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教学中课堂阅读教学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依照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必经过程。因此,初中语文课堂中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尤其重要。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精细阅读;有效性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对他们学好语文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对学好其他学科也具有奠基性的意义。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细读文本作为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着主体性与灵魂性的作用。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阅读指导的意义
语文教学总要以特定的文本内容为基本载体。教师以此备课,学生以此展开思考,细读文本就有着准备与基础性的意义。
1.精细了解文本内容
作为初中语文教材内容,无论什么题材与文体的文章,都是经过教材编委会与专家论证过的,都需要学生开展细读,才能从中学习到与其身心成长相适应的知识。因而,细读文本对精细了解与学习文本的内容,具有非常切实性的意义。如在教学《论语十则》时,学生通过细读文本,会了解到文中所蕴含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与修身做人的道理,会通过与现代文章对比找到古代语录体文章的特点,以及其中的文学性表现。进而,把那些具有教化意义的名言,作为自己日常学习的理念之一,指导自己开展学习。由此,细读文本,文章作者、文体、重难点内容、语法与写作特点等,都会随着阅读过程中不断被发现,并根据教师与文本的要求而加强重视。
2.有效展开文本思考
如上述,虽然每篇文章都是经过科学选择的,但每单元的文章,都有着文体的相似之处。区别在于,每篇文章所蕴含的知识,有着各自突出的重点,以追求整本教材教学的完整性。因而,在细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会因为知识面的限制而产生各种疑问,也会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些会激发学生对文章展开主动探究性思考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忆读书》一课时,学生会对“多读书的表现”、“读书的好处”与“什么是好书”展开质疑性的思考。并积极地继续投入到文本的细读中,向冰心学习,她是怎样读书的,读的都是什么书,如何选择图书等。进而,学生也会与自己读书的情况展开对比,以自觉地总结经验,去获得日常读书中不足的教训。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指导有效路径分析
诚然,细读文本对阅读教学的有各种积极意义,但该如何才能让初中生在阅读中,不仅能把握文章的“魂”,也能逐渐地掌握阅读的“魂”,实现语文学习的技巧与内容并举,这需要根据不同文章的文体、不同的内容,切实性地展开。
1.文章中心思想触摸
每篇文章,都有其中心思想或突出的知识内容。细读文本,就是学生自己对文章不断深入了解的过程,把陌生的东西熟悉,把熟悉的内容整理,最终形成自己理解下的中心思想总结。这种对阅读教学“魂”的触摸有两种路径:发现性触摸。所谓发现,就是学生通过阅读能直接从文章找到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来,进而在该中心思想的指导下,去深化学习其他的文本内容。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学生会在邹忌的三问与齐王的三答中,发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在于,不要陶醉在别人的赞美中,需要广开言路集中智慧。总结性触摸。即需要学生在思考后,总结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上文也需要学生对文章做出一定的总结。即对徐公的妻、妾与客之间的语言,展开对比性的总结,从中发现他们不同的目的。进而把文本中能表达中心思想的句子,找出来并加以整合,最终形成用自己语言表达的中心思想来。
2.有效文章思路触摸
任何文章都有其特定的结构,让教师带领或指导学生展开分析,从中发现其蕴含的知识与各种写作特点等。教学实践中,文章思路的触摸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典型语言或语法运用思路触摸。即文章中有着较为典型的语法或修辞用法等,其在文中起到线索性的作用,学生在其引导下,能较为准确地就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果。如上述邹忌讽谏文章,文章的三叠结构,三问、三答、三比、三赏与三变,理顺了文章的从“思”向“善”发展思路。文章结构思路触摸。相对大部分文章而言,文章本身的结构思路都是较为显性,只要学生能认真阅读与思考即可准确理清。如在研读《巴东三峡》时,学生通过阅读,既能发现文中的时间顺序,也能发现其中的空间顺序。进而顺着三峡的险恶、三峡的景色与走完三峡感受思路,去体验、提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师在开展此能力的培养与教学中,要注意文章思路整理的方法多样性,以此激发学生运用与关注多种知识,开展针对文本的阅读与学习。在《巴东三峡》,学生也可以按照文中的修辞手法运用的线索,展开文章思路结构触摸。
3.加强阅读指导,尊重个性体验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思考;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三、结束语
总之,语文课堂如果离开了阅读教学活动,那已经不叫语文课了,失去了语文课原本的味道。阅读教学贯穿语文课堂,朗朗读书声伴随耳际,师生共同享受阅读的快乐,陶醉其中,回归语文课的本色。我們要明白,阅读教学是一个众多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及时充电、完善自身的素养,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究摸索、总结、反思,做一个学生期望的“理想教师”,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更加精彩,学生的“三维目标”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婷.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探究及思考[J].福建教育,2013(09).
