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香港工商世家出身,由其祖父开创的调味品老字号——同珍集团在他的治理之下继续光大,令“同珍”这块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
——他在继承了家族的酱油、酱料等调味品生意基础上,敢为人先,勇於开拓,在地产及投资等领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令家族生意更上一层楼;
——他又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医生,7在香港修读医科後服务於港大教学医院玛丽医院, 及後在英美等国深造耳鼻喉专科, 並取得了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等多种专业资格。
——他热心参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先後在保良局、九龙乐善堂、香港广东社团专业人士委员会、及香港政府社会福利諮询委员会、携手扶弱基金諮询委员会,法律援助服务局等多个慈善及社会服务机构中担任公职,业绩卓著。其中,他在担任保良局癸未年主席期间 (即2003年), 领导同寅抗击SARS, 並使全年筹款额创下保良局空前的最高纪录。
——他是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东莞市政协常委、全国青年联会委员,在倾情回馈香港之餘,他时刻关注着祖国内地和家乡的发展,崇根报本,赤诚可鉴。
他就是香港知名人士王赐豪医生。的确,无论扮演哪一个角色,王赐豪医生都演绎得非常出色、非常精彩。王赐豪谦虚地侃侃道来: “我做的事情因家族关係,范围比较广。不敢夸言有大成就, 因很大部份都是前人打下的基础,但我会持续不断地尽力而为、尽心去做……”
他用实际行动和所取得的成就向人们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心到自然成。
工商骄子:赓续祖业克绍箕裘
在人们印象中,王赐豪医生看上去总是那麽儒雅俊朗、文质彬彬,他的为人也总是谦和宽厚、务实低调、不尚浮华。但他又是一位年轻有为、刚柔兼济的工商骄子。
或许有人会认为,作为工商世家出身的“名门之後”,王赐豪医生今日的成就、名望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家族的传承、祖辈父辈的庇荫。但这种说法其实有所偏颇。
无论是在香港还是欧美、澳洲、中南美洲的餐饮业界,或是千千万万有华人的地方, 大半个世纪以来在家庭主妇当中,说到“同珍”都是耳熟能详。“同珍”是一个与“李锦记”、“淘大”齐名的调味品名牌、一个响噹噹的百年老字号。这个百年老字号与时代风云变幻共同演进的历史,便浓缩了王赐豪医生及其家族几代人繁衍生息、铸就辉煌的历程。
王赐豪医生祖籍广东东莞,其祖上在东莞石排镇。一百多年前,王赐豪医生的祖父从东莞石排来到香港谋生,因为对酱油的调製颇有心得,便创办了一间家庭作坊式的小厂,以製造酱油及罐头食品起家,从此,“同珍”字号便在香港落地生根。後来王赐豪医生的父亲王仲铭先生在三十年代接手,而仲铭先生现今已九十五岁,公司於战後五十年代起飞,经历香港经济及政治起伏,经营至今已跨越两个世纪。产品渐趋多元化,种类多达100多款,除酱油、酱料产品以外,还有凉果、罐头、食品加工等应有尽有。
作为一个百年老字号,同珍集团生产的酱油、罐头食品、包括酱料等产品因为品质出众而畅销海内外,且多年来一直长盛不衰。目前同珍产品的销售客户以餐馆、食肆居多,其中出口欧美等多国佔90%。可以说,全球各地凡是有华人开餐馆的地方,就有“同珍”产品的影子。同珍集团除了在令王氏家族赖以发蹟的食品、调味品产业保持着强劲的实力之外,投资业务亦包括房地产、酒楼、证券投资以及其他企业等等。而在房地产等投资领域亦创造了骄人的业绩。第二次世界大战後,在出口带动下同珍酱油展开了海外市场之业务,至五十年代初迁入佔地35万呎的葵涌厂房及12万呎的粉岭厂房,自六十年代起投资香港房地产,兴建、买卖、出租工业大厦、商业大厦、住宅;投资饮食业其他业务(如喜来登酒店之中华酒楼、汉宝集团等),於美国、欧洲等地均有投资物业,而同珍酱油的产品於北美洲、欧洲、大洋洲等地均有稳定的市场佔有率。在房地产方面,该集团在香港的土地储备量据初步估算已逾150多万平方呎,包括工业、商业和住宅楼宇在内,可收租及发展的物业价值可列为香港中型发展商。
谈到家族事业的发展,王赐豪医生认为,由一个工业企业,转向投资房地产,再转回发展工业,这反映出了香港老牌企业在这个时代的转变,也是香港社会的一个写照。
王赐豪医生自1996年开始接掌同珍集团,上任不久就恰到好处地把握住机遇,投资多处房地产和证券,连战连捷,获利颇丰,充分展现出一个商界新锐的精明睿智,实在令人刮目相看。正所谓:“长江後浪推前浪,雏凤清於老凤声。”但每每谈及此事,他总是非常谦虚地说:“我只是比较幸运,在低潮时有些少本钱入市而已。”
