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把它有机地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但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丰富道德与法治课教育内容,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而且可以增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魅力。传统文化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富有吸引力,富有启发力,富有感染力,富有升华力,富有延伸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 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魅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要引导和帮助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体现,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精神财富,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把它有机地引人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不但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丰富思想品德课教育内容,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而且可以增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魅力。
一、传统文化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富有吸引力
1、利用传统优秀文化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所需时间不多,却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犹如一篇文章的精彩开头,一开始就能牢牢抓住读者的心。围绕教学内容,选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在导入环节通过视、听等教学手段呈现给学生,努力创设学生喜学的认知环境,渲染浓厚的课堂文化氛围,产生情感预热,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艺术效果。同时,或制造悬念,或设疑激趣,以唤醒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处于一种期待与渴望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调动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当冲突发生”时,以视频导入,播放电视剧《红楼梦》“黛玉葬花”片断。在《葬花吟》凄婉、低沉的曲调下,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观看后讨论分析。片中人物是谁?她表现出了一种怎样的情绪?这种情绪与她的过早辞世有什么关系?她的命运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和启发?学生讨论后,教师顺水推舟自然引入主题: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喜怒哀乐。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调控自已的不良情绪,这样的导引,趣味性强,自然巧妙而又水到渠成,创造出引人入胜的课堂气氛。
2、优秀传统文化引入课堂,学中有乐
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身心投入,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求知和探索的欲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引入传统文化,通过感悟趣味故事、猜谜语、猜俗语、听唱歌曲等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寓教于乐,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主动学,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好朋友”时,我引入一个趣味故事,让学生谈感悟。古时候,有个财主请客吃饭,看看时间过了,还有一半的客人没来,主人心里很着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喽!”于是悄悄走了。主人一看又走掉好几位客人,越发着急了,便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又都走了。学生读趣味故事,学中有乐,在愉悦的心情中感悟到语言艺术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二、传统文化,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富有启发力
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名言、格言、箴言、诗歌、警句、历史典故、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与道德与法治课内容相关联,内涵丰富、语言精炼,积淀了祖先的聪明才智,蕴含深刻的哲理和智慧,富有启发力,发人深省。例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等名言,启迪了“责任”的重要性;“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成功;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个格言启迪了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和夸父追日的成语故事,启迪了自强是努力向上,是奋发进取,是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不懈追求。
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启迪思维,感悟道理。例如,教学“选举产生班委会”,在学生初步明确“竞争是前进的动力”后,我以一个历史典故为材料,设计思考题。“对手与朋友: 庄子路过老对手惠施的墓地时,上前痛哭了一番。人们问他是什么原因让他这样伤心,他说,因为自己再也没有这样的好对手了。”这个历史典故对你什么启示?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展示交流成果,教师评价、总结。在合作交流、评价与总结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得到启迪,从而感悟了道理——竞争能激发人的上进心和创造力,使个人的智慧与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掘和施展,竞争是前进的动力;对手既是我们需要超越的目标,更是激励我们攀登人生新高峰的力量,对手是推动成功者的力量;競争可以达到双赢。
三、传统文化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富有感染力
情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道德与法治的落脚点。选取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情境,富有感染力,可使人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最佳效果。
例如,在教学“少让父母为我操心”时,为使学生充分体验并感受父母之爱,我用多媒体出示四幅“孟母三迁”的图片,请学生想象故事情节,并分别为图中人物设计心理活动,然后请学生分角色表演,要求有旁白、表情、动作和语言。此时,台上表演者身临其境,台下观看者反思感悟,大家经历的是一次心灵的震动与体验。借用历史故事,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使之入境,入景,人情,从中深刻体会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厚重。又如,教学“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时,将寓言故事作为情境让学生体验,富有感染力。从前,有个人捡到了一个精美的盒子,上面写着:“记住,无论何时,都不要打开这个盒子。否则,人类将要遭到灭顶之灾。”这人开始吓了一跳,没敢打开盒子。可不久就恢复了正常:这盒子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东西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呢?最终他经受不住诱惑打开了盒子。结果,这盒子里面的坏东西跑出来了,那人赶紧关住盒子,结果把希望关在盒底。
四、传统文化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富有升华力
以传统文化资源为纽带的课堂小结能够成就升华的内涵。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句》中也曾说到:“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实,讲授完新课内容,学生一般较为松弛,若此时选择一些经典名句,既有豹尾般的响荡有力,还有撞钟般的余音绕梁,这样才无愧于课堂的突出重点,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达到“言已尽,意犹存”的理想境界。
例如,教学“正确认识广告”,我通过诗歌来升华主题。今天我们共同感受了诚信的力量,就让我们齐诵诗歌来自勉。此时,多媒体呈现滚动文字,师生齐声诵读:“诚信是金,敲出星星之火;诚信是火,点燃熄灭的灯;诚信是灯,照亮夜行的路;诚信是路,引导我们走向光明。”在琅琅的诵读中,师生情感产生共鸣,升华了这节课的主题,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五、传统文化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富有延伸力
“课堂教学的结束不等于教育活动的结束”, 道德与法治课要完成其使命,必须经过实践。因此,教学中的“延伸与拓展”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以传统文化为媒介,通过走访调查、办手抄报、拟写倡议书、诗歌朗诵会等作业形式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渗透于实践。
以传统文化为媒介,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生活中找教育、在实践中求真知,既拓宽了学生的活动领域,开阔其视野,增长其才干,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了文化品位与修养,最终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努力实践,勇于探索,重视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渗入,发挥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王和勋,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第16期。
[2]姜钦霞,如何让小学教材《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化[J].名师在线,2019(2):52-53.
