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嬗变中的华丽转身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_s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3月21日,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在河南许昌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准确把握形势,充分认识春季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突出重点任务,切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认真实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确保全年农业丰收;加强统筹协调,全面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再创春季农业生產新佳绩,再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新辉煌。
   “21世纪,人类的生存危机之一就是粮食安全。”林祥雄,新加坡著名企业家、研究员,教授。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今,粮食已不仅仅是食物,粮食已经与美元、石油等经济战略武器紧紧地捆绑在一起,谁拥有了充足的粮食,谁就拥有了世界经济体系的主导权。”世界粮食危机面前,河南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大省,自然更多了一分自信、从容。现实正是如此,河南粮食这个最大的资源早已被商业巨头看在了眼里。资料表明,“握着全球粮袋子”的国际粮油市场“ABCD四大家族”已登陆河南,而国内面粉行业的“四大家族”也已全部布局河南。林祥雄说,“河南如果能够在粮食生产上加码,进而发展食品产业,我看是一条前景最佳的路子”。
  “吃了没?”这是典型的中国式问候语。
  “国以民为食,民以食为天”,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基本的治国理念。
  今天,当人们发现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农业才是未来最有前途的产业时,农业的机会来了,而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大省、第一食品加工大省,河南的机会来了。河南“粮食大省,经济穷省”的所谓“宿命”也将因此被打破。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国际市场大门打开,无疑也给粮食加工业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耕地减少、单产降低
  2010年,河南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087.4亿斤,比上年增产9.6亿斤,增幅为0.9%。其中,夏粮总产量618.1亿斤,比上年增产5.1亿斤,增长0.8%;秋粮总产量469.3亿斤,比上年增产4.5亿斤,增长1%。
  河南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表示,河南省以占全国1/16的土地,生产出了占全国1/10以上的粮食,占全国1/4强的小麦,不仅养活了全省近1亿人口,而且每年还输出原粮及制成品300亿斤,取得了粮食总产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连续5年超千亿斤、夏粮总产连续8年增产、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的巨大成绩。
  而事实上,河南的粮食生产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近些年,被称为河南小麦的“袁隆平”——吕平安在与农村、农民的接触中看到,现在的农民因为种粮不赚钱,已失去种粮的热情,他很是感慨:“农民种粮没有积极性,新种子、新技术、新农药的推广就特别难。”他说,再这样下去,自己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在豫北的一个产粮大县,种植条件较好,人均一亩多地,农民给吕平安算了一笔账:就算一亩地产1000斤小麦,除去自用的700斤,剩下的只能卖200多元,除去100多元的农资投入,所剩就更少了,加上还要购买农机具、生活日用品、支付孩子读书开支等,不管怎么下工夫,都难以应付开支需求。
  吕平安说,一亩地从播种到收获,农民只需要投10多个工。4口之家种6亩田,净工作时间就一个多月,算上复种也不过两个月,没多少活可干,收入又低,从干活挣钱的角度说,实在没什么吸引力。他到过的农村,村中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只留下老人和孩子,“老人们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不高,也没有热情。他们只想着种点粮食够吃就行了。长此下去,势必造成农业人力资本积累严重不足,将最终影响现代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还有,以化肥、农膜、农药、农用柴油为主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也打击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吕平安说,以前,几乎每个村都有化肥、农药经销店,每年的销量还很大;但现在这些店因为购买的人太少,难以生存就关门了。镇上来推销化肥、农药的经销商都要请上几名演员,先唱上一阵戏或歌曲,才能吸引到人,而且大多是老人和孩子。
  河南省农业厅的测算也表明,农民种植小麦每亩成本约386元,按亩产800斤、收购价0.8元/斤计算,每亩地净收入只有190多元;而小麦生长期为8个月,按每个劳动力种5亩地、投入劳力两个月计算,每天收入只有16元,比进城务工平均每个工时40元低一半还多。“近5年来,全省六种粮食(小麦、玉米、大豆、中籼稻、粳稻、谷子)生产平均每亩的纯收益为123.99元,为同期棉花的48.4%、烤烟的31.2%、蔬菜的10.8%。与养殖业相比,差距更大。
  吕平安说,全省有1000多万名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人员由于大多缺乏知识和技术,接受新事物较慢,虽然尚能维持简单耕作,但经营粗放、单产降低、效益低下。难怪一些村干部说:过去谁家外边有人,谁家的庄稼好;现在是谁家的庄稼孬,谁家外边有人(出外打工)。
  河南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吴海峰说,河南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大多灌区是三四十年前修建的,标准低,老化严重,配套不全。至2007年年底,河南旱涝保收田面积为5944万亩,仅占全省耕地面积的一半略多。2003年以来,每年因旱、涝灾害减产的粮食平均已达800万吨左右。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说:“近几年,我国有粮食调出能力的省份,除东北平原两个省外,基本上就是这一地区。中部平原已毫无疑义的成为了国家粮食和农副产品的主产区。”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消费需求还将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束缚却日益突出。
  根据中国官方的测算,到2020年,全国必须新增1000亿斤的粮食生产能力,才能确保届时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
  “我国可以到国际市场调节粮食余缺,但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决不能把吃饭问题依赖外国,必须立足国内自主保证粮食安全。”刘道兴说。
  机遇:粮食核心区、中原经济区
  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前提。2008年年底,一部《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规划》编制完成。规划确定,至2020年,河南将实现两大目标:累计投资3000亿元,年产粮食1300亿斤。