在王赐豪医生的进一步治理和完善之下,如今“同珍”这个品牌更加深入民心,产品畅销香港及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洲、新西兰等地,在某些国家,“同珍”部分产品更是创造了市场佔有率超过一半的奇蹟。王赐豪医生在继承和发扬祖父和父亲艰苦创业、奋发图强作风的同时,更以新生代的眼界、胆略和学识为同珍集团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引领集团与时俱进,努力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可谓“青出於蓝而胜於蓝”。
公益先锋:慈善为怀造福社会
2004年7月,香港特区政府为了表彰一批傑出人士在各个领域对香港社会所作出的贡献,给他们颁发了奖章奖状。在这次发布的授勲嘉奖名单中,就有王赐豪医生的名字。香港特区政府在为他授勲时所致的嘉许辞为:“王医生热心参与香港慈善活动及小区服务,贡献良多,尤其是担任保良局主席期间,成绩斐然,现获颁授铜紫荆星章。”
王赐豪医生担任保良局主席的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性肺炎(SARS)风暴席捲中华大地,香港首当其冲。SARS疫情在当年4月进入高峰期,保良局的换届选举也是在4月,王赐豪医生就是在这次换届时被推选为主席。上任伊始,他便要肩负起带领保良局同寅向社会筹募善款並带领保良局抵抗SARS疫情的重任。
其时,SARS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公众的大恐慌,香港社会同样是谈“非”变色,人心惶惶。光是消除SARS带给人们的心理阴影已是一个大难题,在此种情势下,还要让人们解囊捐款,谈何容易!愈到关键时刻,愈能考验一个人的胆识、能力和信念。王赐豪医生面对这样的困难,卻未曾有过丝毫怯意或颓丧之语,而是带领全体同寅负重奋进,迎难而上。那段时间,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募捐筹款工作中,几乎无暇顾及同珍集团的公司事务。此时,历来崇尚济世利众、慈善为怀的父亲告诉他:“你全力做好保良局的工作,生意上的事情我多花点时间料理。”父亲的支持让王赐豪医生获得更大的信心和动力。
在王赐豪医生的率领之下,保良局在2003年的筹款工作方面非但没有因为SARS病毒的肆虐而受到负面影响,反而逆势而上,超额完成,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筹款总额达到了破纪录的一亿五千多万港元,这个数字即使到今天2006年也不一定能超过。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叹服的大手笔。
“父亲在我们很小时就已经教育我们,一个人不应只着眼於个人利益,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就应回馈社会、关爱他人。同时他自己在这方面也一直是身体力行。” 受父亲的影响,王赐豪医生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但自小就充满了同情和仁爱之心。他的哥哥也曾担任香港另一个大型民间慈善团体东华三院的副主席,王氏家族的慈善仁爱之风可谓薪火相传。
王赐豪医生说,自己属於幸福的一群,人生道路平坦无垠,看到别人的孩子经历坎坷,在逆境中奋斗生存,就觉得自己能帮助他人多少,就应该帮多少。所以自少年时起,他就热心公益活动,如为慈善团体卖旗募捐,探访老人等,一直到上大学都没间断过。
1995年,他加入到香港最著名的慈善团体之一保良局效力。对於在保良局做的每一件事,王赐豪医生有很大的满足感。他说,最乐意看到一班人在一起,为同一个慈善项目努力,而项目建成後能够一年一年持续不断地为市民服务下去。王赐豪医生在保良局的耕耘博得了热心社会公益的美名,目前他还担任九龙乐善堂主席、博爱医院、仁爱堂副主席、香港广东社团专业人士委员会主任、香港青联等职,总是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机会推动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热心服务社群。
九龙乐善堂亦是香港六大慈善团体之一,服务范围涉及医疗、教育、老人福利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王赐豪医生自任九龙乐善堂主席之职以来,一直坚持低调务实的作风,尽心履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令会务工作不断发展。
持牌医生:术有专攻仁心济众
