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固化单一等问题,本文探究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主体化地位、突破传统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策略,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苦学”为“乐学”, 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初中生 优化策略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5-0094-02
在长时间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常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机械的知识传递、忽略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学生完全是被动学习,碰到困难不想思考,却依赖书本、网络,不能提升学习能力,与新的教育理论是完全相悖的。素质教育理念所推崇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教学策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进而促进初中學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由此,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及探究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施及开展,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一、分析内涵,明确方向。
高效课堂,要求我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投入最少的精力和物力,却能将教学目标最大化,教学效果最优化,使学生积极全面地受到教育教学的影响。因此,高效课堂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方面有所突破。构建高效课堂有助于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提升师生对话的有效性,包括语言上的交流和思维上的碰撞,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既能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又能和同学团结协作合作共享,学习品质得到充分培养。
二、调查现状,查找问题。
(一)意识淡薄,缺乏自主。
基于长期应试教育的约束,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教师安排的任务和作业中完成学习的,显得过于被动。很多学生都认为能按质按量完成教师所交待的任务即可,自身对数学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理念陈旧,遗留谬误。
虽然在素质教育大主流的号召下,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一定转变,但是这种依成绩评价学生和教师是否高能的观念还根深蒂固,无法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另外,很多教师在升学压力下,不得不利用题海战术以求提高学生的成绩,这样的教学更加注重传授学生数学知识,而忽略了数学知识的生成与内化,从而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增强,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三)教学固化,模式单一。
现阶段,绝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只能依照笃定的教学计划,按顺序完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而缺乏时间和精力研究新型教学模式。其次,缺乏现今新教育理念的学习,教师更无法选择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堂教学模式。仍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固化单一的教学模式致使学生逐渐丧失自主学习的热情,更不要说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
三、制定策略,优化教学。
(一)着力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发挥初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能从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心智发育特征出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而展开教学的课堂结构。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自主探究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寻找解题的正确思路,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更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数学课堂更加高效。例如,在学习“不等式的解集”一节时,教师创设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匀速行进的一辆轿车10:20距A地50千米,若保证11:00前到达A地,车速应为多少?车速为80千米/时行吗?那么 77千米/时呢?73千米/时可以吗?列出不等式2/3x>50,要求学生判断以下哪个属于它的解:77,74,80,85,60,55,有几个解?有什么规律?经过讨论得出结论:满足x>75时,不等式成立2/3x>50。在此案例中,教师用问题不断激发学生,设置小组探究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不但为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且还会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提高效率。
(二)不断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1.擅借多媒体,活跃思维。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可以通过视频影像、幻灯投影、互联网等多种方式进行辅助教学,能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跃,特别是逻辑性比较强的理论知识,更能形象直观地映射到学生的脑海中。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节内容时,教师设计了一组动画,画面上同时出现了一只蚂蚁、一只蜘蛛,它们在同一圆柱体下底面的点A出发,各自通过不同的路径到达上底面与点A相对的点B,教师让学生猜测是谁最先到达目的地,谁爬行的路程最短。优美的图像刺激着学生的视觉神经,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本节知识,进而使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2.设置开放性问题,挖掘深度。
课堂教学要和学生的亲身实践相结合,通过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来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课堂,让学生切身去体会和感受这样的氛围,从而加深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首先应大胆开放教学内容,不断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相结合,从实践中学习,汲取养分;其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开放的教学形式,扩大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激活;再次,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设置开放性问题,如条件开放、策略开放、结论开放等,教学生学会学习,打开思路,大胆创新。例如在学习完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后完成以下例题:如图在△ABC与△BAD中,已知∠1=∠2,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证明△ABC≌△BAD。 方法一:添加∠CAB=∠DBA,当∠CAB=∠DBA时,又已知AB=BA,∠1=∠2,根据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ASA定理,所以△ABC≌△BAD。
方法二:添加∠C=∠D,当∠C=∠D时,又已知∠1=∠2,AB=BA,根据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AAS定理,所以△ABC≌△BAD。
方法三:添加DA=CB,当DA=CB时,又已知AB=BA,∠1=∠2,根据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SAS定理,所以△ABC≌△BAD。
这是一个条件的开放的几何证明题,题目已经告诉你一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隐含的已知条件,要你再添加一个条件。根据添加不同的条件,就可以得到不同的解题策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这些开放性问题的创设给了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教会学生学会思考。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 通过多策略的问题解决方式, 发展学生抽象思维, 增强学生建模能力, 让学生领略数学的智慧之美, 从而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长足发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时还会从已有的问题中又挖掘出新的问题,再一次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究,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课堂效率。
