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陶艺文化 提高艺术素养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j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陶艺学科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和教育性,学生在制作陶艺制品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所学知识集中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散自己的思维。通过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陶瓷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审美艺术,能够在学生的日常课程中,为学生创造出优雅学习气氛,让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提高个人的素养。本文从小学美术陶艺课堂入手,探究教师为学生传承陶艺文化,提高艺术素养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陶瓷艺术的美,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提高审美能力。
  关 键 词: 陶艺文化;艺术素养;小学美术;陶艺教学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从以往的传统模式中的“填鸭式”变为多元化教学,在关注学生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还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小学课程加强陶艺的教学,就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去发现艺术之美,在日常的课堂中还原陶瓷艺术的制作流程,认识各类工具的作用及用法,近距离地对陶瓷艺术进行鉴赏,为传承陶艺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陶艺课堂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开展学生乐于接受的陶艺教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制作陶艺的乐趣,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促进陶艺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一、注重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培养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学内容,制定与学生年龄相符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陶艺制作的理解和学习[1]。因为小学生有着爱好、好奇、好动的天性,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有着想要尝试的心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带领学生进行陶艺制品的制作,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感受陶艺制作的乐趣,并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结合生活实践,将自己想象的物体形状用泥巴的方式制作出来,从玩泥巴的过程中了解到更多的陶艺文化。这样一来,让学生将课程学习当作一种游戏,从动手实践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泥人”的陶艺教学中,可以先引导学生在脑中回想出妈妈的模样,再将妈妈的模样通过泥巴一步步塑造出来,教师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对每一个步骤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先对泥人进行塑形,通过手捏和按压的方式完成泥人的大概模样。再对泥人进行综合的塑形之后开始点缀,用彩绘和粘贴的方式给泥人添上表情以及穿上新衣裳,最后进行烧制。这样一个完整的像妈妈一样的陶瓷小人,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就制作出来了,而最终的烧制环节可以根据教学条件进行省略。在最后,教师对学生们制作出来的作品进行推优点评,表扬制作优秀的学生,鼓励制作不好的学生,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陶艺的课堂之中,让学生以意犹未尽的状态产生对陶艺学科的兴趣,在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2]。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陶艺课程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引导,让学生通过手与心协调配合,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学生都有着好动、爱玩的性格特征,在投入到实践操作之后,很容易就沉迷于其中,但是对于陶艺学科的学习,不仅需要十分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还要有独特的创新思维,才能制作出不一样的陶艺制品。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将动手能力与想象能力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陶艺制作的认识,引导学生要学会在生活与自然之中去发现美,用心感受和观察那些细微的东西,并将这些东西转化为属于自己的东西,创造出不同的陶艺制品[3]。
  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盘子”的制作时,可以引导学生发散自己的思考,制作出具有自己风格的盘子,以基础知识作为支撑,以生活中的实物作为参考,从盘子的形状和颜色上进行大胆的创新。想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就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色彩的应用能力,在制作盘子的过程中,要提前想好自己想要雕刻的形状,时刻注意胚盘的质量,避免影响后期的雕刻。在雕刻的过程中,学生要熟悉掌握相关的雕刻刀法,能够将自己想象出来的形状完美地雕刻出来,并对其进行上色。完成后的整体在贴合实际的基础上,形状和色彩具有创新性,独具个人的创作特色,并且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
  而且,对陶瓷艺术的学习,并不只是通过不断的训练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其对创作者的创新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感受和观察细微事物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让学生在生活和自然中挖掘更多的题材,形成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迎合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思维锻炼,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结合生活实际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忽略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性,不管是多么高雅的艺术,最终都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陶瓷艺术也不例外,早期的陶瓷制品是人们用来方便生活的器具,其形状也多半来自生活中的各类物体。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的时候,要注重引入生活实际,来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对艺术的指导作用。
  (一)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
  教師在引导学生制作陶艺制品的时候,就可以深入学生群体展开调研,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将符合生活实际的一些素材使用到课堂的教学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陶艺文化理解和学习。如选用陶艺制作的泥材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的不同,对学生推荐不同的泥材,亦或是让学生因地制宜,破除环境的限制,用不同的泥材进行陶艺制作,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开发。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陶笛”内容时,就可以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练习真实的陶笛的吹奏方法,理解和认识陶笛发出声音的原理,加深学生对陶笛的印象。并在陶笛的实践制作过程中,充分感知陶笛在手上的位置,根据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对陶笛的手握样式进行大胆的创新,制作出富有个性的陶艺制品。   (二)制作适用于生活的陶艺制品
  学生在制作陶艺制品的时候,不仅要考虑陶品的美观性和艺术性,还要充分考虑其是否适合用于生活实际。艺术作品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又将对生活产生一定的作用,脱离了生活实际的创作,其本身的价值也不会得到真正的体现。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陶艺制作的指导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务实性,引导学生对陶艺制品的设计,要有相应的表达意义,赋予陶艺制品某种内在的含义,实现陶艺制品的真正价值。
  比如,在制作“杯具”的时候,不同学生设计的样式也各不相同,甚至,同一学生可以有多种设计样式。然而,无论什么样的样式,都应该有它独特的作用,如长条杯可以用来装各种调味料,方形杯可以用來装小型糖果等等。这些设计从我们的生活中来,也必将对我们生活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学生的思想多种多样,制作的方式也呈现多样性[4]。一些学生将泥材制成条状,用盘绕的方式生成杯具的形状,还有一些学生用泥材垒出高脚的杯具,不一样的制作方式制作出不同的形状,但相同的是,都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三)通过合作方式促进学生的创作
  在对陶艺制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完成陶艺制品的制作。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集思广益,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再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融合,得到最优的方案,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到陶艺文化的魅力。一方面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陶艺制作的理解和学习,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如在对“房子”的陶艺制作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由不同的学生制作不同的部分,最后再进行拼装,得到完整的作品。如一个同学制作大树、一个同学制作乘凉的人等等,通过结合不同学生的想法,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充分体现了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加深了学生之间的感情。
  四、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对小学生的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有重大的意义。对小学生进行陶艺的制作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有关陶制品的传统文化,让陶艺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在陶艺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制定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多方面促进学生对陶艺文化的学习,通过开展有趣的课堂和实践操作教学,激起学生学习陶艺制作的兴趣,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将陶艺文化进继续传承下去,将陶艺文化的价值运用到自身的发展中,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全方面提高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袁晓丽.传承陶艺文化提高艺术素养——浅谈小学美术陶艺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求知导刊,2020(18).