无论是在发展工商业还是在参与社会事务方面,王赐豪医生都表现得非常出色,这一点无可置疑,但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还是一名持牌医生。
王赐豪医生从小受其父王仲铭先生慈善为怀的影响,少年时代即已认识到一个人什麽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健康,於是他那时便已萌生了长大後要当一名医生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念头。
在认定了行医可以真正帮到人、还病人健康之後,他在1981年报考了香港大学医科专业。不过,家里人都希望他念商业管理,因为家族事业需要人手,而且他父亲已经71岁了。但是他有自己的考虑:这个时候学医,机会难得。而学做生意,以後机会有的是。如读商业管理,大学毕业後再想读医科,过了年龄学校就不收了。後来,在父亲的支持下,王赐豪医生通过了竞爭激烈的入学考试, 於1981年获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大学医学系同时取录,当年共约一万人报考入读医学院,而只录取尖子生约150人,最後王医生决定入读香港大学医学系。1986年毕业,先後服务於玛丽医院、伊利沙伯医院、玛嘉烈医院之骨科、创伤、外科、泌尿外科及耳鼻喉科,1990年获颁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外科院士,及後於英国爱丁堡Royal Infirmary Hospital 、洛杉机St. Vincent’s Hospital及英国伦敦国家耳鼻喉科学院深造,1995年回港後开设耳鼻喉专科诊所,並担任圣德勒撒医院耳鼻喉科荣誉顾问医生。其他专业资格包括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及耳鼻喉科院士、英国格拉斯哥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外科学院院士、香港医学专科学院耳鼻喉科及外科创院院士等多个医学专科资格。
王赐豪医生执业耳鼻喉科,看到能为患者减轻病痛,他认为当年的选择是正确的。他建议读医就应该趁年轻,並加重语气说,做医生的这几年时间,由最初行医至现时作为顾问医生, 深深体会到救急扶危的真正意义。
有道是:“心有仁念堪济世 身怀善术可医人”,但王赐豪医生也慨叹,近两年实在太忙,可以为病人诊治的时间少,只能一星期数天的每天下午抽出几个小时。今後时间可能更少,但只要有一点点时间,都愿意抽出来为病人服务。他说,自己从行医当中得到的满足感,远远超过经济上的回报。
值得一提的是,王赐豪医生作为广东社团专业人士委员会主任,他领导着一批专业人士将救死扶伤、扶危济困的医者仁心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香港广东社团专业人士委员会是由一批医疗卫生界的资深医生、会计师、律师和工程师等专业人士组织而成的。王赐豪医生作为该委员会主任,领导该会积极回馈社会,关怀弱势群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建构和谐社会付出不懈的努力。如在2006年3月26日,该会与民建联东区支部联合主办“赠医送暖到社区”活动,义务为大约一百五十名柴湾兴华一村的居民进行身体检查,上门探访了一百多位独居长者,向他们赠送礼品。这充分体现了专业人士“以仁为己任”,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将仁爱精神送到社区的责任感和抱负。
2006年4月11日至16日,由王赐豪医生的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专业人士委员会河南考察团一行二十多人不辞劳苦,赴河南考察交流。考察团此行除瞭解河南各方面的发展和促进两地专业人士交流外,其中一个重要行程就是探访了当地的“艾滋村”,並捐赠了20万元为艾滋孤儿建学校。此外, 还捐赠了两百份礼物,其中包括食物、酱料和营养奶粉等。王赐豪医生等各位委员怀着对国家、民族、社会前途和同胞的关怀,将香港同胞的爱心送到当地的艾滋孤儿和患者当中,也揭开了河南“艾滋村”的神秘面纱,以解除外界的恐怖和歧视,唤起更多人共同来关注和帮助“艾滋村”的村民,功莫大焉!此外, 最重要的是这次考察拉近了本地专业人士和内地人士尤其是对艾滋病村看法的距离。 另国内对本港专业人士的专业操守及关爱行为,也有更多瞭解和启发。
谈及此事,王赐豪医生言辞恳切地表示:“不论什麽原因感染了艾滋病,对他们来说都是最大的不幸。艾滋遗孤更是无辜的,他们失去亲人,精神痛苦,经济困难。如果再失去接受教育的权利,等於失去未来,在人生道路将是一片黑暗,对社会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我认为社会对艾滋病感染者不但不能加以歧视,还要加倍关爱!”
