、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形式,引进、培育一批国内外学科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特别要引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博士或博士后。要重点培养一批优秀青年拔尖人才,发挥好博士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的人才储备作用,有针对性地设置一批师资博士后岗位,采取高强度的激励支持政策,吸引国内外重点大学博士进站,量身定制个性化的青年学术后备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可持续的人才梯队。B18面对教师应用实践能力不足的短板,地方骨干高校要探索高校教师与行业人才双向交流机制,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行业实务人员到高校兼职授课,实行新入职专业教师先实践再上岗,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意识、产业敏感度和教学组织能力。
  6.探索多方共建,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省部(委、局)共建高校的机制,是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对高校发展的统筹指导作用,解决高校与行业企业联系沟通不畅问题的重要措施。地方骨干高校要充分利用共建机制,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探索政产学研多方共建的体制机制。省级政府要主动与有关部(委、局)建立定期会商机制,统筹、协调解决共建过程中的人才培养与员工培训、学科建设与科技攻关、重大项目与平台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推动行业产业协会、大型国有企业、有关科研院所与高校对接,深化多方协同育人机制,支持高校参与行业重大科研项目,拓宽对高校资金支持渠道。高校要积极与有关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全方位产学研合作,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科研创新团队、重点实验室与基础设施平台、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深度融入行业企业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和育人资源共享,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
  注释
  ①《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负责人就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问题答记者问》,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zhengce/2015-11/16/content_2966481.htm,2015年11月16日。
  ②高文兵:《新时期行业特色高校发展战略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第15期。
  ③刘振天、杨雅文:《大学定位:观念的反思与秩序的重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
  ④⑤⑥B11相关数据和资料来自“7所大学”的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⑦柴旭东:《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选择》,《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10期。
  ⑧郭书剑:《“双一流”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江苏高教〉2018年高层论坛综述》,《江苏高教》2018年第6期。
  ⑨B14刘焕阳、韩延伦:《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其体系建设》,《教育研究》2012年第12期。
  ⑩《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网,http://www.shanghai.gov.cn/nw2/nw2314/nw2319/nw12344/u26aw45954.html,2015年12月30日。
  B12馬陆亭:《一流学科建设的逻辑思考》,《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1期。   B13王亞杰:《行业特色型大学还是学科特色型大学》,《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6期。
  B1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2017年12月19日。
  B16潘懋元、王琪:《从高等教育分类看我国特色型大学发展》,《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5期。
  B17钱晓红、陈劲:《行业特色高校与母体行业科研依存关系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年第1期。
  B18闫治国:《地方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现实挑战与推进策略》,《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责任编辑:邓 林
  Difficulties and 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Key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Initiative
  — Taking Universities in Henan as an Example
  Yan Zhiguo
  Abstract:Different from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local key universities have remarkable advantages in educational history, discipline foundation, trade characteristic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school-running orientatio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cademic innovation, talent reserve and so 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initiative, such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dhere to the school-running orientation with characteristic of localization, construct clusters of superior