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图像中的数学“拐点”问题初探

来源 :物理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810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些公开课教学、教辅材料及公开发表论文有关电源输出功率PR图像中,存在着作图不精确甚至错误的问题.本文从拐点界定及二阶导数的几何意义阐释,给出P-R正确图像. In some public courses teaching, teaching materials and public published papers on the power output power PR images, there is the problem of inaccurate or even wrong graphics.In this paper, the definition of the inflection point and the second derivative of the geometric meaning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 is given the correct image .
其他文献
原题.(2009年福建高考卷)如图1所示,固定位置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根平行长直金属导轨的间距为d,其右端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
电磁感应部分是高考和竞赛中的必考内容,同时也是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热点.然而,对感生电动势的理解却是高中生的弱项.所以,为应对自主招生考试,明确感生电动势产生的原因,总
"顿牟掇芥"是人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理现象.在中国东汉时期,当时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王充在其所著书籍《论衡》中就有关于电的描述:"顿牟掇芥",顿牟就是琥珀,当琥珀经摩擦后,即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是影响陆地碳循环的一个重要因子。该文对黄河三角洲河口地区1992年和1996年9月份的TM影像进行非监督分类,做出该地区土地覆被类型
在物理知识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的显性教育,可以采用"知识线"和"方法线"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展开、并行前进的教育模式.笔者以"力的合成"这节课为例,介绍了如何采用"知法并行"教
本文以人教版《物理》教材(必修1)中课题研究“桥梁的研究”一节为例,谈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发挥每册教材中的“课题研究”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开展探究
论证式教学的实质在于将科学领域的论证引人课堂,强调推理、辩论与质疑,以此促进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本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其基本的教学环节为发现问题、引出论题、搜
1问题来源rn(2010年4月第3版人教版物理3-1课本第68页)二极管是非线性元件,它的电阻与通过电流的大小有关.使用不同的多用表,或使用不同倍率的欧姆挡时,即使测量的都是正向电
随着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物理实验教学中传统的测量仪器如天平、弹簧测力计等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探究性实验对"快速、准确、连续、自动"的称量要求.尤其是当前新型单片机的
1主要器材rn(1)8 W日光灯1套,(2)单相交流调压电源(0.5 VA)1台,(3)万用表2块或250 V交流电压表2块.2降压的电源与升压的电器实验设计与研究2.1具体的实验过程与笔者对日光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