爱国爱港:崇根报本尽献赤诚
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香港人,王赐豪医生始终热爱香港,不忘自己是香港社会的一分子,因此他对於有关香港社会发展和民众福祉的各种社会公众事务总是积极参与,乐此不疲,可说是竭诚尽智,有目共睹。
目前他担任的社会公职还包括:社会福利諮询委员会委员、携手扶弱基金諮询委员会委员、香港广东社团总会荣誉会长、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专业人士委员会主任、新界总商会副会长、香港西区妇女福利会永远名誉会长、屯门医院管治委员会委员(2003-2006)、中华慈善总会荣誉顾问、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全国青年联会委员、香港青年联会副主席等。
2006年8月底,王赐豪先生参加了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讨班,获益匪浅。入读清华大学这所中国的顶尖学府几乎是每个中国学子都梦寐以求的,王赐豪先生坦言,自己此次能够参加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讨班学习,不仅圆了少年时代的“清华梦”,更重要的是通过中国政治经济研究课程以及参观拜访和交流座谈等各种活动,全方位地提升了他对祖国国情的认识。学习结束後,王赐豪先生将他参加研讨班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饱满的热情、畅达的文笔诉诸笔端,撰写了一篇题为《圆清华梦·识中国情》,畅言自己的收穫与感慨。2006年9月1日,香港《文汇报》全文刊载了这篇文章,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在这篇文章当中,王赐豪先生谈到:“作为一名香港专业人士,我过去从香港得到的信息去认识和瞭解祖国,往往流於片面和肤浅。我能参加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讨班学习,补上认识中国政治经济这一课,全方位地提升了对国情的认识。认识中国政治经济,能帮助香港专业人士和中产阶级更深入地瞭解国情、港情,明白本身的社会地位、责任与使命。”
对於香港的前景,王赐豪医生始终充满信心。他说,很高兴看到新的国家领导人实事求是,中央对香港那麽支持,将CEPA这份礼物很快赠给香港,而且礼物之厚简直超出了一个特区应份享有的。现在就看香港政府及社会能否快点配合,动作起来。香港与珠江三角洲联手发展,抓住机遇,经济再起飞是绝对没问题的。
在祖国内地,王仲铭、王赐豪父子饮水思源,他们认为今天在香港的发展离不开祖国的支持,因此用做生意获得的资财,在能力范围之内,多做公益事业。
三国时代“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有一句名言:“人情同於怀土兮,岂穷达而異心?”意思是说:怀念故土是人之常情,怎麽会因为贫穷或者发达而不同呢?这句名言在王仲铭、王赐豪两父子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多年来,事业日渐发达的王氏父子时刻牵挂着他们的祖籍地——广东东莞。为造福桑梓,王仲铭先生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便已开始回乡投资,积极致力家乡东莞的建设,捐修了石排镇公路,投资了水泥厂,援建东莞理工学院,还开办了好几间学校。家乡人铭记王仲铭的贡献,推选他为第八届东莞市政协副主席。而王赐豪医生也被推举为东莞市政协委员、常委、广东省政协委员,1994年还被授予东莞市荣誉市民称号。
作为东莞同乡总会常务副主席、东莞王氏宗亲会会长、澳门东莞同乡会名誉会长,王赐豪医生亦尽心敦睦乡情乡谊,团结东莞同乡及宗亲,努力推动家乡各项事业的发展。
成功之道:不问成败 无愧於心
人们常说,创业难,守业更难。时至今日,王赐豪医生的成就足以证明他是一位守业有成者。但王赐豪医生是一位历来行事非常低调、求真务实的人。比如他在谈到自己目前所取得的成绩时,总会再三谦称自己没有做出什麽值得炫耀的成就。同时他亦满怀感激之情地谈到:“父亲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我觉得自己所做出的任何一点成绩,都应归功劳於父亲对我的悉心教导。”他还进一步分析道:“简而言之,父亲给我最大的教益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他虽然对自己、对家人、对员工做人做事的要求很严格,但为人卻非常宽厚真诚。二是工作很勤奋,很多事都是亲力亲为,在我印象中,办厂这麽多年来,他每天都会亲自到工厂去视察。三是专注,虽然我们家族六十年代已经开始投资地产,但父亲一直不放棄自己的本业——製酱油、酱料。四是他头脑很灵活,善於把握机遇。五是做人一定要谨慎稳重。很多人都认为香港做地产很好,但他们没有看到其实失败的例子有很多很多。但父亲对这些看得很透,亦知足,不急躁冒进。我现在就体会到做生意和做人都是一样,稳稳当当才是最好。”
但对於富家名门之後,人们总是习惯把後来者与先辈做比较,比事业大小,比财富多少。对於这个问题,王赐豪医生说,理想是一回事,机遇又是一回事,所谓一山还有一山高,不好简单比较。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也想达到或超过先辈,但还需要环境和机遇。这好比给病人看病,要在适当的时间,给适当的对象,下适当的药,缺一样效果都难以最佳。再者,快乐的定义是自己寻找定位,只要自己朝目标去走便有人生意义,其中家庭和谐,父母兄姊关係融洽是生活最大的乐趣和愉快。
作为一位在工商、医疗、公益等多个领域均表现卓越、建树不凡的实幹家,王赐豪医生无疑是一位成功人士。但对於成功的界定,他卻有着独特的见解:“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我认为,只有当一个人不问成败、不计名利,只求竭尽全力做好事情时,就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标,就能无愧於心。也就是说,心到自然成。因此我会尽我所能,全心投入,将每件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好。”
不言而喻,对於王赐豪先生来说,通向成功的路上永远没有终点,追求也永无止境。展望未来,王赐豪医生充满信心表示:“在家族生意方面,我希望推动‘同珍’今後在原有的优势上继续壮大,並积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务求令品牌历久不衰,业务更上一层楼。我参与慈善活动多年, 由2004年任保良局主席到现今为九龙乐善堂主席, 参加社区活动从未间断,捐献超过港币二千万。我正考虑整合同珍未来十年的经营盈利, 以计划份数投资捐助社会慈善事业, 推动香港及国内安老、教育、扶幼三方面的工作以回馈社会。同时,我也希望与祖国内地开展更好的合作,与内地企业携手开创美好的明天!对於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做一些有益於社会、能够真正帮到人的事,也希望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过得快快乐乐、开开心心!”
