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事变更原则与不可抗力在“房产新政”下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中的适用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c1989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房地产方面的政策波动较大,频有新政出台,且不时有新条例等在大中型城市试点实施。这种政策的不连续性无疑将大大增加商品房买卖的相关方所签订购销合行为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后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如何最大化的保护商品房买卖双方的利益,因此本文讨论“房产新政”下适用“情事变更原则”和“不可抗力”的事由及后果,力图为保护商品房买卖双方的利益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关键词:情事变更原则;不可抗力;商品房;合同纠纷
  一、情事变更原则和不可抗力的概念
  情事变更,是指在合同有效期内,由于非因当事任一方的原因,发生订立合约是没有预料到的变化,如果维持合同订立时的效力,则在合同履行显失公平时,当事方可请求仲裁机关或人民法院变更或解除本项合同,以达维持公允。甚至在西方国家,情事变更原则也是作为对“契约神圣原则”和“契约必须遵守原则”的补充和限制而得以发展。
  近些几年,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调控的频繁和深入,降息、救市、限购、限贷等等政策不断出台,直接影响了一部分人的履约能力,导致出售房产将遭受较大损失或履行购买房产则成本大增。尤其在2014年底以来,市场对房地产行业下行的预期不断持续,市场景气也低,这都会影响买家的心态,因而不少买家以此为借口,拒不履行合同,不执行所订立的购房合约。
  二、情事变更与不可抗力的比较
  当前学界有学者表示,情事变更包含不可抗力;还有学者认为,情事变更等同于不可抗力。不可抗力在我国《民法通则》第153条,《经济合同法》第27条,以及《涉外经济合同法》第24条等法律条文中都有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情事变更和不可抗力有着很大区别。不可抗力专于指某种客观情况,而这种客观情况又是不能预见或者可以预见但不可避免乃至根本无法克服。不可抗力和情事变更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首先,二者的客观表现不同。情事变更通常是由于客观的经济外部状况发生改变而引发,例如物价剧烈波动、经济政策发生大的改变等客观因素。其次,履行结果不同。情事变更事项发生后,虽然外部条件发生改变,但合同一般;情况下仍然可以履行,只是如要履行合同则会显失公平。再次,不可抗力法律后果不适用于情事变更原则的法律后果。最后,不可抗力的发生,可以引起情事变更的发生,但是情事变更则仅可能是不可抗力发生所导致的结果,因此二者不能互为因果关系。
  三、不可抗力和情事变更原则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的适用
  政府为刺激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或者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不断采取的相对激烈的调控政策。这些政策从不同方向对供求双方产生影响,进而使买方和卖方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的“预期”,同时也加大了市场交易中的不确定性。情事变更原则即是在合同订立生效之后,市场发生未能预见的新的情形,因此在这种背景之下,确认和区别法律意义中的“情事变更”就要非常慎重。笔者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引发的“违约”情形如果需要适用“情事变更”原则,那么客观上需要满足如下四个条件,否则会出现对情事变更原则的滥用,对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1)调控政策所导致“情事”的变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而非合同订立某一方所能控制。在新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后,首先会引起购房首付款所占比例以及银行抵押贷款条件的变化。这给买方当事人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首付款增加导致合同履行困难,和利率变动利息总额支出额增加的显性风险。同时,由于商品房买卖合同标的房产一般而言金额都很巨大,这种突发“情事”的变动,使买方当事人订立合同时赖以成立的基础条件部甚至完全丧失。
  (2)新政策出台对市场产生影响,应该发生于房产买卖合同订立之后,且是在合同履行完毕之前。依照现行合同法,发生情事变更,必须是在合同缔结之后,否则不存在情事变更的适用条件。而如果情事变更恰恰发生在买卖合同订立的时候,那么一般应当认为当事人订立合同只是已经充分认识到发生的事实,那么合同的订立则被认为是在已经发生变化的事实的基础上而成立,因此也不存在发生情事变更的问题。而如果新政策颁布是在合同履行完毕之后,为维护市场稳定,保持交易秩序,原合同也不适用情事变更,而且不具可追溯的效力。
  (3)在新的房产政策之下,如果要继续履行原合同,则必须是对任一方当事人都无明显不公或者新政策不会导致合同无法实现。政策变动条件下,如果要判定构成情事变更,则判断标准应当是新的政策的作用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基础完全丧失,或者新政策导致合同某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合同目的落空,或者造成对价关系无法实现等。
  (4)新政策的出台必须是在当事双发订立合同之时没有也不可能预见的情况下,且不可归责于人一方当事人。不可能预见指的是双方当事人对房地长新政策发生的情事变化,完全没有预料到,并且不存在应当预见但没有预料的情形。不可归责指的是调控政策的发生完全不是由于当事人主观上的过失或故意。
  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如果满足了上述几个条件,应结合个案的情况加以区别地适用情事变更原则。当地产调控政策的不连续性大大增加商品房买卖的相关方所签订购销合行为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后果。因此,满足一定条件下适用情事变更原则,最大化的保护商品房买卖双方的利益,以保证市场交易公正、公平非常必要。本文通过讨论“房产新政”下适用“情事变更原则”和“不可抗力”的事由及后果,希望能为保护商品房买卖双方的利益提供好的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摘要:4月24日,历经四次审议的《环境保护法(修订案)》终获表决通过。这意味着中国环保领域的“基本法”,业已完成了25年来的首次修订。然而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史上最严环保法”要做到执行中的“最严”,关键就在于完善保障法律实施的机制。作为全国第一家环保专门法庭,清镇市生态保护法庭走在了实践创新理论的前沿。其首创的环境案件回访制度,是司法能动主义在我国实现本土化的一次尝试,为我国新环保法的实施探索出了
