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理念在社区更新设计中的三种场景表达以上海为例

来源 :时代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fx7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更新设计呈现出新的趋势,共享理念成为其中的一种方法与形式动力,催生了新的设计场景和手法。文章分析研究了上海社区更新的9个案例,归纳出社区更新设计中,共享理念的三种场景表达:边界场所的建构、交通空间的复合、配套设施的兼容。通过视线、停留、交往和衍生功能的组织,促进了社区空间的共享性,丰富了社区更新设计手法。信息技术和个人移动终端的使用,也增强了共享性的实现,由此对社区更新产生新的影响。
其他文献
简述柳钢1450热轧线工艺装备情况,分析影响薄规格极限材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实施计划排产优化、轧制工艺规程定制化设计、设备运行状态精细化管控及操控
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以学习服装结构基本规律为主要内容。其专业内容针对生产实践、实用性强。社会信息化迅猛发展,传统式的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尚存着一些不足,服装院校应当运用信息化技术教学的方式予以解决。
进入信息全球化时代,当单一的“生存目标”上升到多元的“生活目标”时,若将原本冷漠的建筑视为生命体,将意识形态的社会亦拟化为生物组成,那么互利共生的结果不仅是竞合,更是共享。文章首先通过建科大楼共享实践阐释了共享设计理论:以“共享、集成、平衡”为核心,不仅强调设计过程中参与权的共享,且提出建筑作为共享平台,在提供健康舒适、资源高效利用的构筑物同时实现多方共赢——人与自然、人与人,进而通过两个后来的共享实践项目提出共享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在三个层面上的价值共享涵义。
停电条件下的泄漏电流检测是判断避雷器运行状态的有效方法。为获取停电现场强干扰环境下避雷器准确的泄漏电流检测值,提出一种基于正反接线原理的避雷器真泄漏电流量测方法,简单、高效且具有现实推广意义。首先分析避雷器泄漏电流测量值不准确问题的存在性,然后通过分析介质损耗测试方法定义真泄漏电流概念,进而分析当前避雷器泄漏电流的测量机理,最后提出基于正反接线原理的避雷器真泄漏电流测量机理,同时进行了相同试验条件不同电流表检测位置下实验大厅和检修现场的试验验证,试验表明,所提方法对解决避雷器真泄漏电流获取困难问题具有切实
大型公共建筑与城市的割裂是中外城市中一种普遍的现象。由于技术性和制度性因素的制约,城市设计的美好构想往往无法实现。而余杭区文化艺术中心的设计通过“设计建筑的同时设计城市空间”并借用国企建设单位的强大整合能力,获得了单体与整体的双赢效果,启发了当代中国语境下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高度融合的一种途径。
本质而言,城市是由无数自由个体所汇聚而成的多维组织,也是由无数思考线索所编织而成的复杂系统,它是支撑各类社会活动持续发生的有机整体,兼具稳定的结构与流变的内涵。如果说社会历史或集体生活是一个渐进建构的持续过程,那么作为其环境载体的城市也将处于一种不断进行调整的过程之中。在这一层面而言,城市更新也即成为一种社会发展之常态,而这也相应地决定了有机城市的更新策略必然是微观、多元、渐进以及永续的。文章从吴良镛先生所提出的有机更新理念出发,针对有机思想、有机城市的概念根源进行回溯;通过围绕埃利尔·沙里宁、克里斯托弗
随着山东电网可再生能源比例不断升高,电力系统面临安全稳定运行压力加大、新能源发电消纳困难、高峰供电不足等问题。储能系统具有高效率、快速充放电、响应时间短等诸多优点,是构建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是提升电网安全运行能力、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优化能源传输的重要方法。结合山东地区电力系统现状和当前储能支持政策,从调频、调峰、跟踪计划出力、减少弃风弃光率等四个方面分析适合储能发展的应用模式,研究探索储能在山东电网发展的适用性、经济性和容量配置建议。
(长江水利委员会 水文局,湖北 武汉 430010)  摘要:  水资源供需矛盾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对的一大难题,而长期降水预测对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起到重要作用。针对长江流域复杂的降水机制,选取冬季海温、北半球500 hPa位势高度和北极海冰3种气候因子,分析其与长江流域主汛期降水相互联系的关键区,在此基础上采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构建降水初步预测模型和预测订正模型,并将二者组合得到优化预测模
由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完成的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地处大理苍山与洱海之间,是一座展现杨丽萍表演艺术的原生态歌舞演出剧场。建筑师以大理“山水间”的地平线为参照,从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出发,通过场地肌理的营造、乡土材料的介入、搭筑和编织等形式操作,实现了建筑室内外空间的拓扑和交错,转译并再现了苍洱山水独特的地景特质和日常生活场景。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延续了建筑师朱锫在一系列文化建筑创作中提出的“自然建筑”观念,期待“鸟来筑巢、风来穿越”,并以“无用之用”回应其设计初衷。文章通过解读朱锫如何在杨丽
传统城市建设管理规则的制约使得城市更新项目在实践中常常陷入困境,制度建设由此成为当前中国城市更新变革的关键领域。文章在梳理北京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将北京近期的城市更新制度建设进展总结为以“街道为抓手、街区为单元、责任规划师为纽带、项目为带动”的街区更新体系创建。依托“主体—资金—空间—运营”相互支撑的制度分析框架,文章探讨了北京在减量更新、疏解整治与有机更新等特殊环境下所面临的制度困境,并提出“1+5+N”的街区更新政策体系优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