——他在继承了家族的酱油、酱料等调味品生意基础上,敢为人先,勇於开拓,在地产及投资等领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令家族生意更上一层楼;
——他又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医生,7在香港修读医科後服务於港大教学医院玛丽医院, 及後在英美等国深造耳鼻喉专科, 並取得了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等多种专业资格。
——他热心参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先後在保良局、九龙乐善堂、香港广东社团专业人士委员会、及香港政府社会福利諮询委员会、携手扶弱基金諮询委员会,法律援助服务局等多个慈善及社会服务机构中担任公职,业绩卓著。其中,他在担任保良局癸未年主席期间 (即2003年), 领导同寅抗击SARS, 並使全年筹款额创下保良局空前的最高纪录。
——他是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东莞市政协常委、全国青年联会委员,在倾情回馈香港之餘,他时刻关注着祖国内地和家乡的发展,崇根报本,赤诚可鉴。
他就是香港知名人士王赐豪医生。的确,无论扮演哪一个角色,王赐豪医生都演绎得非常出色、非常精彩。王赐豪谦虚地侃侃道来: “我做的事情因家族关係,范围比较广。不敢夸言有大成就, 因很大部份都是前人打下的基础,但我会持续不断地尽力而为、尽心去做……”
他用实际行动和所取得的成就向人们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心到自然成。
工商骄子:赓续祖业克绍箕裘
在人们印象中,王赐豪医生看上去总是那麽儒雅俊朗、文质彬彬,他的为人也总是谦和宽厚、务实低调、不尚浮华。但他又是一位年轻有为、刚柔兼济的工商骄子。
或许有人会认为,作为工商世家出身的“名门之後”,王赐豪医生今日的成就、名望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家族的传承、祖辈父辈的庇荫。但这种说法其实有所偏颇。
无论是在香港还是欧美、澳洲、中南美洲的餐饮业界,或是千千万万有华人的地方, 大半个世纪以来在家庭主妇当中,说到“同珍”都是耳熟能详。“同珍”是一个与“李锦记”、“淘大”齐名的调味品名牌、一个响噹噹的百年老字号。这个百年老字号与时代风云变幻共同演进的历史,便浓缩了王赐豪医生及其家族几代人繁衍生息、铸就辉煌的历程。
王赐豪医生祖籍广东东莞,其祖上在东莞石排镇。一百多年前,王赐豪医生的祖父从东莞石排来到香港谋生,因为对酱油的调製颇有心得,便创办了一间家庭作坊式的小厂,以製造酱油及罐头食品起家,从此,“同珍”字号便在香港落地生根。後来王赐豪医生的父亲王仲铭先生在三十年代接手,而仲铭先生现今已九十五岁,公司於战後五十年代起飞,经历香港经济及政治起伏,经营至今已跨越两个世纪。产品渐趋多元化,种类多达100多款,除酱油、酱料产品以外,还有凉果、罐头、食品加工等应有尽有。
作为一个百年老字号,同珍集团生产的酱油、罐头食品、包括酱料等产品因为品质出众而畅销海内外,且多年来一直长盛不衰。目前同珍产品的销售客户以餐馆、食肆居多,其中出口欧美等多国佔90%。可以说,全球各地凡是有华人开餐馆的地方,就有“同珍”产品的影子。同珍集团除了在令王氏家族赖以发蹟的食品、调味品产业保持着强劲的实力之外,投资业务亦包括房地产、酒楼、证券投资以及其他企业等等。而在房地产等投资领域亦创造了骄人的业绩。第二次世界大战後,在出口带动下同珍酱油展开了海外市场之业务,至五十年代初迁入佔地35万呎的葵涌厂房及12万呎的粉岭厂房,自六十年代起投资香港房地产,兴建、买卖、出租工业大厦、商业大厦、住宅;投资饮食业其他业务(如喜来登酒店之中华酒楼、汉宝集团等),於美国、欧洲等地均有投资物业,而同珍酱油的产品於北美洲、欧洲、大洋洲等地均有稳定的市场佔有率。在房地产方面,该集团在香港的土地储备量据初步估算已逾150多万平方呎,包括工业、商业和住宅楼宇在内,可收租及发展的物业价值可列为香港中型发展商。
谈到家族事业的发展,王赐豪医生认为,由一个工业企业,转向投资房地产,再转回发展工业,这反映出了香港老牌企业在这个时代的转变,也是香港社会的一个写照。
王赐豪医生自1996年开始接掌同珍集团,上任不久就恰到好处地把握住机遇,投资多处房地产和证券,连战连捷,获利颇丰,充分展现出一个商界新锐的精明睿智,实在令人刮目相看。正所谓:“长江後浪推前浪,雏凤清於老凤声。”但每每谈及此事,他总是非常谦虚地说:“我只是比较幸运,在低潮时有些少本钱入市而已。”
在王赐豪医生的进一步治理和完善之下,如今“同珍”这个品牌更加深入民心,产品畅销香港及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洲、新西兰等地,在某些国家,“同珍”部分产品更是创造了市场佔有率超过一半的奇蹟。王赐豪医生在继承和发扬祖父和父亲艰苦创业、奋发图强作风的同时,更以新生代的眼界、胆略和学识为同珍集团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引领集团与时俱进,努力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可谓“青出於蓝而胜於蓝”。
公益先锋:慈善为怀造福社会