期刊
摘要: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即使从字上面理解,也不难区别。但在实践中,常常会将两者混同、穿插应用,甚至专业人士也不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简称《合同法》)颁布后,合同法理论上一直坚持将合同的成立与生效区分为“分离论”和“统一论”两种制度,这势必将在合同法领域引起一场“大战”,但我相信,这只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最终将趋于整合。我认为合同成立生效既存在联系又存在区别。 
期刊
摘要:PPP模式是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各种准公共物品供给的一种全新模式,在我国正得到广泛的运用。PPP模式通过引入私人部门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等优势,可以有效地提高各种共服务的质量。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PPP模式在运用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为视角,探讨PPP模式在我国的发展。  关键词:PPP模式;公共产品;委托代理理论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腾飞期,对于各项基础设施的
期刊
摘要:逆境中的政策制定理论是叶海卡·德罗尔先生针对社会处于某一逆境中时政府中枢决策系统该如何决策而提出的理论,具有强大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这一特殊的时期,各种社会问题频繁出现,其中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更是使其成为公民关心且急切希望政府解决的热点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对逆境中的政策制定理论,探寻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逆境;政策制定;食品安全  一、引言  食品
期刊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是信息时代,在当下对于我国现有的煤炭企业政工干部的发展以及其自身的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我国煤炭企业政工工作的特点,就信息时代下政工干部自身发展的新思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切实有效的利用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提升政工干部本身工作开展的有序性,从而更好地实现信息化在当下政工干部工作中的哭施有效性。  关键词:煤炭企业;政工干部;新思路  二十一世纪是互联网
期刊
摘要:“三公”经费作为政府日常开支的必要部分,是政府权力运行的物质基础,三公经费的运用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民众。近年来,“三公”经费公开问题面临着诸多困境,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基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分析我国“三公”经费公开中存在问题,并探寻解决“三公经费”公开中各种问题的路径。  关键词:公共选择理论;“三公”经费;对策  一、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三公经费,是指用
期刊
摘要:法律人的法律思维无疑是推动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然而对于法治建设刚刚起步的中国而言,其法律人思维形成不仅受到法学教育机制、现实职业机制等制度建设的影响,人物角色的历史渊源也对法律人思维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本文即从法律人的角色历史渊源出发,通过分析历史上的法律人的存在形态进而探究历史因素对中国当代法律人思维的影响,分析当代中国法律人思维特征。  关键词:法律思维;角色历史渊源;思
期刊
摘要: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大学校园的法治环境建设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大学校园中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本文从建设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微环境”谈起,以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马加爵案为切入点,研究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微环
期刊
摘要:法学研究过程中,法学科目的分类,研究方向的细化,使得学者的研究朝着“术业专攻”的方向发展,“术业专攻”本来是有利于法学的发展,能使学者更深入、细致的研究法学,但是随着法学学科越来越细致的分类,和法学各领域研究成果的取得,这种“术业专攻”,竟然慢慢走向封闭化,成了阻止其他学科的学者研究别的学科的高墙,“术业专攻”也慢慢的变为法学研究者的“紧箍咒”,自己选择的法学方向,成了不能触碰其他领域的枷锁
期刊
摘要:近年来,由于公证遗嘱是否真实合法、是否为最后有效遗嘱、遗嘱继承公证是否要核实所有法定继承人等原因带来的公证机构与公证遗嘱受益人或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之间的矛盾和纠纷逐渐增多,公证遗嘱和遗嘱继承公证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如何才能有效保障立遗嘱人和遗嘱受益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又最大限度地避免公证机构和公证员的风险呢?本文阐述了以下防范措施:  关键词:继承公证;存在风险;防范措施  一、继承公证概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