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erfadai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一开始做了很多年的教师、班主任,还是后来逐步走上校长管理岗位,我已经很多次听到或看到教育人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争论。感觉几乎差不多每隔几年,这句话就会被拿出来炒作,争论一番。而每次争论也似乎没有定论,最后还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日前,《中国教育报》又做了一则新闻的深度聚焦,聚焦的内容就是近日在许多教师的朋友圈,热传着一条“最坑教师的教育名言排行榜”,其中一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首当其冲排在了第一,引起了很多教师的共鸣。引起共鸣的原因,我的理解是许多老师不认同这句话,甚至很反感,认为它是严重错误的,它是一块压在教师心上的巨大石头,让教师长期喘不过气来。
  那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到底对不对呢?长期以来,争论最基本的无非是两种观点:一种,一部分学者、专家认为这句话确实片面,是对大部分老师自尊心的伤害,应该批判;另一种,也有学者、专家认为,这句话只是强调教育者对学生的一种责任与信念,以此来勉励、激励教师,并没有什么不对,只是有部分人曲解了它的真实含义。
  确实,任何一句“名言”的产生都有它独特的背景与含义。这句名言出自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这是他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作为教育理念,这句话强调教师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与爱心,不断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水平,将“每个学生教好”,如果“教不好”那是自己的专业水平还不够,需要继续探索与提高。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这句话并没什么不妥,没有必要认为是对大部分教师自尊心的伤害,教师更没有必要把它列为最坑教师的教育名言之一。
  这里,我们不妨换个视角,换句话来思考。比如,让你判断“没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会治的医生”是否正确。我的观点是:这句话肯定正确,又肯定不正确;或者说永远正确,又永远不正确。
  这样说似乎很矛盾,但其实并不矛盾,或者说这仅是体现矛盾的对立统一而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都是运动的、发展性,运动、发展是绝对的,而事物的静止、停滞则是相对的。判断一句话对不对,其实很多时候并不简单,并不可以直接说对还是不对,关键要看从哪个角度思考,从哪个出发点评判。世界上任何事物,包括各种疾病,一定有它相生相克的东西,一旦我們的医学研究将来研究出了与它相生相克的东西,医生又掌握了相关的技术,那这种病也就到了可以被医生“手到病除”的时候了。其实,许多过去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疾病,后来不也都在被慢慢攻克吗?!——人类的医学始终在不断地研究与探索中前进。从这样全局、整体、发展的角度去理解,“没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会治的医生”还会有错吗?它当然没错,永远没错!
  但反过来,为什么世界上几乎每时每刻都会有人因病治不好而离开人世,源源不断?这里除了一些病人的病按照当今世界的医学水平确实还无法医治外,当然,也因为各地的医疗条件不一样,医生的专业水平不一样等。不过这很正常,我们永远不可能要求所有地方的医疗条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是世界上最高超的。同样的一个病人,或许换一个地方,换一家医院,换一个医生,他的病情可能就会得到控制,就有救了。但正常情况下,我们并不能只去怪医院,怪医生,只要医院、医生都已竭尽了全力。因为无论何时何地,治不好的病人永远存在。所以,从现实、局部、个体的角度去理解,“没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会治的医生”这句话,又肯定不正确,永远不正确。事实上,我们医学的发展的确永远跟不上疾病的发展,人类的医学始终只是在被动地应付,研究、探索,人类在重大疾病面前始终慢半拍,始终在追赶的路上!
  因此,作为医生,完全没有必要纠结于“没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会治的医生”这句话到底对不对,只要始终怀着一颗悲悯之心,坚守良知与职业道德,竭尽全力去救死扶伤,就已经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
  同样道理,作为教师,虽然与医生属于不同的职业,工作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服务对象都是人,且从根本上说都是解决人的“问题”,因此,一定程度上都要对人进行“对症下药”的“诊治”,以此来提高人的不同素质。必须承认,作为医生,除了客观上所拥有的医疗设备、医疗条件不一样外,医生本身的技术水平与责任心也是不一样的,甚至差别很大。同样作为教师,随着我国教育均衡化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与深化,现在教育的硬件设施、学校条件的差别已不是很大,但教师的专业水平与专业精神还是有较大甚至很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是客观存在,永远不可能消除,因为所有教师的专业水平,包括专业精神永远不可能在同一个层次上,它始终是有差距的,就像医生一样。
  所以,教师唯有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作为自己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的教育理念与信念,才有可能彻底地静下心来,抱着“不放弃,不抛弃”的专业精神与专业追求去想方设法“教好每个学生”,才能实现教育的不断跨越与提升,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与境界。否则,动不动就感觉这个学生教不好,那个学生教不好,那教不好的学生何其多也?!对于教师,这个学生、那个学生可能都只不过是自己教育生涯中一个匆匆的“过客”,但这个学生、那个学生,对于他或者他的家庭却是全部的希望所在。作为教师,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竭尽全力“教好每个学生”。
  当然,“教好每个学生”确实很难,因为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它不光是教师的责任,它涉及社会、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正因如此,教师的职业才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才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命运的建筑师”。事实上,无论何时何地,没有哪个老师敢拍着胸脯说,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已经是最高境界的了,我教不好的学生,别的老师也一定教不好。永远不可能这样。即便所有的老师都感觉无法教好,也并不代表他就一定没有被“教好”的潜能,就像病人一样。况且,对于“教好学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按现有的体制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都是选拔性考试,肯定有人“上去”,有人“下来”。如果“下来”的都是属于没有被“教好”的,那从整体而言,这样的学生肯定大量存在,永远存在。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每个教师都有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教不好”的学生,即便是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也一样。但你不必为此过多地烦恼、苦恼,更没有必要垂头丧气,怨天尤人,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一切教育都不是万能的。作为教师,只要我们对教育、对学生做到了真心真意、全心全意,即便有个别学生,甚至多个学生,没有被“教好”,那我们也一定问心无愧。这时,对于别人那些不负责任、信口雌黄的指责,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去回应,一笑了之即可。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担任校长10多年来,我一直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与感受,就是许多教师在总结学生表现不佳、成绩不好的时候,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将主要原因归结于各种各样客观的理由,而很少去找自身的原因,说到底就是不肯承认自己的专业水平不够。这是教师长期以来的一种通病,也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首当其冲被列为“最坑教师的教育名言”的根本原因。