3.采取小组学习模式,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强调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学生开展互动、互帮、互学,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积极发挥,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及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成员大概为三到五人,组长由组内成员轮流担任,创设情境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探究学习,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这节知识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张两边相同的三角形,并标上三个顶点分别是A、B、C,∠A是顶角,在底边上标上中点D,再将纸片沿着中点和顶点对折。大家发现了什么?要求学生合作通过观察、猜想、动手量一量得出自己的想法和结论,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再以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汇报。学生发现了以下几条结论:
①这个图形是等腰三角形,并且是轴对称图形。
②AB=AC,∠B=∠C。
③BD=CD,连接AD,由此,AD为等腰三角形的中线。
④AD垂直于BC,∠ADB与∠ADC都是90°,AD为高。
⑤AD将∠BAC平分,∠BAD=∠DAC。
⑥AD是中线又是高又是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
观察、猜想发现的结论再进行严谨的推理证明,从而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提高了课堂的学习参与度,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的积极性得到了最大化释放,课堂学习状态变得比以前更加主动、活跃。
(三)鼓励质疑问难,提升能力。
第一,倡導学生课前必须积极预习。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能在自己的思维框架内质疑问难,学会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自主探寻正确的答案,又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问题,形成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教师须在课后作业预留中纳入课前预习的任务。我们以“轴对称图形”这节课为例,在教学“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后,教师布置的任务是:“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等边三角形呢?”“它们有哪些特征?”“有几条对称轴?”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引导学生对下节课新知识进行预习、自主学习。总之,课前积极预习有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再次巩固,并利用已学知识对新内容进行初步了解和掌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二,教导学生学会质疑。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在不断分析和寻找答案中完成的,必然会遇到学生无法解决的难题。由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预留一些具有探究价值、诱导学生去思考的问题,以充分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时,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那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呢?”,“有没有办法求呢?”“能不能从探究三角形的内角的知识中得到一些启发呢?教师教会学生学会质疑,掌握质疑的方法,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大胆质疑,在质疑过程中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想象提供广阔空间,进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必须以关注每个学生发展为核心,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创新,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陈睿.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有效的开展自主学习[J].基础教育,2013(02):59.
[2]邱伟光.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04):77.
作者简介:
胡岩斌(1975.11-),男,汉族,福建省福安市人,本科,中学一级数学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初中生 优化策略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5-0094-02
在长时间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常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机械的知识传递、忽略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学生完全是被动学习,碰到困难不想思考,却依赖书本、网络,不能提升学习能力,与新的教育理论是完全相悖的。素质教育理念所推崇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教学策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进而促进初中學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由此,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及探究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施及开展,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一、分析内涵,明确方向。
高效课堂,要求我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投入最少的精力和物力,却能将教学目标最大化,教学效果最优化,使学生积极全面地受到教育教学的影响。因此,高效课堂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方面有所突破。构建高效课堂有助于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提升师生对话的有效性,包括语言上的交流和思维上的碰撞,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既能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又能和同学团结协作合作共享,学习品质得到充分培养。
二、调查现状,查找问题。
(一)意识淡薄,缺乏自主。
基于长期应试教育的约束,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教师安排的任务和作业中完成学习的,显得过于被动。很多学生都认为能按质按量完成教师所交待的任务即可,自身对数学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理念陈旧,遗留谬误。
虽然在素质教育大主流的号召下,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一定转变,但是这种依成绩评价学生和教师是否高能的观念还根深蒂固,无法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另外,很多教师在升学压力下,不得不利用题海战术以求提高学生的成绩,这样的教学更加注重传授学生数学知识,而忽略了数学知识的生成与内化,从而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增强,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三)教学固化,模式单一。
现阶段,绝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只能依照笃定的教学计划,按顺序完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而缺乏时间和精力研究新型教学模式。其次,缺乏现今新教育理念的学习,教师更无法选择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堂教学模式。仍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固化单一的教学模式致使学生逐渐丧失自主学习的热情,更不要说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
三、制定策略,优化教学。
(一)着力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发挥初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能从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心智发育特征出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而展开教学的课堂结构。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自主探究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寻找解题的正确思路,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更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数学课堂更加高效。例如,在学习“不等式的解集”一节时,教师创设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匀速行进的一辆轿车10:20距A地50千米,若保证11:00前到达A地,车速应为多少?车速为80千米/时行吗?那么 77千米/时呢?73千米/时可以吗?列出不等式2/3x>50,要求学生判断以下哪个属于它的解:77,74,80,85,60,55,有几个解?有什么规律?经过讨论得出结论:满足x>75时,不等式成立2/3x>50。在此案例中,教师用问题不断激发学生,设置小组探究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不但为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且还会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提高效率。