2004年7月,香港特区政府为了表彰一批傑出人士在各个领域对香港社会所作出的贡献,给他们颁发了奖章奖状。在这次发布的授勲嘉奖名单中,就有王赐豪医生的名字。香港特区政府在为他授勲时所致的嘉许辞为:“王医生热心参与香港慈善活动及小区服务,贡献良多,尤其是担任保良局主席期间,成绩斐然,现获颁授铜紫荆星章。”
王赐豪医生担任保良局主席的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性肺炎(SARS)风暴席捲中华大地,香港首当其冲。SARS疫情在当年4月进入高峰期,保良局的换届选举也是在4月,王赐豪医生就是在这次换届时被推选为主席。上任伊始,他便要肩负起带领保良局同寅向社会筹募善款並带领保良局抵抗SARS疫情的重任。
其时,SARS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公众的大恐慌,香港社会同样是谈“非”变色,人心惶惶。光是消除SARS带给人们的心理阴影已是一个大难题,在此种情势下,还要让人们解囊捐款,谈何容易!愈到关键时刻,愈能考验一个人的胆识、能力和信念。王赐豪医生面对这样的困难,卻未曾有过丝毫怯意或颓丧之语,而是带领全体同寅负重奋进,迎难而上。那段时间,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募捐筹款工作中,几乎无暇顾及同珍集团的公司事务。此时,历来崇尚济世利众、慈善为怀的父亲告诉他:“你全力做好保良局的工作,生意上的事情我多花点时间料理。”父亲的支持让王赐豪医生获得更大的信心和动力。
在王赐豪医生的率领之下,保良局在2003年的筹款工作方面非但没有因为SARS病毒的肆虐而受到负面影响,反而逆势而上,超额完成,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筹款总额达到了破纪录的一亿五千多万港元,这个数字即使到今天2006年也不一定能超过。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叹服的大手笔。
“父亲在我们很小时就已经教育我们,一个人不应只着眼於个人利益,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就应回馈社会、关爱他人。同时他自己在这方面也一直是身体力行。” 受父亲的影响,王赐豪医生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但自小就充满了同情和仁爱之心。他的哥哥也曾担任香港另一个大型民间慈善团体东华三院的副主席,王氏家族的慈善仁爱之风可谓薪火相传。
王赐豪医生说,自己属於幸福的一群,人生道路平坦无垠,看到别人的孩子经历坎坷,在逆境中奋斗生存,就觉得自己能帮助他人多少,就应该帮多少。所以自少年时起,他就热心公益活动,如为慈善团体卖旗募捐,探访老人等,一直到上大学都没间断过。
1995年,他加入到香港最著名的慈善团体之一保良局效力。对於在保良局做的每一件事,王赐豪医生有很大的满足感。他说,最乐意看到一班人在一起,为同一个慈善项目努力,而项目建成後能够一年一年持续不断地为市民服务下去。王赐豪医生在保良局的耕耘博得了热心社会公益的美名,目前他还担任九龙乐善堂主席、博爱医院、仁爱堂副主席、香港广东社团专业人士委员会主任、香港青联等职,总是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机会推动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热心服务社群。
九龙乐善堂亦是香港六大慈善团体之一,服务范围涉及医疗、教育、老人福利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王赐豪医生自任九龙乐善堂主席之职以来,一直坚持低调务实的作风,尽心履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令会务工作不断发展。
持牌医生:术有专攻仁心济众
无论是在发展工商业还是在参与社会事务方面,王赐豪医生都表现得非常出色,这一点无可置疑,但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还是一名持牌医生。
王赐豪医生从小受其父王仲铭先生慈善为怀的影响,少年时代即已认识到一个人什麽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健康,於是他那时便已萌生了长大後要当一名医生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念头。
在认定了行医可以真正帮到人、还病人健康之後,他在1981年报考了香港大学医科专业。不过,家里人都希望他念商业管理,因为家族事业需要人手,而且他父亲已经71岁了。但是他有自己的考虑:这个时候学医,机会难得。而学做生意,以後机会有的是。如读商业管理,大学毕业後再想读医科,过了年龄学校就不收了。後来,在父亲的支持下,王赐豪医生通过了竞爭激烈的入学考试, 於1981年获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大学医学系同时取录,当年共约一万人报考入读医学院,而只录取尖子生约150人,最後王医生决定入读香港大学医学系。1986年毕业,先後服务於玛丽医院、伊利沙伯医院、玛嘉烈医院之骨科、创伤、外科、泌尿外科及耳鼻喉科,1990年获颁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外科院士,及後於英国爱丁堡Royal Infirmary Hospital 、洛杉机St. Vincent’s Hospital及英国伦敦国家耳鼻喉科学院深造,1995年回港後开设耳鼻喉专科诊所,並担任圣德勒撒医院耳鼻喉科荣誉顾问医生。其他专业资格包括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及耳鼻喉科院士、英国格拉斯哥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外科学院院士、香港医学专科学院耳鼻喉科及外科创院院士等多个医学专科资格。