[3] 朱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入[J].小学生(中旬刊),2019(12):68.
【关键词】传统文化 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魅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要引导和帮助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体现,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精神财富,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把它有机地引人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不但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丰富思想品德课教育内容,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而且可以增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魅力。
一、传统文化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富有吸引力
1、利用传统优秀文化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所需时间不多,却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犹如一篇文章的精彩开头,一开始就能牢牢抓住读者的心。围绕教学内容,选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在导入环节通过视、听等教学手段呈现给学生,努力创设学生喜学的认知环境,渲染浓厚的课堂文化氛围,产生情感预热,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艺术效果。同时,或制造悬念,或设疑激趣,以唤醒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处于一种期待与渴望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调动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当冲突发生”时,以视频导入,播放电视剧《红楼梦》“黛玉葬花”片断。在《葬花吟》凄婉、低沉的曲调下,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观看后讨论分析。片中人物是谁?她表现出了一种怎样的情绪?这种情绪与她的过早辞世有什么关系?她的命运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和启发?学生讨论后,教师顺水推舟自然引入主题: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喜怒哀乐。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调控自已的不良情绪,这样的导引,趣味性强,自然巧妙而又水到渠成,创造出引人入胜的课堂气氛。
2、优秀传统文化引入课堂,学中有乐
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身心投入,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求知和探索的欲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引入传统文化,通过感悟趣味故事、猜谜语、猜俗语、听唱歌曲等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寓教于乐,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主动学,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好朋友”时,我引入一个趣味故事,让学生谈感悟。古时候,有个财主请客吃饭,看看时间过了,还有一半的客人没来,主人心里很着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喽!”于是悄悄走了。主人一看又走掉好几位客人,越发着急了,便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又都走了。学生读趣味故事,学中有乐,在愉悦的心情中感悟到语言艺术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二、传统文化,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富有启发力
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名言、格言、箴言、诗歌、警句、历史典故、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与道德与法治课内容相关联,内涵丰富、语言精炼,积淀了祖先的聪明才智,蕴含深刻的哲理和智慧,富有启发力,发人深省。例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等名言,启迪了“责任”的重要性;“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成功;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个格言启迪了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和夸父追日的成语故事,启迪了自强是努力向上,是奋发进取,是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不懈追求。
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启迪思维,感悟道理。例如,教学“选举产生班委会”,在学生初步明确“竞争是前进的动力”后,我以一个历史典故为材料,设计思考题。“对手与朋友: 庄子路过老对手惠施的墓地时,上前痛哭了一番。人们问他是什么原因让他这样伤心,他说,因为自己再也没有这样的好对手了。”这个历史典故对你什么启示?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展示交流成果,教师评价、总结。在合作交流、评价与总结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得到启迪,从而感悟了道理——竞争能激发人的上进心和创造力,使个人的智慧与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掘和施展,竞争是前进的动力;对手既是我们需要超越的目标,更是激励我们攀登人生新高峰的力量,对手是推动成功者的力量;競争可以达到双赢。
三、传统文化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富有感染力
情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道德与法治的落脚点。选取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情境,富有感染力,可使人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最佳效果。
例如,在教学“少让父母为我操心”时,为使学生充分体验并感受父母之爱,我用多媒体出示四幅“孟母三迁”的图片,请学生想象故事情节,并分别为图中人物设计心理活动,然后请学生分角色表演,要求有旁白、表情、动作和语言。此时,台上表演者身临其境,台下观看者反思感悟,大家经历的是一次心灵的震动与体验。借用历史故事,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使之入境,入景,人情,从中深刻体会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厚重。又如,教学“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时,将寓言故事作为情境让学生体验,富有感染力。从前,有个人捡到了一个精美的盒子,上面写着:“记住,无论何时,都不要打开这个盒子。否则,人类将要遭到灭顶之灾。”这人开始吓了一跳,没敢打开盒子。可不久就恢复了正常:这盒子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东西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呢?最终他经受不住诱惑打开了盒子。结果,这盒子里面的坏东西跑出来了,那人赶紧关住盒子,结果把希望关在盒底。
四、传统文化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富有升华力
以传统文化资源为纽带的课堂小结能够成就升华的内涵。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句》中也曾说到:“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实,讲授完新课内容,学生一般较为松弛,若此时选择一些经典名句,既有豹尾般的响荡有力,还有撞钟般的余音绕梁,这样才无愧于课堂的突出重点,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达到“言已尽,意犹存”的理想境界。
例如,教学“正确认识广告”,我通过诗歌来升华主题。今天我们共同感受了诚信的力量,就让我们齐诵诗歌来自勉。此时,多媒体呈现滚动文字,师生齐声诵读:“诚信是金,敲出星星之火;诚信是火,点燃熄灭的灯;诚信是灯,照亮夜行的路;诚信是路,引导我们走向光明。”在琅琅的诵读中,师生情感产生共鸣,升华了这节课的主题,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五、传统文化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富有延伸力
“课堂教学的结束不等于教育活动的结束”, 道德与法治课要完成其使命,必须经过实践。因此,教学中的“延伸与拓展”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以传统文化为媒介,通过走访调查、办手抄报、拟写倡议书、诗歌朗诵会等作业形式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渗透于实践。
以传统文化为媒介,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生活中找教育、在实践中求真知,既拓宽了学生的活动领域,开阔其视野,增长其才干,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了文化品位与修养,最终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努力实践,勇于探索,重视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渗入,发挥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王和勋,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第16期。
[2]姜钦霞,如何让小学教材《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化[J].名师在线,2019(2):52-53.
[3] 朱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入[J].小学生(中旬刊),2019(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