[2]秦海霞.在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J].河南教育,2016(12).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精细阅读;有效性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对他们学好语文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对学好其他学科也具有奠基性的意义。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细读文本作为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着主体性与灵魂性的作用。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阅读指导的意义
语文教学总要以特定的文本内容为基本载体。教师以此备课,学生以此展开思考,细读文本就有着准备与基础性的意义。
1.精细了解文本内容
作为初中语文教材内容,无论什么题材与文体的文章,都是经过教材编委会与专家论证过的,都需要学生开展细读,才能从中学习到与其身心成长相适应的知识。因而,细读文本对精细了解与学习文本的内容,具有非常切实性的意义。如在教学《论语十则》时,学生通过细读文本,会了解到文中所蕴含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与修身做人的道理,会通过与现代文章对比找到古代语录体文章的特点,以及其中的文学性表现。进而,把那些具有教化意义的名言,作为自己日常学习的理念之一,指导自己开展学习。由此,细读文本,文章作者、文体、重难点内容、语法与写作特点等,都会随着阅读过程中不断被发现,并根据教师与文本的要求而加强重视。
2.有效展开文本思考
如上述,虽然每篇文章都是经过科学选择的,但每单元的文章,都有着文体的相似之处。区别在于,每篇文章所蕴含的知识,有着各自突出的重点,以追求整本教材教学的完整性。因而,在细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会因为知识面的限制而产生各种疑问,也会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些会激发学生对文章展开主动探究性思考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忆读书》一课时,学生会对“多读书的表现”、“读书的好处”与“什么是好书”展开质疑性的思考。并积极地继续投入到文本的细读中,向冰心学习,她是怎样读书的,读的都是什么书,如何选择图书等。进而,学生也会与自己读书的情况展开对比,以自觉地总结经验,去获得日常读书中不足的教训。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指导有效路径分析
诚然,细读文本对阅读教学的有各种积极意义,但该如何才能让初中生在阅读中,不仅能把握文章的“魂”,也能逐渐地掌握阅读的“魂”,实现语文学习的技巧与内容并举,这需要根据不同文章的文体、不同的内容,切实性地展开。
1.文章中心思想触摸
每篇文章,都有其中心思想或突出的知识内容。细读文本,就是学生自己对文章不断深入了解的过程,把陌生的东西熟悉,把熟悉的内容整理,最终形成自己理解下的中心思想总结。这种对阅读教学“魂”的触摸有两种路径:发现性触摸。所谓发现,就是学生通过阅读能直接从文章找到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来,进而在该中心思想的指导下,去深化学习其他的文本内容。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学生会在邹忌的三问与齐王的三答中,发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在于,不要陶醉在别人的赞美中,需要广开言路集中智慧。总结性触摸。即需要学生在思考后,总结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上文也需要学生对文章做出一定的总结。即对徐公的妻、妾与客之间的语言,展开对比性的总结,从中发现他们不同的目的。进而把文本中能表达中心思想的句子,找出来并加以整合,最终形成用自己语言表达的中心思想来。
2.有效文章思路触摸
任何文章都有其特定的结构,让教师带领或指导学生展开分析,从中发现其蕴含的知识与各种写作特点等。教学实践中,文章思路的触摸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典型语言或语法运用思路触摸。即文章中有着较为典型的语法或修辞用法等,其在文中起到线索性的作用,学生在其引导下,能较为准确地就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果。如上述邹忌讽谏文章,文章的三叠结构,三问、三答、三比、三赏与三变,理顺了文章的从“思”向“善”发展思路。文章结构思路触摸。相对大部分文章而言,文章本身的结构思路都是较为显性,只要学生能认真阅读与思考即可准确理清。如在研读《巴东三峡》时,学生通过阅读,既能发现文中的时间顺序,也能发现其中的空间顺序。进而顺着三峡的险恶、三峡的景色与走完三峡感受思路,去体验、提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师在开展此能力的培养与教学中,要注意文章思路整理的方法多样性,以此激发学生运用与关注多种知识,开展针对文本的阅读与学习。在《巴东三峡》,学生也可以按照文中的修辞手法运用的线索,展开文章思路结构触摸。
3.加强阅读指导,尊重个性体验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思考;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三、结束语
总之,语文课堂如果离开了阅读教学活动,那已经不叫语文课了,失去了语文课原本的味道。阅读教学贯穿语文课堂,朗朗读书声伴随耳际,师生共同享受阅读的快乐,陶醉其中,回归语文课的本色。我們要明白,阅读教学是一个众多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及时充电、完善自身的素养,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究摸索、总结、反思,做一个学生期望的“理想教师”,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更加精彩,学生的“三维目标”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婷.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探究及思考[J].福建教育,2013(09).
[2]秦海霞.在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J].河南教育,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