王赐豪医生执业耳鼻喉科,看到能为患者减轻病痛,他认为当年的选择是正确的。他建议读医就应该趁年轻,並加重语气说,做医生的这几年时间,由最初行医至现时作为顾问医生, 深深体会到救急扶危的真正意义。
有道是:“心有仁念堪济世 身怀善术可医人”,但王赐豪医生也慨叹,近两年实在太忙,可以为病人诊治的时间少,只能一星期数天的每天下午抽出几个小时。今後时间可能更少,但只要有一点点时间,都愿意抽出来为病人服务。他说,自己从行医当中得到的满足感,远远超过经济上的回报。
值得一提的是,王赐豪医生作为广东社团专业人士委员会主任,他领导着一批专业人士将救死扶伤、扶危济困的医者仁心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香港广东社团专业人士委员会是由一批医疗卫生界的资深医生、会计师、律师和工程师等专业人士组织而成的。王赐豪医生作为该委员会主任,领导该会积极回馈社会,关怀弱势群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建构和谐社会付出不懈的努力。如在2006年3月26日,该会与民建联东区支部联合主办“赠医送暖到社区”活动,义务为大约一百五十名柴湾兴华一村的居民进行身体检查,上门探访了一百多位独居长者,向他们赠送礼品。这充分体现了专业人士“以仁为己任”,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将仁爱精神送到社区的责任感和抱负。
2006年4月11日至16日,由王赐豪医生的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专业人士委员会河南考察团一行二十多人不辞劳苦,赴河南考察交流。考察团此行除瞭解河南各方面的发展和促进两地专业人士交流外,其中一个重要行程就是探访了当地的“艾滋村”,並捐赠了20万元为艾滋孤儿建学校。此外, 还捐赠了两百份礼物,其中包括食物、酱料和营养奶粉等。王赐豪医生等各位委员怀着对国家、民族、社会前途和同胞的关怀,将香港同胞的爱心送到当地的艾滋孤儿和患者当中,也揭开了河南“艾滋村”的神秘面纱,以解除外界的恐怖和歧视,唤起更多人共同来关注和帮助“艾滋村”的村民,功莫大焉!此外, 最重要的是这次考察拉近了本地专业人士和内地人士尤其是对艾滋病村看法的距离。 另国内对本港专业人士的专业操守及关爱行为,也有更多瞭解和启发。
谈及此事,王赐豪医生言辞恳切地表示:“不论什麽原因感染了艾滋病,对他们来说都是最大的不幸。艾滋遗孤更是无辜的,他们失去亲人,精神痛苦,经济困难。如果再失去接受教育的权利,等於失去未来,在人生道路将是一片黑暗,对社会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我认为社会对艾滋病感染者不但不能加以歧视,还要加倍关爱!”
爱国爱港:崇根报本尽献赤诚
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香港人,王赐豪医生始终热爱香港,不忘自己是香港社会的一分子,因此他对於有关香港社会发展和民众福祉的各种社会公众事务总是积极参与,乐此不疲,可说是竭诚尽智,有目共睹。
目前他担任的社会公职还包括:社会福利諮询委员会委员、携手扶弱基金諮询委员会委员、香港广东社团总会荣誉会长、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专业人士委员会主任、新界总商会副会长、香港西区妇女福利会永远名誉会长、屯门医院管治委员会委员(2003-2006)、中华慈善总会荣誉顾问、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全国青年联会委员、香港青年联会副主席等。
2006年8月底,王赐豪先生参加了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讨班,获益匪浅。入读清华大学这所中国的顶尖学府几乎是每个中国学子都梦寐以求的,王赐豪先生坦言,自己此次能够参加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讨班学习,不仅圆了少年时代的“清华梦”,更重要的是通过中国政治经济研究课程以及参观拜访和交流座谈等各种活动,全方位地提升了他对祖国国情的认识。学习结束後,王赐豪先生将他参加研讨班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饱满的热情、畅达的文笔诉诸笔端,撰写了一篇题为《圆清华梦·识中国情》,畅言自己的收穫与感慨。2006年9月1日,香港《文汇报》全文刊载了这篇文章,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在这篇文章当中,王赐豪先生谈到:“作为一名香港专业人士,我过去从香港得到的信息去认识和瞭解祖国,往往流於片面和肤浅。我能参加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讨班学习,补上认识中国政治经济这一课,全方位地提升了对国情的认识。认识中国政治经济,能帮助香港专业人士和中产阶级更深入地瞭解国情、港情,明白本身的社会地位、责任与使命。”