  [2]肖春玉.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陶艺教学浅谈[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000(019):608.
  [3]林宇茸.小学美术陶艺教学实践与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2):107-108 113.
  [4]魏巍.浅谈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对现代陶艺教育的思考[J].视界观,2019,000(014):1-2.
其他文献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之一。他们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同伴、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上级主管部门、周围群众乃至整个社会。来自各方面的评价可能会让教师感觉到委屈,甚至产生焦虑、担忧、惊恐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甚至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  如何缓解教师的压力,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我区采取的方法是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维
教育科学长足发展,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现代教育需要教师用系统的科学理论来支撑,用娴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来驾驭,用崇高的专业精神和较高的发展能力来维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于教师能感悟教改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并对问题做出价值判断。教师只有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实践反思和探究中,在改革教学和改变自己的互动中,才能实现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反思通常
【摘要】新课程学生的学业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评价学生学业要遵循素质教育的评价原则,评价方式要民主多样,评价内容要丰富,充分体现多元性和开放性,使学生在群体互动中学会合作、借鉴,勇于创新,形成乐学、会学、善学的品格。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科;发展性;学业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128(2012)017-0060-
近日,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发布一份最新分析报告——《学校比较:有与没有》(School comparison: The haves and the have nots)。2013年12月OECD公布的PISA2012测评结果报告传递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高绩效国家通常将资源更公平地在社会经济优越与处境不利学校之间进行分配。该报告通过对澳大利亚参与“国际阅读素养研究”(PIRLS)以及“国际数学与科
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学生经历数学活动后留下的直接感受、体验和感悟。它既包含对知识的理解,也包含朴素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活动经验构成了后续数学学习效果的一切个体性因素。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教育一样是个综合体,作为数学学习的前期准备,数学活动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具有无比广大的挖掘空间。  一、数学活动经验的教育价值  首先,数学活动经验是促进数学理解的需要。我们经常惊诧学生的理解瓶颈,也惊叹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是
一、动因分析    1.瑞典福利国家教育模式的特点  众所周知,瑞典是一个福利国家,其择校制度直观地体现了国家福利的普及。自1992年起,瑞典政府为家长们提供的择校券就等价于75%的地方公立学校中每个学生所需的教育费用,这些钱足够提供学生就读任何私立学校,无论是非营利性的还是营利性的抑或是宗教性质的学校,只要学校获得瑞典国家教育署的批准就能进入被选择的范围,而批准与否的关键在于私立学校是否面向所有
一、体罚与惩戒的区别  体罚是违法行为,不仅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而且会使教师和学校失去信赖。体罚不仅不能培养学生正常的伦理观,而且会助长学生的欺侮和暴力行为。惩戒是学校教育法施行规则中规定的退学(公立义务教育学校中的学龄学生除外)、休学(义务教育学校中学龄学生除外)、警告、斥责、放学后留校、起立、抄写作业、清扫、写反省等。  判断教师对学生实施的惩戒行为是否是体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
随着应试教育弊端的显现,“招生考试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考试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如何利用“指挥棒效应”引导教育教学的改革,成为当前教育人亟待思考的一个问题。  目前,经过多方探索,一种全新的考试评价体系应运而生: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导向,改革试卷,以多元评价为手段,全面了解学生短板优势,制定学生专属的个性成长方案,激励教师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改革,达到教学相长。  至
教育评价作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人们对它已越来越关注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档案袋评价法(Portfolio Assess-ment)又译作“成长记录袋”评价或“档案录”评价,与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作为当前国际上较为流行且得到普遍认可的两种评价方式,势必会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产生影响,使人们对教育
[摘 要]文章对中小学生学习力培养研究的成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在课题推进过程中不仅改善了学生的学习,也改善了教师的学习,拓展了教师的理论视野,改进了教师的工作方式,支持了教师课改实践。  [关键词]学习力;中小学生;教学相长  《中小学生学习力培养的研究》是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组织实施的以深化课改实践为基本背景、以强调实证研究为主要特征、以提高学生学习实效为具体目标的科研课题。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