  总之,笔者的观点: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再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到底对不对作无谓的争论。我们应该坚持用哲学的唯物辩证法看问题,既要相信这句话永远是对的,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在你的努力下被“教好”,从而树立起崇高而远大的教育理想,为教育理想而奋斗终生。换句话说就是任何时候对教育、对学生,我们都要“仰望星空”,满怀激情,满怀信心。同时,我们还要放平心态,相信这句话永远会有不对的时候,教育“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教育必须面对现实,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师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虽然花了很多努力,但还是效果不佳,感觉“教不好”。但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坚持不懈,一步一个脚印,就一定能看到理想的希望,收获理想的果实。
  请相信: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教师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柯桥区柯岩中学)
其他文献
校训作为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学校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体现了一所学校特有的办学传统和文化内涵,是学校的灵魂。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训,但校训能否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学生又是否真正了解、认同并落实到了行动中,学校之间可谓千差万别。我在这里谈谈联系实际解读校训,强化校训育人功能的做法。  一、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校训  何为校训?《辞海》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之便利,选若干德育条目制
即使面对近年的深刻经济危机,现实世界中的欧美资本主义,不但没有腐朽和垂死的,而且还在生存和发展,民生状况也普遍比我们过得好。为什么?罗尔斯的正义论提供了一种理论指导和解释,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自己问题的角度    历史和人类思想发展的结晶《正义论》  20世纪上半叶是个混乱而又残酷的时代。两次世界大战是西方自由资本主义矛盾的总爆发,但在这种动荡和混乱中,自由资本主义转向受限制或有限的资本主义(l
北京市教委启动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试点。根据计划,在线辅导教师已完成培训,已经为通州区31所学校的初一、初二学生提供在线教育服务。  教师在线辅导有两种形式:一是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和合适的时间自主选择相应的在线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导;二是学生可以开放提问,用文字、图片或者小视频等方式描述问题,将问题上传到云平台,由系统推荐给相关学科教师,在线教师自主选择解答。  据介绍,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未
教育对时间最合理的解释是“第一时间”,失去了第一时间就等于失去了最完美的机会。  马克思说过,“人不是一件东西,他是一个置身于不断发展过程的生命体,在生命的每一时刻,他都正在成为却永远尚未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生命的每一时刻就是教育的第一时间,一个个第一时间相衔接,即成为人生旅程。他正在成为原本的那个人,而教育理念和教育惰性导致滞后的教育,往往并未让他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
孩子是民族的未来,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和阳光般的心灵则是他们幸福未来的基础。  ——题记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是个人人生大厦的基础。从人生发展历程来看,小学阶段是长身体、长知识最旺盛的时期。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敏捷,模仿力强,是儿童发展最易受影响的时期;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识能力的发展和身体素质的增强,都是在小学教育阶段正式起步和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
一、中、美、英、日四个国家小学生守则概述  中美英日各国因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差异,具体到小学生守则的内容,也有很大差别,现将四国的小学生守则内容构架展示如下:  1.中国小学生守则的内容构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先后五次修订了《小学生守则》,最近一次修订是教育部2004年将《小学生守则》与《中学生守则》合并于9月1日正式实施。新修订的中国小学生守则的内容涵盖依然不外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其中
一、探究口算的方法,让口算的过程变得更生动  1.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口算的价值  口算频繁应用与生活中,有了情境,才会使口算焕发新的生命力,才会体现口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也只有在情境中才会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提出数学问题。在教学“9加几”中,我制作了一个可以放10个桃子的盒子的教具,让学生数一数,这个盒子可以放几个桃子?然后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盒子里面有9个桃,猴妈妈又买来4个桃。一共有多少个桃
生活中我是一个爱思考、爱反思的人,休息时间,我听了不少《百家讲坛》的mp3,收获颇多,尤其对北京邮电大学赵玉平教授的“曹操的启示”,感触最深。“曹操的启示”主要讲了曹操是如何领导自己的团队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的。由此,我觉得该思考一下校长该怎样领导自己的教师团队。有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雖不是校长,但还是要冒昧地给广大校长提几条建议。  一、管理教师:以身作
一位失去妻子的老人,驾驶着自己的WinnebagoAdventurer房车,独自上路,从奥马哈一路到丹佛,在重新整理回忆的过程中,也开启了一段有关人生自我救赎的心灵之旅——这是杰克·尼克尔森主演的电影《关于施密特》。  相信很多人对这部片子的记忆更多停留在主人公沃伦·施密特驾驶着房车跑在路上自由坦然的感觉,而这种景象在中国几乎难得一见。  最近,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美国人与中国人的生活观念之不同
[摘 要] 学校第十七届教育教学论文交流会隆重召开,本文具体地提出六点希望。  [关键词] 落实;完善;提升;深化  老师们,教职工同志们: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实施十九大精神之际,我校第十七届教育教学论文交流会隆重召开了。在此,我代表学校党政为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精心组织、认真准备、积极参与的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以及全体教师、职工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首过去的2017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