对於香港的前景,王赐豪医生始终充满信心。他说,很高兴看到新的国家领导人实事求是,中央对香港那麽支持,将CEPA这份礼物很快赠给香港,而且礼物之厚简直超出了一个特区应份享有的。现在就看香港政府及社会能否快点配合,动作起来。香港与珠江三角洲联手发展,抓住机遇,经济再起飞是绝对没问题的。
在祖国内地,王仲铭、王赐豪父子饮水思源,他们认为今天在香港的发展离不开祖国的支持,因此用做生意获得的资财,在能力范围之内,多做公益事业。
三国时代“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有一句名言:“人情同於怀土兮,岂穷达而異心?”意思是说:怀念故土是人之常情,怎麽会因为贫穷或者发达而不同呢?这句名言在王仲铭、王赐豪两父子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多年来,事业日渐发达的王氏父子时刻牵挂着他们的祖籍地——广东东莞。为造福桑梓,王仲铭先生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便已开始回乡投资,积极致力家乡东莞的建设,捐修了石排镇公路,投资了水泥厂,援建东莞理工学院,还开办了好几间学校。家乡人铭记王仲铭的贡献,推选他为第八届东莞市政协副主席。而王赐豪医生也被推举为东莞市政协委员、常委、广东省政协委员,1994年还被授予东莞市荣誉市民称号。
作为东莞同乡总会常务副主席、东莞王氏宗亲会会长、澳门东莞同乡会名誉会长,王赐豪医生亦尽心敦睦乡情乡谊,团结东莞同乡及宗亲,努力推动家乡各项事业的发展。
成功之道:不问成败 无愧於心
人们常说,创业难,守业更难。时至今日,王赐豪医生的成就足以证明他是一位守业有成者。但王赐豪医生是一位历来行事非常低调、求真务实的人。比如他在谈到自己目前所取得的成绩时,总会再三谦称自己没有做出什麽值得炫耀的成就。同时他亦满怀感激之情地谈到:“父亲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我觉得自己所做出的任何一点成绩,都应归功劳於父亲对我的悉心教导。”他还进一步分析道:“简而言之,父亲给我最大的教益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他虽然对自己、对家人、对员工做人做事的要求很严格,但为人卻非常宽厚真诚。二是工作很勤奋,很多事都是亲力亲为,在我印象中,办厂这麽多年来,他每天都会亲自到工厂去视察。三是专注,虽然我们家族六十年代已经开始投资地产,但父亲一直不放棄自己的本业——製酱油、酱料。四是他头脑很灵活,善於把握机遇。五是做人一定要谨慎稳重。很多人都认为香港做地产很好,但他们没有看到其实失败的例子有很多很多。但父亲对这些看得很透,亦知足,不急躁冒进。我现在就体会到做生意和做人都是一样,稳稳当当才是最好。”
但对於富家名门之後,人们总是习惯把後来者与先辈做比较,比事业大小,比财富多少。对於这个问题,王赐豪医生说,理想是一回事,机遇又是一回事,所谓一山还有一山高,不好简单比较。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也想达到或超过先辈,但还需要环境和机遇。这好比给病人看病,要在适当的时间,给适当的对象,下适当的药,缺一样效果都难以最佳。再者,快乐的定义是自己寻找定位,只要自己朝目标去走便有人生意义,其中家庭和谐,父母兄姊关係融洽是生活最大的乐趣和愉快。
作为一位在工商、医疗、公益等多个领域均表现卓越、建树不凡的实幹家,王赐豪医生无疑是一位成功人士。但对於成功的界定,他卻有着独特的见解:“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我认为,只有当一个人不问成败、不计名利,只求竭尽全力做好事情时,就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标,就能无愧於心。也就是说,心到自然成。因此我会尽我所能,全心投入,将每件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好。”
不言而喻,对於王赐豪先生来说,通向成功的路上永远没有终点,追求也永无止境。展望未来,王赐豪医生充满信心表示:“在家族生意方面,我希望推动‘同珍’今後在原有的优势上继续壮大,並积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务求令品牌历久不衰,业务更上一层楼。我参与慈善活动多年, 由2004年任保良局主席到现今为九龙乐善堂主席, 参加社区活动从未间断,捐献超过港币二千万。我正考虑整合同珍未来十年的经营盈利, 以计划份数投资捐助社会慈善事业, 推动香港及国内安老、教育、扶幼三方面的工作以回馈社会。同时,我也希望与祖国内地开展更好的合作,与内地企业携手开创美好的明天!对於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做一些有益於社会、能够真正帮到人的事,也希望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过得快快乐乐、开开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