  粮食核心区的建立,无疑将为河南农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而中央对河南粮食产业的高度重视更是为河南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2004年至2011年,中共中央连续8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为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中央连续采取了制定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格、免除农业税、提高种粮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最近几年,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亲临河南,对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指示。
  国人的粮仓和厨房,这是河南的独家特色,也是中原经济区区域规划的着力点。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物质,粮食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中国经济要出问题,很可能从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开始。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为此,河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战略工程,作出了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的重要举措。目前中原经济区粮食总产约占全国1/6,其中河南粮食总产占全国的1/10。中原地区在国家粮食安全中举足轻重的战略位置,决定了必须把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作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关键、基础和保障,这也是确保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构想能够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前提条件。
  河南省提出,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要把河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确保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300亿斤,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核心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示范区。
  河南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魏仲生认为,构建“中原经济区”中的农业和粮食发展,必须从国家的粮食安全与河南发展的实际出发,应当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使河南成为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的示范区。
  面对挑战,面临机遇,河南农业将向何处去?
  出路: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目前,我国农村本质上依然是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不但效率低,农民收入也无法持续提高。同时,多年来以农民为主体的、单一的农业发展模式,也与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张宏伟通过一系列调研指出,目前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对如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认识不足,对“现代农业”的认识模糊,条理不清,思想不统一,政策性指导不够。对涉农企业的扶植力度不足,鼓励性配套政策不够,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得不到有效的支持和解决。
  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历来是一些地方在发展粮食生产中颇感“头疼”的问题,唯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才能把“粮袋子”变成“钱袋子”。而在粮食生产持续创造辉煌的背后,一些产粮大省一度面临两难的尴尬局面:国家要“粮票”,可县乡的“粮帽子”却越戴越穷;地方、农民想要钞票,可耕地红线、粮食安全红线又不能突破。
  由于河南省各地区农业发展不平衡,现代农业建设不能采用统一模式。首先应建立现代农业发展改革实验区,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政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冬平建议实施以下措施:一是实现农业劳动力实质性转移。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增加城市廉租房数量,满足农民工需求,同时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以此实现农业劳动力真正意义上的转移。农业劳动力实质性转移后才能加速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科技利用从而发展现代农业。
  二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潜力。作为粮食生产大省,河南省目前仍有近50%的中低产田,不少地方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重建轻管,毁坏严重。据省地调队调查,全省有近一半的农田水利设施无专人管护。应改革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把田间水利设施纳入公共管理体系,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强力改造中低产田。
  三是在粮食生产核心区重点用政策鼓励规模经营,扶持粮食生产合作社,促使土地向粮食生产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社流转,限制向企业流转。
  四是降低农民利用先进科技的成本。可以考虑政府出资,赋予农业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部门科技推广职能,作为目前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补充,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
  现代农业需要激活农业系统内各要素活力,还要借助现有农业系统以外的力量来推进其发展。也就是说,除了要有现代技术装备和高素质的经营人员,更要在经营方式上寻找外力,如转变经营观念、创新经营组织等。
  河南省委政研室副主任袁永伟认为,大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目标,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按照現代农业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创新,不断提升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探索:构筑“三化”协调新格局