(二)不断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1.擅借多媒体,活跃思维。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可以通过视频影像、幻灯投影、互联网等多种方式进行辅助教学,能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跃,特别是逻辑性比较强的理论知识,更能形象直观地映射到学生的脑海中。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节内容时,教师设计了一组动画,画面上同时出现了一只蚂蚁、一只蜘蛛,它们在同一圆柱体下底面的点A出发,各自通过不同的路径到达上底面与点A相对的点B,教师让学生猜测是谁最先到达目的地,谁爬行的路程最短。优美的图像刺激着学生的视觉神经,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本节知识,进而使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2.设置开放性问题,挖掘深度。
课堂教学要和学生的亲身实践相结合,通过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来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课堂,让学生切身去体会和感受这样的氛围,从而加深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首先应大胆开放教学内容,不断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相结合,从实践中学习,汲取养分;其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开放的教学形式,扩大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激活;再次,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设置开放性问题,如条件开放、策略开放、结论开放等,教学生学会学习,打开思路,大胆创新。例如在学习完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后完成以下例题:如图在△ABC与△BAD中,已知∠1=∠2,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证明△ABC≌△BAD。 方法一:添加∠CAB=∠DBA,当∠CAB=∠DBA时,又已知AB=BA,∠1=∠2,根据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ASA定理,所以△ABC≌△BAD。
方法二:添加∠C=∠D,当∠C=∠D时,又已知∠1=∠2,AB=BA,根据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AAS定理,所以△ABC≌△BAD。
方法三:添加DA=CB,当DA=CB时,又已知AB=BA,∠1=∠2,根据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SAS定理,所以△ABC≌△BAD。
这是一个条件的开放的几何证明题,题目已经告诉你一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隐含的已知条件,要你再添加一个条件。根据添加不同的条件,就可以得到不同的解题策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这些开放性问题的创设给了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教会学生学会思考。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 通过多策略的问题解决方式, 发展学生抽象思维, 增强学生建模能力, 让学生领略数学的智慧之美, 从而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长足发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时还会从已有的问题中又挖掘出新的问题,再一次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究,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课堂效率。
3.采取小组学习模式,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强调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学生开展互动、互帮、互学,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积极发挥,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及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成员大概为三到五人,组长由组内成员轮流担任,创设情境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探究学习,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这节知识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张两边相同的三角形,并标上三个顶点分别是A、B、C,∠A是顶角,在底边上标上中点D,再将纸片沿着中点和顶点对折。大家发现了什么?要求学生合作通过观察、猜想、动手量一量得出自己的想法和结论,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再以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汇报。学生发现了以下几条结论:
①这个图形是等腰三角形,并且是轴对称图形。
②AB=AC,∠B=∠C。
③BD=CD,连接AD,由此,AD为等腰三角形的中线。
④AD垂直于BC,∠ADB与∠ADC都是90°,AD为高。
⑤AD将∠BAC平分,∠BAD=∠DAC。
⑥AD是中线又是高又是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
观察、猜想发现的结论再进行严谨的推理证明,从而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提高了课堂的学习参与度,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的积极性得到了最大化释放,课堂学习状态变得比以前更加主动、活跃。
(三)鼓励质疑问难,提升能力。
第一,倡導学生课前必须积极预习。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能在自己的思维框架内质疑问难,学会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自主探寻正确的答案,又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问题,形成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教师须在课后作业预留中纳入课前预习的任务。我们以“轴对称图形”这节课为例,在教学“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后,教师布置的任务是:“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等边三角形呢?”“它们有哪些特征?”“有几条对称轴?”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引导学生对下节课新知识进行预习、自主学习。总之,课前积极预习有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再次巩固,并利用已学知识对新内容进行初步了解和掌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二,教导学生学会质疑。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在不断分析和寻找答案中完成的,必然会遇到学生无法解决的难题。由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预留一些具有探究价值、诱导学生去思考的问题,以充分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时,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那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呢?”,“有没有办法求呢?”“能不能从探究三角形的内角的知识中得到一些启发呢?教师教会学生学会质疑,掌握质疑的方法,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大胆质疑,在质疑过程中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想象提供广阔空间,进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必须以关注每个学生发展为核心,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创新,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陈睿.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有效的开展自主学习[J].基础教育,2013(02):59.
[2]邱伟光.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04):77.
作者简介:
胡岩斌(1975.11-),男,汉族,福建省福安市人,本科,中学一级数学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学与研究。