disciplines, optimize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talent training types, highlight applied research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novate ways of talent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and explore multi-faceted co-construction so as to find a way out of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Key words:local key universities; characteristic; difficulty; countermeasures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跨境电商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由于传统监督体系的不适用,其社会责任行为同其他行业相比更加不规范,呈现明显的被动回应特征,导致跨境走私、商品假冒、偷税漏税、维权困难等责任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制约了我国跨境贸易健康长远发展。因此,亟须探索适用于我国跨境电商企业长远发展的社会责任行为方式,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制定不同的社会责任行为战略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以提高我国跨境电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可持
期刊
摘 要:认为《远游》非屈原之作的“最坚”证据之一,即“韩众”为“秦始皇时之方士”。然前贤时彦辨析“韩众”所指时,多未能注意到“三个前提”“汉人所说之韩众有二”等关键性因素,得出的结论往往存在不少漏洞。对影响该问题的诸多因素进行多维度的整体观照,所得出的结论只能是:《远游》中的“韩众”断非“秦始皇时之方士”,而必为先于屈原的得道者无疑。通过《远游》中的“韩众”这一被学者认为“具有很强实证性的材料”,
期刊
摘要:家庭农场的规模化土地是通过众多土地流转合同构建起来的“契约式合并”,存在着地权的不稳定性、收益分配的复杂性、生产经营的低可持续性等问题。应通过农民土地退出这一桥梁和纽带,逐步扩大家庭农场享有完全支配权和控制权的承包地规模,进而实现由土地租赁型家庭农场向土地产权型家庭农场的转变。然而,这一转变过程可能面临土地退出对价补偿水平以及补偿方式的确定、家庭农场主支付土地退出对价补偿的资金来源、退地农民
期刊
摘要:电视媒介在戏曲经典艺术的传承发展、创新性转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戏曲经典《桃花扇》的传播案例来看,电视媒介助推戏曲经典成为文化资源,使其从文学文本和舞台文本转化为电视媒介文本,并形成多样化的跨媒介文本形态。电视媒介不仅提供了戏曲经典再传播的媒介空间,更是以全新的媒介文化冲击、消解和融合戏曲经典,使其从精英文化、古典文化的代表朝大众文化、现代文化转向,提升了戏曲经典的文化价值。戏曲经典的电
期刊
摘 要:注意力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代表着政府对特定事务的关注,政府决策行为的关键取决于政府将注意力聚焦于何处。对1978—2018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央政府对老龄事业的注意力配置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较低,受到情境结构、政府理念及国家五年规划制定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期政府对老龄事业具体事务的注意力配置亦存在结构性非均衡问题。政府应持续提高有关老龄事业的注意力总体
期刊
摘 要:脱贫攻坚正引领贫困地区发生历史性转变,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扶贫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反贫困取得历史性胜利。但由于贫困是一个客观现象,不仅相对贫困问题没有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也将长期存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防止返贫,需要及早谋划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20年完成后的战略思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调整优化现有的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保障扶贫、兜底保障扶贫
期刊
摘要:新型城镇化社区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但面临一系列结构性困境,如社区人口结构异质性导致居民诉求复杂化,社区权力结构失衡加剧小区管理困难,社区组织关系结构难以协调造成协同治理能力薄弱等。这些结构性困境使新型城镇化社区治理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弥补基层社会治理短板、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需要从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方式和治理机制等社区治
期刊
摘 要:乾嘉时期,女性文学繁盛,仪征阮门闺秀即是其中的佼佼者。阮门闺秀跟随阮元仕宦各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拓展了深闺生活。她们的诗歌内容视野开阔,情感突破了以往闺阁的纤细哀婉。但由于身份与生活内容的局限,她们只能通过楼台远望社会,因而产生巨大的隔阂,不能写出跨越时代的伟大作品。她们在关注时事、关心国计民生的同时,也记录下闺阁的点点滴滴,抒发闺阁闲情。她们出身显宦之家或书香门第,传统教育与主流
期刊
摘 要:失信惩戒是信用法治的重要内容。失信惩戒并非精准的法律概念,必须运用法律技术对其进行类型化分析和界定。在市场性惩戒、行业性惩戒、社会性惩戒、行政性惩戒、司法性惩戒等惩戒机制中,来自公权力的惩戒是信用法治的重点。行政性惩戒措施并非都属于限权性措施。限权性的行政“黑名单”措施本质上属于行政处罚,但并不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我国未来制定社会信用法时,应当对失信惩戒进行类型化规制,并以行政性惩戒为
期刊
摘 要:新时代幸福观是一种源自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同时注入时代元素的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中包含着对人生价值的深度思考以及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肯定。新时代幸福观建立在对西方片面幸福观的批判与反思、对中国传统幸福观的继承与扬弃和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发展与创新基础之上,体现了过程幸福与结果幸福的辩证统一,是个人幸福与民族大业的完美融合。以“奋斗”为核心的新时代幸福观解决了当代人的幸福困惑,是中国人实践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