  “建设中原经济区,农业和粮食是基础”。河南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说,“在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中原经济区建设总体目标中,加快粮食核心区建设,增创粮食生产新优势,构筑‘三化’协调新格局是一项重要内容。这既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粮食生产重视程度,也更有利于进一步彰显河南发展优势”。 可见,如何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被并称为“三化”的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三个方面;而“协调”有两层意思,一是同步推进,二是相互促进。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也在给工业发展提供空间、环境,同时也在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反之,推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又给城镇化提供助力和支撑。这三个方面不是一个谁先谁后的关系,而是一个同步推进的问题。
  就此,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耿明斋说,基于河南省的现实情况来看,首先要用城镇化引领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我们知道,工业的发展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工业用地,二是公共服务体系。就土地而言,国家对城市工业用地的管理越来越严格,但是工业要发展,必须有一定的工业建设用地,规划工业建设工地,必须加大城市建设。这也表明,要发展工业,首先要发展城市。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也很重要。现在企业发展最大的问题是留不住人才。为什么留不住人才呢?因为工厂附近没有电影院、没有美容院、没有大商场,没有优质的教育服务、医疗服务。年轻人要选择生活和发展空间,他会更看重企业所在的城市。
  而完备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社会服务,是要靠城市来提供。城镇化对工业化的引领作用不言而喻。农业的现代化更是如此。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农业规模经营,其实现的途径就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让农民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因此,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
  与此同时,工业吸纳就业、聚集人口、创造财富,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规模经营下的农业现代化为城市提供劳动力,从而支撑城市的发展。
  “‘三化协调’具体到一个市或一个县,就是首先要做好城市规划,通过谋划城市发展工业,吸纳农民就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面对地市领导的困惑,耿明斋的回答简要而清晰。
  每一场改革都会伴随着阵痛, “三化协调” 在实施过程中也并不尽如设想中的美好。土地资源配置的争夺,是“三化”之间最大的矛盾。
  “失地农民”,这个以往对农民兄弟来讲陌生的词汇,目前已成部分农民的代名词。像所有处在改革发展进程中的省份一样,在河南,这个“部分”所代表的数字越来越大。在2011年年初召开的河南“两会”上,“失地农民”的权益与生活保障问题被不少代表热议。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怎样在不减少农业用地的情况下,保证工业项目、城市发展用地,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解开土地症结,‘三化’就能协调发展了。”长年研究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变化的耿明斋一语中的。
  工业发展要用地,城镇建设也要用地,但耕地红线如何保?粮食安全如何保?在失去千百年来所依赖的“命根子”之后,农民的生存和生活问题如何保?这些都是我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对于城镇化,一些地方官员的理解还停留在建多少高楼,修多少路,盖多少厂房上。其实,这些都是城镇化的表象。其本质是什么呢?是农民进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的一位研究员对说。
  “农民进城现在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要进得来,二是要出得去。”这位研究员说,“在户籍问题上,农民迁移自由不能有障碍。同时,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也要均等化,要给予其相对完备的社会保障。现在的确有一部分农民不愿意从农村出去,他们舍不得在农村的固有利益,比如宅基地、承包地等。所以,在推动农民进城上,一定要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采取措施。现在有一个变通的办法——确权。比如,老张家有三分宅基地,政府发个证,证明使用权是他的。确权之后,再进行流动、转让,农民们安心地进城”。
  “十一五”是河南省农业发展不寻常的五年,五年来,河南正由“传统农业大省”快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由“中国粮仓”变为“国人厨房”、“世界餐桌”。“十二五”将给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带来更多挑战和机遇,加快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规划和促进农民增收势在必行。
其他文献
【待遇】或出现"幼儿园教授"某公办幼儿园教师赵敏(化名)怎么也没想到今后将享有和中小学教师同等待遇,她似乎看到自己捧着正高级职称证书的场景。"虽然还没有正式实行,但我已经看
许昌市一中分校今年5月更名为许昌市第七中学,学校建于2005年,以高起点、严要求、高质量而著称。在其短短7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先后获得“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
她英文名叫Jane,中文名叫裴丽霓,大家叫她裴小姐是觉得亲切.在北海白塔底下的一座四合院,有一个让裴小姐牵肠挂肚的集体,叫北京慧灵弱智弱能人士服务机构;这里,有一群中国孩
期刊
十八大报告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  近年来,信访督查专员、领导带头接访下访、网上视频信访等举措纷纷出台,催生出“信访书记”、“信访市长”等称呼,基层信访工作人员更是倾注全部工作热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广东的信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解决了一大批涉
我院护士在全面了解病人病情的同时,为给病人提供针对性的帮助,解决病人渴望医学保健知识的要求,自制了“健康表”,经临床应用受到病人、家属及医护人员的好评。现介绍如下。
政府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为新区量身定做一套管理、服务、考核的政策体系。面临全新的发展课题,要更加强化“会干”的理念,进一步完善规划,明晰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定位,不与其他地方在
在众多的除氟技术中,吸附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壳聚糖以其无毒、易降解、廉价易得等优点,成为制备新型除氟剂的理想材料。综述了交联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壳聚糖/稀土配合物、过
“德国的“红点奖”(Red Dot)享誉全球,而由德国红点奖机构发起的针对中国的全新国际化设计奖项——“中国好设计奖”(China Good Design,简称CGD)于2015年正式成立,也得到了国内
近日,重庆市出台《重庆市道路运输驾驶员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了公交车驾驶员和的哥各自遵守的行为规范,其中对的哥的要求中规定:未说普通话或车容车貌不整洁的,同样处20元以上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